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孩子,我們一起學共學】

                                    圖文:蔣慧芬(臺北平日共學五團媽媽)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
一直對於幼兒發展這一塊很好奇
去年就抱著寶貝一起上完了126小時的保母課
自從加入了共學後,更覺得,媽媽們都該對這方面多點認知,才能知道自己孩子發展到哪,而不是道聽塗說,就覺得自己孩子不夠,而產生不安感。
在共學裡,最常聽到媽媽問『我的孩子都自己玩,沒辦法跟別的孩子玩在一塊』此時,我真的沒有任何正確答案可以回應,因為,就幼兒發展而言,我們只有進度表,沒有時間表,有些孩子,很小就與人互動,所以很快就能玩在一塊,但就算進度再快,也不脫下面介紹的這幾個里程碑。

===
分隔線===

就幼兒遊戲依社會性來分
獨自遊玩旁觀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
獨自遊玩──嬰兒兩歲以前的遊戲,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遊戲。玩弄簡單的玩具和運動探索自己的身體,是遊戲的主要項目,故此時期稱為「感覺動作試驗」(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遊戲。嬰兒期的遊戲以「獨自娛樂」為主,是所謂的「單獨遊戲時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

旁觀遊戲──本階段比獨自遊玩更進一步,兒童開始對週遭人事物感覺到好奇,進入直覺判斷時期。兒童喜歡站在旁邊看別人遊戲,被玩耍的小朋友和遊戲所吸引,惟生理機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對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藉由從旁觀看獲得愉快的情緒,但不願意參與遊戲。例如:喜歡站在遊樂器旁觀賞。

平行遊戲──和其他小朋友在同一場所玩著同樣的玩具,不過這時其他的小朋友只是遊戲的誘因,兒童之間既不會發生從屬關係,也不會有互助合作的行為,只是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遊戲,因此也可以說是「集體的單獨遊戲」。例如:兒童在球池中各玩各的。

聯合遊戲──四至五歲幼兒的遊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等。囿於能力的不足,仍無組織、規則或角色安排的情形,僅是簡單的互動行為而已,稱之為「聯合遊戲」。例如:兒童可以一起在沙堆玩挖沙子或堆疊沙塔的遊戲。

合作遊戲──兒童遊戲進入本階段,則是屬於高認知能力的遊戲發展,遊戲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遊戲器材及遊戲規則等,例如,躲避球、棒球等,需要同儕之間相互的分工合作。

===
分隔線===

一些眉眉角角的碎碎唸
請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孩子的安全感,其實來自主要照顧者,如果媽媽和媽媽之間都不熟悉,更不用說孩子和孩子能馬上就成為好朋友。
身教真的很重要,相信大家去百貨公司一定很有經驗,孩子看到新奇的,好玩的,特別的,吸引他的,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伸出手,這是人性,連大人都會忍不住,何況是孩子。但進入一個團體,當孩子想要動手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時,媽媽這個角色就很重要,因為,這關乎孩子以後會怎樣做。
在剛開始,孩子還不會清楚表達時,我會帶著他,向玩具的主人先問好,表達善意,再問玩具可不可以借,但在不熟悉的狀況下,答案都是NO

『可以跟你借玩具嗎?』(不要)
『那可以跟你一起玩嗎?』(不要)
『那可以在旁邊看你玩嗎?』(不要)
『那可以用這個玩具跟你換這個玩具嗎?』(不要)

太多的問句,但結論都是NO,其實很打擊媽媽和孩子的信心
我有問過對方的孩子,為什麼不可以,當時,那孩子已經很會表達了
當我聽到他說『不熟也』我也頓悟,因為,對對方來說,我們真的就是一個侵入者
一來就想要進入對方的安全範圍。
有時,孩子會忍不住就直接用搶的,此時,需要媽媽跳出來,堅定的說
『這不是我們的東西,如果要玩,一定要問過玩具的主人。』

當下,孩子一定會情緒不穩,大哭大鬧也是必然的,但這何嚐不是一次機會教育,可以教導對物權的正確觀念,陪伴孩子認識被拒絕的失落情緒,而媽媽的陪伴,更是孩子此時最需要的。

孩子的情緒感受,沒有對錯。請不要害怕孩子吵鬧而對孩子做負面的批評。
當孩子有物權觀念後,對於自己的東西,就有保護的行為,當有別的孩子想要借時,因這個年紀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肢體動作來的靈活,很容易就發展成玩具搶奪戰,此時,也需要父母正確的指引,如何借玩具,和如何回應被借玩具,請尊重孩子,因為玩具的主人,有權利決定借或不借,而父母別因為個人因素,而強求孩子分享,媽媽怎麼說,也是孩子以後自己處理類似狀況的模仿對像。

有沒有很複雜?其實,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覆做,而孩子,每天都在重覆著與人互動,才慢慢長成像你我的大人,一起加油,為每一次的團體活動努力吧。

對了,還是要提醒,別再問我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怎麼都沒辦法跟別人一起互動了,這真的不是重點。


【以友善與尊重鋪向孩子將行經之路~敬請捐款支持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