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從衝突中思考:陪孩子練習物權的意義

 圖、文:Eva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新竹 )

今天我跟大寶生氣,因為她拿著吐司揉來揉去揉到小寶的碗裡,然後又不吃了。我血糖低,心裡火氣上來

 

直接說:「很浪費欸,我以後都不給你們買吐司了」

大寶也生氣的說這不是浪費,同時她問我:「媽媽,你剛剛說吐司是生氣的話,還是真的話?」

我愣住,轉念誠實的回答她「我說的是生氣的話,不是真的。我很抱歉。」

她繼續問我:「因為你說了傷人的話,才要抱歉嗎?」

我繼續說:「不是所有的生氣的話都是傷人的話,你察覺到我生氣了,所以來問我對嗎?」

她點頭。我繼續說:「對我生氣了,我們可以表達生氣,但生氣的時候,說的話為什麼會傷人,我想是超過界線。我剛剛說,我再也不給你們買吐司了,這裡面語氣有生氣,同時我說的不給你們買,其實是在規定和決定你,這樣就是侵犯到你的空間,這句話其實是威脅,它會傷人。媽媽要跟你說對不起,媽媽還在練習,好好的表達生氣,而不是用語言攻擊」

她說:「對啊,你說生氣的話害我都會爆炸了啦」

 

四歲的女兒越來越能聊這些問題,我想也是在共學的場域練習起來的。這之中我認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和孩子練習物權。自主尊重,都是從物權出發出發。什麼是物權?就是物品的所有權。最簡單的例子,孩子的玩具,所有權是孩子,那麼玩具怎樣應該都是由孩子決定。玩不玩,怎麼玩,借不借,都由孩子決定。這些屬於孩子的東西,就像他身體的延伸。沒有得到孩子的同意前,不可以碰觸/移動他的身體,那當然,沒得到孩子允許前,也不可以碰他的玩具。

 

共學現場我們怎麼陪孩子練習呢,兩歲左右是第一個自主意識開始萌芽的時期,我們會藉由大人陪著小孩去溝通,借玩具,交換,經歷被拒絕,或者是拿了別人的東西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些都是在練習建立物權。物權也是建立那個「我」與「你」的界線的基礎。我們常問尊重怎麼教?尊重就是基於你和我是一樣的人,我們是平等的人,所以我不會在未經你允許的情形下,踏足你的「領地」。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陪孩子理解人我界線。而物權,就是這其中的基礎。

 

這個「你與我」的界線是變動的,它隨著人的狀態,還有具體的物品而改變。心情好時都可以借,或是某些物品可以借。因為這些變化,所以我們不會直接規定孩子怎麼做可以,怎麼做不行。因為更重要的,是孩子對這些經驗的思考。而我們做的,就是觀察與陪伴,示範如何溝通,示範什麼是尊重和平等。如何與人互動,也協助他長出自己與人溝通能力。

 

孩子對物權理解以後,這樣的界線更可以延伸到語言。怎樣是暴力式的溝通?同樣可以由物權出發來思考,什麼樣的語言會侵犯到對方的領域。一如我文章最開始的例子。小孩也會從這個基礎出發,隨著年紀的成長,去和大人討論更複雜的情形,例如公共的空間,使用,維護,合作都該怎麼處理。持續練習,陪孩子建立物權,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延伸閱讀】

2020/02/16  江平,呵護你我心中都住著的「青青」

2019/09/26  黃婉茹共學從觀察孩子與自己開始

2019/01/18  薛安琪共學聊聊『關於孩子之間的翻譯和轉播,以及自己的課題分離』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2/06-07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