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捍衛民主,台灣挺香港


文、圖:陳一瑩高雄暖暖龍蛇團 團員




今天要共學,前一天夥伴提醒著文化中心門口有「反送中」的靜坐活動,我們可以跟孩子來聊聊這件事!

一到共學現場,放下包包帶著孩子前往靜坐現場。早上的大雨沒有讓捍衛民主的大家卻步,現場已經好多學生年輕人在靜坐看著直播。詢問了旁邊站在一旁的朋友,靜坐活動的詳情,知道到了晚上都還會有靜坐活動,於是就在旁邊跟孩子聊天!

聊為甚麼要靜坐?為甚麼要抗議?聊香港怎麼了?為甚麼要支持香港?解釋著逃犯條例是,你不能在隨時隨地批評中國大陸,不然中國大陸可以派警察直接在香港就把人抓走!而今天香港走上街頭抗議的人就是不希望這樣的法律通過!而我們要支持香港抗議的人!因為法律如果通過了,香港就真的沒有自由了!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要受到中國的控制!

孩子問:那蔡英文呢?她有做什麼嗎?我說:蔡英文她做了很多,她支持民主,她也很努力的保護台灣,不讓台灣變成中國的!看著孩子似懂非懂的眼神,不知道她的腦袋瓜懂了多少,看著孩子開心玩啊鬧啊!彷彿這一切離他們好遠!

但孩子們,我們要記得的是今天我們得到的自由、民主今天我們玩耍的快樂、開心都是前人,甚至是現在這些人一起努力捍衛來的!我們一起努力守住台灣,支撐香港!我們一起守護這些好珍貴好珍貴的自由空氣!
======================
【延伸閱讀】

 20190329
,, 台灣公民陣線成立聲明

 20140412
Patricia Chan寫在學運後

 20170329
林糖糖Te-Hsien Lin【北區聯合講座紀實】工會為什麼重要?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08/03-04 大腳小腳宜蘭親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10-11 大腳小腳桃園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24-25 大腳小腳高屏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2019年8/17~8/18 大腳小腳台東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成立九年來,已經在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地紛紛開團,全台灣目前有超過1200個家庭,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的孩子更多理想的教養環境,與父母們切磋親子教養理念與觀摩練習的機會,每週風雨無阻地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自在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兩天的課程內容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邀請您,勇敢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一、課程資訊:
上課地點:台東生活美學館 二樓視聽教室 (台東市大同路254號)
主辦單位:台東縣家庭教育中心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東親子共學團
課程費用:免費,本課程由政府補助經費支持

二、課程介紹:
◎ 第一堂:8/17(六) 10:00~12:00/講師:閔柏陵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親子共學的理念、現況及發展脈絡)

◎ 第二堂:8/17(六) 13:30~15:30/講師:楊鎮宇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帶領學員思辯台灣的教育發展及改革脈絡)

◎ 第三堂:8/18(日) 10:00~12:00/講師:林盈潔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親子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嘗試共學。

◎ 第四堂:8/18(日) 13:30~15:30/講師:郭駿武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親子共學願景及綜合座談)

三、講師介紹
閔柏陵:喜歡小孩、喜歡貓,大學念美術系時修習中學教育學程,實習後因為不想變成會打小孩的人,決定不踏進教職,而投身教改團體工作,做過兒童主題活動教育、輔導青少年工作。多年後,想試試教育的改變從家庭與更小的孩子就開始做起,而開始親子共學的教育工作。目前為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

楊鎮宇:1982年生,新竹市香山區樹仔腳出身。高中上課時常心不在焉,班導師於是勉勵:「既然你坐不住,以後去讀新聞系好了,讓你跑個夠!」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和清華大學社會所期間,到教改團體實習,關注教育議題,之後曾任《人本教育札記》主編、《親子天下》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兼文字工作者、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以教育、農業為主要書寫題材。關心教育與社會脈動的關聯,相信教育的可能性,能創造更適於人居的社會。

郭駿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中年專職奶爸,資深親職講師,2011年底完成一家三口徒步環島,「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發起人。
林盈潔:大腳小腳台東親子共學團領隊,台東暖暖蛇小學共學團召集人,三個孩子的媽媽。迷戀生物多樣性,喜歡探究人的各種樣貌。最喜歡育兒過程中那些必須不斷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的過程。

四、特別說明:
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歡迎帶他們一起來!若有需要,請和孩子一起準備可以陪他渡過上課時間的玩具或物品。上課時可陪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一邊聽課一邊陪孩子。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也請上課學員理解。

五、報名資訊:
招收對象:台東在地育有0~5歲幼兒的家庭,或有意願參與共學團的家庭、對教養感到困惑的照顧者、喜歡思考教育的人。因課程場地因素,本課程最多招收40戶家庭,額滿截止。
報名流程:
1. 線上報名表
2. 報名成功後,會寄發E-mail通知。

六、聯絡資訊:
大腳小腳台東親子共學團領隊 林小賊
0921-748-765 / iamjamiela.jl@gmail.com (帳號全英文)
大腳小腳台東親子共學團  臉書專頁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主要照顧者或雙親之一、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每週週間共學2天,每個月原則上共學8天,三個月為一期。
AM 10:00~PM 3:00
◎領隊津貼:每期三個月、每週兩天(週間),每月 2500元。
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半小時以內,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參加者自行前往。若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共學不是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有基本經濟收入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而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更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共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權」的流動

文、圖:連紹傑台北12團 團員


討論文章:https://bit.ly/2Y83jfA

跳跳 5y0m
大聖 2y5m
平常的興趣有一部分是看小說跟影片,前陣子看了兩齣劇,「地球百子」跟「魔鬼神探」,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些收穫,是關於自己的觀念,看了內容再對照生活周遭所產生的變化。
簡介這兩齣劇:
地球百子描述的是一群在末日後生存在太空的人,回歸到地球上的種種故事,包含太空群體的、地面上倖存的群體,各種為了理念、生存,思想及行為的碰撞,也交錯著權力的變動,裡面有滿滿的人性。
魔鬼神探描述的是路西法到了地球後,跟人類的種種互動以及追尋探索自我的過程。
兩齣劇的取向不同,一齣是凸顯人類的情感、慾望,圍繞在大群體間發酵;另一齣則是凸顯一個矛盾的有權有勢有力的個體,內心背棄、厭惡自己,圍繞在個體的自我療癒。
螺絲釘文章裡提了良知準則,我看到的其中一部分是轉型正義跟權力更迭,我認同文章的理念,但同時也思考不同面向的可能性,良知在新時代被強調,而當時事件的描述都很簡陋,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因為有權,才能回頭強調、審判在新時代定義的「過去的不公義」,這個人不論在過去有怎麼樣的經歷跟轉折,在殺人的那一刻就註定被當成新時代的祭品。
為什麼說這些又這麼雜呢,最近我們四個彼此也是經歷了一場「權」的流動,同時看到了我自己之前還沒探索到的一面。
某天吃晚餐,吃到一半大聖說自己大便了想要Alice洗屁股,也不願意讓我幫忙,Alice不管如何跟他溝通想要等吃完再幫忙都不行,大聖堅持要馬上,一直以來Alice都不喜歡在吃到一半的情況下被中斷,但兩人的互動常常是只能照著某一方的話做,沒有任何妥協或折衷的方式,而Alice則是會不斷累積被打斷的不舒服以及被迫答應的情緒,不能照著自己意思的挫折一直都存在,直到那天我們再次嘗試著解決,這次我不像以前會試著幫他們找出妥協或01中間的可能性,而是直接了當的跟他說,如果心裡真的不想、不舒服,連溝通妥協都無法,那乾脆就直接拒絕,不斷的將自己的意願包裝成問句但又累積被拒絕的不舒服只是不停的在放大自己的矛盾。
另一天,晚上準備睡覺前要幫兩小刷牙,大聖先一步進了浴室站上椅凳準備,跳跳拿了另一個椅凳要放到大聖旁邊一起,發現位置不夠,就很生氣的用力推了大聖的椅凳喬位置,我剛好在旁邊扶住了幾乎跌下椅凳的大聖,他被嚇哭了,一直以來我都對於直接展露情緒沒有任何溝通非常敏感,接著我也踢了跳跳的椅凳一下再扶住差點摔倒的她,她也嚇哭了,然後請他們兩個跟我一起都先到客廳去。
到了客廳後安撫兩個人的情緒後繼續討論剛剛發生的事,大聖在玩拼圖,跳跳似乎還在生氣不想理我,我講了很多可以有哪些方式選擇,問她這些不同的選擇可不可以,起初都不回應我,問了幾次之後她大聲的回我「知道了啦!」,當下我的情緒滿了出來,同樣大聲的回罵,嚇到了大聖跟跳跳,兩個人都哭的很用力,Alice則是趕快從廚房出來看發生了什麼事安慰他們,而我呢⋯⋯我在原地讓自己沈澱了一下,再過去安慰他們,我察覺自己出了很大的問題,先選擇直面他們好好處理,一開始靠近他們還不願意接近我,慢慢的他們願意聽我說、接受我的道歉、也願意再繼續讓我刷牙(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XD)
那晚看著已經沈沈睡去的家人,心裡對於自己的情緒失控非常不舒服,思考了很久意識到一件一直以來自己忽略或是認知錯誤的事,我強調理性、就事論事、只說理,其實是逃避情緒,而非真正的認為情緒會影響溝通,我的逃避其實是因為不懂得如何面對、處理情緒,不斷強調自己不要像成長經驗接收到的一樣,但到頭來還是不得不承認在情緒管理這方面的薄弱,只學到了逃避,沒有真正直面的處理過,當避無可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赤裸裸,也才認知到我不是那個以為的自己。
其中敲醒我的是劇裡的一句話,他怎麼樣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如此的厭惡自己,那句話帶給我的共鳴讓我重新思考「我否定的到底是什麼」,進而察覺了盲點。
描述的有點混亂,但其中其實有一個共通點,「權」的流動,我跟Alice依然不自覺的會展現出「權」跟「位」,而跳跳跟大聖也開始會以他們的方式在堅持著撐出他們這個世代的「權」,每次的溝通、摩擦、妥協、碰撞,也都是「權」的流動,但是螺絲釘是我的爛一點好還是他們的爛一點好,其實我現在還不知道。



======================
【延伸閱讀】

 20170301
Sharon 【台中吊嘎記】冷不冷,孩子自有感受呀

 20170805
楊淑程台中共學團講座-林真美 談柯札克的「如何愛孩子

 20170907
親子共學團 共筆【北車女童裸身】小小公民看兒童裸體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08/03-04 大腳小腳宜蘭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10-11 大腳小腳桃園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24-25 大腳小腳高屏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親孩子時別忘了抱抱媽媽


文、圖:Angela White台北假日3團 團員



晚上看了韓劇的完結篇,這一齣韓劇比起青春的愛情橋段,更讓我流淚的是裡面講親情的部分女主角和男主角離婚後,回到過去20歲的身體裡面,女主角的媽媽在女主角30歲時因病過世了,所以女主角回到過去後就一直黏著媽媽,希望能好好的跟媽媽道別

有一幕是女主角的媽媽把蕃茄都削皮再用手磨成果汁給女主角喝,女主角看到後就問:怎麼不用果汁機就好,這麼辛苦女主角的媽媽就說,因為沒削皮用果汁機弄的話,你和你姐姐絕對不會喝啊

另一幕是女主角的媽媽跟女主角說:雖然我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你就回去吧,回去看你的兒子,人失去了父母還可以活下去,失去孩子可是不行的啊

女主角就說:可是那個世界沒有媽媽了!
女主角的媽媽就安慰女主角說:在養孩子的日子裡會慢慢淡忘的
女主角:不會的,我一直都很傷心

父母都成為孩子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削蕃茄皮手榨果汁我覺得還好剝國外產的紅葡萄皮後,還要剪碎去籽,比較讓我……剝半小時後,整個指甲和手指相連的地方會超痛啊啊啊但女兒很愛大口全部吃光光

圖說為今日晚餐新菜色:南瓜燉豬肉茄子
超級下飯又好吃

告白夫婦(韓劇)

======================
【延伸閱讀】

 20151106
Diane 中午的公園

 20161101
江敏榕粉紅色的小花

 20131219
Lee Shu Hui被曲解的善意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08/03-04 大腳小腳宜蘭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10-11 大腳小腳桃園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24-25 大腳小腳高屏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人跟自然、人跟自己、人跟家庭、人跟社區


文、圖:陳怡君吳虹潔台北平日12團 團員




當大自然對我們發問:大人自己的學習和教養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在土地上正經驗答案……

今年3月開始,我們共學團進入桃園蘆竹的坑子社區活動,那是一個農村社區,我們有一塊田可以使用,但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一片平坦的農地上,創造可遮陽之處。大夥討論後,決定用在地的自然素材-竹子,搭蓋一座竹棚。第一次搭棚,邀請到暖蛇課務召集人俊ㄚ來協助,他帶大家打好了地基,也同時發現原來這塊田的土壤層很淺,只有大約20-25公分,在這地理條件與基礎建設之上,我們要決定如何繼續往上發展。大人的自主學習,就這樣自然地展開。

第二次搭棚全團總動員,一位園藝工程背景的爸爸做工程總協調,一位團員則邀請她東勢老家的父母來協助田間的控土窯活動,每一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成長脈絡,來到這裡與自然環境相互碰撞,在合作中,既是共同體的一部分,也是獨立的個體,不僅開展出竹棚的樣貌,也開展出不同層面的學習樣貌:田裡的(自己和自己)、隔代的(自己和家人)、社區的(自己和陌生眾人)

人跟自己:生命豐富性的開展大自然是個充滿魔法的地方,學習不見得需要靠語言,甚至不好的「語言模組」還會成為學習的絆腳石。在控窯現場,出現了兩組對話:

第一組對話:
小孩:(摸摸土窯上的土塊)
大人:垮了就不能烤了。
小孩:(離開土窯)

第二組對話:
「是什麼?」兩歲半的聖兒指著那個。
「那是窯。」阿嬤代現場大人們回應。

第一組的對話裡,當小孩摸土塊時,他的腦袋正打算要進行訊息交換(What? How? Why? Where?),簡單說就是腦中的學習引擎正準備啟動,但大人立刻預告了結果之一會垮,於是引擎瞬間熄火。從「What? How? Why? Where?」的腦內思考,到「不趕快離開就可能挨罵」的行為反應,人生之所以百態啊!事實上,依靠說出來的「語言」產生的「學習」,不僅很有限或沒有,甚至還很dangerous。這個danger是什麼呢?澆熄了學習動力,也削減了「語言模組」的豐富性,最糟糕的是這當中無意識的「威權」---- 孩子想都不想就真的不碰,就只是因為「不敢」碰 ,那麼孩子以後只要用「敢不敢」來判斷「做不做」就好了。

而第二組的對話模式正好相反,阿嬤沒有再多解釋什麼,但那一整天,孩子有很多機會可以好好去「經驗」什麼是窯?而不只是「知道」什麼是窯。窯,有它自己的「語言」,孩子自然就會知道如何與它「對話」。

人跟家庭:人生經驗的交流
田裡的另一個現場,是隔代之間的交流,同樣不在具體的語言上,而在人生經驗的交會過程中。東勢來的阿公阿嬤,展現了熱情與行動力,他們是務農的客家人,阿嬤一聽到女兒想帶著她的孫子深入社區工作,從土地上展開自主學習,便不遺餘力地、想盡辦法的幫,甚至成功地說服了女兒的老爸,也來坑子幫忙搭竹棚。阿公很忙,忙著投注專長的神情散發著光芒,一頭忙完搭窯生火,一頭又想去協助搭棚,但觀察到團裡似乎有一位爸爸是總協調,便請女兒陪著他去跟對方了解進行方式,兩人在共同的專業領域上彷彿能夠心領神會,話不用多,短短幾句便完成溝通,很自然地在分工合作中相互合作。

阿嬤也很忙,不只忙著照顧自己的孫子,也帶著團裡的其他孩子玩耍,用竹葉做雞腿、用細竹和芒草搭出小孩的秘密基地,將自己從小在泥土地上打滾的生活智慧,透過遊戲自然而然傳遞給下一代。

一塊田,三代之間交會,有了全然不同的意義。對上一代而言,農田是辛苦的場域、是拼膊生計的戰場,因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對於家裡務農的印象大多是忙碌的,絕無如此輕鬆玩耍的童年回憶。如今,辛苦了大半輩子的阿公阿嬤,跟我們來到坑子這塊田野裡,有了全然不同的交流,人與人、人與土地,不同世代間的意義,在同一塊土地上自在流動著。

人跟社區:教養視野的沃土
從田裡的視角,拉大到整個村子,學習的樣貌更加具體而微。傍晚時分,阿公阿嬤們拉著椅子到戶外乘涼聊天,看著原本寧靜的鄉村,一時間湧入20多戶熱鬧的親子家庭,在他們的視線裡,是什麼樣的畫面和感受呢?期間,有村民過來表示,我們的車輛擋住了他們的車位和通道。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幾次來溝通我們使用社區活動中心的時間,從對話中感受到她應該接到不少關心電話。

但另一頭感受到的,是鄰居們的友善。一位93歲的阿公,每次看到我們去活動,就事先裝好一大桶水放門口,好讓孩子們可以洗手。一位社區青年,看我們草太長沒整理,整理自家菜園時也順手幫我們除除草。還有借車位、借工具、幫生火、給意見一路總有人幫著幫著。這就是社區,人跟人真實生活相處的地方,各種火花都可能發生。我們進入社區,不僅無法排除「人」的學習,甚至「人」才是我們最大的學習資源啊!

在合作底下,每一個「人」既是主體,也是他人的學習資源。我們共學團嘗試發展大人的自主學習,正是透過「人」的合作,重新學習著如何學習。當我們從過去依賴書本知識的模式跳脫出來,透過具體實踐、人與人互動中所得到的回饋中,再不斷調整與反思,就能形成真正帶有主體力量的知識。

而這樣的學習模式,為每一個家庭帶來的是「教養視野」的沃土。大自然豐饒的性格,人在它的懷裡,生命很難不被展開來,透過一整個村的共同學習,大人重新與世界連結,同時又展現個人的主體力量,不正是走在研究教養、看懂教養,進而實踐教養的道路上嗎?


======================
【延伸閱讀】

 20180521
,薛安琪, 選擇成為暖暖蛇媽媽

 20180121
陳玫儀學習路徑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

 20161015
林秀怡教導與體驗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08/03-04 大腳小腳宜蘭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10-11 大腳小腳桃園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24-25 大腳小腳高屏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爆炸的一家人


文、圖:林偲倩高雄平日共學團團員




寫於2018.10.5 荔枝兩歲九個月又9記錄一下這兩天幾件事,荔枝分別引發了我跟鄒尼的情緒。

昨晚荔枝要拿出波妞的DVD卻發現沒有整個關掉,崩潰大哭,在大哭之餘,她努力擠出一點空隙想告訴我她在哭什麼,對我來說,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一步,雖然心疼,但理解她是幫助她平撫的關鍵。她告訴我波妞沒有關起來,我猜她想要的是波妞DVD拿出來,然後按掉電視的開關讓整個畫面是黑的,問清楚這是不是她想要的,然後問她想要我幫忙關還是自己關,她停住哭泣,說要自己關,電視畫面黑了,她開心了,爸爸問她荔枝怎麼了?荔枝說:我成功了!孩子有問題時,先別想著她在跟我作對,給彼此一點時間去搞懂發生什麼事情,好像更能拉近彼此。
---
昨晚鄒尼難得跟荔枝爆炸!鄒尼背痠痛,非常疲倦了,荔枝躺一躺說要吃芝麻餅乾,可是她刷牙了,我們問她是不是真的很想吃,她說她想現在吃,鄒尼說那吃完你自己再去刷刷牙,她說好,結果鄒尼陪她吃餅乾,沒吃完她就說要刷牙,刷一半又大哭說芝麻餅乾還沒吃完,我猜她也不清楚自己要幹嘛,也可能複雜一點知道我們希望的跟她想要做的有拉扯,她自己腦筋也打結了,然後鄒尼就生氣的大聲說:你是在耍我嗎?荔枝就大哭了。

這的確是鄒尼的點,而且他太累了!我聽到那聲怒吼我也彈起來了,想問清楚狀況,荔枝一直要我抱她,我就抱她秀一下,等她冷靜一點,跟她說爸爸的不舒服跟生氣的原因,但知道荔枝很想吃,那我們想想辦法,荔枝可以現在吃完我幫你刷牙,也可以把餅乾冰冰箱明天吃,然後我帶你冰完餅乾我幫你刷牙,你想怎麼做呢?荔枝說冰冰箱好!於是我們結束這回合。今天一早起床她就說要吃冰箱的芝麻餅乾,記憶力也太好,然後我們邊吃邊聊了昨天芝麻餅乾的事情,她把爸爸生氣的緣由跟後來的處理方式都講給我聽,我覺得很開心,此時的她大概左右腦開攻在努力建立心智的路徑。
---
我發現面對情緒的方法真的需要時常記錄覺察,否則只會像閉眼睛按自動駕駛一樣不知道衝去哪了,從小面對生氣的我總是愛說些負氣的話,還有逃離現場以作「我不想管你了」的威脅,或是有想摔東西的衝動,這些都在有了孩子之後,很努力很努力的告訴自己不要這樣做了,因為我希望自己跟孩子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處理情緒。今天荔枝因為波妞的光碟背面弄得油膩膩而播不了,她哭到不行,我正在幫她找出問題,但還沒處理好,她就大尖叫,我把光碟的殼舉到頭上,差那麼一點就要用力摔那個殼了,但到頭頂的時候自己煞車了,停下來深呼吸,讓荔枝的尖叫fade out,然後緩下來跟她說我正在幫忙想辦法,但尖叫聲讓我緊張。找到原因後,擦亮光碟播放,我們都平靜下來了!後來我發現自己還有點生氣,我就跑去問荔枝能不能秀我一下,我真的覺得自己內在有個小孩實在沒有好好長大。
======================
【延伸閱讀】

 20160920
Chen Angie 21天不發火挑戰

 20130524
翰媽咪身教啊~身教!

 20140113
陳姝樺衝突或許無法避免,但是可以不失關係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08/03-04 大腳小腳宜蘭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10-11 大腳小腳桃園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08/24-25 大腳小腳高屏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