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如何協助孩子過年?】



                                                       圖文: 郭駿武


相傳『年』是一隻會吃人的怪獸,因此到了每年的這一天,只要躲過了『年』,大家就會張燈結彩,互道恭喜!

現代,雖然沒有了『年』的怪獸,過年變成文化上家族團圓、聚餐的日子。但家族『團圓』人一多,人與人就會在有限的空間裡互動,再加上孩子的『人來瘋』,『過年』對於許多的孩子甚至對於許多人而言,『年』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社會壓力的來源,從年前的大掃除、年節用品的採購到準備年夜飯,都可以變成人際衝突的導火線,甚至平日行為、言語互動累積的情緒,都在過年時到了一個即將引爆的臨界點,而這時孩子常常是大人發洩情緒的出口!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很複雜的這一切,就是共學】

                                                         圖文:張淑惠

昨天,我們遠地共學到竹東,有幾個媽媽一起挑戰坐火車再換客運,這真是艱鉅的任務,去程還好,回程到車站,買的車票是六點二十發車,那時間人還在新竹,加上已經玩了一整天,大家可以想見那光景,沒有親自帶孩子如此捨命玩過的人,說真的,無法體會其中的艱辛,而最難點是,還要堅持不打罵威脅,這簡直已經無法用言詞形容。常常共學照片看起來孩子一個個容光煥發,其中需要媽媽們多少體力智慧及意志力的堆疊累積。
來個實況轉播,先是大的(四歲多)在座位上站起來,然後小的也蠢蠢欲動,最後大的抱小的面向後方趴向椅背,跟後面的先生眉來眼去起來了,那先生笑得我想他是真的被小孩逗樂了,一直笑得眯眯眼。
在客運上瞬間充過電力的小孩,把握住最後一刻玩樂的樣子,像每人都喝了三杯咖啡。
不過別擔心,像是喝了三杯咖啡的孩子們,還是可以勸的,照片中的窗簾布只玩了一下下,留下這經典畫面,很快的改玩幫我的衣服打結(自然大人要有所犧牲的提供替代方案),這就是不打罵的好處,養成說理的習慣自然就是說理能通,養成高壓制伏的習慣自然最後一定要下重手才行,或者,孩子裝乖表裡不一的投機行事,而教出投機份子絕對不是我們樂見的。
這時候,我問一直帶著笑容,跟這幾個孩子們同坐,還不時發出清脆笑聲的共學媽媽郁:「妳還好嗎?」
她回說還好。郁溫婉的適時提醒孩子們「不要太大聲喔,有人在休息」,但她耐心包容着孩子們的嘗試,這樣的時刻換作我通常也會出面,先於別人之前提醒孩子注意旁人的需要,當然我是有心機的,會談得稍微大聲好讓旁人能聽到我正在談, 一是照顧被打擾了的人們心情,再者避免他們「自己來」,拋來難看神色或語言給孩子。學習尊重別人是需要被提醒的,這沒錯,但也要允許孩子們練習克制自己,尤其孩子也有他的需要,他們可以小聲一下子但容易忘情,需要一再的提醒以及和他們一起發展些別的趣事。
有時候,陪行的大人會被整個情境弄得太焦慮,但這天,共學媽媽郁卻很放鬆,我對她說:「妳好厲害,還能笑,態度這麼好。」(旁邊另一位媽媽搭腔,說郁笑點很低,笑聲很療癒。)
郁說:「我就想撐一下,等一下就可以休息了。」
接著她一樣笑容滿面的,又說了一句:「其實我今天一到就累了。」
這句話,太經典。孩子剛過幼兒階段的我,完全能夠體會箇中滋味。
光是把自己連孩子與娃娃車坐火車換客運再走一段路的弄去,真的,還沒開始就足以累了。
朋友阿,可不是只有生小孩的陣痛期需要一位母親的毅力,生了之後才是重點。
立志,我們要致力全面提升全職媽媽(及爸爸)的家庭地位與社會地位,尤其是堅持給孩子好教育的爸媽們,那心力的付出是以倍數計量的,請整個社會正視全職爸媽們的貢獻,不打罵的教育絕對會為社會風氣與人際信任帶來驚人的正向循環,不出幾年我們就會看到成效,這是功在社會國家的,懇請大家在公共場所見到溫柔對孩子說理的父母們,千萬不要湊上去恐嚇這樣會被爬到頭上,或予以嫌棄的臉色,請給予他們支持鼓勵,可以的話幫他們想些實際有益的辦法。(岔開來說,在此前提下,爭取火車親子車廂,設有玩具,音樂或繪本,是完全正確的政策。)
這天我們運氣很好,車廂裡多是對孩子友善的眼光,他們包容的笑著,應該說,除開沒注意孩子的人們,約有七成帶著有趣神情,其實也是阿,幾個孩子彷彿將車廂的一角施了歡樂魔法,也可以算一種生活情趣……
有位很和善,一直帶著笑容的乘客阿伯,開始跟郁三歲多的女兒說話,我知道他沒惡意,他觀察很久了,一直是笑着的,不過他的經驗裡,可能沒有學過如何對孩子尊重,他指著郁故意對小女孩說:「那不是妳媽媽」女孩站在椅子上趴向椅背跟他對話,女孩說:「是我媽媽!」乘客阿伯:「那個人說不是妳媽媽呀~」女孩說:「是我媽媽!」(這個對話來回兩次或三次)
郁說:「我是她媽媽啦~」乘客阿伯:「我是騙小孩子。」
郁說:「她嚇到了啦,想說從出生開始我就一直是她媽媽,怎麼會突然不是呢~呵呵呵」
郁有著招牌溫暖笑容及笑聲,既不失自己孩子立場又不得罪人,明確傳送了自己的觀點。這簡直是今天共學日的最後一戰了,內外夾擊。
出了台鐵門,孩子們愉悅的成一排走在一起,說有多開心就有多開心,我忍不住說:「其實坐火車真的比較好玩。」我又想起走讀台灣當時的感受了,沒坐汽車,沒有慣有的舒適,身體疲憊,但慢活的旅途卻充滿驚奇,但我不敢奢求同伴認同。
沒想到,竟然累得要命的幾位媽媽們同時點頭,一位說:「開車少了中間的過程。」另一位說:「所以我這次沒逼著老公開車載。」
旅遊故事說完了,這就是共學的真實面貌,共學是天堂嗎?也不是吧,累壞了,說很辛苦嘛,心情又是愉快的,若說是烏托邦,誰能活在烏托邦裡?經常也要出來打那一仗,再也無法視而不見那對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
很複雜的這一切,就是共學。

後記:
那位乘客阿伯是真心喜歡孩子,他不但沒被冒犯,臨下車前,還順手幫忙抱了孩子下月台,對於這樣喜愛孩子的人,更可以安心告訴他怎樣更好的和孩子相處。我們要有信心,台灣有很多這樣的人,我們要有信心,可以跟很多很多的人溝通我們所堅信的,與正在做的事。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為孩子種下相互尊重的種子】

                                                                        圖文: Becky Chin


今天共學來到衛武營北區的夢境公園,這還是我第一次到衛武營都會公園,正覺得為何取名取得如此有意境,上網看其設計理念,其中的公園格言吸引了我:讓孩子們和草、和花、和樹一起成長,讓相愛的情侶在樹蔭、花草間徜徉,讓老人有個地方休息、散步、運動,讓都市居民有個溫暖的綠色夢境
是不是~~在都市中可以有這麼一大片的公園綠地真的是太幸福了
今天菲姐選擇帶了她的划步車出門,出門前我還再三心理建設,你帶出去有可能會有其它小朋友跟你借去玩喔,菲姐很開心的說,好,知道~~~ 
(OS:啊是真知道還是假知道啊!XD

今天有貴賓,剛好Grace 從卡達回來,在詢問韋男及團員後就邀請Grace 一起來共學。約在入口處見面,一見面,菲姐就將車子借給Knox.. 

當然,一如以往,到了紮營地後,陌生人跟環境,菲姐跟貝拉妹一樣又緊黏我不放。菲姐對於陌生環境一向是比較慢熟,貝拉妹或許正值1Y分離焦慮期,又比之前更黏。剛好菲姐想上洗手間,趁機帶她到處逛逛看看環境,這在洗手間附近發現很多石子,她就在那檢石子檢了大約十分鐘,然後跟我說:媽咪可以走了,石頭可以拿嗎?一個我的一個貝拉的。
(OS: 好感人~好的,石頭留給貝拉,下次有好吃的記得留給媽咪~~哈哈!XD

往回走半路看到貝拉在落葉堆裡玩,菲姐很開心的跑向貝拉一起踩落葉,貝拉也跑向菲姐,然後不小心跌倒,菲姐立刻去扶她起來,太幸運補抓到這個畫面,真是難得一見
(OS: 好一個姐妹情深~在家又不見你這樣 @@" 噗哈!)


慢慢地熟悉後我們回到紮營點,今天最高興的是,我終於可以"看著她們玩",比較少聽到 "媽咪你陪我,媽咪你幫我...."

還是小幫忙了一下加入玩沙的行列

貝拉妹開始探險,居然發現樹技可以在沙上畫畫

中間有個小插曲,菲姐正在騎車,阿諾跑來跟菲姐說要騎,我告訴阿諾,Sophia現在在騎,你要問看看SOPHIA要不要讓你騎。阿諾問了,Sophia 說不要

我在旁邊聊天一個轉頭車被阿諾騎走了,我走過去問Sophia,你車子要借阿諾了
Sophia:不
我:那你想去追回來嗎
Sophia:
然後陪著Sophia 去追阿諾,Sophia跑超快OS:玩具都是要用搶的比較好玩拉~在家車子都長蜘蛛網了也不騎=..=)

終於阿諾停下來,我跟他說,這是Sophia的車,她現在想玩,你可以等她玩完再問他可不可以借你。但阿諾看來很不想下車
我跟Sophia 說:阿諾現在真的很想玩,怎麼辦
Sophia....................
我:或是我跟阿諾說讓他從這裡騎回去阿諾媽媽那裡, 然後還給我們好嗎
Sophia:好
阿諾也願意往他媽媽的地方騎,他真的下車了,然後菲姐也不騎~~~~ 
(OS:ooxx!是裝肖仔嗎!還好媽媽修養好~~~~不然早就翻桌了!XD
暫且不論SOPHIA是否真的想騎車
後來,我告訴Sophia,你的玩具你可以選擇要與誰分享,如果你願意分享,我想其它小朋友也很也很開心,就像剛剛哥哥讓你加入一起玩沙一樣你也會很開心~可是,如果你不願意,那你就要告訴對方現在不能借你,對方也不能沒有經過你同意拿走你的東西,你也是。再來,媽咪剛才沒有動手,只用嘴巴講,所以下次不管是Bella或是其它小朋友來拿你的玩具,也不可以推或動手。
不管是對孩子或是父母,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在這樣的團體中,互相提醒,就算之後回到這複雜的社會中,小小心靈早己種下互相尊重的種子。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快一點」記事

                                                                                          圖文: 黃怡文


早上在喬安娜的動態上看到她寫的一篇關於「快點」的網誌,
在下面有個媽媽留言說,曾經計算過一天當中自己對孩子說了多少次「快點」
這真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做法啊!用「快點」作為一個觸發,讓自己停下來看看自己。
剛好孩子還沒起床,我今天決定這樣做,以下便是我今天的戰績XXXD

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有愛,手足紛爭不是必然 】

                                                                   圖文/ angela chen



我本身就是一個很敏感的人,丞丞更是個敏感的孩子,從懷孕到生產這個過程,我一直對於丞丞這個才兩歲多一點的孩子要被迫長大感到不捨,記得一次尚未生產前的共學,跟領隊淑惠說著說著便落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