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泰平古道小徑

  文圖、涓慈 ( 宜蘭假日領隊 )



到泰平走動一會兒後,淂蓁提議我們可以先去學校後方的步道走走,順便撿一些廢材回來,曬乾後的廢材晚上可以拿來升火用。

 

入口處很是特別,就在學校最左邊教室的側邊,有點像袐密通道,是一個人行走剛好的寬度;本以為最近午後總是下雨,這裡枝葉茂密,陽光照射不易,地面潮濕未乾,會很難撿到廢材。結果孩子們對於這件事情,顯得特別開心,一路上撿拾可能可以當廢材的短木,詢問大人是否可以裝入袋內,所以走沒有一下子,兩個麻袋就裝滿了落葉和木材。

 

我們發現這裡有許多未見過的植物,不少長得可愛又特別。我跟伙伴說:「走過許多山,第一次看到一個步道裡有這麼多樣化的植物。」在半路上,一隻與我手掌般大的黑色蝴蝶,飛過我和孩子的眼前,順著牠的飛行方向看去,才發現在我們頭頂上方有一群蝴蝶正在飛翔;在陽光和樹葉之間,我分不清是誰在搖動,到底有幾種不同的種類呢?有多少隻蝴蝶呢?定眼越看越多,至少也有二十多隻的蝴蝶在來回穿梭,想拍下來,可是在手機鏡頭下晃動的身影很難補捉。

 

「哇~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山裡看到這麼多蝴蝶了!」我對伙伴說。最後要回程前,還遇到一條黑蛇,因為有一小段距離,加上在草叢裡爬行,看不清紋路,無法知道牠是什麼蛇;孩子們一知道有蛇好是興奮,很想看清楚牠的樣貌,但牠滑行的很快,一下子就躲入另一個空間去了。回程時,伙伴提到腳下排放的這些石頭,看的出用心施作的歷史痕跡,不知道是何時人們在這裡打造的呢?

 

學校的位置也很特別,是否這裡曾砍伐樹木,所以才創建了學校呢?走在這小徑上像是沒有盡頭,我很想探險走到最後去看看還有什麼;可惜孩子們已經想要回頭了,所以只好將這個念頭留到下次再來吧!這段路沒有走的太遠,沒有花我們太多時間,可是卻讓人心裡出現好多想法,我想這就是大自然那樣吸引人的原因吧!會不自覺得想要去了解他的過去和現在。

====================

【延伸閱讀】

20190823     阮思穎,【沒有價值的價值

20171103     蔣昇佑,【紅磚搭設火箭爐,孩子愛不釋手

20191029     林清俊,【兩片窗戶玻璃與一個本壘板~我與一個青少年的約定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1/07-08           台北場   https://pse.is/vr695

11/21-22           嘉義場   https://reurl.cc/n0YdYe

11/28-29           中區場   https://reurl.cc/Z7Z3OW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久違的泰平

 文圖、涓慈宜蘭假日領隊 )


離上次來泰平,大概有三年多的時間了。當時那裡什麼都沒有,廚房剛有一點東西,所以抱著期待的心情重遊舊地。經過了去過的小店家,記憶裡在這裡吃過桌飯;買的香茹很香;那天下著雨,孩子站在木頭柵欄上摸著雨水。今天和賣菜的婆婆買了蔥和黑木耳,跟賣果汁的小店買了兩杯冷飲。這裡已經離泰平不遠了,有一種懷念的感覺。 

 

我都忘了那個斜坡有多不起眼了,要不是因為曾經來過,否則我一定會錯過這個位置。泰平感覺混亂沒有秩序,總是要適應一下環境,才能慢慢融合。也許有的人會因此感到緊張不安,不確定性和等待所產生的焦慮,會有種格格不入的感受。這時候,是否會問問自己原本的舒適圈讓自己習慣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對於石頭、花草、樹木、陽光的感受是什麼?

 

但這裡也帶著隨和與善意,走動和搬移不會讓人質疑;探險和提問是受歡迎的。孩子來了一會兒開始無聊了,就這看看,那走走的,東拼西拼想把某個東西做出來,玩起我們不會去想到的遊戲。我們這一代的大人已經失去這樣的能力,過去的教育方式,讓我們總是等待著命令才會有動作,也許這也是來到這裡焦慮的原因之一;就算心裡有想要做些什麼,也會因為過多的思考而選擇放棄。

 

在回程的路上,孩子跟我說:「好想把××房間打掃一下喔!」

我說:「泰平很需要妳這樣的人,有人主動去做點什麼,帶大家做些什麼,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好。」

她說下次去的時候,她會想這麼做,或是帶童軍繩將滑梯綁好;她告訴我她學過幾個打結的方式,很適合拿來用看看。我想,我們這些大人,在離開泰平的時候,能有跟孩子一樣,想著下次再來到這裡時,我可以做些什麼的心情或想法嗎?

====================

【延伸閱讀】

20180628     林清俊泰平共學村的價值

20180705     林清俊,【泰平共學村的民主教育現場

20200528     Eva我與泰平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0/18                 竹苗場  https://reurl.cc/5qDWlv  

10/24-25           桃園場   https://reurl.cc/gmey7N

11/07-08           台北場   https://pse.is/vr695

11/21-22           嘉義場 https://reurl.cc/n0YdYe

11/28-29           中區場   https://reurl.cc/Z7Z3OW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泰平的百年老樹

 涓慈 ( 宜蘭假日領隊 )




淂蓁指著樹上的洞說:「洞裡住著飛鼠,要到太陽下山,夏日晚上七點之後,牠才會出來散步,才有機會看到牠展翅滑翔。」

今年的陽光特別毒辣,校園中央沒有什麼可遮陽的地方,四周雖然都環繞著樹,但從椰子樹看到柚子樹,或是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樹,都因為是單獨或分開的存在,所以無法阻擋陽光。

從步道回來之後,大家終於感到有點飢餓,伙伴煮了一鍋好吃的麻油猴頭菇,加入茹類、餛飩、麵食,在這樣炎熱的天氣,麻油香味讓人胃口大開;孩子用海苔片包著白飯,就能吃下許多,吃個幾口就去爬一下,再回來吃個幾口。

午後的陽光照射角度與早上不同,原本待著的地方已經沒有了陰影,為了躲避艷陽,大伙搬動物品移動至大樹下繼續用餐。

我坐在這棵百年大樹下的圓柱上,享受著樹陰帶來的舒適,在起身時不小心將其中一個圓柱給弄倒了,蹲下想將他擺回原位時,發現有許多白色小蟲正在快速逃離,哇~原來是一大群的白蟻。

白蟻喜歡在潮濕有腐爛的枯木中生活,與淂蓁討論一下,也不清楚是否是在啃食大樹的根部?還是已經住進了大樹裡了!或是有沒有人認識懂樹的人能來診斷?

原本就覺得大樹似乎生病了,沒想到連土裡都有白蟻。

商討之後,就利用這個機會,將四周的水泥圓柱全推倒,把當初放置在上頭的水泥塊全部搬移至要建蓋雞舍的位置。

因為水泥會阻礙大樹的生長,所以當初才會把四周地板上的水泥塊給打掉,看樣子現在要全盤都去除的好。

所有伙伴們,就一同協助將所有的水泥搬除。在推倒圓柱的過程中,孩子都在一旁大叫,發現了好多不同品種的螞蟻,還有不知名的蟲、蚯蚓、蟬的寶寶(聽說後面那棵柚子樹裡更多)甚至還有蟑螂。

孩子說:「這些土已經被吃的差不多了呢~都變成一個一個的洞呢!」

我很喜歡看螞蟻搬卵,便蹲在那裡拍攝,孩子也因為我的不害怕,跟著我蹲在一旁觀看,而且覺得把圓柱推倒有一種痛快的感覺,拆房子是一種趣味。

搬的差不多時,剛好開始響起陣陣雷聲,感覺等一下大雨就會落下,想等待雨落後,再來看這些土會變得如何,會不會依我們想像的向四處散下,之後要來商討如何處理周圍的土堆好救這棵百年大樹。


====================

【延伸閱讀】

20160229     【雙溪泰平共學村計畫正式啟動

20190424      陳亞孜,【在山裡萌芽的自我

20200709       【找回家事裡的主體性--日常隱形結構 研究工作坊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0/18        竹苗場  https://reurl.cc/5qDWlv  

10/24-25  桃園場   https://reurl.cc/gmey7N

11/07-08   台北場   https://pse.is/vr695

11/21-22 嘉義場 https://reurl.cc/n0YdYe

11/28-29   中區場   https://reurl.cc/Z7Z3OW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2020/11/21-22 嘉義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 課程簡章

 



勇敢地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過屬於您的悠遊親子生活。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

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做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體驗課,您將能重新看見「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一起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課程說明】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近十年來,已經在基隆、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台東、屏東、紛紛開團,全國目前約有12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的共學,期望可以提供給學齡前(0~5歲)的孩子,更多理想的教養環境、給父母們切磋親子教養理念與觀摩練習的機會,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玩樂與成長。



【課程資訊】

 

一、課程介紹:11/21~22週六、日兩個整天(10:00 ~ 15:30),共四堂課
◎第一堂:11/21 (六) 10:00 ~ 12:00/講師:閔柏陵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親子共學的理念、現況及發展脈絡)


◎第二堂:11/21 (六) 13:30 ~ 15:30/講師:楊鎮宇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帶領學員思辯台灣的教育發展及改革脈絡)

 

◎第三堂:11/22 (日) 10:00~12:00 戶外親子體驗課程/由共學團領隊主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試共學,透過領隊的實踐經驗分享及現場試共學,去發現自己在這些對話、互動中,經驗了什麼,是焦急想介入或是能自在享受,也練習觀察自己、孩子及別人的家庭互動,成為未來共學的養分。


◎第四堂:11/22(日) 13:30~15:30 講師:郭駿武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Q&A問題交流與討論。

(親子共學願景及綜合座談)


講師介紹

閔柏陵:喜歡小孩、喜歡貓,大學念美術系時修習中學教育學程,實習後因為不想變成會打小孩的人,決定不踏進教職,而投身教改團體工作,做過兒童主題活動教育、輔導青少年工作。多年後,想試試教育的改變從家庭與更小的孩子就開始做起,而開始親子共學的教育工作。目前為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

楊鎮宇:1982年生,新竹市香山區樹仔腳出身。高中上課時常心不在焉,班導師於是勉勵:「既然你坐不住,以後去讀新聞系好了,讓你跑個夠!」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和清華大學社會所期間,到教改團體實習,關注教育議題,之後曾任《人本教育札記》主編、《親子天下》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兼文字工作者、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以教育、農業為主要書寫題材。關心教育與社會脈動的關聯,相信教育的可能性,能創造更適於人居的社會。

郭駿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中年專職奶爸,資深親職講師,2011年底完成一家三口徒步環島,「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發起人。

延伸閱讀:http://edusoc.pixnet.net/blog

 

上課地點:嘉義市劉厝社區活動中心2樓(劉厝代天府旁)

                              嘉義市西區劉厝里劉厝路131號

                             (劉厝路大利街交叉口,導航可設定:劉厝代天府)

鼓勵夫妻(伴侶)一起參與,但因仍於防疫期間,此座談為密閉空間,孩子較難戴口罩,每戶家庭,由一位代表出席亦可,另一位補聽課程錄音。(現場會測量體溫,採實名制紀錄姓名及聯絡方式,提供75%酒精,請出席人配戴口罩)

 

、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教育進修者。預計招收四十戶,額滿截止。

 

課程費用:免費,但需繳課程保證金每戶1000元(請提前轉帳再填寫網路報名表,以確認報名完成),4堂課程全部完成者於最後一堂課程結束時現場可退回保證金。本課程成本支出將於現場透明公開,課程結束後視個人能力意願隨喜樂捐。

*歡迎贊助場地、講師、交通及行政費,共同分攤成本,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報名方式:

(1)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末五碼。即刻起開放報名!


(2)保證金匯款:

填寫完報名表後3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帳戶: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017 ) 世貿分行

帳號:216-13-10348-0

戶名: 蔡岱伶

*三日內若未收到保證金匯款,將優先由候補家庭遞補。


(3)匯款後請將匯款畫面拍照或截圖,以臉書私訊方式,主動提供雙親姓名及匯款照片給實踐班聯絡人確認,以便核對及加入社團。

(4)主辦單位對帳完成後會主動以email或FB私訊跟您聯絡(一周大約對帳兩次,不一定會天天對帳,請稍微等候,謝謝您),通知您已完成報名手續。

報名及匯款後一週內若未收到任何訊息,請主動來電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5)確認匯款後,我們會邀請你加入【20201121嘉義親子共學教養實踐班】FB社團,統一發佈相關問題、訊息與行前通知。請在FB將本次實踐班聯絡人臉書帳號加為好友,以便將各位加進社團網頁。


(6)報名完成後,我們將於課程前一周,11/14 (六)前 寄發上課行前通知 (E-mail或臉書私訊),敬請留意。 

 

聯絡人資訊:

 聯絡人:蔡岱伶

 電話:0972-235051     (如忙線或無人接聽,請傳簡訊)

 臉書帳號:Tailing Tsai                 

 E-mail:dana_tsai@hotmail.com

 Line ID:danatsai01278 

          大腳小腳雲嘉親子共學團臉書專頁

 

 

------------------------------------------------------------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日期:

(1)平日團每週共學2天,三個月為一期;每個月原則八天。

(2)假日團每月共學2天(隔週週末為原則),三個月為一期(共6天)。

◎共學時間:平日團AM11:00~PM4:00 

                   / 假日團AM11:00~PM5:00。

◎領隊津貼:

平日共學每期三個月、每週兩天(週間),每月 3000元。

假日共學每期三個月、每月兩天(週末),每期三個月 4000元。

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我們不願意被定位為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而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更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一小時以內,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參加者自行前往。若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加入嘉義親子共學團】

本次家庭教育實踐班全勤上課並完成7天育兒日記作業後始可加入共學團,課程結束前報名登記,因故缺課者可補聽錄檔案繳交心得報告。

因嘉義領隊人力有限,開團狀況將依實際課後報名人數動態調整,每團名額上限為 25戶,額滿可排候補,可依實際狀況與需求個別協調入團時間(請主動找領隊討論)。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特別說明:

(1)隨著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逐步回歸正常生活,後續也將持續關注指揮中心疫情公告,屆時如若需要進行調整,也會連絡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於6/7公布擴大鬆綁生活防疫規範,搭配實聯制,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勤洗手、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及搭乘大眾運輸時佩戴口罩),放輕鬆但不鬆懈。期望大家一同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提升生活品質。

(3)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政府防疫政策,採取具感染風險者追蹤管理機制,若有下圖情況之家庭,請依建議圖表建議實施應對方式,待期滿後再行報名其他地區/日期的實踐班課程(請參見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官網))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提前做好防備,才能玩的安心

圖文、涓慈 ( 宜蘭假日團領隊 )


最近的新聞事件,使得網路上流傳著一部影片,是有關上游下雨,下游的溪水會呈現的模樣;我記得,過去只要有類似的事件出現,網路上都會流傳一陣子這類的提醒影片。

但我有個疑問是,為什麼這些影片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我的意思是,如果這很重要,應該會在看過影片之後,在每次面對水時,會在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或想法才是,可是,我們都不會記得,直到下一次發生類似事情時,才又想起。

那麼,這之間到底少了什麼連結?

我們身為一個海島的人民,與水密不可分,照理說應該是要識水的;但我們過去的學校或家庭教育都缺乏這塊,假如生活中沒有經常接觸,也不會特地去深入了解。

台灣在戒嚴時期時,海外水域大多是軍事重地,一般不給人靠近;因為禁止和壓迫的狀態下,自然也很少會去理解,若是小時候偶爾偷偷跑去溪河戲水,也許還有一些水性。

而解嚴後,雖然開放了一些地區,但因為長期被動和約束下,大多數的人思想變得封閉老舊,面對戲水這事,都只會用迴避的方式去理解大自然,像是水底會有水鬼拉腳(漩渦、長草勾住…等)。

在宜蘭水資源非常多,小水溝、湧泉、冷泉、溫泉、地下水、溪水、河川、海域…等等,一到夏天我們就會往有水的地方走,所以,我認為我們更是應該要理解水。宜蘭的好山好水讓我們與大自然並存,需敬抑大自然的力量,可以不知道怎麼游泳,但至少要知道如何自救和觀察戲水環境。

前一陣子宜蘭進行了走讀活動,路線是延著安農溪邊的腳踏車步道行走,中途,我們在一處有雨遮的地方讓孩子下去玩水。但當天天氣不是很穩定,中午過後下起綿綿細雨,下午的時候便開始打雷。

溪水因為下雨過後變得很急,有個大人拿了雨傘去試探水的深度,讓孩子知道這是不適合下水的,有幾個孩子和大人站在靠近岸邊的地方,讓水沖過腳踝感受那份力道。

事後了解,安農溪是人造修改過的溪河,為的是早期水力發電和周圍農田灌溉使用,所以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落差,這些落差會在水裡產生漩渦,漩渦的拉力會使人在水中站不起來,算是個危險的水域。

團內有位長年從事與水相關工作的伙伴,在走讀後,拉出兩個大主軸與我們討論:

一、基本的戲水安全觀念(我們在過程中提出疑問,進入對話)

二、我們常去的戲水地點有哪些(提出自己常帶孩子去玩的地點,是如何進行活動的,說明此處注意事項) 


討論結束後,我整合出幾個問題。

一、假如臨時要下水戲水,要如何簡單判定此處是否可以下水?

觀察環境後,試想假如有人在此溺水了,我們可以怎麼救?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忙救嗎?

我認為每一種水域的細節不同,是無法用文字細說清楚的,尤其是海溪河的變化很大,參與的人大小不一,不能用水有多深、孩子幾歲、會不會游泳…這樣的方式去分類。

所以用一種反過來思考的模式,去想最壞的結果是我有辦法處理嗎?


二、自由行的戲水行程,要如何事前準備?

1、有孩子的話先理解孩子對於水的接受度,有的孩子比較怕水,就要有不同的照顧方式,且不勉強孩子下水。

不怕水的孩子,問問他會想要怎麼玩水?好可以依照孩子的需求,事先做好防護準備。

2、大人之間要安排會游泳的人,和時段戒護人員,在此時段內專注觀看每個孩子的動向。

3、準備輕便的救生衣或魚雷浮標,可用於怕水的人、不識水性的人和救人時。

4、玩水的地點最好是救護車可以到的地方。

5、帶口哨,用來提醒。


三、在現場,可以在多做什麼防護?

1、先下水去探過水後,才決定下水範圍

2、注意最近的天氣,如果時常午後雷陣雨,在下雨時就該離開水面,因為山上可能已經累積了雨量

3、不同的年紀需分開不同的遊戲方式和區域

4、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5、假如是在海邊,要注意風向


四、平時如何增加經驗?

孩子小時,常接觸各種安全的水域。

大一點時,除了有救生員的泳池,也可參加有信譽的公司,去體驗如獨木舟、泛舟、浮淺、沖浪…等等。

行前通知詳細說明各種注意事項,去理解並與孩子討論這些防備的理由。衣服這麼厚?不能靠近某區域?天氣的影響?…等等

好的業者會做多重的安全措施,岸上有安排人手,現場有可救援的人2-3個(依參加人數增加)、身上都配有無線電…等等

在好的戲水經驗中,會增加自己對水的認識。


五、如果我不甚踩不到底,我可以怎麼自救?

冷靜、冷靜、還是冷靜。

當人有生命危險時,會心跳加快、緊張掙扎;

假如水溫較低,會本能更加害怕,身體很難馬上反應過來,就有可能吃水和無法站起來。

只有在冷靜的狀態下,我們才有可能想起如何水母漂,或是用方法把自己短暫推出水面呼喊。


六、其他

1、在同一個空間,不能有兩種以上的戲水方式(這在業者間,是非常嚴重的事)。

如:有人在游泳時,就不能有其他水上活動在旁邊進行。

因為不論我們多麼小心,都無法確保其他人是否會注意到我們。

2、打雷時一定要上岸,水會導電,人在水裡就像避雷針,很容易成為目標。

我想,我的目的不是要將一件放鬆玩水的事情弄的很嚴重,或是把踏踏水這樣的事情想的很麻煩;而是希望大家都具備基本的水域知識,提前做好防護,讓孩子在安全的水域戲水,孩子漸長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分辨,並增加自己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好把傷亡減至最低。

提前做好防備,才能玩的安心。


備註1:謝謝伙伴李後良 與宜蘭共學團討論水域知識,我想將這些傳播出去,若有疑漏或錯誤的地方,在留言提醒我。


備註2:附上魚雷浮標的影片

轉貼 Diana Lin  伙伴的文字解說 

雷浮標是長條型的救生器材,游泳時可綁於身旁,阻力比穿救生衣低,但浮力不輸救生衣;另因形狀的關係,也可將上半身趴在上頭以降低危險緊張感

影片連結: 2015泳渡日月潭完全攻略-魚雷浮標篇


討論過程中有印象的事

1、有人提到曾看到人溺水,但當時在場的人都覺得看起來像那個人在玩,並沒有查覺到他是溺水,直到有人覺得不對,才前往搭救,假如慢個幾秒,就可能發生不幸。

2、對於溺水需冷靜這點,讓我想到在國小五、六年級時,曾在溪邊踩到一段落差,整個人垂直掉入水中。

入水後本能的馬上停止呼吸,並張開眼睜看向水面。

因為知道自己只是掉落一、二個階梯高度,也知道岸邊的方向,就在水底往岸邊踏走兩三步,頭就離開了水面了。

然後,沒有大人知道我掉進水裡。

3、曾有伙伴渡過非常好的海邊戲水經驗,教練細緻的解說和陪伴,讓他對於水有更深的認識,也比較願意接觸水。

4、那天走讀戲水,要求大家離開水面的主因,我認為是重疊水域。

孩子和大人雖然沒有進入水裡,只是靠在岸邊讓水淹過腳祼,但此處突然出現泛舟活動,會滑過伙伴們附近。

我們雖然因為水急沒有下水,但無法承擔萬一,萬一他們失誤撞上我們,有人掉入水裡該怎麼救?


======================

【延伸閱讀】

20170728   江菁頌暖蛇小學共學團-潛水第四年看到不同

20170812    學游泳

20190413   蔡芷芳跟自然在一起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0/18        竹苗場  https://reurl.cc/5qDWlv  

10/24-25  桃園場   https://reurl.cc/gmey7N

11/07-08   台北場   https://pse.is/vr695

11/21-22 嘉義場 https://reurl.cc/n0YdYe

11/28-29   中區場   https://reurl.cc/Z7Z3OW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