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2021/05/1-2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中區_台中) 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迎接孩子成為家庭新成員的那一刻起,教養和教育就是我們避不開的課題。社會對親職的過高期待,與對親職實現的承接的包容與接納還存在巨大的落差。

親職在這個高薪的科技城裡卻漸漸成為束縛的枷鎖。育兒與自我的拉扯,或許讓在這座快速發展的城市裡居住的我們疲憊不堪。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十年來,在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台東、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國目前約有超過12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的共學,期望可以提供給學齡前(0~5歲)的孩子,更多貼近自然,親近在地文化的教育環境,給父母們交流理念,切磋學習,陪孩子一起找回童年,勇敢學習與挑戰的機會。

親子共學將協助你如何從生活中的微妙點滴去解構那些權力的不平等,實現理想中平等,親密的親子關係。

如何在陪孩子成長的時光中,找回自己面對生活,不畏挑戰的勇氣。有理念澄清討論,有育兒經驗分享,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

上課地點: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中區)家庭教育實踐班將於2021年 5/1(六)-2(日)在台中市北屯區太原路三段1369號舉辦,參加完課程可以參與平日共學團或假日共學團。

課程內容:

◎ 第一堂:5/1 (六) 10:00~12:00/講師:薛安琪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親子共學的理念、現況及發展脈絡)



◎ 第二堂:5/1(六) 13:00~15:00/講師:陳界良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帶領學員思辯台灣的教育發展及改革脈絡)



◎ 第三堂:5/2(日) 10:00~12:00(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嘗試共學



◎ 第四堂:5/2 (日) 13:00~15:00/講師:黎佩玉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親子共學願景及綜合座談)

--

每堂課都是親子友善,都可以帶小孩來,只是課程內容是以大人為主,長時間上課小孩可能會無聊或待不住,可以帶玩具讓小孩玩,小孩有需求也可以隨時處理😃但若小孩能夠托育給其他家人,也鼓勵家長隻身前來上課喔

--

【報名資訊】

(一) 招收對象:

家中有五歲以前幼兒的家長,有意參加平日或假日共學團者為優先。

(二) 報名流程:

請先完成保證金的轉帳後,再填寫 報名表 ,對帳完成後會主動以簡訊跟您聯絡(一周大約對帳兩次,不一定會天天對帳,請稍微等候,謝謝您),表示完成報名手續。

(三) 填寫 報名表 (←可直接點選報名表連結)

(四) 保證金匯款帳號:

填寫完報名表後五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戶名:江佳珮

轉帳銀行:中國信託 (822)

帳號:347-540-219-713


聯絡電話:0911072501

聯絡人:江小姐



(五)課程費用:

每戶繳交保證金1000元。四堂課全部完成者,可於第四堂課程結束時,現場退回保證金。

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透明公開,邀請您可依個人學習經驗與使用者付費原則進行樂捐與贊助,共同分攤成本費用,支持我們持續舉辦相關課程!


4/11親子家庭會合來聊聊:講都講不聽的小孩,到底是怎麼回事?

4/11親子家庭會合 來聊聊
聊聊主題:好好講都講不聽的小孩,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呢?

孩子逐步走向自主學習、有自信、快樂,並且主動嘗試理解周遭人事物的學習歷程,是如何被建構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呢?

要撐出能看懂孩子、親子互相瞭解彼此的學習空間,到底該怎麼做?這些家庭遇見過什麼困難?

又是如何走過?實踐的過程,周遭會有不少質疑和反對,他們如何面對並進一步轉換成親子關係再次前進一步的橋樑?

我們大人很少有人是在被充分尊重、了解的環境裏長大,很容易感覺被侵犯或被忽視,孩子的直接行為會激起大人很多焦慮,一個弄不好,就繼續複製我們這代的壓迫與制約模式,孩子在這個模式下不知不覺地,也越來越不懂自己了。

邀請0-5歲孩子家庭來真實聽聽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家庭故事;
也邀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疑惑和好奇來這裡提出,大家一起聊聊看。

============
時間:4/11(日)14:00-16:00
地點:內湖紫星活動中心(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一段20號)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0D172M
.
======【北區實踐班】===
內湖區 - 4/17、4/18
報名簡章:https://reurl.cc/NX617m
報名表:https://reurl.cc/kV7Zer
.
板橋區 - 5/15、5/16
報名簡章:https://reurl.cc/zbyWYy
報名表:https://reurl.cc/AgKkrY
.
新莊區 - 6/5、6/6
報名簡章:https://reurl.cc/4y4azK
報名表:https://reurl.cc/qmOgWg

宜蘭媽媽的共學菜菜紀錄!

圖文:宜蘭親子共學團 游小珮 

今天聊親子共學好了!

其實我一直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在這樣微公開的場合聊這個我目前還沒有非常想公開的部份。原因是,我還不熟練⋯但,我的紀錄似乎引起了幾位媽咪的關注。那咱們就來聊吧~

A.怎麼接觸認識這個共學團的?

是我曾經教了四年的學生推薦給我的。她參與了一個活動,當天講師就是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的創辦人,她覺得這位創辦人的演講有些想法很特別,所以推薦給我,讓我有機會也可以瞭解看看。二話不說,查了宜蘭場次的實踐班,立刻報名匯款繳費,就去了。


B.這個共學團在幹嘛?會找老師來幫孩子上課嗎?

嗯~我得語重心長的說「不會!」

沒有老師,大家都是學生。孩子是學生,爸媽也是學生,區域領導也是學生,就是一群在教育的路上實打實的邊走邊學習的親跟子。因此,我深深覺得「親子共學團」這個名稱太適合這個團體了。跟一般很多家長群聚找來某個專業老師,讓孩子體驗游泳?滑步車?直排輪?滑板?吧啦吧啦的完全不一樣。

那一定想問「那你們聚在一起幹嘛?」

好~這個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問題。趁我現在還記得我第一堂課的心境時,來好好說說我本人最真切的感受。

「就是⋯沒幹嘛!」真的沒幹嘛。

當時是夏天,超級無敵熱的夏天。找了一個有乾淨水源、有涼亭的地方,就這樣看小孩玩水、吃東西、聊天。
「就這樣?」
「對!就這樣!」

到這一定想⋯那你們聊天的內容肯定很有深度吧!?聊了些什麼?
「我最記得的是我們那天幾個爸爸媽媽一起追劇。追區域leader跟她親媽的爭執過程⋯」
「什麼鬼東西?花錢花時間去聽別人跟她家人的衝突過程?」
其實我當下的想法也差不多,但由於我個人很愛聽故事,所以我聽得很認真。肯定覺得我就放棄這個團體了,對吧!?

沒有!我通常對事對人都不會只有一次機會。所以我去了第二次。第二次找了一間鄉下國小的風雨球場做共學地點,那天幹嘛呢?就是會打球會騎車的小孩聚在一起騎車、打球。像娜姐這種小北鼻,就是黏在我身上。全場只有我們一個是幼嬰,所以我們只能看別人玩,跟其他家長也還不熟,也沒什麼話可聊。幸好當時某位媽媽是學校輔導老師,剛好放暑假就跟爸爸一起出席(其他時間都是爸爸陪同共學的),她跟大家分享了體制內學校的五四三,這個部份是我比較熟悉的,所以還能跟上一點步調。接著一起吃了午餐,我們就回家了⋯

一樣⋯又是沒幹嘛的一天

我正在猶豫這個團體是我想要的嗎?的同時,因為娜姐還太小,炎熱夏天實在不怎麼適合出席野外共學,全部黏在身上,媽媽我實在承受不住。所以我們暫停了共學!

但我卻沒有因為這樣脫離這個團體的原因是「讀書會」。(所以比起共學,好像大家比較容易看到我紀錄的是讀書會)

可能因為讀書會的時間都在小孩已經睡覺的時段,我可以比較輕鬆的做自己的事,每個家長也比較有時間分享觀點、想法或進行討論。就是這個階段把我留下來了。

裡面的家長很多元,到底有多多元?我也無法明說,因為我根本都還沒摸清大家的工作、家庭(是在家庭調查?)就暫停共學了。但是,很明顯的討論一件事,卻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觀點,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沒有忌諱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即使大家觀點不同,卻沒有人會阻止你/妳,反而會有人push你多說一些,描述的更仔細一點。(發現特別的地方了嗎?)在這裡,我可以聽到一件事情有三五種看法、想法、作法,而這些都不會是身邊同溫層的人給予的。因為你們是同溫層,所以想法會很接近,甚至一致,但是這樣大家的盲點也就一樣了。一起往死胡同走,就一起在胡同裡死

「那共學團到底在幹嘛?」
就我目前很淺白的理解是他們是一群在維護、提倡兒童人權的爸爸媽媽(台鐵的親子車廂便是他們努力爭取的資源)、一群在努力實踐真實民主的親子(你有想過什麼才是真民主嗎?)、一群很努力在跟這個大環境共存共好的人類(最近在連署拯救桃園藻礁,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有興趣,歡迎YouTube桃園藻礁或藻礁 中油。如果願意列印連署單、簽署、寄回,7000歲的藻礁公主會感謝您的)。

後來我也理解了為什麼我第一次參加共學時,leader會分享(應該說抒發)她與她媽媽之間的衝突,因為在共學裡所接觸的不是國英數地理歷史,而是我們最貼近的生活、環境、情緒與衝突。猶如林先生常說的工作上出錯難免,但想辦法解決就好了,都是有辦法可以修復的。但是,這是因為這些過錯看得到、救得了。那我們看不見的那一部份呢?情感交流、價值衝突,這些話都是一出口就收不回,改不了的,如何改觀?如何理解他人?又如何讓人瞭解?這些都是學校裡不會教給我們的。如同近年來的社會新聞不斷報導每年都有孩子自殺、每年都有大學生因為過不了情關跳樓,甚至愛不到就毀掉的想法層出不窮。這些到底誰來教?誰來處理?(對齁~為什麼輔導課是輔導國英數,不是「輔導」情緒或感受?)

我是共學菜菜鳥,連書也沒認真看(有空打這麼長一篇,沒空看書)。不曉得這個團體是不是你們在尋找的、適合你們的?但多瞭解一個團體,就是一個給自己跟孩子多一個親密的機會。至少我是這麼想啦!

阿公阿嬤、懷孕媽媽、只要對親子關係教育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一起共學喔!一起來研究這些正在探索世界的小生物們吧!

有更多面向,邀請你來聽實踐班,報名連結(內有更多詳細說明):https://forms.gle/XbLipzZ1aEPCrspy6

2021年的各縣市實踐班課程在這裡


4/24-25 大腳小腳桃園親子共學團家庭教育實踐班報名簡章



一、課程說明: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十年來,在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台東、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國目前約有超過1,2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的共學,期望可以提供給學齡前(0~5歲)的孩子,更多貼近自然,親近在地文化的教育環境,給父母們交流理念,切磋學習,陪孩子一起找回童年,勇敢學習與挑戰的機會。

迎接孩子成為家庭新成員的那一刻起,教養和教育就是我們避不開的課題。社會對親職的過高期待,與對親職實現的承接的包容與接納還存在巨大的落差。親職在生活中卻漸漸成為束縛的枷鎖。育兒與自我的拉扯,或許讓在這座快速發展的島嶼上居住的我們疲憊不堪。親子共學將協助你如何從生活中的微妙點滴去解構那些權力的不平等,實現理想中平等,親密的親子關係。如何在陪孩子成長的時光中,找回自己面對生活,不畏挑戰的勇氣。有理念澄清討論,有育兒經驗分享,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二、課程介紹:04/24-25兩天,四堂課程(因疫情考量,實體課程會依屆時狀態調整形式,可能會以函授方式,提供線上錄音課程,請留意FB訊息,以及親子桃桃共粉絲頁通知。)


◎第一堂:04/24(六) 10:00 - 12:00

講師:李佳紜

主題:【如何「愛」小孩,不是「礙」小孩?——看懂教養的阻礙】

育兒生活中,妳/你是否也曾感到孤軍奮戰?來自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各種專家、各種耳語,是否令你/妳無所適從?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怎麼辦?

這堂課將與你一起看懂教養的阻礙,尋找的打罵之外的可能,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 第二堂:04/24(六)13:30 - 15:30

講師:許宥嫻

主題:【撥開迷霧,走出自己的教養之路!】

我們的教養方式受到社會與學校的哪些影響?我們要怎麼樣看懂這些影響?又要如何一層一層的剝除過去社會與教育所帶來的束縛?踏出一條自主選擇的教養道路!



◎ 第三堂:04/25 (日) 10:00 - 12:00/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主題:【「等待、欣賞、陪伴、協助」——在共學中打造我的教養日常】

在體驗共學的時段中,觀察自己、孩子及不同的家庭互動,互動中怎麼看到共學的理念與實踐,並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 第四堂:04/25 (日) 13:30 - 15:30

講師:郭駿武

主題:【創造新教育 -- 綜合教養座談交流與討論】

聽了前三堂的課程,我經驗與思索了什麼?馬上想開始實踐,我遇到什麼問題?幼兒共學之後,國小階段怎麼辦?我們和您一起細細聊,和孩子共學迎向未來社會的能力。


三、講師簡介:

李佳紜

兩個孩子的媽,曾投身幼兒與兒童美語教學界十餘年。

成為新手媽媽後,接觸到以不打罵、不威脅利誘恐嚇孩子為基礎的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自此開始練習拿掉自身權威,和孩子好好說話。

現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桃園平日團領隊。繼續帶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為推動兒童人權而努力著。


許宥嫻

資深共學媽媽,前新竹假日團領隊。現為暖暖蛇教育者


郭駿武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秘書長

「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四、課程費用:

每戶繳交保證金1,000元。四堂課全部完成者,可於第四堂課程結束時,現場退回保證金。

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透明公開,邀請您可依個人學習經驗與使用者付費原則進行樂捐與贊助,共同分攤成本費用,支持我們持續舉辦相關課程!



五、上課地點:

338桃園市蘆竹區仁愛路一段2號 (蘆竹區婦幼館)

(地下樓層為停車場方便停車)



六、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七、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特別說明:


(1)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政府防疫政策,若有下圖情況之家庭,請依建議圖表建議實施應對方式,待期滿後再行報名其他地區/日期的課程(請參見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官網) 具感染風險者追蹤管理機制。




(2)事前宣導參加者配戴口罩,並參照疾管局健康照護知識,於入口處測量額溫,手部酒精消毒,在進修的同時,亦積極防疫,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現場亦備有酒精供參與家庭使用。


(3)第三堂試共學課程,安排為戶外通風場地,請盡量帶孩子一起出席共同參與,並盡量給家庭座位間保留適當空間以利防疫,若你覺得需要也請為孩子攜帶乾洗手。



八、報名方式:

(1)保證金匯款:

帳戶:中國信託822

帳號:314532554901

戶名: 李佳紜

(2)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後五碼。報名表連結:https://forms.gle/dKJn7ycP1kP58Pby9

(3)使用網路銀行匯款,請告知備註欄文字以方便對帳。

(4)確認匯款後,請加聯絡人為臉書好友,我們會邀請你加入【2021/4/24-25 桃園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FB社團,我們將於社團內統一發布相關訊息、蒐集線上作業、問題與行前通知。

(5)聯絡資訊

聯絡人1:李佳紜

電話:0918-238-648

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diane.li1/



聯絡人2:高德馨

電話:0988-210-812

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enhsin.kao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部落格:

https://reurl.cc/arv4R3



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臉書專頁:

https://reurl.cc/8GnNzg



------------------------------------------------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



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請先參考【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平日親子共學團基本說明】





【共學團的特色 】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幼兒照顧者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每週共學2天,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布。



◎領隊津貼:每期3個月、每週兩天(週間),每戶每月3,000元(以戶計)。



**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我們不願意被定位為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與模式。



◎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 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一小時以內, 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 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2021/4/10-11竹苗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一、課程說明: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十年來,在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台東、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國目前約有超過1,2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的共學,期望可以提供給學齡前(0~5歲)的孩子,更多貼近自然,親近在地文化的教育環境,給父母們交流理念,切磋學習,陪孩子一起找回童年,勇敢學習與挑戰的機會。

迎接孩子成為家庭新成員的那一刻起,教養和教育就是我們避不開的課題。社會對親職的過高期待,與對親職實現的承接的包容與接納還存在巨大的落差。親職在生活中卻漸漸成為束縛的枷鎖。育兒與自我的拉扯,或許讓在這座快速發展的島嶼上居住的我們疲憊不堪。親子共學將協助你如何從生活中的微妙點滴去解構那些權力的不平等,實現理想中平等,親密的親子關係。如何在陪孩子成長的時光中,找回自己面對生活,不畏挑戰的勇氣。有理念澄清討論,有育兒經驗分享,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二、課程介紹:04/10-11兩天,四堂課程(因疫情考量,實體課程會依屆時狀態調整形式,可能會以函授方式,提供線上錄音課程,請留意FB訊息,以及新竹親子共學交流平台粉絲頁通知。)

◎第一堂:04/10(六) 10:00 - 12:00

講師:鄭琇文

主題:【如何「愛」小孩,不是「礙」小孩?——看懂教養的阻礙】

育兒生活中,妳/你是否也曾感到孤軍奮戰?來自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各種專家、各種耳語,是否令你/妳無所適從?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怎麼辦?

這堂課將與你一起看懂教養的阻礙,尋找的打罵之外的可能,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 第二堂:04/10(六)13:30 - 15:30

講師:王岢鈺

主題:【撥開迷霧,走出自己的教養之路!】

我們的教養方式有沒有受到社會與學校的影響?我們要怎麼樣看懂這些框架的影響?我們又要如何一層一層抽絲剝繭的掀開過去社會與教育所帶來的框架?踏出一條自主選擇的教養道路!


◎ 第三堂:04/11 (日) 10:00 - 12:00/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主題:【「等待、欣賞、陪伴、協助」——在共學中打造我的教養日常】

在體驗共學的時段中,觀察自己、孩子及不同的家庭互動,互動中怎麼看到共學的理念與實踐,並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 第四堂:04/11 (日) 13:30 - 15:30

講師:蔡芷芳

主題:【創造新教育 -- 綜合教養座談交流與討論】

聽了前三堂的課程,我經驗與思索了什麼?馬上想開始實踐,我遇到什麼問題?幼兒共學之後,國小階段怎麼辦?我們和您一起細細聊,和孩子共學迎向未來社會的能力。




三、講師講師簡介:

【鄭琇文】順勢生產的實踐者,四個孩子的媽媽。
在共學的團隊中重新學習互助與合作,教養與教育,個人與團體,對話與溝通⋯⋯。學習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孩子的樣貌。因著孩子開啟了新生活,也更能夠享受在育兒生活中的辛苦與喜悅。
因為這樣的轉變,進而投身親子共學的教育工作。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平日團領隊。

【王岢鈺】親子共學資深團員
現為暖暖蛇食育教育者與小歐盟新竹區黨部主任
專長:讓食物變的好吃

【蔡芷芳】現任竹苗共學團假日團領隊,暖暖蛇登山教師。致力於發展人與自然連結的關係,在現場擔任教育者十多年,喜歡在生活中的對話與學習,喜歡和孩子的互動與連結,對於事物有熱情與好奇心,時常在自然與生物之中。


四、課程費用:

每戶繳交保證金1,000元。四堂課全部完成者,可於第四堂課程結束時,現場退回保證金。

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透明公開,邀請您可依個人學習經驗與使用者付費原則進行樂捐與贊助,共同分攤成本費用,支持我們持續舉辦相關課程!


五、上課地點:
苗栗縣竹南鎮新生路272號

路邊皆可停車。


六、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七、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特別說明:
(1)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政府防疫政策,若有下圖情況之家庭,請依建議圖表建議實施應對方式,待期滿後再行報名其他地區/日期的課程(請參見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官網) 具感染風險者追蹤管理機制




(2)事前宣導參加者配戴口罩,並參照疾管局健康照護知識,於入口處測量額溫,手部酒精消毒,在進修的同時,亦積極防疫,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現場亦備有酒精供參與家庭使用。

(3)第三堂試共學課程,安排為戶外通風場地,請盡量帶孩子一起出席共同參與,並盡量給家庭座位間保留適當空間以利防疫,若你覺得需要也請為孩子攜帶乾洗手。

 

  

八、報名方式:

(1)保證金匯款:

帳戶:中國信託822

帳號:325540221325

戶名: 葉如芳

(2)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後五碼。報名表連結:https://reurl.cc/N6VMGm

(3)約兩天對帳一次,收到保證金後主辦單位將會簡訊回覆您。

(4)確認匯款後,請加聯絡人為臉書好友,我們會邀請你加入【2021/04/10-11 竹苗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FB社團,我們將於社團內統一發布相關訊息、蒐集線上作業、問題與行前通知。

(5)聯絡資訊

 

聯絡人1:葉如芳
電話:0911-680963
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jufang.yeh.7

聯絡人2:蔡芷芳
電話:0952-794808
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蔡芷芳/100000761545442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部落格:
https://reurl.cc/arv4R3

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臉書專頁:
https://reurl.cc/8GnNzg

 


------------------------------------------------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

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請先參考【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平日親子共學團基本說明


【共學團的特色 】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幼兒照顧者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每週共學2天,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每個月原則8天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布。

◎領隊津貼:每期3個月、每週兩天(週間),每戶每月3,000元(以戶計)。
**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我們不願意被定位為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與模式。

◎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 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一小時以內, 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 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3/13 反核市集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發言稿

發言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團員

共學團團員謝百吉+共學團助教賴鮮嫩共筆


親子共學多年來在反核議題上從不缺席!從教育的觀點我們陪著孩子探討觀察人類文明與環境變化各種面向的演進,也帶著孩子在日常中探討並練習實踐節能以及環保,因為反核,必須從人類的思維與生活習慣開始改變!

而之前的護藻行動引發了許多擁核的言論,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認為,我們必須站出來嚴正聲明:我們護藻,但不擁核!


媽媽的角色》

我們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更重視

在提供台灣島民便利生活的這塊土地上,到底有什麼是可以做到溝通改善調整,並且好好的再交到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現在面對的已經不是不可知的未來,而是此時此刻,正面臨著許多自然環境的被迫害被淘汰,我們一步一步希望能讓原貌被保留,人的生存條件,在陽光空氣水能得以被好好對待的同時,這片土地自然能更友善的孕育台灣的孩子們。

因此,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的最終目的在於環境正義的守護:是不危害到下一個世代。

而重要的提醒及呼籲是核二、核三的核廢料都還無法處理,核能的廢料是成本越來越高的危害。

所以支持永續發展:

(自1960-2008年的生態足跡,因為工業發展已用了1.5個地球容忍量,若不積極改變,到2050會用到3個地球)我們要從改變自己消費型態開始,而不是支持更多的能源開發,壓迫我們的地球能源。


對於永續轉型的倡議在於再生能源、共生能源。

循環經濟、而不是線型經濟。

我們藍圖裡的循環綠生活


在個人

我們需要從價值改變,才能積極的改變消費型態。

當我們想再多一點甚至無限上崗時想一想:大家想省電,於是家門一關,全家帶去有冷氣的環境舒爽,但人多就需要更低的室溫來循環,走在路上,吹的都是家家戶戶室外機器風,大家有想過可以怎麼做來降低這樣的惡性循環


從慢慢調整,接受可以忍受一點點的不便

恆溫27度搭配風扇循環扇隨身攜帶水壺環保餐具企業公司提供便利加水服務共乘、大眾運輸的有效利用二手經濟的流通物品的流通也促進人力資源流通在在都是小事卻足以讓台灣慢慢越來越好


過度工作、過度消費

(不只為了經濟而生活的方式)

追求的生活到底為的是什麼?

什麼是好的環境、富裕的定義?

現在的消費太方便,選擇太多,很容易被吸引或受影響,但真的需要嗎?二十年前買的衣服至今除了有歲月的斑駁印記,其它完好如初,相較於現今社會玲瑯滿目的選擇,洗三次就鬆散了、褪色了、變形了,各式圖案各種顏色不斷不斷推成出新,但,真的是必需的嗎?還是必需滿足虛榮心?物質上的滿足也等同階級的劃分?


選擇的食衣住行、支持的政黨、政策

多年前為了發展,台灣各大產業相繼出走,如今MIT 和 MIC 的差別已經嚴重受到影響,這兩年台商回流是因為「台灣的」被看見,台灣的好被發現,台灣的美,讓人留戀。

台灣二十歲以上的人們啊,你知道你的優勢是什麼嗎?你們擁有的正是還有選擇,明確的選擇才會不淪為默視後的助攻幫兇。

我們無法影響所有的人,但從身邊的人開始對話!透過對話產生討論、理解、連結,表達才有機會,改變的方向就會有藍圖。


最後喊話

反對重啟核電,更是為了下一代著想,我們可以做什麼,要留下什麼樣的環境給下一代,需要更具體的行動一起實踐。今天我選擇站在這裡!邀請大家一起。

勿忘福島

親子攜手,核電送走。


========================

【延伸閱讀】

2021/02/23    黃婉茹在街頭遊說中聽見真實的聲音

2021/04/14   Pei Ling Shen 三接與藻礁保育、能源轉型關係〈對焦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