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育兒日記-逛動物園的新方法

 圖、文:簡曉娟(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北區)


疫情爆發前的某天,我應小孩許願去了木柵動物園。其實早上小孩一提起,我就想到前幾次去的經驗好像都不太好,不是想看的動物太多,一股腦亂衝,走到她們自己抱怨連連;就是時間不夠用,常常在關園前一刻,才急急忙忙衝下山,也沒時間好好逛紀念品店。

開車前往動物園的路上,我就跟小孩講了以上的考量,並討論要不要換個逛動物園的方法。

前陣子,我們共學團有個練習是,拿自己育兒的經驗,去和他人相似的經驗比對,看看雙方有什麼不同?對方用的方法哪裡不錯?我如何拿來為自己所用。

那之後,我刻意提醒自己,要在生活中保持一定這種「比對」的意識。比如,在料理上,看到網路上和自己不同的作法,就試作看看,然後觀察品嚐者的回饋如何(有得到好評的就學起來,負評就維持自己本來的作法)。

或者,像昨天我帶小孩去商場,小孩遇到一個夾娃娃機的高手,她發現對方之所以每投必中,重點是在「撥」而不是「夾」,讓我跟小孩都獲益良多。我覺得這種「比對」的自我練習,讓生活有個目標感,也確實促進自己做事的效率或親子關係,滿不錯的,我因此比較有動力往不同面向去練習跟調整。而逛動物園,就是今天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

我一開始先跟小孩描述我上面寫的情況,並觀察到小孩也認同我的想法,接著我就拿出園區的地圖:「這裡有各種不同動物的家,我們可以討論看看,你們各自最想看什麼動物?我們要怎麼安排路線比較好?」

討論了一陣子,大寶說要看魚跟馬來貘,所以我們選了熱帶雨林區作第一站。二寶的長頸鹿排在第二站。然後,我把地圖攤開,讓她們能看清楚位置分布。我說,「如果要去熱帶雨林區,搭遊園車還要先上去再走下來,從這邊直接走上去的話,會比較近。我們這次要不要試試不要搭車改用走的?」

老實說,這個提議我沒把握小孩會同意。

但意外的,小孩卻接受了。

這是第一次來動物園沒搭遊園車,實際走上坡才發現,一面推車一面走真的會喘。但我們一路撿拾花朵葉子,還觀察到路邊幾條水管都破了小洞,不斷噴出水花。我們蹲在路邊討論,這是水管壞了,還是工作人員刻意設計的噴水裝置呢?

走完熱帶雨林館,我們緩慢移動到上方的非洲動物區要看長頸鹿,沿路某些園區,像是水鳥觀察區都引起我們的好奇,我才意識到,之前來動物園那麼多次,有些景點卻都很少或從來都沒有走過阿!

等走完非洲動物區,我問小孩有想再去之前常去的企鵝館或昆蟲館嗎?小孩忽然開口,媽媽我們都看到自己想看的動物了,那你有沒有什麼想看的呢?我聽了有點訝異,這好像是第一次來動物園,小孩主動問到我的考量。我跟小孩說我想去看台灣黑熊,於是我們就往下方開始移動。

當然,沿路步行,還是會遇到小孩覺得太熱或搶推車坐的情況。這次或許是因爲大家的需求都有事先討論也被照顧到了,即使小孩一時口角卡在路上,我也沒有太強烈的情緒起伏,我們會一起停下來休息,等她們冷靜後,再討論下一步想怎麼走。

後來,全部走完已經4點半了,這次難得有半小時可以逛商品店(之前都踩在5點的死線)。我們細細瀏覽很多商品、精挑細選,大寶買了一隻山豬娃娃跟竹子造型的鉛筆,二寶買了突眼鯊魚。

離開動物園,我問小孩這次我們換了一個逛的方法,你們感受如何呢?小孩表示雖然看到的動物不多,但是想看的都有看到。

我想,這次雖然沒有逛好逛滿,但是先設定好想看的動物,也確實看到時,孩子的滿足感說不定還比較之前的更高(話說前幾次也不一定能夠逛完所有園區)?!

這也讓我聯想到,如果我們在做事或學習前,就能先帶著我想了解什麼問題的意識感,然後也確實學習到,這樣即使只獲得了部分知識,也比想要掌握全面,來得更踏實有價值呢!

======================
【延伸閱讀】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