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涓慈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宜蘭)
上次線上共學的時候,有伙伴唸了一套共四本的繪本,其中一本叫「漂亮的亮亮」。
故事內容非常簡單,是字不多的繪本,圖畫裡就能看到細節。
故事主角亮亮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身邊的朋友很想跟他(她)一樣,所以拿走了她(他)的化妝包。
然後亮亮開始尋找自己的化妝包…
從故事原本的主軸上,似乎是想告訴我們「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的這個概念。
但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他的面向:
1、性別(性別平等)
文字裡沒有特別註名性別,而從打扮這件事來說,不該太快落入女性才會打扮的思維裡,不去定義每個性別應該是什麼模樣。
2、物權
在取走他人物品時,沒有詢問。
自己的東西有權不借給他人,不論那是多麼小的東西。
許多人常希望孩子尊重自己的東西,但對於孩子的東西卻會忽視掉詢問,甚至將「不分享就是小氣鬼」的概念壓在孩子身上。
3、負責任(道歉)
勇於承認自己做錯的事情,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在過去的教育習慣下,只負責讀書沒有練習承擔責任的機會,最後就變得用藉口合理自己的行為,甚至將責任推給他人,反而讓謊言越滾越大。
以故事來說,就會變成是:還不是你不借我,如果你借我我就不會拿走了呀!
以親子相處來說:還不是讓我生氣的,如果你聽話的話,我就不會打你。
4、理解
對於他人的行為,去理解他的背後真正的原因,不以只有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件。
但理解不等於對方做的事就是對的,而是為了將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分離,去看待這件事情的問題來自於什麼地方,卡住的地方在哪。去學會這樣的事應該要怎麼做,重點是為了讓類似的事情不再重覆發生,不是為了去爭辯對錯。
5、朋友
人與人的連結,如果只是符合社會期待的假面人,那麼在發生事情時就很容易決裂。
雖然主角原諒了朋友,但也表示他們的友情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互相理解對方。在愛的藝術(佛洛姆)這本書中,愛不只是愛情之間存在,朋友、家人、甚至全世界的每個人都該建立在良好的互動上。而愛的元素,包含了了解、尊重、照顧和責任,四個面向不是單一存在,而是互相牽連在一起的。
6、情緒
在故事中,每個人的情緒在文字裡並不存在,不論是羡慕、期待、高興、悲傷、生氣、愧疚、難過…等等。
成長過程中,我們缺少情感教育,不太會表達自己,也不太能接納別人的情緒。
所以繪本的圖畫是很重要的,能看見每個角色的表情,很適合對孩子說明情緒,如果照字唸就會錯過的細節。
我們總是時常要求要表現的完美,不能展現出自己真正的情緒,過渡壓抑會使人生病,也會時常對生活不滿。
在現在疫情狀態下,我們待在家裡的時間增加許多,與孩子最簡單的互動方式就是-唸繪本 。
這也是一個方便、 簡單的投資(圖書館與學校都能免費租借書本),適合以下每一個狀態
1、不知道能跟孩子一起做什麼
2、平常孩子不跟自己說話
3、不曉得怎麼跟孩子對話
4、孩子喊無聊的時候
5、想刺激孩子的發展
首先,需要有意識故事中傳達了哪些面向。
這些可以透過與他人討論去發現,不用自己苦苦的想。
就算是教條式的繪本,也能與孩子一起思考,這樣的做法是唯一的方式嗎?還能怎麼做?
這樣是合理的嗎?為什麼?
再來,這些面向並不是拿來要跟孩子說教用的,沒有人想要看一個開心的東西的時候,還有人碎碎唸的感覺,這會使人對學習厭煩。
在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增加孩子的換位思考,同情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累積來的。
以「漂亮的亮亮」繪本做為範例:
○如果你是亮亮你會怎麼做呢?
✕所以呀,你要把東西放好,才不會被拿走。
○你有東西不見的經驗嗎?
✕所以不可以跟這些人一樣,拿走別人的東西。
○你喜歡哪些打扮?
✕你太小了,長大了才可以化妝。
最後,不同的年齡同一本故事書有不同的說法。
幼兒適合看圖說故事,從圖中去發現那些表情、東西、小人物。
兒童適合互動式的對話,帶孩子利用角色替換、投射,去看見自己、認識自己、梳理自己。讓孩子有機會舒發自己的心情。
他可能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突然說出類似:××也拿走過我的東西,我當時很生氣。
當孩子主動把自己的不舒服說出來的時候,要做的是去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說教,或問他當時他怎麼處理,甚至是為什麼沒有說。這只會讓孩子更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繪本除了能增加與孩子的交流,也能增進孩子的語言能力與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甚至提升孩子的自我探索與理解。
人天生有好奇心、創造力、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如何保有這些心,一直在教養世界裡被討論多次,而繪本就是最簡單的入門。
所以,丟下照書唸與教條式的說故事方式,跟孩子一起展開新的繪本模式吧!
======================
【最新活動】
======================
【延伸閱讀】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