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性平入課綱】人行道說故事開場稿

文、圖:孫湄晴(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南區理事)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高雄場公聽會9/16(六)在高雄女中舉辦,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性平教育的重要,而性平教育可以落實在各領域課綱中。所以,親子共學團在公聽會場外舉辦說故事活動,讓大人們了解並支持『十二年國教課綱中放入性平教育內容的重要』。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南區理事 孫湄晴 表示:

我們一直推動不打罵的教育,跟孩子好好說跟溝通,我們學著了解小孩的特質跟權利,幫小孩發聲,所以我們也會參與很多公共議題,包括兒童的人權、遊戲權、性平教育,環境生態等等。我們很喜歡跟小孩講故事,除了會帶著孩子欣賞繪本,跟孩子討論繪本內容,帶著孩子思考,不是直接規定他們應該要怎麼做。

我們每個月都會舉辦草地繪本時間,講故事給其他小孩聽,活動地點在文化中心、都會公園、草衙圖書館,這一場,是我們臨時加開的,我們第一次在人行道上面辦繪本時間,為什麼要加開這一場? 是因為等下這邊有一場教育部舉辦關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的公聽會,是針對國小到高中的社會科: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內容,讓一般人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今天在公聽會的聲音會被正式的紀錄,當作修改課綱內容的參考依據,也就是說,今天社會大眾的聲音覺得哪一個部分要刪除或修改,孩子在學校裡面受到的該部分的教育就會減少,所以這公聽會是很重要的。
在這個課綱裡面,有提到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除了教孩子認識性器官,還包括了身體自主權的尊重跟維護、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角色的突破跟性別歧視的消除,性騷擾性侵害的霸凌與防治、語言文字與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科技、資訊與媒體得性別識讀等等,這些都是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孩子也很容易從媒體看得到,但是報導的角度是否正確?我們只能全面接受嗎?或是還能跟孩子談些什麼?或是帶孩子在思考些什麼?這些是我們很關心的議題,我們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跟重視性跟性平教育的,所以特別加開一場。

會有這場繪本時間的誕生,也是受到港和國校的劉育豪老師的熱情感動,老師在國小任教多年,他看到學生在性平教育的需要,很清楚體制內的教育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所以一直努力在性別平等的推動,他不只教自己的學生,也到處演講,上電視訪問。他還教我們看懂這個硬梆梆的課綱,提供我們很多性平教育的看法,所以很開心能跟老師一起合辦這個活動,等下,老師也會上場講一場故事,我自己有聽過,老師很會講故事喔。

有一些團體,他們覺得性教育要保守,不能太早教,一定要教孩子守貞,不然會在孩子心智不成熟時就嘗試性愛,會造成懷孕、性病等等問題,但是,平心而論,我們不教,孩子就不會做嗎?沒地方學嗎?孩子在這種的父母及社會不能談,甚至是罪惡的文化下,他們如果真的懷孕了,他們會不敢跟父母說,等到事情不得不說的時候,事情影響的層面已經很大了,或許只剩下生下小孩一個選項,這樣的親子互動也不是我們要的親子關係,說真的,身為一個母親,我也不希望他在心智不成熟的時候,就懷孕生小孩,但是,一樣是懼怕,我覺得我可以教他安全的性愛,讓他可以保護自己,讓他自己有判斷的能力,所以我們主張性平教育不該只從生活中開始,也需要從學校教育開始,ㄧ起合作,打破社會文化長期以來對於「性」於「性別」的隱晦與框架。 性教育應該從家庭,學校、社會落實。


但是學校的性教育跟性平教育夠嗎?


「性別平等教育」和「性教育」在國中小課綱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性別平等教育是以「重大議題」融入各學科領域,每學期實施四小時的相關課程活動;性教育是屬於「健康與體育」內的正式課程。這樣的時間,其實不夠的。瑞典的性教育,全球知名。他們在學校可以談你想得到的幾乎所有性的議題:「避孕、性病、藥物、墮胎……而瑞典的未成年懷孕率只有零點幾,幾乎等於零。」不只如此,瑞典還設置了「青少年中心」這樣的機構,其業務之一就是針對健康、性的事項,提供青少年諮詢服務,青少年甚至可以在中心裡拿到避孕器具。他們是這樣自然地面對性跟性產生的問題。

(參考:大人與孩子都該修的一堂課:就因為有性焦慮,更需要性教育)

我自己受的性教育是從國中開始,我記得是13~14章,有的老師用念的,有的會跳過叫同學自己看,所以我們那個年代,對性器官的認識,就看個人接觸到什麼,就學到什麼,看到A片就學到A片,我那個時候在升學班,對我來說,這個章節就是不常考的考試的內容,雖然也是我身上的器官,但是我卻認識不多,我只知道要包起來不能讓別人看到,談論到他也不自然,很少公開討論,一討論大家就會唉油唉油的,有一些胸部比較發育的同學,還會被嘲笑等。一直到我讀護理系,到醫院去照顧病人,性器官對我來說,就是病人需要照顧的身體部位,當病人尿不出要插尿管,我想到的就是快速讓病人舒服,不會想因為我要跟陰莖見面,而臉紅心跳,跟病人其他身體部位生病了,要幫他處理問題是一樣的。那段時間是我看過最多性器官的時候,即便如此,我的觀念有時候也受到我當學生時的態度跟價值觀影響著,所以我覺得大人也好需要性教育跟性平教育,如果我們自己都閃躲不談,那要怎麼教孩子?


這次我們挑選了三本繪本,想跟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帶孩子與大人談性別平等教育~

第一本是《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男與女,除了身體構造不同,那麼性別特質就該是二元對立嗎?男生一定不能哭,女生一定要溫柔嗎?《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用孩童的角度,幽默的帶出我們對於性別既定的標籤框架。

幫我們講故事的是親子共學團的領隊,婷瑛,她是我們草地繪本的推手,也曾經是森小的老師,他帶我們探討繪本的內容,真的很有深度,很多層面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原來繪本可以這樣探討!她跟小孩子相處的經驗很豐富,非常瞭解孩子的特質,讓我們來歡迎他。

第二本是《愛花的牛

裡面的費迪南,擁有著不同其他公牛的喜好與天生氣質,當孩子天生的性別特質不同於社會期待與觀感時,父母怎麼陪伴、尊重孩子的特質?又怎麼接納自己呢?
我們請到港和國小的老師劉育豪老師,老師很有教學熱忱,他也覺得性教育跟性平很重要,常在孩子提出疑問的時候,抓住時機跟孩子教導性教育,也會結合時事跟孩子討論,引發思考。除了教導學生,老師也很用心跟家長溝通,其實我覺得他教的不只學生,還有家長,被他教到學生真的很幸福。這個暑假,老師全台到處講性平故事,推動性平的概念,都是免費的,我真的很敬佩他。

第三本是真實故事改編的《一家三口

從兩隻公企鵝的相愛,談到同志家庭所面臨到的困境。沸沸揚揚的同婚議題,到十二年國教課綱中放入的性平教育內容是否適切,不同的觀點所依據的又是什麼?我們要怎樣跟孩子討論同性議題?


我們請怡然,怡然小孩自學,是我們暖暖蛇中小學共學團的暖蛇媽媽,也是主力老師,怡然自己非常喜歡看書,他常常推薦我們看好書,他也很喜歡講故事給小孩聽,中文的英文的繪本,疊起來應該有50層樓高喔,歡迎他~

身為父母,我們期待孩子融入社會又擔憂孩子面臨到真實世界的衝擊,這樣的拉扯與焦慮,是否也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跟權力?其實「家」不只存在保護作用,更需要帶領孩子認識這個多元而真實的社會,從中去理解自己外,也進而理解這社會中不同於自己的樣子,所謂接納自己、尊重他人的品格教育其實就已納含在其中,性教育應該從家庭、學校、社會落實。


今天,雖然我們沒有參與到裡面的公聽會,我們也可以表達我們的聲音,大家可以上網站去發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網路論壇》,好長,直接搜尋社會領域論壇,就可以了,去表達我們的意見。

我們有一個粉絲頁叫台灣兒童人權向前走,我們持續推動我們的理念,粉絲頁會有我們講故事的時間跟地點,歡迎大家一起聽故事,也很歡迎大家聽完故事,把心得回饋給我們,如果家裡有0~2歲的小孩,可以到我們的草衙圖書館聽故事。我們都知道,嬰幼兒的注意力比較短,也容易被其他好玩的事物吸引,聽過很多媽媽說,小孩聽故事時,翻不到幾頁就會跑掉了,我們在圖書館這邊,會特別用帶動唱的方式,很能讓孩子的喜歡,也容易琅琅上口,比較容易吸取孩子的目光回到書本上。 感謝大家來參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