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妳是有力量的

文、圖:Egg(台中共學團領隊)


早上起來空氣差全台中紫爆,鼻子和口腔還是昨天在戶外整天的後遺症,已經超級厭世,一下床又看到早起的抓抓把整瓶按摩油打開全打翻在地上,再踩的全家都是(我擦了拖了3次還是全家油油der)

接著阿萌起來,先是大哭幾回,抱怨抓抓的椅子太靠近她,抱怨雞塊都被抓抓吃光,她也不要他吃過或拿過的,悶悶的要求開始早上一小時的平板時間,抓抓繼續在家裡探險,阿萌平板看完關掉後大哭,繼續整個早上的使用哭唉說話,說地板太油了要一直擦,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要看平板。

我先處理自己累積著煩到要引爆的情緒,說了幾句賭氣話,問她是不是沒睡飽一直在不舒服得到「才不是!!」的委屈怒喊(我對於她一直晚睡也有氣憤),然後,我唉唉覺得不能再這樣。

緩緩,接過抱來悶爆了的阿萌,想想我自己不也如此,2018後,就沒有熱水洗澡了的火氣,在空氣糟糕每天都讓人想搬離的台中,在她每天晚睡又睡不飽,抓抓每天半夜都醒來大哭再要求阿爸要站著抱的這幾天,誰不悶不怒不煩哪。

我抱著願意被抱了的阿萌,說說話。

大概就是,妳是有力量的。

妳可以傷心哭,也可以開始玩,妳可以想想要做什麼,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妳可以出去玩,也可以在家裡,妳可以找我玩,也可以自己玩,妳可以吃飯也可以不吃,可以一起煮也可以一起買,妳有各種選擇。

怎麼樣的選擇,我都可以陪著妳。

我會陪妳,但是我無法幫妳做決定要做什麼,我不會哄著妳要玩什麼,我也無法把你的傷心哭哭拿走。

不是我讓你哭的,就算你傷心想要怪我,我也不會讓你怪,你哭,現在也不能看平板,妳哭或不哭,下午都還是有一小時可以看。

我會陪你,但是只有妳自己,可以決定你要做什麼。你有力量,可以帶妳去想要去的地方。

小孩不哭唉了,離開了受害者的位置,開始找事情做,也找我陪玩,一路情緒平穩的到晚上。

--

傍晚,討厭淋雨,總是哀叫腳上有(看不見的)沙的孩子,主動要去玩滴滴答答的雨,她說,以前她怕下雨,現在不怕了。

晚上,吃了蛋糕,說了好多話,好多的愛,一起玩一起滾,一起看書,離開兔子和熊溫馨故事,看了鬼和昆蟲的書。

我的4歲孩子,愛與真實,接納與尊重,我不停的學習,妳一年年生日,我也一次次重生,我們都生日快樂。

ps,再見!三歲貓狗嫌(揮手)



【延伸閱讀 】

20170203,Egg,一打二的悲劇時刻

20170828,Egg,與孩子活在當下

20161223,Egg,當大人說賭氣話時,小孩感受到什麼?

20161207,Egg,練習協商

20130523,Egg,「不要丟石頭進去了」,小孩不理會你,然後呢?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從吃飯這點事講到尊重和接納

文 、圖:曾曉虹(台南假日二團)


五歲三個月的Nathan每每吃完飯就像是打仗過後的慘不忍睹,桌面上和椅子下必定有著飯粒、湯汁、肉屑、菜渣躺在那,還有這些油膩物抹過桌面的交錯路徑痕跡,當然他的手指和稚嫩臉龐也是充分說明這一切。心情好的話,吃飽飯他就把碗筷拿去洗碗槽放,洗個手,一溜煙就去玩了,壓根沒注意到桌面凌亂的狀況。反觀三歲八個月的妹妹用飯後,桌面頂多是幾滴菜汁零零落落。我就想哥哥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啊!

半年前,我和Nathan說過這件事,要他好好吃飯,不要把飯菜掉的到處都是。他秒回我說: “This is the way I eat!” (我就是這樣吃飯的啊。) 老木心底覺得好敬佩,哪來的自信!還追加說: “When I grow older, I can do it better. I need more practice.” (等我長大一點我就會比較好了啦,我現在還在練習啊!) 我回:「你說得有道理,嗯,那你繼續加油吧」。過了幾個月,在收拾餐桌說時,我又忍不住跟他講一次,他給我一模一樣的回答!我只能說,兒子你太厲害了,我好羨慕你「對自己的了解和信心」。如果我的老師或老闆類似這樣說我,我一定覺得羞愧,趕快想辦法解決,而不會去想這個要求是不是強人所難。所以媽媽我能從超級乖乖牌走到今天這樣養育你,也是該給自己拍拍手啦!

今晚,兒子的爸也來說一次,爸溫和理性地跟他指出桌面髒亂的事,並說妹妹的桌面能維持乾淨,而且示範怎麼吃飯比較不會掉食物。Nathan先說: “This is the way I eat!” (我就是這樣吃飯的啊。) 正當我再次暗自覺得好笑又敬佩他的時候,他鑽到桌底下了,開始放聲大哭。他重複說著:: “This is the way I eat!” 於是我趕快到桌底下陪他,並抱著他說:「沒關係,我們尊重你這樣吃飯,我們再一起收拾就好,等你長大點你就會吃得很好了」。他邊哭邊說: “NO. I’ll just eat like this when I grow up. I’m not gonna change.” (不要,我長大還是要這樣吃飯,我都要一直這樣!) 從這句話裡我知道我們傷了他的自尊心--聽著他話裡有著「氣憤和防衛」(表面情緒),他生氣到說反話了;看著他的行為裡有著「受傷」(深層情緒),淚滴和躲在桌底的行動表明了一切,甚至自我放棄說都不要改變了。

還好我們接收到的是他內在的傷心,而不是表面上的氣話,如此那就有得一番攻防戰了。親子開戰,不管是語言能力、氣勢或體力都是大人贏啊,可是輸掉的是親子關係,孩子有種你不懂我的fu、淡淡的哀傷、獨自的孤單。所以我們先安慰他,而不再去強調或在乎到底怎麼個吃飯法比較好,因為我們了解,在這節骨眼,說什麼道理他也聽不進去(根據大腦科學,右腦在負向情緒中,左腦的邏輯思考是很難運作的啊),他只是想要確定他是「被接納和被尊重」的。安慰幾分鐘後他恢復正常了,我和他就從桌底出來了。至於他吃飯的情況總是會越來越好的嘛~他自己說的啊~不用急啦~多擦幾次桌子而已啦~(阿木安慰自己中…)

------------------------------------------

事情過後,我在想,每次“This is the way I eat!” 這句話看似堅強的後面其實是不是很脆弱?當孩子一再跟我們表明他就是這樣的人時,我們繼續質疑他(其實在大人的眼裡根本稱不上是質疑,只是提醒與建議,而且半年來第三次而已啊),但是在這樣看似小力道的不尊重中,他那好像很堅強的自尊馬上就被戳破了,他哭著躲起來了、氣到說反話了。(慶幸他不是青少年,不然他就真的跟我對著幹了,才不會讓我看到他傷心的一面咧。)

親愛的孩子,你讓我明白,『愛是全然尊重與接納一個人原本的樣子』,因此衍伸出『在愛之中,我們毋須比較』,就像妹妹用餐習慣比較好或是其他什麼的,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樣子啊。

------------------------------------------

處理完孩子的傷心,接下來,處理我自己過不去的關卡。為了自己不要一再「好心建議」兒子而造成反效果,我自問,那個希望孩子把吃飯場面搞得乾淨漂亮的「內在需要」是為何?
(1)自己就可以不用這麼累整理桌子?
(2)這樣在外面吃飯才不會難看?
(3)我看不慣他這樣、看了覺得煩、希望他把事情做好?

想不到其他可能了,我自己的答案是(3),因為認真來說整理桌子是沒有很累,我不會因為面子問題而要求孩子怎樣。是(3)的話,很好解決,我告訴自己:要知道他終將會長大,吃飯不會有問題的!就像是流口水和大小便自控的情況,每個人的進度不一樣而已,沒事的。

------------------------------------------

最後,我終於搞懂,這整件事比較偏向是「能力--能不能」問題,而不是「意願--要不要」問題。所以,爭什麼爭呢?
最後的最後,不論是在於「能力」或是「意願」的問題,我都願意朝著今晚學到的『愛是全然尊重與接納一個人原本的樣子』前進!

*送給我的摯愛兼小老師們~Nathan & Abby
*帶著「覺知」過生活,就是正念(mindfullness)、就是禪。今晚我禪了!


【延伸閱讀】

2017年11月21日,Joyce Hsu,三歲的社會化之初
2015年12月14日,林怡秀,【吃得幸福】

【2018/4/14~15 桃竹苗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近六年來已經在台北、桃竹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宜蘭、台東紛紛開團,全國目前大約有8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地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的孩子更多好的教養環境與教養的態度,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自在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兩天的課程內容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勇敢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課程資訊

一、上課地點新竹縣竹北市中正東路481號(竹義里活動中心)

二、課程費用:每戶需繳保證金1000元,四堂課全勤者可退回保證金,課程結束後視個人能力意願隨喜樂捐, 共同分攤成本。歡迎贊助場地與講師費、交通及行政費,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三、報名名額限60戶家庭(額滿截止,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四、課程介紹


◎ 第一堂:4/14(六) 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 第二堂:4/14(六) 14:00~16: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 第三堂:4/15(日) 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嘗試共學。(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 第四堂:4/15(日) 14:00~16: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五、講師介紹

郭駿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六、特別說明
第一天的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為孩子準備玩具,上課時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我們也會準備玩具,並於上課場地劃分出幾個遊戲區供孩子遊戲、活動。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也請上課學員理解,會請義工或共學團員父母在室內陪伴。



☆ 報名資訊

一、招收對象:家中有學齡前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二、報名流程:

(1)填寫線上報名表並填上匯款帳號末五碼。(為協助對帳,若使用網路銀行轉帳請盡量不要註記,若有註記請留言讓我們知道)

(2)保證金匯款:
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合作金庫(006),帳號:5849765-746560,戶名:黃怡文」。
五日內若未收到保證金匯款,將優先由候補家庭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3)我們會在Facebook設立「4/14~15桃竹苗親子共學教育實踐班」社團網頁,統一發佈相關問題、通知與行前通知,請在FB將本次實踐班聯絡人臉書帳號加為好友,以便將各位加進實踐班社團網頁。

(4)報名成功後,我們會邀請你加入這次實踐班社團,請主動加聯絡人為臉書好友。並可能使用email或FB私訊、電話聯絡;實踐班前一週左右,我們會在FB本次實踐班社團網頁發佈「行前通知」,敬請留意。報名及匯款後一週內若未收到任何訊息,請主動來電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聯絡資訊


聯絡人一:新竹親子共學團領隊 許宥嫻

電話:0908-885-768

臉書帳號:https://www.facebook.com/ya.fang.908


聯絡人二:桃園親子共學團領隊 羅裕虹

電話:0921-053-184

臉書帳號: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394167243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25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

每三個月為一期,平日團每周兩天共學,時間為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假日團每月兩天共學,時間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時間依照各團時計時間有所調整,都是五個小時。

◎領隊津貼:平日團每戶家庭每月2500元,假日團每戶家庭每月1000元。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車程一小時以內、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參加者自行前往。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我們不願意被定位為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而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更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共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本活動由桃竹苗區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主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協辦。

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坐公車像是一場社會實驗

文、圖:黃婉茹(台東共學團員)


昨天去玉里參加運動會,回程時,我們的車子拋錨了。

引擎大概也很熱血,就這麼燒掉了。於是車子就暫時留在修車廠。

在考慮到底要不要修的這段時間,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

於是,也意外展開了我們母子三人的台東公車大冒險。

*

原本評估覺得,以台東不是很大眾、很久來一班車的大眾運輸系統,加上帶著兩個容易興奮腳痠的小孩,沒有推車,從知本要去市區還得轉兩班車、而且兩站中間還要步行一段路,才能抵達目的地,會是一個很啊雜的旅程。

畢竟能開車載兩個小孩真的好自由喔,東西可以隨便一抓放在車上,小孩在後面打架我還是可以把車子開往目的地,路人也就只是路人。

我實在自由慣了。

但是公車就不同了。這條路會有多漫長,跟我們三個人以及整體社會--包括司機、乘客、我們---息息相關。坐公車更像是一場社會實驗,與孩子們一起。

回到家發現,我的自由,也讓我錯過許多。而不同的交通工具,所接觸的人群,看到的風景,竟然像是平行時空。

想記錄今天發生的奇人異事、與自己腦子裡的奇妙經歷。

*

一早起床,我就發神經地跟小孩鄭重宣布「今天我們要搭公車去市區共學」。

(台北的朋友是否覺得我這樣很開玩笑,不過就是搭公車啊!!)

我用了最新上線的「台東有公車」APP查詢有什麼路線可以搭車,以及班次時刻表。

沒錯,這個APP就叫做「台東有公車」,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以為「台東沒公車」。但事實上有的。

(本文絕無置入性行銷)

第一關:但要從家門口坐到最近的公車,從我們的部落快走出去到最近的台東大學站,也要走個15到20分鐘。

這是還沒有加上小孩可能走到腳酸或拈花惹草、與可能被路狗追的時間的計算。這樣我們很可能錯過預計的公車的。

總之,看時間差不多,我還是請老王騎機車載我們去最近的公車站。

所以第一關,算是說了等於沒說。

*

四個人坐在一台機車上,後輪還有點沒氣。果然還在機車上,客運就來了。

老王說:「唉呀慢慢來啦,他的路線還會去台東大學校園裡面繞一圈再出來。」

殊不知,這班車就在我們面前僅在校門口迴轉,就來到站牌。呃,我們母子三人瘋狂跑上車。

*
第二關:上車。

車上是一群熱情的阿嬤們,可愛的一直跟妞妞弟咕打招呼。在我跟司機確認我們這樣總共是多少錢時,她們一直想幫我先安頓孩子。順便一直討論他們兩個是不是雙胞胎。

後來我們坐好位子,我把一個包包放在上層,請小孩要提醒我下車要拿。

後面的阿公開始教我東西怎麼拿,就可以只剩一個包而不會忘記。

小孩就坐後,則是不停重複扣上又打開扣上又打開安全帶。要我幫忙扣上,但堅持要自己開。如果我不小心順手打開了他的安全帶,小孩的宇宙就會在車上爆炸。

路上的風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特別,跟開車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開車的風景是快速的、側面的、匆匆而過的;坐公車的風景是緩慢的、正面的、有細節的。

到站,妞妞忽然鎮定跟我說:「媽咪,你記得拿上面的包包(指)。」

天作之合。

*

下車,開始步行。路上他們一直搜集路邊的小花(其實是大花咸豐草),一直讚嘆坐公車好好玩,他們說:「坐公車才能看到花、摸到花。」

再到下一個轉車站牌--旗魚飯店,等。

一邊弄麵包給他們吃,一邊用大腿防堵孩子往路上跑。

公車來了。

*

司機人很溫柔。車上只有一個乘客。

小孩問我博愛座的標誌是什麼意思,我們說完每個標誌,我問她:「那我們是哪一個呢?」妞妞指著大肚子的那個。

這位大哥看我帶了兩個孩子,跟小孩說:「小朋友,你們以後要好好孝順媽媽喔。叔叔現在每天都坐公車去醫院看我的媽媽,自己的媽媽一定要好好愛她唷。」

我心頭一酸,跟他說:「辛苦了。」

他說:「不辛苦。這是自己的媽媽啊~你們當媽媽才辛苦,懷孕那麼久、還要照顧聽不懂話、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過程很不舒服的。」

我說:「這是真的,不過許多美好的事都發生在辛苦的事裡。」

他說:「沒錯,這我完全認同。(陷入沈思)」

說完我腦子裏想到:美好的事有許多是在辛苦的事裡。這趟公車之旅正是如此。

司機好心告訴我回程怎麼搭車。孩子們也開心的跟司機及每一個人道謝。他們幾乎都會學我跟每一個司機他們說話的方式,在我後頭重新跟對方說一次。

「謝謝你囉,司~機~大~哥!~~~」

成功抵達共學,甚至比平常都還要早到。

*

又到了回家的時候。

回家,我們提早到站牌去等。但沒想到公車雖然準時抵達,卻過站不停。司機在看手機中。

回程,我們嘗試坐了另一條路線,步行距離更接近家裏的。

小孩一上車,她們自己坐兩個位子,一直在討論安全帶。我偶爾去幫他們處理某些糾紛。後來轉頭一看,都睡著了。

司機人很好,幾乎認識每個乘客。會跟每個乘客打招呼,乘客還直呼他的名字。

印象很深刻,他似乎會與有些孩子多交談,問他們要去哪、聊最近在吃什麼。有一站,他在下方開車,用廣播呼叫一位青年,問他一些問題,但他沒聽見。我試著想去叫這個青年,他也沒聽見。

司機說:「謝謝你小姐,沒關係,這樣就好。」

隔壁的阿嬤跟我說,這孩子是自閉症。

我無法睡,因為我怕錯過下車的釋迦園跟土地公廟。

*

到站,小孩叫不醒!

我抱起弟弟,姊姊一直無法清醒@@

隔壁乘客女士,起身幫我抱起妞妞。前座阿嬤幫我提醒司機再等等。

下車後妞妞就醒了。喊著要尿尿。

我們去雜貨店借廁所、買點零食。因為,疲勞的此刻,我們還要得抱著弟弟、牽著妞妞再走上一小段路,才能走到家。

飄雨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背影(抱著一個孩子、牽著一個孩子)在雨中太過可憐XD,短短的路上,竟然有兩部轎車、一部機車停下來,問我們要不要載我們回家。

一台是優雅的小姐,短髮,說話輕輕柔柔的;一台是開窗就飄出重低音響的少年,說話好海派;一台是一身黑色便裝的少年,很不好意思的說「雖然是機車,但應該載得下。」

他們友善的臉,我一直記得。

我內心熱熱的。雖然沒上車(因為就快到,上車沒十秒就要下車了啊),我一直跟妞妞說:我好感動。

妞:「他們好善良喔!怎麼對我們這麼好。」

我:「這真的是坐公車才有的體驗耶。而且三台耶,好有人情味唷。以後開車我們也留意路上需要幫助的人好了。」

妞妞說:「我好愛台東喔。」

弟弟睡到不行。

*

彎進鄉間小路,走著走著。平凡的路變得可愛許多。

小孩說可以跟著水溝走回家。路邊修剪釋迦的人都跟我們打招呼。

平常喜歡抱抱的小孩,竟然一點都不累,走得很開心。

轉個彎,我們的小屋就在眼前。小孩好開心的說:「我們到了!!」

*

不同的交通工具,接觸到的風景完全不同。

開車像是在完成個人的目的,是一個交通工具;

公車倒像是體驗社會、體驗人生,像一個移動的時空舞台,把許多人聚集在這裡,各自進來、又各自離去。

美好的事,有時總發生在辛苦的事裡。

紀念這一路的漫長,這一路的美好。



【延伸閱讀 】

2017年1月25日,李荳芽,搭計程車時,小孩一直大聲唱歌,怎麼辦?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2018 4/21-4/22 台南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勇敢地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過屬於您的悠遊親子生活。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
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做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體驗課,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一起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ㄧ、課程說明: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近五年來,已經在基隆、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台東、屏東、紛紛開團,全國目前約有10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的共學,期望可以提供給學齡前(05歲)的孩子,更多理想的教養環境、給父母們切磋親子教養理念與觀摩練習的機會,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玩樂與成長。

實踐班開課以招收共學團員為前提,通常每半年舉辦 一次,名額未滿再開放給只作為進修的朋友。我們用網路公告課程資訊,歡迎網友協助分享給不使用網路的朋友。

二 、課程介紹:
週六、 日 兩個整天(10:00 ~ 16:00),共四堂課
◎第一堂:4/21(六) 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第二堂:4/21(六)140016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我們如何開始共學
     第三堂:4/22 (日) 10:00 ~ 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試共學(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說明:透過領隊的實踐經驗分享及現場試共學,去發現自己在這些對話、互動中,經驗了什麼,是焦急想介入或是能自在享受,也練習觀察自己、孩子及別人的家庭互動,成為未來共學的養分。
     第四堂:4/22 (日)140016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三、講師:
郭駿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中年專職奶爸,資深親職講師,2011年底完成一家三口徒步環島,《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發起人。

四、課程費用:
每戶需繳交保證金1000元,四堂課全程參與者,在課程結束後,保證金現場以現金退還。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 透明公開,請依個人學習經驗與使用者付費原則,隨喜樂捐,共同分攤成本。
歡迎贊助場地與講師費、交通及行政費,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五、上課地點:喜樹聯合社區活動中心
                       (臺南市南區喜樹路181號)

六、招收對象:
1)家中有05歲幼兒,有意加入台南親子共學團的父母優先。(或外縣市共學團)
2)對親子教養進修有興趣的父母。

七、報名流程:
1)線上填寫報名表,並填上匯款帳號後五碼。
2)保證金匯款:填寫完報名表後五日內,請將保證金匯至「中華郵政700,帳號:0031-1310-541423,戶名:鄭淑云」。
3)我們會在Facebook設立「20180421台南親子共學教養實踐班」社團網頁,統一發布相關問題、通知與行前通知,請在FB將本次實踐班聯絡人臉書帳號加為好友,以便將各位加進社團網頁。
4)報名成功後,我們會以emailFB私訊寄發通知,實踐班前一週左右,我們會在FB的社團網頁發布「行前通知」,敬請留意。報名及匯款後一週內若未收到任何訊息,請主動來電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5)聯絡資訊
聯絡人一:洪詩淨
電話:0913-735369     臉書帳號:Shih-ching Hung
聯絡人二:羅青真
電話:0910-832692     臉書帳號:羅青真

八、特別說明:
1)第一天的課程建議將孩子托育給親友,若不便托育也歡迎帶孩子一起來,並和孩子一起準備可以陪他度過上課期間的玩具或物品,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或於各遊戲角落一邊聽課一邊陪孩子。也請上課學員理解上課場地會有孩子參與,互相協助與體諒。
2)第二天的課程有試共學,請盡量帶孩子一起出席共同參與。

九、加入台南親子共學團:
全勤上課並完成作業後始可加入共學團,課程結束前報名登記,因故缺課者可補聽錄檔案繳交心得報告。
平、假日團名額依目前缺額補滿 25戶為止,額滿可排候補,可依實際狀況與需求個別協調入團時間(請主動找領隊討論)。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部格:http://parentparticipatingeducation.blogspot.tw/
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臉書專頁:
http://edusoc2012.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  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 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日期:
1)平日團每週共學2天,三個月為一期;每個月原則八天。 (2)假日團每月共學2天(隔週週末為原則),三個月為一期(共6天)。
◎共學時間:平日團AM1000PM300 / 假日團AM1000PM300
◎領隊津貼:
平日共學每期三個月、每週兩天(週間),每月2500元。
假日共學每期三個月、每月兩天(週末),共學六天 3000元。 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我們不願意被定位為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與模式。
◎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 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一小時以內, 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 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24-25 台中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跟孩子站在一起,陪孩子做自己 ~


  圖:李佳怡(台北平日共學團領隊)



這位小姑娘邁入恰恰丟階段後,一天到晚很忙,
在家裡爬上爬下,
到了戶外當然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爬的機會。
坐捷運想爬到椅子上,
到椅子後又想爬上窗戶
原來是為了要玩拉環XD
而這段時間肢體活動大爆發更是讓我驚訝!
以往總是在旁邊看著孩子們玩她就可以笑開懷,
這是觸覺敏感孩子的特質之一,
視覺滿足就可以很開心XD
不知不覺她已經進展到看是無法滿足的,
看著孩子們攀爬她會拉著我走到遊具前然後放手自己試圖想跟大家一樣爬上去。
共學如果在有遊具的公園會很快的自己往滑梯爬過去,然後自己站起來走上樓梯,
到了遊具上還不敢自己走,就再蹲下來用爬的,
可以自己在遊具上來回亂爬一通,
也不管阿娘在哪裡XD
以前我還曾經很擔心怎麼會有小孩不愛玩溜滑梯
過年帶她去小公園玩,
這次她進階了,想從滑道倒爬上滑梯,
想當然我一定放手讓她爬滴,
從穿著鞋子到打赤腳,看著她爬一下等一下,
有點緊張有點開心,
觸覺敏感的特質在想接觸任何新的人事物前可能會有比較長的觀察期,
所以她在嘗試新事物的初期節奏會比較慢,
我卻因此更有機會觀察到孩子在嘗試任何一件事情的過程和心裡的感受,
爬一步想一下,看看自己看看別人,
可能她正在思索下一步,
可能她想看別人怎麼玩,
我就練習等待盡可能讓她自己決定下一步,
只要幫她注意周邊的安全,
看著她心裡仍舊有點緊張但雙手雙腳還是奮力的向上一直在嘗試,
我心裡是說不出的感動和興奮
我的美寶今年六歲,發展遲緩,
從醫療評估看生心理結構均沒有特殊疾病造成她遲緩,但是她的大腦細胞發展比較慢,
聶葉發育也還未成熟,
早療評估她有觸覺敏感的問題,
兩歲前雙手雙腳不愛碰觸任何事物,
連媽爸碰她,她也常常把我們的手揮掉,
因為敏感沒有爬、不愛站、因為手部跟外界的探索很少所以成長過程跟大腦的連結也相對不夠,
發展進程就更慢了。
看著她的發展與其他同齡孩子相較下慢那麼多,
我很擔心,
我每週帶著她上早療三次,
所謂早療的練習她會把身體四肢用力撐住,
我根本沒辦法像老師說的帶她練習,
只能無奈放手,
可是我心裡焦慮、著急也害怕.......
我真的很擔心一直沒有練習她會嗎?
萬一一直不會怎麼辦?
共學之後透過看書還有很多討論,
我才漸漸體悟到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樣子,
每個人的成長發展也會不一樣,
我開始練習等待美寶,
不是我想要而做什麼,
而是她要做什我陪著她做,
等待的過程我觀察到她真的有自己的節奏,
是她覺得自己安心做好準備想做就做了,
我就提醒自己別急,好好陪伴她,
然後慢慢的我開始收到她帶給我的驚喜
是真的很慢喔!她自己的觀察練習時間很長;
從五歲爬爬大爆發,到現在滿六歲還在爬,
只是從在地上爬發展到爬上爬下,
也開始練習放手走路,
她的狀態經常引來公園裡路人的側目注視,
尤其她還穿著矯正輔具鞋,
語言發展還沒完整,
在捷運上她跟我玩的樣子有聲音沒語言,
我知道她在大部分人眼裡是「她怎麼這樣」?
有一次共學我跟美寶說:我們來換尿布吧!
共學孩子問我:「佳怡,美寶看起來很大了」,
我想到孩子可能覺得這麼大怎麼還要包尿布?
我說:妳是不是想問為什麼美寶長大了還在包尿布呢?
孩子點頭;
我說:是呀!她看起來很大,
不過每個人長大的樣子、速度都不同,
比如有的人跑很快,有的人跑很慢,
美寶就慢慢的還在練習喔!
每次來共學你們跟她玩也是陪她練習。
那次之後,這個跟我對話的孩子共學有段時間
都會主動跑來跟美寶玩
陪伴美寶我承受很多異樣的眼光,
坦白說這過程並不容易,
剛開始我會有種希望人家不要發現的想法,
希望孩子不要有動作引人注意,
可是我發現自己沒有從心底真正的接納美寶的狀態,
我的行為表現無意中其實是壓迫到美寶的,
這些過程我不開心,
美寶也不能自在的做自己。
我想看到美寶真的開心長大,
我練習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寶貝現在的樣子,
她不需要符合一般社會觀感的模樣,
一次次跟我自己的對話,
才有現在會欣賞孩子「歐北舞」的我!
現在看著其他的孩子玩樂的樣子,
偶爾我還是會有些比較企盼的心情,
「啊!如果美寶也.......多好」,
然而寫這篇的現在我回想這六年美寶帶給我的
驚喜,
想到她亂亂來恰恰丟的樣子,
我就又有力量和勇氣了!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24-25 台中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如何產生好的連結

圖:鄭琇文(新竹平日共學團領隊)


幾個朋友在我幫小樹換尿布的時候感嘆,他怎麼都能乖乖躺著讓我換。讓我覺得好像進行了一個特技表演XD
寶寶換尿布會想逃走,不配合屁股扭來扭去,真的很常見啊~我們家的寶寶們有都經歷過一段這樣的時間。很多人會建議當換寶寶尿布的時候一直動,就給他大腿打下去,讓他知道這個時候就是要乖乖躺好。我個人不愛這種做法,假如我表達反感時有人打我,要我屈服於暴力,那不是我希望教育孩子的,不管他會從中習得暴力是有效的,或是遇到暴力不可抵抗。
也有人說給他個玩具,請他幫忙拿著尿布。我偶而也會這麼做,但是我還是會讓他知道現在就是在做「換尿布」這件事情,不會讓他以為是A結果是B
我希望孩子與換尿布洗屁股中的連結是好的,那該怎麼做?這是他的身體,我尊重他的感覺與意願,所以不管是能否換尿布、在哪裡換尿布,我都會先徵詢他的同意。更小的時候北鼻似乎不會回答,我還是問,而且一邊操作都會一邊告訴他我現在在進行什麼事,這是與他有關的事情,凡是與他有關的事情都要跟他說、問過他,這對我來說已經是習慣了。
所以,我家寶寶對換尿布的連結是什麼?笑容滿面的媽媽,輕鬆地跟我聊著天,我知道在發生什麼事情,輕鬆的狀態,我對自己的身體是有決定權的,假如我現在手邊正在進行的事情還不想中斷也不會被勉強的,換完尿布是清爽又舒服的⋯⋯
除了極少次數孩子已經大便滲出來沾到布沙發椅讓我毛骨悚然趕快抱去換洗,目前絕大部分的時候,孩子都可以明確地用語言或是動作表達:便便了,坐馬桶,現在要洗屁股,等一下才洗屁股,現在換尿布可以,我要躺在這裡。不用追著孩子跑,不用聽孩子大呼小叫,挺好的。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24-25 台中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我等到了


圖:陳玫如(台中平日二團團員)



現在出門或下車,暖暖會自動要求要戴眼鏡和帽子,就緒後才會移動,到室內或暗一點的地方立馬脫掉,戴戴脫脫,脫脫戴戴,全都自己決定。
對於這樣的現像,我內心激動,滿滿的感動,因為這屁孩,從手拉的到眼鏡帽子的嬰兒時期,就無敵抗拒,是可以拉扯到臉變型,嘴角身體抖動到非得扯到掉為止。
在戶外看她迷迷眼,大太陽一樣衝去玩,頭皮還因此曬傷好幾次,我滿是擔憂外,仍然忍住提醒自己不要用控制或逼迫的方式,我還是選擇:願意尊重她的選擇,即便是這麼小的小孩,即便是她眼睛皮膚的部分就應該迫切去多保護。
我照顧我自己的擔心,我幫她撐傘,跟前跟後撐傘擋太陽,她走到哪,旁邊的朋友也受惠,也可以有遮陽,她離開,朋友又繼續曬太陽。我也會跟她提出我的困擾,我不想跑來跑去,請她戴帽戴眼鏡,但,她通常不甩我,或只願意帶一下下,真的是一下下……
就陪著吧!我能做的,能照顧的,我盡力,生命自會找到出口,畏光或曬傷的不舒服,不是我要攬在身上承擔的,更不是拿來控制壓迫,限制她去探索世界的藉口。
感受也是需要練習的,感受太亮太暗帶來的感覺是舒服還是不舒服,練習對於感受的應對能力,即便刺眼曬傷不舒服,她也不願意戴,媽媽我練習尊重她的選擇,我們雙方的練習都是寶貴的經驗。
我只能說這女孩真的超勇敢,都是先試了再說,身為照顧者,我努力為她撐起一個可以去探索去挑戰並且是她自己決定與選擇的空間,就算選錯也沒關係,從小練習選擇,為自己決定,這是我看重的。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24-25 台中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新聞稿20180314

文 、 圖:呂淑慧(台中共學平日團領隊)



地方媽媽自救救空氣,埋頭研讀空污法!
親子共學空污法修法意見
地方媽媽捲袖研究「空汙法」〜自救救空氣
去年12月空污法政院版定案,親子看到污染管制的規定還需要經濟部同意,我們疑惑,這一場空污修法,是否真正能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為爭好空氣,媽媽們決定自力救濟,開始研讀政院版空污法草案。為了聚在一起,媽媽們要協調交通、評估空品決定室內或戶外、尋找適合小孩的空間、討論時為孩子準備玩具…;而要閱讀生硬的法條,更像是教小孩一樣要慢慢來。為了孩子的未來,媽媽們發揮無窮潛力,認真研讀,而且一次比一次更精進。有一位媽媽說:「我想要做給我小孩看!」
歷經近兩個月的討論,我們彙整出對政院版空污法的修正意見,包含一種眼光及五大訴求。
一、一種眼光〜空氣污染治理,必須看見女性與孩童的困境!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助理教授 張弘潔表示:
台灣自2014年開始施行「兒童權利公約」,依照「兒童權利公約」第三條,政府機關之作為,均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第六條載明締約國應盡最大可能確保兒童之生存及發展。因此國家有義務確保兒童生存發展的環境,空氣汙染是目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最大的隱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全球每7名兒童中就有1名每天呼吸到比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危險標準還要髒至少6倍的戶外空氣,空氣污染是造成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因之一,將近每10位就有1位的死因跟空氣污染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已經極力呼籲各國治理空污以保護兒童的生命和未來,目前台灣空污的狀況,違背兒童權利公約的生存權、生長權、發展權和健康權。
去年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主辦的「2017空污、能源與性別論壇」中亦提出,台灣社會現況,照顧家人的責任仍以女性為主要承擔者;而空污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雖然大多不是急性的傷害呈現,卻是以一種慢性且漫長的暴力形式呈現它的傷害性。空污造成家人身體傷害,除了增加女性照顧者的沈重壓力之外,女性本身,亦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
這些都在在顯示女性與孩童是空氣污染中的弱勢族群。
台灣的空氣污染治理,必須看見女性與兒童的困境,除對兒童提出特殊保護的政策,將兒童權利公約納入其政策考量,也需要在政策制定的兩性參與比率上有所展現,聆聽弱勢族群的發聲。


二、親子共學空污法修法意見~五大訴求
(一)減煤期程入法,孩子及家人健康不能等。
(二) 空品速報,即時資訊,保障人民知情權。
(三) 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兩大精神及保障入法
(四) 採用「超低排放標準技術」取代「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空污防制不喊價
(五) 空污法關於刑事犯罪條文~政府要查得到、抓得到、罰得到。
1、降低超標處罰門檻,擴大檢警調查犯罪空間;
2、追繳不當利得;
3、比照食安法加入舉證反轉。
空污法高達一百條,記者會呈現親子認為重要的五大訴求。
針對其他更多不同條次的修正建議,以新聞稿附件呈現。(請見附件一)
我們同時要求立法院衛環社福委員會納入公民參與,針對政院版空污法草案召開公聽會,公聽會上也需要能呈現代表親子的觀點和心聲。
五大訴求詳細內容如下:
(一)減煤期程入法,孩子及家人健康不能等。
燃煤大量產生的碳排放是全球氣候變遷的重大影響因素,會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煙與粉塵,還有鉛鎘汞砷等重金屬與戴奧辛,是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一級致癌物。
去年在德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成立「發電棄用煤聯盟」,希望在2030 年前淘汰燃煤發電。北京也在去年關閉最後一個燃煤電廠,而法國更計畫在2021年關閉所有燃煤电廠。設定時間來減煤甚至禁煤已是世界趨勢。
蔡英文政府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願景中也包含燃煤發電量降至全國發電總量的30%,但2016年燃煤發電仍占45%,現階段還持續增建新的燃煤機組。
經濟部甚至要求緊急時刻放寬燃煤額度,也說2020年燃煤發電占比將提升至50%,2025年才會降至30%以下。這一切依舊開發主義至上,以環境永續和人民基本的生存權、呼吸權做為代價
對此我們非常擔心減煤承諾跳票,所以我們在此強烈要求空污法修法必須將減煤入法,明訂期程,使減煤於法有據,藉此促進能源轉型並提高產業與人民的節能意識。
(建議於第6、28條加入,或新增條文闡述。 )
(二) 空品速報,即時資訊,保障人民知情權。
有媽媽提到曾經孩子學校旁的工業區白天發生大火,她卻是晚間聽到友人提及才知道此事,學校也未有任何因應。台中去年也發生文山垃圾掩埋場大火,燃燒四天但政府並沒有即時通報周邊民眾。
諸如種種空污的緊急突發事件,人民皆不知情。
地震有地震速報,親子也要求空污速報發布應該入法,明訂學校機關及各級公共場所最低於每30分鐘發布空品數值,並以官方“即時現地”的數據為依據,來因應任何突發的空污危機,也才能即時的保護大家的孩子。
同時,過時的「大氣環境空品監測」思維應轉化以「守護人民健康」為優先。現行大尺度的高昂測站設置點普遍設置在10〜12公尺高度,遠離一般民眾呼吸的生活圈;而發布的空品數據又是採用平均過延遲的數據。再者,各級機關的測站機器未統合也未有公信力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小尺度的簡易測站目前台灣的技術能力及布建機數早已引領全球,空污法修訂應統合大尺度及小尺度的各型測站,即時公布空氣品質狀況及公開原始機器數據(Raw data),各級主管機關發布空氣品質數據應採視覺化、庶民化、即時化方式為之,保障人民知情權。並建構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機制,以積極守護人民健康。
(第13、14、15、33條)
(三) 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兩大精神及保障入法
空污法影響層面遍及小民生活,關乎生命,為落實人民監督,我們要求「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兩項原則,應該貫穿在整部空污法中。
以此兩項原則檢視空污法條文,發現仍相當不足。例如第24條至30條關於固定污染源許可證的審查核發,並未納入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原則,應於條文中明訂。又第35條雖要求把許可證等相關資料公開於指定網站,卻又留下但書,只要涉及國防機密或工商機密,就可以不公開。
我們認為這兩大精神如果沒有保障入法,人民未來也會持續被拒於門外。
以中火為例:
去年台中市政府快速通過中火九部機組許可證展延,期間從中火提補正資料到市府核定通過只有短短四天。審核過程完全沒有公民參與機制,市府在通過許可證核發之後才開記者會公告市民,並以虛的許可量誇口減煤績效,過程有太多爭議。
今年2月,台中市議會針對台中市政府核發許可證的流程開聽證會,親子和公民團體皆要求中火及市府要如實公布核發許可證過程中的所有資料,得到中火及市府的回應多是回歸「空污法規定」,或是空污法目前沒有規定。
日日夜夜呼吸髒空氣的我們,聽到這樣的回應真的很無力及憤怒。如果這些資料被當成機密文件,不能曝光及被檢視,缺少人民監督的力量,空氣要變好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此外,目前許可證的審查採環保局內部審議,也應該由內審改成外審,同時參照文資審議方式,邀請外部專家以及公民團體參與,必要時並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
親子針對空污法其他條文的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意見,皆於附件條文對照表中提出。
(第24條至30條、第35條…等條文)
(四) 採用「超低排放標準技術」取代「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空污防制不喊價
給出壓力,是促成污染防治進步的動力。
我們要求在空污法中,要採用「超低排放標準技術」取代「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
同時主張要和空污費的收取鏈結,在相關條文規定工廠或企業若未達超低排放標準,空污費應該逐年累進。
過去兩年在空氣污染防制的會議上,都會聽到政府官員、台電或工廠代表說:我們已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來防治污染。好像只要有BACT,就足以向民眾交代。
「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意指:考量能源、環境、經濟之衝擊後,污染源應採取之已商業化並可行污染排放最大減量技術。實際上BACT,就是一個各方喊價的結果。
但呼吸及健康是基本人權,是生存的權利。試問:有誰會拿你孩子的生命和健康去喊價?
當小民們為了更了解空污去參加空污論壇,參加各種會議時,不只一位專家都提出世界各國其實已不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而是改採「超低排放標準技術」取代落伍過時的BACT。
空污法是台灣未來空汙治理的重要政策引導,如果還用落伍過時的技術入法來管控污染排放,工廠或企業根本無須在污染防制上進行投資及改善。其結果是所有外部成本由人民吸收,而下一代承擔最多,這是環境的不正義。
(第6、8、16條)
(五) 空污法關於刑事犯罪條文~政府要查得到、抓得到、罰得到。
這次空污修法新增刑法相關條文,對此親子特地請教專業人士意見,我們主張:
1、降低超標處罰門檻,擴大檢警調查犯罪空間;
2、追繳不當利得;
3、比照食安法加入舉證反轉。
本次修法新增第53條違反排放標準罪,規定違反排放標準有害空氣污染排放限值超過一千倍構成犯罪。既然是「有害空氣」,代表超標即可能威脅健康及生命,應該越少越好。
倘若人民在自家或公開場所施放有毒氣體,會超過1000倍才構成犯罪?如何證明排放限值超過一千倍,而不是900倍、999倍?超過999倍,難道就比1000倍比較不嚴重嗎?
其結果是雖設下1000倍的門檻及要件,要成立本罪卻十分困難。
我們建議應比照水污染防制法第36條的立法範例,只要超標排放就成立犯罪(水污法第36條第1項),情節重大者,加重處罰(第2項)。讓具有強制處分權的檢察官得以介入調查,否則依現行法令行政機關只有行政檢查權,並無強制稽查權,縱使修正空污法仍無助於犯罪的調查及證明。
此外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人民的困擾是明明聞到惡臭,打電話到環保相關單位舉發,稽查人員姍姍來遲,而氣味已經飄散,或者懷疑是某家工廠排放,卻無法提出舉證。
空氣污染物的檢測需要專業設備,非一般民眾能力可及,許多資料也都保留在業者手上,民眾難以舉證。空氣和食安的情況類似,如果食安法已經納入舉證反轉,空污法中也應該比照食安法第56條規定,明定舉證責任反轉。加入舉證反轉。
同時對於違法而獲得利益的廠商,應該追繳不當利得,將不義之財轉為對人民的補償及污染的防治及改善。
(第53、57、92條,請見附件二)
三、找回潔淨空氣,人民不再哭泣。
找回潔淨空氣是我們站出來最終的想望。
「空污法」聽起來是消極的防制,我們認為應採正向表述,以凸顯政府的責任是從更積極的面相邁向潔淨空氣;但倘若條文的修改不夠進步,只把名稱改成「潔淨空氣法」,也不過是取巧及討好人民,這是我們所不認同的。
明天將針對空污法草案進行詢答,親子共學團會把新聞稿及說帖送出給衛環委員會的委員,期待你們可以為人民發聲,為親子及女性發聲。不只為了現在活著的人的幸福,也是為了將來要出生的孩子們的幸福,大人們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把帳單留給未來的人類支付。
親子共學團的爸爸媽媽們會持續的關心、參與及監督。
爭好空氣,永不放棄!

親子針對空污法政院版的條文修正意見
https://goo.gl/umtLN6

空污法政院版修正草案
https://goo.gl/NQx4Hx

針對空污法刑法部分請教專業人士提供的意見
https://goo.gl/5D7PJR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24-25 台中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你們有沒有看到我的心?

文 、 圖:簡黏黏(台北共學假日團領隊)


在這樣的颱風夜,聽著雨滴聲,我忽然回想起一件往事.....


在申請自學的那一天,遞交完資料,一家人正要分騎兩台車離開學校的時候,背在我身上的彎彎(1Y4M)突然嗯嗯啊啊的激動了起來。

『是要換馬麻背嗎?』

『是要喝ㄋㄟㄋㄟ嗎?』

『是還想玩嗎?』‧‧‧‧‧一家人七嘴八舌的猜著彎彎可能的需求,


黏黏突然問了一句:『是要騎把拔的摩托車嗎?』,『嗯!』的一聲揭開了事情的謎底,小孩真的比較了解小孩,這樣也能猜到?!

原來是彎彎想說把拔應該是要騎把拔自己的車子才對,拔把騎了馬麻的車子,這破壞了屬於一歲孩子的秩序感。

就在我從老婆的車子下來,換回騎上我的摩托車時,不知怎麼地轉身對著黏黏說:『把拔知道,其實你常常都在配合彎彎‧‧‧』,沒兩秒,黏黏的兩行眼淚就這樣直直地流了下來‧‧‧

因為沒有預料到黏黏反應會是如此,一時我也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拍拍她的肩,拭去臉上的淚水後就啟程返家。


途中,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一直在這樣的時刻我都沒有敏感到她的感覺,在開口告訴她都在配合彎彎的當下也沒想太多,平常也都沒有問,原來,她是在意的!

因為老婆的摩托車比我的大,坐起來比較舒服,所以當我要載黏黏時,她都說要騎馬麻的車。但是背著彎彎,我又會換回自己的車子騎,反正要去的目的都一樣,也就沒多留意什麼。

要不是剛好看著地上那如珍珠般大的淚浸濕了地面,我還不知道她流下了眼淚,那是一種沒有醞釀就滾滾而出的淚水,我‧‧‧真是太大意了,這樣的情況究竟經歷了多少次我也不記得,但每一次都在她的心裡化成一個個解不開的謎,「到底爸爸媽媽瞭不瞭解我?他們有沒有看到我的心?」

直到我無意地拿起那把鑰匙,才拯救了那顆受傷已久的心。

我在心底吶喊 : 「孩子啊~真對不起‧‧‧‧‧對不起‧‧‧‧‧」

騎到半路彎彎睡著了,在等待紅燈時我向後方的馬麻示意靠邊將車子交換回來,因為我在意孩子的在意,黏黏以為車子出了問題,在換回車子後,她對我傻傻地笑著,我也發現那雙小小的手,似乎抱得比以前更緊。



【延伸閱讀】

2017年11月10日,陳玫儀,「手足鬩牆?!處理手足的競爭與爭寵」聽講筆記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他們笑我不一樣

文、圖:薛安琪(台中平日六團領隊)


我們在二樓教室,一樓另有其他教育團體也在上課。咪咪汪汪,上上下下到處趴趴造。赤腳咪咪抱著kitty娃娃走在中庭散步,我站在二樓陽台看著一樓的咪、二樓的汪。突然有一群小學生靠上去,把咪咪包圍。

『喂!你們快來看!這個小孩子沒穿鞋耶!』
『為什麼沒穿鞋?』
『矮額~她的腳,好髒喔!!!』
『妳的媽媽在哪裡?妳為什麼沒有穿鞋子?』

咪咪面無表情盯著他們,指著二樓陽台的我。

「嗨~大家好!我就是她的媽媽喔!嗨~嗨~」

孩子們一哄而散,咪咪嘟著嘴巴上來找我:
「媽媽,我的鞋呢?我要穿鞋。」

我:
「因為他們嗎?讓妳心裡不舒服嗎?」

咪:
「不是!我只是想穿鞋!」

我見她處於武裝自己的情緒上面,看來不適合開門見山的直接說破,不然換個方式跟她聊好了:
「好,我知道了。
在妳決定要不要穿鞋以前,我先帶妳觀察一點東西。」

我們走到陽台欄杆邊。

「妳看,在下面的孩子,每一個看起來好像是不一樣的,但是又有著差不多的樣子。
長衣服、長褲子、背心外套、襪子運動鞋。那樓上的呢?
有人長袖、有人短袖、有人脫衣服脫褲子、有人脫鞋。
他們固定在小小的中庭活動,樓上的上上下下自由活動。
喔?他們的活動時間結束了,全數被叫進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留在外面。
樓上的呢?還在自由活動。」

咪咪笑了:
「他們為什麼都會這樣?」

我也笑了:
「我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以後妳自己觀察出來記得告訴我。
我只有看出來,當他們看到世界上有人活成不一樣的樣子,他們好驚訝。
就像以前妳陪我逛書店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小孩跑來問妳,妳沒有穿鞋子妳媽媽不會生氣打妳嗎?
我在猜啊,他們可能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有好多種人、可以有好多種樣子。」

咪咪終於放鬆下來,說出真心話:
「我不喜歡他們圍著我、觀察我⋯⋯」
她撲到我身上抱抱、討安撫。

我摟著她、安撫地摸著她的背:
「我知道。懷疑自己哪裡怪怪的嗎?」

「嗯。」

「那現在呢?妳有好一點嗎?還需要穿鞋子嗎?」

「不需要了,等要回去之前再穿。」

「好啊。」



【延伸閱讀 】

筆者粉絲頁:薛安琪 - 歐巴桑來了

2017年2月7日,薛安琪,為什麼手足紛爭常變成夫妻爭吵?

2017年11月14日,薛安琪,孩子的珍惜,是盡情揮霍。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關於「合作」

文 、圖:施婷文(高雄共學團領隊)


南區高雄跨團合作的護樹記者會結束了,我心裡是有很多感動的。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合作」這件事的?

過去在團體中,如果要推展完成一件事,通常都是用指派任務的方式去做。但在共學團裡不是這樣的。

這次的護樹議題,先是地公在十週年茶會的場合簽了傑任的線給敏榕,然後敏榕深入了解議題的重要性後把訊息帶回各團裡並且開了第一次記者會。各團開始發酵、大家一起上護樹講座並且有更多人進群組裡對議題有更深的研討。

第一次記者會後,四團的家家和小春帶著連署書在37號公園裡揹著孩子挨著人說明公園要改建砍大樹的事、才剛訂下要在第二次記者會上演行動劇,YOYO那個晚上夜半醒來就把劇本生了出來、秀玉才剛跟老公吵完架還是在老公的心疼和擔心下完成了那串超厲害的PM2.5、在強大寒流來襲的凜冽中假裝自己是梅花的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排演行動劇、郁淳在忙碌緊湊的日子裡幫忙把大樹小樹等道具做了出來、三團的淑玲手作了那條超美的POP布條、然後沒能前來的人或是在自己的牆上寫寫文或是分享直播和相關訊息。。。

每個人都在其中付出一點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就成就了這樣一件事。

對我來說,這才是合作的樣貌。


以前的我總覺得,做任何事之前要有萬全的準備、要能把事情做到百分百的完美才能擔事情,覺得那樣才叫做「負責任」。我後來覺得那樣的想法背後其實是擔心著自己因為出錯、出糗,或是拖累團體而被人覺得自己不夠好,我自己並不想承擔面對那個「不負責任」的自己。而因著上面那樣的心情反而畏縮了起來,不敢、不願意去攬事情。

而同時我也覺得能不能與人合作這件事關係著你是否能信任人。在合作的過程中,一定會需要與夥伴溝通,當遇到疑惑不解甚至誤會的時候,你願不願意去與人核對澄清、願不願意再多說一點?還是默默把不安和不舒服放在心裡任由那心裡的小劇場上演一百齣戲碼?當自己卡住或遇上挫折時你願不願意讓夥伴知道你陷入了困境需要協助?還是寧可咬牙撐著也不願讓夥伴知道只因為你覺得這樣是示弱這樣叫做自己不夠好?

有人才有合作,要怎麼樣才能在團體中一起合作讓事情往前推進,又能同時保有自己的主體性而不把別人和自己異化當成去成就事情的工具?這實在是好難的一件事,卻也是好重要且需要練習的事情。


回到這次的護樹記者會,我在其中看見了這樣的合作關係。每個人盡一點自己的力,有需求或困難的人就丟出來,有能力的人就接起來。涓涓滴滴,成了這樣一場事。

好感動,好有力量。

親子共學團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共好」,對我來說,「合作」就是共好非常具體的實踐。

昨天團裡媽媽分享的心情:「因為參與了護樹議題,相信自己因為公共參與而能對社會有所付出,並且對未來抱有期待」這就是最具體的例子。

而社會的推進和改變,也是這樣一點點的前進著的。



【延伸閱讀】

2018年2月8日,【高雄市府沒誠意 公園改建毀樹不肯停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妳可以用講的啊,我聽得懂

文、圖:曾餅餅(台北假日五團)


昨晚前往一場座談會:

蕎(3y8m)去那邊很開心地跑來跑去,結束後發現位子上有人遺失一個眼鏡盒;有個工作人員經過,我們請蕎先拿給工作人員處理,蕎不肯,一直將眼鏡盒拿在手上,工作人員建議還是請蕎幫忙拿去服務台呢?蕎沒說話,這時棠(蕎的表哥)走過來,說我們一起拿去服務台好嗎?蕎不要,棠也想要一起,就跟著我們前往;途中蕎都不說話,緊緊抱住眼鏡盒,棠一直說我們一起好不好,蕎都拒絕,棠回覆:那我不要讓妳來我家喔!

走到服務台後,蕎正要開口,棠搶先一步,蕎生氣推開棠,棠接著朝蕎的背部揍了一拳,蕎轉過來扯住棠的頭髮,兩人開始打架;我姊幫忙抱住棠,我抱著蕎,兩個都很生氣,棠躺在地上大哭,蕎還是要準備過去揍棠,我抓著蕎,一直重複蕎好生氣,媽媽幫忙好嗎?

之後蕎轉身將眼鏡盒給服務台的小姐,小姐開始說些世界大同的話:要不要跟弟弟一起啊?分享很好玩哦?我想要妳們手牽手一起拿給我啊~蕎還是堅定地把眼鏡盒遞給她,服務台小姐正要繼續發表和平的言論時,被不耐煩的媽媽制止(對,我就是那個不耐煩的媽媽):妳還是趕快拿走吧!

之後蕎就跑去跟米米(蕎的表妹)看別的裝飾藝術,我走過去問蕎剛剛怎麼了,蕎都裝沒聽到,我很挫敗又心急抓著蕎,再問一次,蕎就說我有聽到,但我現在不想講;我沒說話,我姊走過來說如果她不想講,就不要勉強她,我就沒再問了。


晚上蕎玩遊戲把東西丟在我臉上,我生氣,跟她說我不喜歡,下一秒她就砸到我臉上,很痛;我生氣地詢問她:剛剛媽媽已經說不喜歡,妳為什麼還要這樣?妳打到我很痛!蕎不講話,開始裝沒聽到(每次我生氣她都會這樣)之後她才看著我;我趁機會問她為何跟棠打架,她說:我不想要跟哥哥一起,我想要自己拿去服務台,之後哥哥搶先她講,她很著急就推了哥哥;我問蕎:所以不喜歡跟哥哥一起嗎?蕎說對,我再問她:可是當下只有一個,蕎已經跟哥哥說不要,但哥哥還是要一起,妳覺得可以怎麼做呢?蕎想一想說:我們可以輪流,我回她:這是個好辦法哦!

之後蕎過來抱我說媽媽剛剛很大聲,妳可以用講的啊!我聽得懂,妳太大聲我會嚇一跳。
我說:對啊!媽媽幹嘛那麼大聲,用講的蕎就知道了,媽媽下次會注意。

我覺得昨晚的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什麼叫做*共學* 是個很棒的體驗。
然後我的育兒日記好像要改成育兒打架日記了...總是在打架。


【延伸閱讀】

2015年3月18日,Tek-hoa Tan,關於動手與被動手

2017年3月24日,盧駿逸,當孩子「欺負」朋友時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10-11 台東家庭教育實踐班

3/17-18 北區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有禮,來自有感

文、圖:薛安琪(台中平日六團領隊)



小孩和他們的爸爸在最近這幾個禮拜的週末時間,發展出一個共同樂趣,是我目前完全無法加入的樂趣,手機小遊戲。

「爸爸,好難喔,幫我過這一關。」

「好啊。咪咪妳看,我抽到這隻。」

「哇~好特殊喔!」

「把拔,我也要抽!」

「好,下次給汪汪抽。」

.

話說,睡前,一大兩小刷牙完畢,縮在被窩裡面,一起看爸爸的手機。

天冷,咪咪把冰冷的腳丫子伸向爸爸的腿取暖。

爸:「欸?很冷耶!」

咪:「對呀,呵呵!」

待回暖一點以後,咪咪把腳縮回來。

咪幸福微笑:「好溫暖喔,爸爸,謝謝你。」

爸爸大驚:「自己的爸爸,這種小事客套什麼?妳要不要繼續放著?沒關係妳放著!」

咪笑得滿臉燦爛:「噢,好哇,謝謝爸爸~」

.

互道晚安,孩子們入睡以後,爸爸轉述這段對話,對於被道謝有點不好意思,狐疑著孩子怎麼這麼客套?

我說,不是啊,她最近也常常一邊大口扒飯、一邊微笑著對我說:媽媽妳煮的好好吃喔,謝謝妳煮這麼好吃的飯。

她的表現,不是教來的、不是向她要求來的,而是她真心的感受到了,她的內心和身體上的滿足愉悅,而且她很清楚知道,她的美好狀態,和你現在給予的互動品質有關,所以發自內心的對你表達。

她的滿足,你的付出,集合成一句話:「謝謝」。

謝謝是一個複合多重含意的字眼,唯有真誠的給予、耐心等待她真實有感,她才會發自內心的理解這個字的字義,並且使用在日常生活中。

而不是教來的、要來的,一種不求甚解的、淺層的表面形式。


【延伸閱讀】

2017年9月22日,口天娟,字詞之間,留點空間
(摘)「禮貌」,什麼是禮貌?誰定義禮貌?大人說,沒打招呼沒禮貌,禮貌只限於打不打招呼嗎?但大人沒經過孩子同意就任意摸、抱,這是有禮貌?大人說「請、對不起、謝謝」是一種禮貌,若孩子學會的只是表面的說「請、對不起、謝謝」,那麼這樣的禮貌用意何在?

2016年10月30日,謝宜暉,怎麼樣才算「好孩子」?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10-11 台東家庭教育實踐班

3/17-18 北區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心疼的感覺

文、圖:楊鎮宇(台北共學平日六團領隊)


前陣子有次去四號公園共學,我跟棠比較早到,遇到一些七、八歲的大哥哥,姑且稱他們為小A跟小B好了。

小A跟小B在玩,棠跟他玩伴小C也在旁玩。小A跟小B的年紀比棠大個三、四歲吧,語言表達跟肢體能力都比較好,而棠跟他的玩伴小C玩的內容跟情境跟這兩個大哥哥都不太一樣。

我在旁聽他們的互動,感覺到這對棠來說,是個新課題。比如說三、四歲的小孩喜歡玩情境設定的遊戲,像是我兒子棠最近很喜歡玩「警察巡邏」的情境遊戲,三不五時就會找人「開罰單」,可是遇到八歲的小A,小A就回說:「你是警察喔,哈哈哈」,從小A的語氣中,我讀到一種對小小孩遊戲款式嗤之以鼻的風味。

後來小A不時對棠說:「你有什麼資格當警察?」、「來抓我喔,你抓不到!」然後就跑開。

看到那情境,我當時有點心疼。不過我沒有出聲或出手。這是我當下的選擇跟判斷,我當時腦袋裡轉的是,我兒子終究要慢慢遇到更複雜的人際關係,他會遇到「揶揄」、「嘲諷」、「質疑」等人際狀態,也會親身遇到體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互動能力的落差所帶來的情緒轉折跟起伏。



中午時,我打算去公園附近買午餐。這時我聽到棠在大叫大哭。我不知道實際發生什麼情況,但我猜想應該跟小A、小B兩個哥哥的互動有關吧。

棠很生氣,又是氣到摔帽子。我走到棠旁邊,問說:「我知道你現在有點情緒起來,那你會想要跟我一起去買午餐嗎?」

棠說好,然後說:「我現在的火很大!」

我們才出發走沒十步,我想說來了解一下情況好了,「你還好嗎?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才問了這句話,棠的情緒更上升,氣的大喊:「我不想要跟你去了!不要問我!我現在不想講!」

我就回說:「好好好,我不會問了。」我那時的心情是,有一點擔心跟心疼,嗯,不過看樣子我兒子現在情緒水位正高,不適合詢問,我要收住,不要攪和下去。

「那我陪你走回去涼亭那邊好嗎?」我接著開口。

棠還是很激動,「你不用陪我,我知道怎麼回去的路!」

我回說,「好好,我知道你知道回去的路,我想說跟你的朋友佳琦講一下你要自己走回去,讓她知道,好嗎?」

棠還是很不爽我跟著他走回去,一直吼我。我硬是跟著走幾步,遠遠地跟佳琦打上照面,做了個手勢,示意棠那時不想跟我去買午餐,確認佳琦知道我的意思,我就自己走去買午餐了。



等我買完午餐回來。佳琦跟我轉述棠後來的情況。

佳琦說,棠回到涼亭後,還是很生氣。自己一直騎著滑步車晃來晃去,一想到很氣的時候,又摔了幾次帽子。

後來佳琦跟棠聊天,說你想要去跟小A、小B那兩個哥哥講話嗎?棠好像有意願,不過靠近時,又有點卻步,拉著佳琦的手。這時棠跟佳琦說,他有兩件事想跟他的玩伴小C說,佳琦便帶棠一起去找小C,然後棠跟小C二人自己聊,佳琦在遠遠的地方等他們。

佳琦說,棠跟玩伴小C聊完後,整個人好像情緒鬆軟下來,沒有之前那麼高的情緒張力了。可是至於棠跟小C說了些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棠想要跟小A小B說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晚上睡前,棠突然問我,「你知道很會用鐵頭功的那個哥哥叫做什麼名字嗎?」然後他邊問邊做動作,有時像是個拳手一樣揮舞拳頭,有時像是用頭去撞人的動作。

棠問我的當下,我有點楞住,但一回想就想起白天的情境,我想起小A那個男生,有一段時間像是個拳手一樣奮力出拳。我就回說:「是今天跟你還有小C一起玩的那個小A哥哥嗎?」

棠說,「對」。我才想要追問,棠就說:「我不想要講了。」

「......」

嗯,好吧。我猜想,棠的腦袋可能正在轉著他白日跟兩個大哥哥小A小B的互動情境吧。他有他的課題正在進行。

而我也有我的課題要進行,我會有心疼,但我要提醒自己,把我的心疼收好,不要干擾了小孩的課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要做,但同時我們也可以互相陪伴對方。必要時我願意傾聽,甚至給出建議,但前提是,棠準備好要接受我的傾聽跟建議。

陪伴我自己的心疼,守住這份心疼,不要傾瀉在小孩身上,是我現下的課題。




※※※活動訊息※※※


若您對我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近期的課程有:

3/10-11 台東家庭教育實踐班

3/17-18 北區家庭教育實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