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遊戲力」讓大人了解陪玩的意義

 唐家霈       文:筱涵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北區 )

我以前總覺得無暇也無心陪小孩玩,內心常吶喊著:我還有一堆事要做耶!你為什麼就不能自己玩呢?當我終於有空陪玩的時候,我卻很容易感到好無聊好浪費時間喔!根本心不在焉。但是,看完「遊戲力」這本書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遊戲」對小孩來說,就像呼吸一樣是如此重要的存在,對於還不太懂得如何運用語言的他們來說,「遊戲」是表達自己最好的方式。

 

你可以藉此窺探他的內心,藉由笑聲釋放他的壓力,你將更了解你的孩子,你們的情感連結更深了!你們能像同伴一樣對話,當你發現孩子在遊戲裡脆弱的那一面,你能變成那個支持他的角色。小孩可以從遊戲裡獲得力量,然後他將更有能力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小孩無處不玩,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場,當你試著不要用大人世界的邏輯去規範限制他們,試著用玩遊戲去取代教訓與批評的時候,小孩往往會更願意去理解大人的難處,你所得到的回饋是意想不到的!

 

當我發現好好陪小孩玩,有那麼多好處的時候,我真的願意屁股坐在地上,認真看著孩子的雙眼,全心投入到他的世界裡耶!如果人生還有一次機會能回到小時候,你願意嗎?

 

以下整理了一些讀後筆記:

🔺在和孩子的遊戲裡,例如角力,我們要同時扮演對抗和支持的角色。(要認真玩但又要視情況不能真的贏)

🔺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有找到力量的方法,當遇到挫折的時候。

 

1.           權力和無力感

🔺我們的社會普遍對權力和力量的看法很矛盾,特別是「兒童權利」。例:我們為孩子的正義感和身體的力量喝采,但同時又逞罰侵略和脅迫的行為。

🔺第一波的自信力量:來自嬰兒的需求獲得滿足的力量。

🔺第二波的自信力量:來自學步兒說「不」的力量。如果這樣的力量受到尊重與包容,孩子可以維護他的自我認同而不需要傷害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孩子年齡18個月到2歲(開始有自己意志的時期):大人試著不要把此時的任性視為一種挑釁、無理或故意的作對,而是承認甚至欣賞這種獨立性,但同時又以清楚的界限提供結構性和安全性。

🔺第三波的自信力量(在世界上取得立足點的力量):進入團體,新事物、新朋友、對力量和無力感的不同體驗交互激發著。孩子在努力獲得自信和自我肯定的時候,也會感受到一些挫折,這時如果大人不停地批判、評論他們,將會導致孩子進入無力感的堡壘之中,要不就是逃避(消極性),要不就是戰鬥(假冒的力量)。

🔺透過遊戲的精神可以幫助每個階段的孩子培養出健康、自信的力量。

 

2、權力的實驗:玩屁屁臉的遊戲

🔺這遊戲讓孩子實驗「力量」。

小孩最愛的兩件事:廁所的幽默和罵人,這兩件事都與力量有關:能控制自己身體功能的力量和傷害別人感受的力量。大人如何幽默化解而非一直說不可以或大道理?試著滿足孩子說這些話時所期待得到的反應。

🔺關於「權力」的拉扯

例:爸爸要幫小孩剪指甲但小孩不願意!如何透過「玩」讓孩子知道爸爸絕對不會強迫或傷害他,讓孩子在這過程擁有主導權並用遊戲鬆懈他的緊張。大人通常會說:我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時間每件事都玩遊戲?但作者相信這是值得投資的時間,別忘了我們花多少時間嘮叨、爭吵或哀求小孩配合,當這些家事變成有趣的遊戲時,他們將變得不再是家事,孩子也將更願意接受你的要求,你們之間的連結也更深了!

 

3、讓孩子準備好面對這世界

🔺許多父母深信讓孩子習慣殘酷的世界,他們才能做好準備。但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和自信,這兩者皆來自「愛」與「照顧」。我們需要做的是同時給孩子「滋養」和「挑戰」。

🔺關於在玩輸贏遊戲的時候,通常,從讓他們贏開始,然後逐漸提高難度,有時他們會希望贏,但有時又希望有挑戰性,最好是跟隨孩子的帶領,試著解讀孩子傳達出的訊息。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會平衡兩種感受:享受勝利(即使不是完全公平)和享受挑戰(即使他們輸了)。

🔺如果孩子非常在意輸贏,那他們可能需要大人特別注意協助他們處理勝利、失敗和競爭的感受。可以試著把遊戲重點放在以嬉戲的方式處理孩子底層的情緒:自尊與丟臉。如何讓遊戲不管輸或贏都很好玩?誇張的表演方式?讓孩子把不勝任的感覺咯咯笑掉!讓孩子主導遊戲規則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4、使批判的聲音安靜下來

🔺不幸的是,另一個強調勝負輸贏的極端思考,已經滲透到兒童身上,在這個充滿課程、運動團隊、收費的室內遊戲場所、電視和電腦的時代,「自然的遊戲」已經消失無蹤。

🔺成人擅長把學習的樂趣變不見!更糟的是,我們有批評孩子的傾向。

🔺批評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習慣,也很難中斷。我們認為只是想幫忙,但它的作用只是會在孩子的腦袋裝進一個小小的聲音(有時又震耳欲聾),然後不斷在孩子的生命中無情地出現。

🔺遊戲式教養的關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聆聽,並在他們抒發感受的時候繼續保持我們對孩子的信心。在長大、學習的過程中會帶來許多挫折,而挫折會透過笑聲釋放(當你幸運時),或是透過哭泣(當感受太強烈而無法以笑聲紓解時)。

🔺孩子不會主動到我們面前說:「我一點都不會,你可以幫我嗎?」他們會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我就是沒興趣了!」所以大人必須做一個好偵探,嗅出這些訊息是因為興趣的轉變,還是因為感受到無力感而想放棄。

 

5、恢復失去的自信

🔺兒童心理學家多年來已注意到:對創傷的孩子來說,遊戲是孩子擁有的少數工具之一,能讓他們表達感受,把經歷過的創傷演出來。

🔺大部分的兒童會自然地趨近那些能幫助他們處理生活大小困擾的遊戲,就像大人也喜歡和朋友聊天,抒發自己生活中的煩惱。

🔺當孩子有困擾時,大人可以跟他們遊戲,引導他們恢復自信。

🔺遊戲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依照自己的意志來實驗,暫時放下物理性和社會現實的規則和限制。孩子可以給故事一個快樂的結局,或讓自己變成勝利者和英雄,這個歷程稱為「做主」。

🔺我們知道教訓孩子沒什麼用,但我們還是繼續不斷這樣做,趣味一點的作法可能會更有幫助。

======================

【延伸閱讀】

2013/10/24  張淑惠共學動動腦~和孩子玩遊戲的重要性

2019/09/23 黃婷婷從遊戲場&夾娃娃機上到寶貴的一堂課

2017/03/28  楊鎮宇小孩的「意識」,才是我們工作的對象。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23-24     台北場  https://reurl.cc/Q31O42

1/30-31     台南場  https://reurl.cc/q8Aodg

2/06-07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