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本會聲明】 厭童言論太多 親子友善公共空間太少 ─針對1030媒體報導北捷兒童滿地爬的回應






上週日(10/30)有數家媒體引用民眾拍攝影片,指稱臺北捷運上三個只穿上衣與尿布的孩童在地上爬,甚至表示小孩「能爬的都爬了,只差天花板沒有爬」,其中一家媒體更下標質疑,「家長在幹嘛?」

針對此事件,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接受影片中當事者的兩位家長委託,共同發出回應聲明。

一、被拍攝的片段,以及沒被看見的事件真相

媒體報導引用影片內容,呈現孩子蹦蹦跳跳、躺在地上的行為,進而指稱媽媽並未管教小孩。

然而,媽媽真的都沒有管嗎?

影片為捷運頂溪站到永安市場站中途的記錄,而實際狀況為,影片中的兩位媽媽、三位小孩從東門站上車,過一會兒後,有人讓出博愛座給三個孩子,但捷運上旅客非常多,孩子很興奮,其中一位媽媽一直安撫孩子,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另一位媽媽則護住推車避免翻倒。

三個孩子擠在兩個座位上,個個都覺得自己位置不夠,因而開始有了尖叫吵鬧聲。到頂溪站時,很多乘客下車,孩子像得到了紓解,移動到另一側的位子,情況這時從「位子太擠,三個小孩都站在椅子上」,變成「趴在捷運車廂地板上」。

兩位媽媽當下判斷,趴著總比站在椅子上安全,再加上他們剛帶孩子們參加完同志遊行返家途中,身體疲累的狀況下,暫時先讓孩子在固定位子上或跳或趴,也讓自己稍微喘口氣。

新聞報導指稱,從古亭到南勢角整整十三分鐘,孩子這樣跑跳。然而兩位媽媽指出,捷運過永安市場站後,他們稍稍恢復氣力,又繼續安撫孩子,讓孩子安坐在椅子上了。

兩位媽媽表示,影片拍攝的時間點,正好是他們最疲憊不堪的時候,他們判斷孩童雖然沒有坐定位,但沒有摸旁人或是旁人的物品,也算待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非在車廂內奔跑或干擾他人。然而影片只拍攝到部分情況,加上媒體的指責語氣,易讓閱聽眾者誤會整個全程都是放任孩子,這與實情有極大的出入。

二、親子在公共空間的困境

試問,社會對「小孩在公共空間」的共識是什麼?全程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小孩或跳或叫時,很可能被貼上「不乖」的標籤,而當下家長若未能讓小孩回覆安靜模式,則有可能被認為是「放任」。

其實兩位媽媽遇到的情況並非特例,許多親子在公共空間常面臨相似處境,列舉數篇報導標題如下:〈「講話太大聲」男捷運車廂打童巴掌〉、〈頑皮小孩把捷運車廂當遊樂場 危險吊單槓嬉鬧家長卻視若無睹〉、〈小孩坐捷運地板喧鬧玩耍〉。

這般「指責媽媽」的氛圍,真的並非特例。今年三月底發生的小燈泡事件,事發當下,輿論也有「媽媽怎麼沒顧好小孩」的聲音,連失去孩子的媽媽都遭受到這般質疑,而當孩子在公共空間的行為溢出所謂的「常軌」時,家長不但要處理小孩的狀況,還要面對社會大眾質疑的眼光。

在現今社會,路人總能輕易指責看似搗亂的孩子,甚至批評母親,「孩子沒顧好」、「不教就不要生!」但是,除了批評,旁人還能做些什麼幫助那個當下?是單純批評?還是協助解決問題?能不能試圖不評價的,同理ㄧ個人的狀態?

很多的時候,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出門在外,就是會有無法都能的處理孩子每個狀況,孩子的體力比媽媽好。累的時候,大人容易暴怒,對孩子的不配合生氣,或是呈現一種無力與消極的表現。但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大人會累。但在普世社會眼光下,大家希望看到有在「管教」的樣子,正好與此事件,在一個不適合孩子的空間裡,我們選擇不當一個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而是依舊想好好的跟孩子說話,即使身體不適,我們依舊想為孩子撐一點空間,不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只有限制孩子或大罵孩子一種方式而已。

三、親子公共友善空間的未來

關於此次新聞報導事件,一位男性民眾受訪時表示,有時間拍影片蒐證,為何不上前去問一問家長是不是需要幫忙!?

當成人在公共空間遇到被孩童行為干擾時,我們無權要求成人直接走過去溝通,不過我們也好奇,對於自己看不過去的事,選擇拍影片上傳輿論空間,甚至訴諸媒體公審,這是否有點捨近求遠呢?

當兒童與成人共處在公共空間時,彼此之間有沒有對話的可能性?有沒有理解對方並表達自己需求的可能性?如果多一點理解,或許,就可以知道此次事件中的兩位媽媽並非「什麼教育都不做的恐龍家長」,相反地,他們身體力行,關心社會議題,帶著孩子參與同志遊行,只是在返家途中身體疲憊,暫時無力協助小孩維持在安靜狀態,然後就被民眾拍攝、媒體報導成「家長沒在教」了。

當孩子不安份,太吵,影響到別人,不聽話時,家長可以怎麼做,靠打靠罵壓制小孩回復安靜狀態嗎?拒載不安份的小孩嗎?只能拍攝影片上傳輿論空間抱怨嗎?除了這些方式,我們就沒別的路可走了嗎?

我們認為,大人世界的規範,一直在壓迫孩子天生的發展需求,孩子比較小,沒有為自己權利抗爭的能力,並不代表大人就可以忽視他們的需求。

「兒童公共友善空間」已經是很多親子都在關心的事,包含台鐵親子友善車廂、各空間的親子友善廁所、低底盤公車……都是整個城市與國家正在建設對親子友善的概念。

成人與孩子的需求難道無法都顧及嗎?台北捷運公司與大眾交通單位可以怎麼做,只能以究責其中一方來了事嗎?我們能夠接受孩子「天真無邪乖巧安靜」以外的模樣嗎?

我們主張在公共空間中,還給孩子原本的權利,這不是施捨權益,讓成人與孩子的需求都能共同在公共空間中共存。

我們也真心歡喜台北捷運公司已經設立親子車廂,然而,也希望不只是在車廂內貼上可愛貼紙而已,而是讓孩子有真正屬於他們的空間,以及真正願意善待他們的眼光的親子車廂,照顧者也不需要一直接受,以關心之名行控制之實的騷擾。想要在車廂休息片刻的其他乘客,也不會無法休息,而對孩子與照顧者有敵意。

台北捷運公司在去年開始試辦親子車廂,也以親子車廂為國內軌道運輸首例為榮,顯現北捷有意對搭乘捷運的親子願意提出更友善的環境,但實際情況,北捷所謂的親子車廂,僅在車廂中張貼貼紙,且在此事件新聞中,北捷公司也是僅以簡單的「若有需要可按鈴協助」帶過,對於北捷這樣的回應,我們感到非常失望,我們希望北捷提出的,是真正符合友善精神的積極作為。

在公共空間中,當疲倦的乘客遇上疲倦的父母及活跳跳的孩子,我們可以理解乘客的不悅,但也希望和大眾一同思索,孩子是否也是乘客之一?公共空間是誰的?誰有決定它要長成什麼樣子的權力?要配合誰的需求來做設計?要如何讓不同需求的乘客能夠兼顧?沒有管好小孩子的說法太沈重,怎樣算是管好?演出「立即配合」嗎?

我們的公共空間中,已經發生過太多次的乘客與幼兒需求衝突事件。我們在此呼籲,包括台北捷運在內的大眾交通機構,應落實親子友善措施與方案,協助更多乘客共同發揮公民精神照應幼兒需求。


我們也請求,媒體應重視兒童的公共設施使用權、意見表達權,提供深入幼兒及父母需求的深度報導,請停止再使用獵巫式的獵童用語,這個社會對兒童行為的集體負向標籤與刻板印象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再強化了。

24 則留言:

  1. 也讓累壞了的父母,更加疲憊。

    孩子是人,他們從娘胎就聽著外面的世界,從娘胎就在學習,尊重他們是人的事實,就會得到他們尊重你的需求。

    回覆刪除
  2. 什麼親空間,那是在捷運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問有孩子嗎?有獨自一人帶過孩子搭大眾運輸嗎.否則為核不能理解帶孩子出門孩子不受控還要被旁人指點的痛苦

      刪除
    2. 捷運文明設立親子友善車廂
      除非你一輩子不要有小孩

      刪除
  3. 我想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必須讓孩子安全並不干擾他人比較好,管你鬼親空間,再累也不是理由不是嗎?

    回覆刪除
  4. 在生育率極低得時代...我們試著彼此找一個平衡與包容...這些小孩是未來的生產力..捷運上是公共空間..大人不愛小孩吵自己走去其他車廂嘛~~小孩如果太大聲就請父母對小孩說要小生一點點喔..其他的乘客面帶微笑的表情.很難嗎? 友善的社會不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何時開始.我們都忘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孩子不亂動真的不容易,媽媽是一個偉大職業,大家一起守護才好,贊同你

      刪除
  5. 請問,如果當時一個緊急煞車,會發生什麼事情?小孩會飛出去嗎?會撞倒脖子嗎?

    這根本跟「友善的親子空間」沒有關係!他們是在一個行進間的捷運,一個隨時可能緊急煞車的交通工具上好嗎?(不然你認為如果發生臥軌事件,捷運該怎麼處理)我們為什麼要讓位給抱小孩的父母們?不就是因為他們在這種狀況下比其他人容易受傷?

    要多沒有概念的人才會認為這叫做「親子不友善」?我们再討論的叫做「公共安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按照你這個邏輯,捷運上不能有任何人站著,通勤族一旦車廂內的座位滿了,就只能搭下一班。

      別把極端狀況講成是通例。

      刪除
    2. 回樓上,大人在緊急煞車時懂得抓東西,這麼小的小朋友不懂保護自己啊

      刪除
  6. 移動的交通工具上必須讓孩子安全並不干擾他人比較好,管你鬼親空間,再累也不是理由

    回覆刪除
  7. 狗屁!當家長的就要有確保孩子搭乘運輸工具能遵守規範的責任,行進的車內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是坐在椅子上比較能避免還是爬在地板上比較能避免?站在椅子上也是不對的行為。
    [因為自己疲憊而放任孩子在車內隨意跳跑]還要別人無盡的體諒,根本就是錯誤的想法。

    回覆刪除
  8. 我想知道這些罵家長的留言者,你們有孩子嗎?沒有生過小孩帶過小孩的就別罵了吧!不然以後現世報就糗了

    回覆刪除
  9. 沒孩子的人罵最兇,有天輪到你時,才後悔是來不及的,這就是自私的台灣人,跟小小孩講道理,你有病嗎?跟總統講都沒用了更何況小孩。大人都忘了自己小的時候,你一生下來就溫良恭儉讓嗎?

    回覆刪除
  10. 沒孩子的人是不會理解和體諒的,當然也有很好的人,但遇到欠缺同理心的人,辛苦的家長們就不要和他她們ㄧ般見識。
    有ㄧ天他她們有孩子後會懂得,如果他她們ㄧ直都沒有,那就是他她們沒有福氣。
    倒是相關單位應設立短期有效解決方案,另應推廣長期改善社會大眾觀念文化活動,才能皆大歡喜。

    回覆刪除
  11. 如果今天這對母親是因為去照顧家人或不得不的原因感到疲憊不堪,而讓小孩爬來爬去,我會有更多同情.但是是參加遊行後疲累不堪,或許下一次她們應該要思考自身的體力來安排行程.

    回覆刪除
  1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3. 原來持反對意見就是沒小孩
    真是好棒棒的邏輯
    我死也不會讓我小孩做這種丟臉的事

    不要造成他人困擾明明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還一堆人在那有小孩沒小孩現世報的

    回覆刪除
  14. 對於不耐枯燥的小孩,我覺得旁人可以試著主動幫忙家長轉移小孩的注意力,例如逗小孩子玩或是跟小孩講話什麼的,不一定要惡言相向或是一定要該小孩家長出手。高壓控制不應該是唯一的手段。

    回覆刪除
  15. 為什麼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別人必需幫助你,不是不願意幫助你,但有沒有想過別人可能也很累正在休息,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在公共場合不能造成別人困擾,本來就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再累也不能當成藉口

    回覆刪除
  16. 不乖跪地板呀…這種事情還需要旁人去教嗎?以前是直接吊起來打,現在呢?打一下就是家庭暴力,還是不生省得麻煩

    回覆刪除
  17. 我自已也是二個小孩的媽媽。從小baby開始都跟著我搭交通工具。從小搭交通工具我就會嚴格要求一定要在座位上坐好。如果想站在座椅上也一定要把鞋子脫下來。這是從小就要教。更何況萬一交通工具緊急煞車,小孩因為沒有在座位上坐好而受傷。家長是不是又要怪捷運公司?

    回覆刪除
  18. 近年來小孩行為控制力逐年下降,無責父母增加且不加以即時制止,變相鼓勵孩童在車廂嬉戲打鬧、大叫、踩座位,以造成其他乘客困擾(甚至打到乘客私處),所以再次建議6歲以下小孩比照寵物(貓、狗之類)要裝籠子,因為一堆貓狗都不叫不玩不亂尿也需要裝籠子,所以沒道理小孩無須裝籠子,一個失控小孩的困擾程度遠大於一隻貓狗。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