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與小孩討論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圖、文 呂淑慧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台中 )


今天是430國際不打小孩日,這是在1998年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所發起,鼓勵成人在這一天練習不要打小孩,並且從這一天擴展到生活中的每一天。

這也是親子共學團的大人們在家庭中需要落實的基本態度,並以此為起點,進一步實踐家庭中的民主。

昨天在共學現場,也和小孩聊聊兒童的權利及430不打小孩日這件事。

前年我唸了『不可以』這本繪本,今年則挑了林真美老師寫的繪本--『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透過這本繪本,真美老師把兒童權利公約改寫成讓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希望小孩也可以透過自己閱讀,了解他們所擁有的權利。

當我唸到第一頁的『人人生而平等』時,有小孩問我:「什麼是平等?」當下想到的是請小孩站起來,同時我也站起來,我說:「沒有因為我是大人,我比你高,我年紀比你大,你就得聽我的,我們有同樣的權利。

這時,之前共學現已讀國小的女孩,不禁在旁邊murmur,但老師都叫我們聽她的...。我認為小孩看得很明白,而校園的民主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繪本中也提到當大人要制定和小孩有關的法律,需要考量小孩的最佳利益,聆聽小孩的意見我們討論到,如果有小孩從溜滑梯摔下來,大人說:「太危險了,要把溜滑梯拆掉。」或是有人從鞦韆摔下來,大人說:「要把鞦韆變矮,不要盪那麼高...你們怎麼想?」孩子們都不太贊成,然後開始設想各種不合理的情況,例如:小孩爬樹從樹上掉下來,就把樹砍掉;玩球打到別人,大人就說要把球丟掉...越說越興奮。最後有小孩說:「應該是要注意安全。」

其實小孩設想的因噎廢食的情況經常發生,當小孩在遊具發生意外時,成人也會有一種便宜行事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把遊具拆除或用鐵鍊鏈起來,或改成極度安全卻非常無聊的遊具…。同時想到某位台中議員提議要在公園遊戲場增設安全管理員,我猜這個人大概會變成糾察隊,頻頻干預小孩遊戲的方式。如果回到兒童權利公約的條文精神,當規劃遊戲場及使用的方式時,兒童做為主要的使用者,理應有機會表達意見,甚至在設計過程中參與。

我唸到小孩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大人需要聆聽,同時大人不能夠體罰小孩、遺棄小孩,或者做對小孩不好的事…,從這裡延伸談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有小孩還記得就是這一天不打小孩,然後每一天都不要打小孩。

我問:「為什麼不要打小孩啊?」

有人說:「小孩會受傷」,有小孩說:「因為會痛。」我問:「那如果輕輕打,不痛,可以嗎?」小孩都搖頭認為不可以。

我說:「不會痛也不會受傷喔!」

這時有一個孩子說:「可是小孩會覺得不舒服。」

打罵小孩,有形的傷會好,但無形的傷所造成的影響無法預期,這是要花更多時間修補的。在許多成人的探索工作坊中,我經常見證到這些影響力,成年子女必須花費一番力氣,才能重新認可自己的力量。


我準備了圖畫紙,讓小孩可以畫出想跟大人說的話。一邊畫一邊聊天,有個女孩還記得小的時候被媽媽打過,她知道自己不喜歡。她說因為媽媽當時還沒有學習不打小孩,後來就改變了。所以妹妹出生之後沒被打,很幸運。從她的述說,我經驗到她對媽媽的理解,心裡有感動。

一方面我想到當大人有所學習及改變時,小孩會看得見;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孩子們真的會用各種方式愛父母,並且願意給出包容。


讀小學的女孩說同學都很羨慕她不會被打,會跟她說:「你好好喔!!」

同時她也想起三歲時,妹妹因為要碰瓦斯爐火被媽媽打過一次手。這時妹妹抬起頭說:「我記得。」同時她說:「她不在意,因為她那時候很小不太懂。」我說:「你的意思是小孩如果很小不懂事,大人為了教他就可以打他,是這樣嗎?例如丸子很小,大人覺得她不懂,為了教她所以可以打她?」我說的丸子只有一歲多,滿月之後就和大家一起共學至今,小孩一聽明顯覺得不對勁。


這時另一個女孩說話了,她說:「跟瓜布可以用講的,他聽得懂。」

瓜布是她兩歲多的弟弟,對女孩來說,她也在經驗著從認為弟弟不懂,所以會對他出手,到學習更具體的告訴弟弟自己的同意及不同意,來取代動手打人。聽到女孩這麼說,我經驗到她理性的力量已慢慢在萌芽!


和小孩討論聊天非常有趣,過程中了解到他們的想法,也會有許多讚嘆!

安排讓小孩認識430國際不打小孩日,討論小孩的權利,衷心期盼每個小孩都知道他/她是自己的主人。

共學團的小孩基本上都有小孩不應該被打,需要被好好善待的觀念,這和成人的態度及具體實踐大有關係。

當大人們在下定決心不打小孩之後,會需要鬆開舊的框架和包袱,並學習新的知能來和小孩相處,同時這也是一個嶄新的機會讓你更認識自己,並思考如何成為一個人。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擁抱孩子,我不打孩子!!


======================

【延伸閱讀】

2017/09/14 簡彌堅幫孩子撐出對抗惡意大人的空間

2018/03/19    鄭琇文,如何產生好的連結

2019/07/17   Diane Li,需要用權威壓制孩子嗎?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5/01-02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5/15-16 板橋場 https://reurl.cc/AgKkrY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

6/05-06 新莊場 https://reurl.cc/e9YOd7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巷仔口共學1月主題:孩子迷上3C,怎麼辦?】座談圖文版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台東) 

圖文整理:啾啾王

插畫設計:王妞妞


台東大腳小腳親子共學社群今年開始每個月一次的「巷仔口共學」,與在地家庭一起探討教養或社會議題。

3C真的這麼可怕嗎?還是可怕的是我們迷迷糊糊的焦慮,掩蓋了我們對學習的發現?

打破過去聽演講的型態,我們與每個人一起想、一起說、一起行動。

趕快來看看我們那天討論了什麼!

主持人第一個提問:「#你覺得要不要給孩子用3C?」要與不要都有原因,那你的原因是什麼呢?  支持的爸媽說: 1. 3C是不可避免的時代趨勢啊! 2. 資訊取得方便,透過3C學習更多元且快速! 3. 爸媽想放空時的育兒幫手~有時候真的需要啊!  不支持的爸媽說: 1. 擔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怕近視、影響腦部發育、久坐影響骨骼肌肉」---現場擔心「近視」的爸媽就高達7票喔!  2. 擔心「對價值觀造成影響」: 「可能接收到暴力、色情等內容,影響價值觀」  3. 擔心「對人際或學習模式造成影響」: 擔心孩子一直只是單向接收影片資訊,會缺乏思考能力,比較希望先從真實經驗進行學習。  4. 擔心小孩有「成癮問題」: 「戒不掉怎麼辦」、「拿掉3C時孩子情緒就很大」、「大人的生活節奏會被小孩使用3C打亂」  如果不去看懂焦慮,人就會更焦慮!  因此,針對大家的焦慮,我們開始拆解焦慮的來源,思考「#我們究竟在焦慮什麼?有解嗎?」  請看下一張照片,一起拆解這些困境GO!










主持人第一個提問:「你覺得要不要給孩子用3C?」要與不要都有原因,那你的原因是什麼呢?

支持的爸媽說:

1. 3C是不可避免的時代趨勢啊!

2. 資訊取得方便,透過3C學習更多元且快速!

3. 爸媽想放空時的育兒幫手~有時候真的需要啊!


不支持的爸媽說:

1. 擔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怕近視、影響腦部發育、久坐影響骨骼肌肉」---現場擔心「近視」的爸媽就高達7票喔!

2. 擔心「對價值觀造成影響」:

「可能接收到暴力、色情等內容,影響價值觀」

3. 擔心「對人際或學習模式造成影響」:

擔心孩子一直只是單向接收影片資訊,會缺乏思考能力,比較希望先從真實經驗進行學習。

4. 擔心小孩有「成癮問題」:

「戒不掉怎麼辦」、「拿掉3C時孩子情緒就很大」、「大人的生活節奏會被小孩使用3C打亂」

如果不去看懂焦慮,人就會更焦慮!

因此,針對大家的焦慮,我們開始拆解焦慮的來源,思考「我們究竟在焦慮什麼?有解嗎?」

請看下一張照片,一起拆解這些困境GO!




拆解焦慮1: 3C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面對身體慾望,我們都在學習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

對談人問:「請問,昨天超過11點睡的請舉手?」。
八成的大人都害羞的舉了手。

別說是小孩,大人也有自己的慾望!例如:滑臉書、追劇、喝咖啡⋯⋯。

『因為小孩睡了就會想放鬆啊...』
「那小孩會不會也是想放鬆?媽媽一直唸好煩喔,我要放鬆一下~~」

面對身體不可逆,大人和小孩在慾望之前,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如果只有命令或規範,不去看見等待與學習的歷程,是不人性化、不平衡的。

有的大人會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嚴格對待小孩。然而,只是單方面規範孩子,孩子缺少自己去經歷或大人缺少陪伴經歷這過程的機會,「人」要如何突破教條、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

**照顧身體是一輩子的課題**

比起規定孩子該怎麼做,大人為自己建立的規則是依循什麼經驗、如何面對慾望,可以向孩子分享這些經驗,孩子會產生共感,長期下來更能建立信任關係。

學習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過程。當大人告訴小孩,小孩自己經歷、看見或補充知識,內化為小孩的自身經驗,將培養為更珍貴深刻的能力。

比起如何解決大人的焦慮,更重要的是如何將焦慮視為可以陪孩子經歷、學習的事物。

現場參與者回饋提到:
「這提醒我想帶孩子了解近視的成因,以及眼睛的構造。」
「觀察孩子的身體並嘗試連結,保持開放、對等的溝通。」



拆解焦慮2: 3C會對學習模式造成影響嗎?

** 觀察什麼是吸引孩子的學習模式**

仔細探究遊戲或影片的內容,可看見孩子在內容選擇上非常能展現其「自主」樣貌,他們會選擇 #切合其特質與需求 的遊戲或影片。

例如: 遊戲本身的設計也提供孩子自主性與挑戰性。孩子在遊戲中可以不受干涉地依照自己的想像做選擇或互動。許多遊戲會設計關卡,可以發現到 孩子是喜歡挑戰的,每個關卡都將帶給他新的感受或體會。

觀察孩子對3C的使用,我們可以反思: #自己在陪伴他們的時候,也那麼有趣嗎?互動時有照顧到他的想法嗎?

**每個世代都有特定的學習模式**

一百年前的學習模式與今日完全不同,例如古人織布製衣,現代人則多半購買。

不同的時代背景有不同的模式,因為需要重新適應,上一代看不慣下一代是很常見的。重點是 #不輕視並嘗試理解,全然否定過去或現在的學習模式是沒有意義的。

3C世代出現新的學習模式,然而孩子不只能以3C學習, 多元學習模式可以連結多元的人事物。陪伴孩子經歷多元學習模式,更可守護多元環境,活在真實世界。

**當孩子出現不同的學習模式,你的回應是什麼?**

孩子對什麼都好奇,身為大人的你,會選擇支持還是阻礙?當孩子提出要求,例如想自己洗碗、想爬樹⋯⋯,其實都可視為一種學習,阻斷他的要求也可能阻礙了他的學習。

參與者回饋:
・面對小孩探索新事物採取開放的態度,先了解再決定,即使拒絕也要說出為什麼。
・不要看不下去,那就先放下自己,努力陪伴,了解孩子當下的需求。
・喜歡玩手機是因為缺少陪伴,孩子對任何事都是好奇的,需陪他一起去找答案。



拆解焦慮3: 3C對價值觀造成影響?

網路世界是現實世界的縮影,色情、暴力等負面價值觀在現實中也會發生,只是3C讓距離縮短,使之更輕易來到孩子眼前。

然而 #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和孩子具體討論生活中會遇到的事物,例如:性、暴力、消費⋯⋯。

因此我們可以更看重的是:

**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我不擔心他看,擔心他不告訴我。」比起孩子可能看到什麼內容,更重要的是大人與小孩之間是否有足夠的信任,讓孩子願意找大人聊他的感覺。當大人只是以負面評價阻絕,將造成孩子的噤聲。

《蝴蝶朵朵》性侵害防治工作坊曾提到,「面對性的時候,大人的反應決定孩子的態度,隱匿將會轉成私下化,而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當大人與小孩建立信任關係,就可以在孩子接收資訊的同時,保有開放的討論空間,藉此傳達正確的價值觀。

**思考資本主義的鼓勵消費模式**

玩具廣告、開箱文、遊戲課金⋯⋯網路消費與現實雷同,但更個人化地將慾望帶到你的面前。可藉此機會與小孩一起討論家用規劃(收入、使用分配與原則⋯⋯)

參與者重整思考提到:
「禁止將造就距離,阻斷溝通與學習。開放則可拉近距離、增進信任,也讓孩子自主做自己。」



拆解焦慮4:3C產生成癮問題?

對於3C成癮現在的研究都很新且不全面,因為3C世代不過是近十年的事,對於孩子的影響相關研究也都還沒有定論。

在定論是否「成癮」之前,有幾件事可以思考:

**多數軟體設計以維持使用者黏著度為導向**

為什麼3C比起其他事物更容易成癮?這是由於軟體設計者知道大腦的運作。

大腦天生喜歡新奇的事物,這是一種演化機制,如果在演化過程中學習或嘗試新的事物,有機會得到更多食物或習得新的生存技巧,將更有利於生存,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有好奇心。

若能理解開發商運用何種心理技巧與暗示,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被影響。如果能知道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或許會比較容易停下來,也能幫助到孩子。

** 個人特質不等於成癮**
有的人會為了破關不斷精進,練功升等、鑽研秘笈,也有人會直接選擇放棄。擁有專注投入特質的人,在遊戲過程中等於經驗了一次學習新事物的必經歷程。

重點仍是建立信任關係,才能有所觀察並與孩子進行討論。

** 反映生活其他層面的欠缺**

成癮除了先天條件,更重要的是環境。從精神科醫師提供的博弈成癮案例,我們可以看見 #當事者可能正處於對生命感到迷失的狀態,可能是經濟狀況或家庭關係不穩定,種種欠缺感致使他為了尋求安全感而縱身其中。 如果生活中的社交連結足夠,生活中的選擇性夠多、夠豐富,或許可以降低成癮的可能性。

參與者重整思考:
・想到自己以前瘋狂玩勁舞團,因為有人可以聊天,可以提升技能獲得高分,以為自己成癮,原來是需要人際互動和愛挑戰。
・成癮其實是大人少了對小孩的陪伴,導致他將3C當成自己的玩伴。多些陪伴,就能少接觸或不接觸3C。



在這次的座談中,我們實際帶大家走一次自己的學習歷程,讓大家看見新的面對困境的方式。

從 表象的不支持的原因 開始,拆解原因背後的焦慮,由對談人提出新觀點,再重整出自己新的思考,最終提取出自己的行動方案。


「要不要給孩子用3C?」最終大家分享的行動方案如下:

*過去習慣為孩子安排其他行程,取代他對3C的需求,現在明白自己提供短時間而專注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

*放下對3C的偏見,把「控制權」、「安排」交回小孩手上,會經過一段撞牆期,但現在看起來並沒有成癮。

試著不要評價小孩使用3C,參與他在玩的遊戲。

*拆解小孩喜歡的遊戲元素,加入生活中的陪伴。

以上就是我們這次的座談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與現場參與者的集思廣益!

======================

【延伸閱讀】

2020/11/17 黃婉茹從布尿布覺察我的思考慣性

2021/01/24 黃婉茹把整個遊戲場的孩子當成是我們一起的孩子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5/01-02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5/15-16 板橋場 https://reurl.cc/AgKkrY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

6/05-06 新莊場 https://reurl.cc/e9YOd7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6/5~6/6 北區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成立10年來,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基隆、宜蘭、台東、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台灣目前大約有超過1200個家庭,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孩子與家庭更進步的教養態度與環境,每週風雨無阻地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你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課程資訊

上課地點|新北市新莊區建中街116巷3弄2號(新泰活動中心)


課程費用|

每戶需繳保證金1000元。4堂課全勤者可退回保證金,課程結束後視個人能力意願隨喜樂捐。

*歡迎贊助場地、講師、交通及行政費,共同分攤成本,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報名名額|限 30 戶家庭 *額滿截止


課程介紹

第 1 堂|「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親子共學的理念、現況及發展脈絡

講師:閔柏陵

時間:6/5 (六) 10:00~12:00


第 2 堂|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帶領學員思辨台灣的教育發展及改革脈絡

講師:楊鎮宇

時間:6/5 (六) 14:00~16:00


第 3 堂|

噹噹噹! 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嘗試共學

本活動由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各領隊帶領

時間:6/6 (日) 10:00~12:00


第 4 堂|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親子共學願景及綜合座談

講師:郭駿武

時間:6/6 (日) 13:30~15:30


講師介紹

閔柏陵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理事長

喜歡小孩、喜歡貓,大學念美術系時修習中學教育學程,實習後因為不想變成會打小孩的人,決定不踏進教職,而投身教改團體工作,做過兒童主題活動教育、輔導青少年工作。

多年後,想試試教育的改變從家庭與更小的孩子就開始做起,而開始親子共學的教育工作。目前為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


楊鎮宇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常務理事

1982年生,新竹市香山區樹仔腳出身。高中上課時常心不在焉,班導師於是勉勵:「既然你坐不住,以後去讀新聞系好了,讓你跑個夠!」

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和清華大學社會所期間,到教改團體實習,關注教育議題,之後曾任《人本教育札記》主編、《親子天下》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

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兼文字工作者、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以教育、農業為主要書寫題材。關心教育與社會脈動的關聯,相信教育的可能性,能創造更適於人居的社會。


郭駿武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秘書長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報名資訊

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孕期中的雙親,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報名流程|

(1) 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末五碼。

*限30戶家庭

現在立刻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S74H8ihjZw5N1Ktv7



(2) 保證金匯款:

填寫完報名表後 3 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帳戶:中國信託銀行 (822)

帳號:68054 0105 607

戶名:蔡美韻

*三日內若未收到保證金匯款,將優先由候補家庭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3) 匯款後請將匯款畫面拍照或截圖,以臉書私訊方式,提供給實踐班聯絡人確認 (會持續查看陌生訊息避免漏接)。

(4) 確認匯款後,我們會邀請你加入 【2021年6月北區親子共學教育實踐班】FB社團,統一發佈相關問題、訊息與行前通知。


課程聯絡人資訊|

聯絡人(1):陳佩彤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ina.chen.92754

電子信箱:pandatong75@gmail.com

Line ID: 266181


聯絡人(2):蔡美韻(餅乾)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91013

電子信箱:m91013@gmail.com


[本課程特別說明]

本實踐班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內容,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為孩子準備玩具,上課時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我們也會準備玩具,並於上課場地劃分出幾個遊戲區供孩子遊戲、活動。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也請上課學員理解。


************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伴侶、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團體,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而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域。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戶數   每團以25戶親子家庭為上限   *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

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    平日團/  每周共學2天,假日團/  每月共學2天,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佈為主。

*時間依照各團實際時間有所調整


共學場地

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1小時以內,自然、安全、免費 (或低收費) 的地方,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的進行與目標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而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更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共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2021/5/15~16 北區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成立10年來,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基隆、宜蘭、台東、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台灣目前大約有超過1200個家庭,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孩子與家庭更進步的教養態度與環境,每週風雨無阻地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你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課程資訊

上課地點|

新北市板橋區 (待確認)


課程費用|

每戶需繳保證金1000元。

4堂課全勤者可退回保證金,課程結束後視個人能力意願隨喜樂捐。

*歡迎贊助場地、講師、交通及行政費,共同分攤成本,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報名名額|

限 30 戶家庭

*額滿截止


課程介紹

第 1 堂|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親子共學的理念、現況及發展脈絡

講師:閔柏陵

時間:5/15 (六) 10:00~12:00


第 2 堂|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帶領學員思辨台灣的教育發展及改革脈絡

講師:楊鎮宇

時間:5/15 (六) 14:00~16:00


第 3 堂|

噹噹噹! 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嘗試共學

本活動由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各領隊帶領

時間:5/16 (日) 10:00~12:00


第 4 堂|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親子共學願景及綜合座談

講師:郭駿武

時間:5/16 (日) 13:30~15:30


講師介紹

閔柏陵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理事長

喜歡小孩、喜歡貓,大學念美術系時修習中學教育學程,實習後因為不想變成會打小孩的人,決定不踏進教職,而投身教改團體工作,做過兒童主題活動教育、輔導青少年工作。

多年後,想試試教育的改變從家庭與更小的孩子就開始做起,而開始親子共學的教育工作。目前為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


楊鎮宇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常務理事

1982年生,新竹市香山區樹仔腳出身。高中上課時常心不在焉,班導師於是勉勵:「既然你坐不住,以後去讀新聞系好了,讓你跑個夠!」

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和清華大學社會所期間,到教改團體實習,關注教育議題,之後曾任《人本教育札記》主編、《親子天下》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

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兼文字工作者、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以教育、農業為主要書寫題材。關心教育與社會脈動的關聯,相信教育的可能性,能創造更適於人居的社會。


郭駿武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秘書長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報名資訊

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孕期中的雙親,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報名流程|

(1) 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末五碼。

*限30戶家庭

現在立刻線上報名>>

https://forms.gle/FDjEfCHC6TQzJbf89


(2) 保證金匯款:

填寫完報名表後 3 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帳戶:花旗銀行 (021)

帳號:6710730146

戶名:連紹傑

*三日內若未收到保證金匯款,

將優先由候補家庭遞補,恕不另行通知。


(3) 匯款後請將匯款畫面拍照或截圖,以臉書私訊方式,提供給實踐班聯絡人確認 (會持續查看陌生訊息避免漏接)。


(4) 確認匯款後,我們會邀請你加入 【2021年5月北區親子共學教育實踐班】FB社團,統一發佈相關問題、訊息與

行前通知。


課程聯絡人資訊|

聯絡人:連紹傑

臉書帳號:https://www.facebook.com/shaochieh.lien/

電子信箱:mike.lien0417@gmail.com

手機號碼: 0928-611-087


[本課程特別說明]

本實踐班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內容,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為孩子準備玩具,上課時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我們也會準備玩具,並於上課場地劃分出幾個遊戲區供孩子遊戲、活動。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也請上課學員理解。


************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伴侶、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團體,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而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域。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戶數

每團以25戶親子家庭為上限


*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   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

平日團/  每周共學2天

假日團/  每月共學2天,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佈為主。

*時間依照各團實際時間有所調整

共學場地

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1小時以內,自然、安全、免費 (或低收費) 的地方,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的進行與目標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而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更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共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我要教孩子捍衛「身體自主權」,卻無法不打小孩

文: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桃園/TH Kao

照片:Diane


在4/24、25登場的桃園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平日團的領隊Diane在課程中說了一段話:「我們希望孩子可以了解什麼是身體的自主權來保護自己不被騷擾,但我們卻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不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嗎?」

這的確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先來看一下「身體自主權」的定義好了:身體自主權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思考與感受有自我主張的權利,同時也有運用、保護與管理的義務,例如:一個人有使用自己身體做事情的權利、有保護自己身體的義務、有享受自己身體感覺的自由等。每個人都可以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即使別人不認同也無權干涉,當然這並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而不管這些行為可能對他人造成的負面影響。

「身體自主權」較常被提及的時刻,大多是在討論關於「性騷擾」或「性侵害」的時候。權力(power)比較大的一方,不能以「愛」之名,去隨意對待別人的身體,因為要尊重每個人意願。

在成人的世界裡常常會使用「打」的方式來阻止所謂「為所欲為、可能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比如:打擾別人、妨礙成人休息、安靜和秩序時,用打孩子身體的方法教養他們,用一種有效率、讓被影響人看到覺得爽的方法,處理孩子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但卻沒有思考到,孩子在這滿滿規矩、禁止的世界裡,有沒有說話的機會。最後,再跟孩子說:「我打你是為你好,是出於愛」或「你以後會感謝我的,因為我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或許有人會說:「打罵跟性侵這兩者不能類比啊!因為出發點不一樣。」

但仔細思考,哪裡不一樣?都是滿足跟解決行為者的問題,並不是以被行為者願意的方法啊!難道我們只剩下「打」這個方法在教養孩子了嗎?當成人犯錯時,他人也能隨意打他嗎?成人都不想被用「打」的方式對待了,何況是「孩子」,教導孩子社會的規範,絕對不是只有用「打」的方式,讓我們在「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暫時放下這個方法,好好聽身邊的孩子說說心裡的話吧!

PS.此照片經過當事人同意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5/01-02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5/15-16 板橋場 https://reurl.cc/AgKkrY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

6/05-06 新莊場 https://reurl.cc/e9YOd7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性別議題-顏色

 圖、文:游小珮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宜蘭 )




上上星期的講座,講師從「性別」切入,說實在的,我很喜歡這一個開頭。講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性別的差異,玩具、顏色、科系、甚至廣告都充滿了性別⋯」我認真的想過為什麼我對這個開頭特別有感覺,覺得很棒?

因為我從出生那一刻就受到「性別」差異的對待,只因為我是女孩。「無法承襲家族」,或者應該說我外公擔心到我這代還要再來一次「抽豬母稅」很麻煩,所以我的姓氏在兩個阿公的討論下,從母姓變成從父姓⋯當我知道這麼荒唐的過程後,根本不能接受這種事,太瞎了!只因為我是女孩???

於是,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告訴自己性別不是我可以決定的,但能力是我可以努力的。所以我一直拿自己跟男生比,總覺得男生可以的,女生也可以,脾氣很硬、不認輸、不愛粉色、只愛藍色綠色,甚至以前房間的裝潢,我老北漆了一條粉色漆加粉色窗簾,為了這件事我還吵著為什麼不是綠色?

對!舊有的教育帶給我的是顏色代表性別、代表能力。喜歡粉色、喜歡芭比娃娃、穿裙子就是「弱」的代表、沒有能力、階級比較低、說話比較小聲、沒有份量的⋯(就連英文名字也硬要選一個很中性的,只跟男生名字差一個字的。)所以當講師用自己兒子陰柔的個性,喜歡粉色、紫色當題材時,我非常有感觸。


故事是這樣的⋯才幼兒園的兒子,看到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睡覺都有睡衣可以穿,所以跟媽媽表示他也想要有一件正式的睡衣。媽媽帶著兒子到台北地下街挑選睡衣,一進門店員熱心的把他們帶往「男生」的睡衣款式,果然兒子不滿意,甩頭就往「女生」的睡衣走過去,拿出一件粉粉嫩嫩帶有花邊的睡衣興奮:「媽媽,妳看這一件好看嗎?」


媽:「好看啊~」

兒子:「那我可以買這件嗎?」

對於性別議題敏感的媽媽當然很支持,但現實的困難就是這麼杵在那,迫使她只能無奈⋯「嗯~這樣好了!你打電話問阿公可不可以?如果阿公說可以,那我們就買。」

兒子興高采烈「好啊!」


結果當然如同你我所預料的,手機那端的聲音我們不得而知,但孩子的大哭告訴了我們一切。於是,媽媽只能快步地把兒子帶離現場⋯(後續的處理,講師最後用她的智慧在孩子與公公的既有觀念中取得平衡。)


其實,聽到這時,我真的覺得到底顏色怎麼了?玩具怎麼了?性別怎麼了?為什麼男生是藍色?女生就是玩芭比娃娃?為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太多的忿忿不平⋯我想是在替剛出生、除了哭還是只能哭的自己在反抗、在訴求吧!?


在沒有接受共學的育兒經交流時(我習慣用交流來形容共學的狀態,因為沒有人會說你的育兒觀念是錯的,只是彼此的育兒經驗、家人朋友的相處模式互相流動)。我會跟大多數的人一樣,選擇最簡短的捷徑來走,「就複製吧!」於是就跟著前人的步伐走,即使錯了,也是不明顯的錯誤,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這樣長大的。跟大多數人一樣,就不奇怪了,對吧!?

結果是,我在這條路上發現,大家的童年還真的90%相似度,然後就大家最痛恨的事也一樣,很奇妙吧!?因為不想再把我們經歷過的不喜歡的部分再複製貼上在孩子身上,我們選擇了重新思考、再次檢視、換個方式。不要再用大人們的眼界縮小了孩子的世界,顏色只是顏色、玩具只是玩具,不要再用任何不屬於他們的形容詞加以註解,這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任何幫助,甚至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傷害同儕的利器.....

性別只是性別,無關強弱、無關內外。性別平等,我是女孩,我穿藍色恐龍!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5/01-02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5/15-16 台北場 https://reurl.cc/AgKkrY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看見信任與被信任

圖、文:百吉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北區) 



丹林青學雜記(一)

看著一個媽媽從後面抱著她的孩子,努力想要理解他剛才發生了什麼,感覺孩子是難過生氣挫折有氣沒地方出。接著有第二個媽媽、第三個媽媽走向前蹲下來陪著孩子,一句一句、一來一往的爬梳孩子剛才到底經歷了什麼。

孩子還是好氣好氣,用力的想掙脫媽媽,用力的向下蹲坐,用力的把被媽媽從後圈綁住的手向地板伸長,抓不了滿手的石頭,卻仍然向遠處噴發丟去,以洩怒氣!

在旁看著事情進展到這,我的眼珠充滿了淚水不敢讓它溢出滑落,怕自己情緒崩塌一發不可收拾。卻沒想到此時,有雙不經意卻充滿關心及心疼,納悶亦不解的眼神,正巧看著我正準備洩洪的淚水。

「妳的眼睛有眼淚.....妳怎麼了?」

我腦中沒有能多說的詞彙對她說:「我沒事。」

她是剛剛連續在我攤位上,跟我買過好多次東西的女孩,我一時不知怎麼反應她細緻觀察後的詢問。嚴格來說,是我壓根沒想過,竟是一個十歲未滿的女孩來接住我快塌了的心。

我起身經過她,想去裝個什麼來轉換那個莫名的難過。正當我在裝湯的時候,她從我身後走到我面前,「這衛生紙給妳。」

我塌掉了…難過正因為感受到孩子被自己媽媽,甚至其它媽媽努力承接著。而想到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能有一樣的氣度去做一樣的承接嗎?


**************************

丹林青學雜記 (二)承接

和伙伴在收帳篷,突然傳來孩子的哭聲。第一個念頭是,「可能剛睡醒、沒睡飽再加上找不到媽媽。」接著那個哭聲,感覺從遠變近,從大哭大叫變成大吼大爆炸,然後一張稚嫩掛滿鼻涕眼淚的臉進了我的眼。

我走過去蹲下來,「想找媽媽,找不到媽媽所以哭哭嗎?」

「嗚嗚嗚嗚…」

「百吉可以抱你去找媽咪嗎?」

「嗚嗚嗚嗚…」

「百吉抱你去找媽咪好嗎?」

他走進我的臂彎裡,很快的找到媽媽,媽媽正在幫手上的吐司抹醬。孩子看到媽媽又啜泣了兩聲,接著眼神看遠,瞅著的是另一片,在另一個女孩手上、嘴邊,有滿滿的草莓果醬。

孩子的媽媽問:「找不到媽媽,所以哭哭嗎?」伸手要抱孩子。

此時我感覺到我的左背衣角被拉緊,左心窩也有被貼近,埋首倚著的被需要著。

孩子的媽媽再問:「要媽媽抱抱嗎?」

感覺到他倚著的頭更重的靠在我懷裡。

我說:「是不是好想找媽媽?找好久,哭好久都找不到,好難過、好難過…」

瞬間孩子撇著頭、噘著嘴又大哭了起來,然後終於鬆開手向他的媽媽趴去。



備註:

以下為文中開頭之丹林青學雜記」之解釋

1.屏東「丹林」是青學團實體課程的地點。

2.青學團為青年共學團之簡稱,是親子共學青年工作者自主培育計畫,相關資訊請看連結 https://reurl.cc/jqExXD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5/01-02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5/15-16 台北場 https://reurl.cc/AgKkrY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抱著、走著,都是同一個目的地就好!

 圖、文:游小珮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宜蘭 )


這篇很重要!我是紀錄來提醒自己的

終於有一天是清醒的狀態可以線上討論會,最近根本忙到把小孩哄睡,自己不是跟著睡著就是彌留狀態,行屍走肉般在家裡做完一些零碎的事情後,倒頭秒睡。大概有一個月沒有參加讀書會跟討論會,忘了共學在共什麼

昨晚的主題是北暖單車環島的分享,雖然我發現的時候已經開始一個小時了,但是我很幸運有跟到後面的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也夠我檢討自己了!

「我告訴他這個時候你應該放下洗碗這件事,先處理小孩的情緒。因為碗就算放在那三天也不會有人偷洗,但孩子的情緒沒辦法等。有時候他/她的一頭熱被你的一句等一下,可能就澆熄了⋯」

以前我常常告訴學生,不要浪費你在這裡聽我說話一個小時卻什麼都沒學到,既然你無法改變你爸媽把你送來這,那就把這一個小時變的有意義一些,即使這一個小時你什麼也沒學會,但你只要聽進去一句話,哪怕是我現在對你說的話,那你這一個小時就有學到東西,就有意義了⋯。對!於是,我善用了這個精神⋯「聽到我想要的」,而我錯過的那一個小時也變的很有意義而不可惜。

「傳統家庭中,我們通常都是先照顧事情再照顧人。總覺得碗要先洗、地要先拖,然後把老公、老婆、孩子都擺後面,但是,組成一個家庭不是為了做這些事。應該是先照顧人,這些事不會跑、不會不見,但人的情緒會⋯」

對!我往回憶裡尋找⋯的確很多家庭,包含我的原生家庭都是如此,即使再不想做,爸媽都會教育我們應該先把事情做完,要說話要分享要玩樂,那都是排在後面的事。「所以我們生來是為了先把事做完,再照顧自己?」

「有些孩子在環島的過程中,可能真正騎車的天數不超過五天,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說他要上保姆車的時候,雖然嘴巴說好,但其實孩子很敏銳,已經觀察到你的表情其實不希望他這麼做⋯」

我也曾經想過單車環島是一件多酷的事,尤其跟孩子一起完成這件事,他會不會跟我一樣覺得很酷!但是,聽完分享後才更往現實靠近並且正視這些。「或許單車環島只是我自己覺得很酷,孩子跟另一半或許都沒這種熱情或想法,那我應該要接受他們以其他方式(例如頻上保姆車)來完成這趟旅程。等到哪天他們準備好了,他們願意了,他們也會滿心歡喜的完成這件我們一起覺得很酷的事。」

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每個人想以什麼樣的方式完成也不一樣,但身為父母的常常希望孩子用「我想要」的方式去做去完成並且達標。但,我們都忘了一件事「那是我們想要的,不是他/她想要的」。我們只是強迫或者洗腦,把我們想要的植入他/她的觀念裡,然後催眠他/她「這才是你想要的」。

離開同溫層你會發現可以交流的更多更廣,感嘆大人真的很難教阿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4/24-25 桃園場 https://reurl.cc/dVl9vk
5/01-02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5/15-16 台北場 https://reurl.cc/AgKkrY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2021/5/22~5/23 台南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這個課程將協助你,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做為父母的自己。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體驗課,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課程資訊】

ㄧ、上課地點:

漁光里活動中心(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89巷39號之2號)


二、課程費用:

每戶需繳保證金1000元。

**4堂課全勤者,可於現場退回保證金,課程免費!

若您想支持這個課程,也歡迎一起分攤課程費用,包含講師費、場地費、文具行政費......等。(全勤退費是兩天皆到場聽課,事後補課不列入全勤。)


三、課程介紹:

◎第一堂:5/22(六)10:00~12:00/講師: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台南區領隊

【如何「愛」小孩,不是「礙」小孩? -- 看懂教養的阻礙】


育兒生活中,妳/你是否也曾感到孤軍奮戰?

來自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各種專家、各種耳語,是否令你/妳無所適從?

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怎麼辦?

這堂課將與你一起看懂教養的阻礙,尋找的打罵之外的可能,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第二堂:5/22(六)14:00~16:00/講師: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台南區領隊

【撥開迷霧,走出自己的教養之路!】

我們的教養方式受到社會與學校的哪些影響?我們要怎麼樣看懂這些影響?又要如何一層一層的剝除過去社會與教育所帶來的束縛?

踏出一條自主選擇的教養道路!


◎第三堂:5/23(日)10:00~12:00 / 由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台南區領隊帶領

【等待、欣賞、陪伴、協助 -- 在共學中打造我的教養日常】

在體驗共學的時段中,觀察自己、孩子及不同的家庭互動,互動中怎麼看到共學的理念與實踐,並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第四堂:5/23(日)14:00~16:00/講師: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台南區領隊

【創造新教育 -- 綜合教養座談交流與討論】

聽了前三堂的課程,我經驗與思索了什麼?馬上想開始實踐,我遇到什麼問題?幼兒共學之後,國小階段怎麼辦?我們和你/妳一起細細聊,和孩子共學迎向未來社會的能力。


四、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特別說明:

(1)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政府防疫政策,若有下圖情況之家庭,請依建議圖表建議實施應對方式,待期滿後再行報名其他地區/日期的課程(請參見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官網) 具感染風險者追蹤管理機制

(2)事前宣導參加者配戴口罩,並參照疾管局健康照護知識,於入口處測量額溫,手部酒精消毒,在進修的同時,亦積極防疫,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現場亦備有酒精供參與家庭使用。


(3)第三堂試共學課程,安排為戶外通風場地,請盡量帶孩子一起出席共同參與,並盡量給家庭座位間保留適當空間以利防疫,若你覺得需要也請為孩子攜帶乾洗手。


【報名資訊】

一、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二、報名流程:

(1)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後五碼。

(2)保證金匯款:

填寫完報名表後五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帳戶:中華郵政700

帳號:0031647-0095769

戶名:羅青真


(3)匯款後請將匯款畫面拍照或截圖,以臉書或手機簡訊方式,提供給實踐班聯絡人確認(會持續查看陌生訊息避免漏接)。

(4)確認匯款後,我們會邀請你加入【202105台南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FB社團,並於社團內統一發布相關訊息、蒐集線上作業、問題與行前通知。


(5)聯絡資訊

聯絡人:Ivy Chiu 臉書帳號  0986-919-977

☆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透明公開,邀請您可依個人學習經驗、意願,與使用者付費原則,一起自主攤提分擔部分費用,作為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的基金!


本課程特別說明:

本實踐班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內容,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為孩子準備玩具,上課時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

我們也會準備玩具,並於上課場地劃分出幾個遊戲地墊區供孩子遊戲、活動。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也請上課學員理解。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  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 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

(1)平日團/每週共學2天,時間為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每個月原則8天。 

(2)假日團/每月共學2天,三個月為一期,時間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布。

*時間依照各團實際時間有所調整


◎共學場地:

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1小時以內, 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 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共學的進行與目標: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 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