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顛覆你對嬰幼兒的認知-【生命之初】紀錄片推薦與介紹

圖、文:蔡岱伶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雲嘉 )




備註:

此文為一個紀錄片的摘錄稿,作者整理成四個部分,此篇是第一個部分,會陸續po出剩下三個部分。


#紀錄片資訊:2016巴西紀錄片(1季6集)

導演:Estela Renner

發行年份:2016

集數名稱:第1集:驚奇嬰兒/第2集:為人父母/第3集:自由學習/第4集:失落童年/第5集:養育孩童需要一個村落/第6集:個體的出現



你覺得嬰兒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懂得哭且不明白因果的小怪獸?

你覺得0-3歲幼兒大腦還在發育一定沒有大人的活躍?

你覺得3歲以前幼兒什麼都記不得,為什麼要浪費時間跟他們說話?


透過這個國外的紀錄片影集,看見世界各地關心孩子的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醫學博士、頂尖大學兒童發展中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家...的研究,帶大家顛覆對家中嬰兒、幼兒的既定印象與怎麼對待孩子才好的教養教育觀,也訪問呈現了南美、中國、美國、法國、丹麥等地的父母心聲,這部紀錄片由巴西導演 Estela Renner 執導,於2016年發行,以下是影集內文段落摘錄,推薦分享給大家,按概念將摘錄分段落如下:


第一部分: "顛覆你對嬰幼兒的認知"與"0-3歲對大腦的重要性"


本部分要讓科學家們告訴你,嬰幼兒的神奇大腦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每秒進行700-1000次的連結,而這個大腦神速進步的時期,孩子在腦裡想著什麼?是一種"對自我的意識":我成為自己是什麼樣的感覺?我做為人類是什麼樣的感覺?生命究竟是什麼?孩子對自我的意識與這世界的關係是怎樣,深深的建立在孩子腦中。

而這個階段的發展,須要大人能理解孩子,建構大人跟孩子間的關係連結,需要大人和孩子產生協調,要大人小孩輪流的傾聽與述說,而非大人單方面的講話,透過與大人的互動溝通與社交情感,要大人擁抱他們,要讓孩子自由呼吸、玩耍與想像,這樣的經歷能深入腦迴路形成大腦發育的基礎構造,而這個非常神奇的階段,對人類至關重要。


摘錄自第1集:驚奇嬰兒(以下摘錄沒有標示發言人可能為影片中沒有標示,或摘錄時來不及紀錄)

1.高尼克博士-心理學家-研究員:30年前,哲學家,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都認為,嬰兒是沒有理性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辨是非的,他們不明白因果,也無法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而過去30年裡科學告訴我們,一切情況正好相反。

2.皮亞瑞貝羅布里托博士-全球總監孩童早期發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個三歲小孩的大腦活躍度是成人大腦的2倍,有太多活動在發生,但我們看不到,因為孩子那時還不會表達,只是牙牙學語,但對我來說那些(大腦裡)神經連結差不多就像股票,我們投注於他們身上越多回報越大。

3.傑克彼尚可夫-兒童發展中心-哈佛大學:嬰兒或幼兒的大腦每秒進行700-1000次的新連結,別小看幼兒生活中能發生多少事,也別低估大腦對周圍發生的一切能做多少反應,以一種積極的方式,打下強而有力的基礎或是以一種破壞的方式,為日後製造更高的風險,不一定會製造麻煩只是有風險。

4.情感就是把神經元綁在一起的電氣膠帶,一旦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建立起來,情感產生就使這種聯繫增強使他再也不能被消除。

5.一個年幼孩子的經歷以及與人們的互動,會刻骨銘心,深入他們的腦海影響腦迴路的形成和大腦架構的建造,因此早期的經歷會為大腦發育構造定型。

6.如果你的經歷充滿溝通與關係建立,充滿社會認同,玩耍跟想像,你的大腦將翱翔高空,妳會建構與那些經驗相關的期望,若是妳的生活都是虐待,可怕的經歷,威脅或是營養缺乏,很多事都可能威脅到大腦的成長,那你不會再有期望,對生活的樂趣會消退,想嘗試新事物的傾向也會減少,因此基於早期階段的不同經歷,潛力將得到發展或限制。

7.拉斐卡沃基安-關愛兒童中心創始人:在出生的頭幾週/月裡究竟形成什麼?又是什麼在激發嬰兒的大腦?其實就是一種"對自我的意識":「我成為自己是什麼樣的感覺?我做為人類是什麼樣的感覺?生命究竟是什麼?早期形成的正是這些自我意識以及對世界的感知。」

8.安德烈梅左博士-學習與腦科學副主任-華盛頓大學,0-3歲的學習是人生最快速大量的階段,到了3歲他們學會走路,說話,她們甚至還會說點謊話,他們開始懂得同情他人這是非常神奇的階段,它對人類一生至關重要。


9.艾賓力特-醫學博士-醫師和針灸師-南特大學:為了幫助嬰兒的神經系統和諧發育,我們要帶他們(孩子們)作夢,並不僅僅是睡覺時作夢,也要透過光線和聲音,為他們創造作夢的可能,我們應當給他們時間,而不只是照顧他們的起居,重點是要讓他們自由呼吸,擁抱他們,讓他們有機會感受父母的身體,以及體驗大自然,感受水和草,通過感覺和情感以及他們各自對所見到的每一幅畫面的接受能力,藉此與世界產生聯繫。



第6集 個體的出現

1.安娜瑪莉亞沙奇-聖保羅大學護士兼公共衛生專家:連結關係端看你有多少意願,來了解你的孩子,構築你們之間的關係,孩子們通常都很喜歡這種連結,但更大程度上,是要靠成年人和孩子產生協調。

2.坦尼斯拉夫葛洛夫-醫學博士加州整合學院心理學家:母親是第一個這是孩子所接觸到第一個人性的象徵,所以你和母親的關係會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以及你能接受他人對你幫助的程度。

3.母子其實是一體的,兩者之間並沒有區別全世界都是這樣,要經過6-8個月孩子才能分得清自己和母親,他們不會覺得母親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反而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4.當嬰兒抓著一個東西,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全身,聽到周圍的聲音,摸一摸,感受一下,放進嘴裡,嘗一嘗,聞一聞,每當他們抓起一個物件時,就能感受到大人的凝視,察覺是否有認同的眼光,察覺他們是否安全。

5.弗萊維奧庫尼亞博士-萊斯大學經濟學家:語言發展的過程,對於之後孩子的其他發展影響很大,這需要孩子和父母間的互動,不只是父母單方面說話,而是輪流地傾聽,訴說。

6.成年人相互間的溝通是滿簡單的,嬰兒需要的是非常熱情的成年人,熱情,會唱歌,大聲笑,會對他們說"你真可愛!’,孩子會根據成年人的反應,來認識他們的存在。

7.人生的前兩年,孩子的玩樂主要是兩種方式,兩種截然不同,都很重要,第一種是和成年人玩,他們需要成年人的行為,聊天,唱歌,歡笑和講故事的年輕人,能把孩子逗笑的成年人,小孩子需要這樣的成年人,第二種也很重要,是玩其他物品,孩子玩其他物品也可以和其他孩子玩,這兩種玩樂方式,能讓孩子做好兩歲後的準備,是很有象徵意義的。


第二部分:為人父母的心聲"與"教養方式受什麼影響?基因或環境"

待續...

======================

【延伸閱讀】

2017/11/01   楊鎮宇, 【書評】《長崎》,孤獨裡頭藏著什麼?

2018/01/14   島媽媽流淚的幸福路上

2020/03/18   蔡岱伶一堂哲學思考課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https://tinyurl.com/yhjsydf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