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台中吊嘎記】用當面溝通取代告狀文化

呂淑慧(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台中共學團領隊)


曾有位教育界前輩分享他目睹的一幕:在速食店裡,媽媽與女孩一起吃著漢堡。接著,小女孩問了媽媽一句:「媽媽,我吃飽了嗎?」

短短的一句話,突顯的是,孩子與自己的身體缺乏連結,或是不確定能否「信任」自己的感覺。

一直以來,是否相信孩子擁有選擇的能力?為自己做決定的界線有多寬?所要承受的代價是什麼?這是大人們,特別是父母心中,恆常存在的掙扎。

然而,如果無論其年齡大小,視每個人為獨立個體,如果看重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需要學習去經驗與承擔,而長成自我負責的成熟個體,那麼父母需要練習接納孩子為他自己做選擇,陪伴與支持他承受後果與代價。

愛與自由,是一條漫漫長路。

在這條路上,父母不僅要鬆動自身舊有的框架,也經常面臨更大的,無論是來自社群或社會文化的挑戰與衝擊;如同昨日(2/27)在台中發生的被爆料事件,不是第一次,短期之內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當臉書爆料公社PO出某位媽媽騎車載著一雙兒女,女兒穿著「吊嘎」的照片,隨後各媒體上紛紛將此訊息轉製成「新聞」,引發紛紛議論。

即使當初爆料的民眾,自認為是一番好意與正義使然,想要保護小孩。但在忽略孩子也擁有「自己的選擇」,同時缺乏當面求證及溝通的情況下,反而對這個家庭造成了實質的騷擾與侵害。

被爆料的媽媽是親子共學團員,出門前曾提醒孩子「外面很冷喔!要穿外套」,而妹妹則表達了不穿外套的堅持;在尊重孩子有「身體自主權」的思考下,同時也評估過往的經驗,媽媽沒有強迫女兒。

一路上孩子沒跟媽媽喊冷,即使媽媽也有著擔心,但她同時也相信女兒正在經驗著冷的感受。

這是帶著覺察與思索的選擇,為人父母者如果經驗過,大概也能體會在這選擇之下,心裡並不真正輕鬆。

然而當被爆料及在媒體上公開之後,這個家庭面臨的是:車牌被在網路上曝光,隱私權遭受侵犯;媽媽接到不知名電話;遭投訴虐待兒童,而社工從照片上的車牌號碼找到當事人家,登門拜訪…

這個家庭備受打擾,至今惶惶不安。

孩子也感受到這些驚恐,女兒晚上特別拿了件厚厚的衣服,問媽媽:這樣夠厚嗎?
令人心疼的是,小小的心靈,經驗到的衝擊可能是-我是否還能信任自己的感受與選擇?

明天過後,這風頭或許又被另一波爆料所淹沒,但是受波及的家庭及孩子,要重新拾回對人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會有多大的不容易,爆料者及報導的媒體不會知道,也不會在乎…

這樣的爆料及不加求證的報導,根本不是保護,而是加害!

類似的爆料事件,層出不窮。令人困惑的是假如真心關切,是什麼原因不上前詢問或當面溝通?

不禁令人聯想到小孩向大人告狀的行為。當孩子來跟大人告狀說另一個小孩如何如何時,存在幾種可能性,包括:小孩不知道要如何與對方溝通自身的想法或感受,或是根本不清楚自己有什麼想法及感受;不相信自己的表達有用,甚而從沒想過自己有權力去表達…,因此試圖仰賴一個更大的權力來為自己解決問題。

其本質和孩子問媽媽:「我吃飽了嗎?」一樣,都是對自己的信任的缺失。

同時,因為不需要親自面對或做主,也規避了承擔與負責,這恰恰和事件中的媽媽所認同及選擇的價值背道而馳。

昨日的報導,不僅只是單一的爆料事件,也反映了整體社會將提供甚麼樣的養分,滋養孩子長成什麼樣的大人。

今天我們的價值選擇,也將決定未來世界所呈現的樣貌。

如果台灣要邁向更民主成熟的社會,需要的是有自信,願意任事及負責的公民-知道自己要什麼,為自己表達,同時為自己選擇及負責。

真心期待爆料文化的省思與翻轉,暫且放下手機,用當面溝通取代告狀文化。縱使彼此存在「差異」,也可能蘊含著學習與成長的「契機」。



【相關文章】

20170228,何小姐,〈憑一張照片,就說我是虐童媽?!〉


【台中吊嘎記】憑一張照片,就說我是虐童媽!?

 何小姐(台中共學平日團成員)




蘋果日報網路新聞227日上午1039分刊登一篇報導,〈媽騎車穿羽絨 竟讓女童穿「吊嘎啊」凍到發抖〉,之後有許多媒體跟進報導,這些報導的材料主要都來自臉書《爆料公社》社團。

對於這個事件,我就是報導中的那位當事人媽媽,我有話要說!

事情發生在226日晚上,我帶二個孩子要出門,這種天冷下我擔心孩子會著涼,提醒著「外面很冷喔!要穿外套」,妹妹覺得自己喜歡無袖白色裙子,所以堅持不穿外套,尊重孩子有「身體自主權」下,我們就這麼出門,在一路上她沒跟我喊過冷,我也有著擔心,同時,我也相信她有在感受著冷的感受。



沒想到回程的路上,竟被錄影下來,爆上網路,甚至各家新聞也列報出來,原本平時沒什麼來電,在227日下午連續幾通來陌生人來電,讓我感到萬分疑惑,當下沒接起來,我本來就沒接陌生人號碼的習慣。

當天晚上,管理員打電話來家裡,說到有社會局社工派人來家裡要訪談,頓時,我非常驚訝,為什麼社會局會找上我們家。我一個人順著下樓,告訴爸爸有社會局的人來,碰面後,有開口說明來歷,並拿出手機的照片詢問我是否為當事人,並要求進我家門,被我擋在外面,非常唐突的舉動。

我:「我想請問,為什麼憑一張照片就可以來我家找上門,懷疑我虐待小孩?太唐突,我很難接受,抱歉,我現在有情緒中,說話會比較急躁。」

社工說:「嗯嗯,我可以了解,但我想要來關心孩子的狀況,是否有難教,或是教養上有什麼問題?」

我:「 我們家小孩從小就是讓他們自主長大的孩子,這事情上,我相信孩子有身體自主權,我還是關心並在乎她的狀況,但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我選擇相信她,信任她,但被拍照po上網,還未經同意,一切都太唐突,我很難接受。」

爸爸和妹妹跟著下樓,爸爸要求對方拿出証件証明自己是社工,並覺得奇怪:「透過網路爆料,拍到車牌查到我家,懷疑我們是虐童,請問有什麼憑據這麼說?」
社工:「有舉報,我們就來查證。」

爸爸說:「這算是非定罪論還是定罪論,單憑一個照片就可以這麼來評斷我們?」

社工說:「嗯,是定罪論,疑似而已,所以要確認。」

我:「嗯,我可以了解這是一個流程,一個工作過程,也是保護兒童的權利,但一切太唐突,我很不能接受這唐突。」

社工:「我可以問問妹妹的狀況嗎?」

我則轉向妹妹:「妹妹,這阿姨來是想確認了解,昨天我們出門時,很冷沒穿外套出門,被說媽媽對待妳有問題,妳想說說昨天的事嗎?」

妹妹不想說話。

社工:「我今天過來,確認初步狀況,之後還會有其他社工過來訪談,可以接受後續的訪談嗎?」

爸爸:「不用,我們不想被打擾。」

社工:「這是一個流程,警察局那裡也知道這件事,我們還要呈報上去,讓這件事情有所解決。」

我:「今天妳來訪談,透過一張照片,疑似虐待孩子,是定罪論來誣衊我們,我更想知道,對方這樣的動作,意圖什麼?透過照片,找來我家,那是否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家在哪?孩子長怎麼樣?我的人權在哪?很抱歉,我們不想接受後續任何訪談,不想再被打擾」

社工:「我可以留下你們的資料嗎?」

爸爸:「可以用車牌找到我們家,相信你們可以透過管道找到我們的資料,我們不想留。」

社工:「那妹妹的可以嗎?」

爸爸:「我們不願意給,這是孩子的個資不想隨便給,我們有我們的權利在,不想透過一個片面的東西就來打擾我們家。」

妹妹:「不可以,這是我自己的資料,不想隨便給別人,我可以決定我自己,我不要你們來打擾我家。」

我:「其實透過一張照片,找來我家,我更想知道,對方的動機是什麼?意圖是什麼?就這樣把我們的照片放上網路,那我是否可以轉頭回問,對方資料可以給我嗎?」

社工:「我無法給你,我也不知道對方是誰。」

我:「那我們的資料就這麼隨便查的到,還可以過來,我知道這是一個關心孩子的社工,政府想透過這方式來關心孩子,但憑一張網路上的照片就片段懷疑,我很難接受。」

社工走後,我心情瞬間掉到冰點,爸爸開始著手查詢,還有哪幾家報社寫這份報導,各大家報社都上了,聽到這消息,我完全沒有了思緒,心情非常的混亂,甚至對於台灣媒體和社會提起大大的失望;一方面覺得社會好可怕,對這輿論壓力有感受到,網路魔人的可怕;一方面有覺得,事情不大,但新聞的報導讓人失望極點,沒有實事求事的責任,只有依循民眾的民意在報導,這新聞責任在哪裡?這社會是怎麼了?大家是否需要去真正了解一件事的始末,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來看待事情呢!!

接著,我打電話給蘋果日報,要求下架,也希望他們幫忙跟各大報要求下架,當時我的情緒很激動,面對這些未經我們家人同意,接而連三發生的事情,都使我對於家中隱私感到嚴重的被侵犯。

過一陣子後一位先生打過來,問我是否是當事人,我說是。

他說:「妳為什麼天氣那麼冷,讓一個小孩穿吊嗄出門?」

我說:「當天出門我有詢問孩子天冷,要不要多穿衣服,但小孩喜歡那件衣服,堅持只要穿這件,在我的立場下,我尊重孩子有身體自主權,她選擇不穿外套出門。但為什麼報社要憑一個網路新聞就告知全世界,用來評論一位媽媽?」

他說:「我可以把妳的訊息傳給主管,但何時下架不是我能決定。」

我說:「我要現在下架,我相信孩子有身體自主權 我們家從小就是尊動孩子意願,為什麼一個新聞可以說成這樣?」

他說:「這麼冷的天氣,妳一個媽媽為什麼讓孩子穿成這樣?」

我說:「你知道,我有詢問孩子嗎?你知道我關心孩子嗎? 我也想反問,你肚子餓了,那是我來告訴你嗎?」

他說:「那永永遠遠不讓孩子穿外套嗎?」

我整個陷入情緒中,邊哭邊說:「我們的立場不同,我不想這樣談論,但我不希望這一個單一的照片,被說的沸沸揚揚,你知道我承受多少壓力嗎?你知道一個疼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媽媽,被這麼說是什麼感受嗎?」

他說 :「媽媽你冷靜一下,我會把妳說的告知主管。」

其實,報社也只是官方說法回我話,沒有什麼立場或依據來看待這件事,講完電話,頓時有種,好冷好寒的社會,這件事情不大,卻讓我感受這麼深重,社會怎麼了?媒體怎麼了?一個正常的家庭,被這樣打亂。

接著,蘋果立刻利用我打去溝通的電話,又發了一篇用「母喊冤」來搏版面的文章。他們在227日晚上920分刊登〈寒風中讓4歲女穿吊嘎 母喊冤:尊重孩子身體自主〉。

昨天晚上洗澡前,妹妹拿厚厚的衣服問我:「這樣夠厚嗎?這樣是我的選擇,我不希望大家誤會妳。」

經過一夜難眠,身心俱疲,我今天有些許心情平靜,原本安排要帶孩子練習騎腳踏車,因這件事,我暫時有著不想出門的念頭。事件上我沒有錯,也沒有虧待孩子,反而是媒體和社會言論讓我暫時不敢踏出家門念頭,這不是龜縮,而是無力的表徵。

從旁側消息得知,原po文者已登網道歉,卻在一小時後刪文,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刪文呢?我不想再追究,也不想再多做什麼表示,過程實在太煎熬了。

不過,我一直在想,我如何站上被害者角色的位置?

從看似一張簡單的照片,到輿論,各大報,輿論更多,最後的稻草是社會局,一連串的堆疊,有種被推到「妳就是這樣沒錯」的感覺,這是一種無形的壓迫,一種不是尊重一個個體的壓迫。

同時有親朋好友在第一時間的支持與協助,讓我站上這位置時,不至於完全失去自我,仍然繼續感受著自己,用深深的疼愛照顧自己,連同孩子此時此刻我們相偎在一塊,不是互相舔傷口,畢竟,我們沒有做錯什麼,而是一種在心疼自己愛家人之餘,如何在看待這事件的發生?如何一個以偏蓋全沒求實的事件?

到底,是怎麼了?

原本對這事件我會希望對方公開道歉,甚至把道歉文新聞上架,但這沒意義,只是再造就另一位受害者,被媒體、社會控制的受害者,即使如此,我鄭重要求,新聞媒體及把照片、新聞、影片的任何相關不實之論,完全刪除,不希望在造就任何的困擾與打擾。

對這個事件,我反而會想要去思考:

1.現今社會在看待事情時,是如何思考的?是否願意真正設身處地站在另一個人的立場,來完整看待一個事件的發生呢?

2.媒體的職業道德在哪裡?播報新聞的實事求事的責任在哪裡?透過一則網路流言,就可以上各大報,這問題在哪裡?請媒體下架文章,要再三敦請媒體主管處理,還不見得有效,反而上架文章卻是效率驚人,草草寫寫上架一篇又一篇,這中間的差別在哪裡?

3.網路流通方便及手機拍照便利,是否造成另一個漏洞,對於個人/他人隱私的隱形問題?

4.個人是如何尊重另一個個體?

關於這個個案,我身為當事人,希望這件事就此打住,但這個事件上背後的意義,其實更需要大家的省思呀!

【相關文章】

20170303,Burtina Huang,〈【台中吊嘎記】「正義魔人」的道德憤慨感所為何來?〉

20170301,Sharon,〈【台中吊嘎記】冷不冷,孩子自有感受呀〉

20170228,呂淑慧,〈【台中吊嘎記】用當面溝通取代告狀文化〉

2017年3/25~26彰化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課程簡章



勇敢地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過屬於你的悠遊親子生活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成立近五年來,已經在台北、新竹、桃園、苗栗、基隆、宜蘭、台中、彰化、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台灣目前大約有超過9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地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的孩子更多好的教養環境與教養的態度,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
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
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
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課程資訊
(一)上課地點:
彰化縣員林鎮三義社區發展協會
(彰化縣員林市員鹿路245112)

(二)課程費用:免費,但需預繳保證金每戶1000元,全勤退費,無特殊原因且未主動告知而缺課,恕不退保證金。
(現場會公開兩日所需支出,敬請學員依個人能力或收獲隨喜樂捐,支持家庭教育持續運作。)

(三)報名名額:限50戶家庭(額滿截止)。

(四)課程介紹:
◎第一堂:3/25 () 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透過相見歡遊戲,發現在活動中自己經驗了什麼,焦急想介入,或者能自在享受。
觀察自己,孩子及別人的家庭互動,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親子共學團實務介紹。

◎第二堂:3/25 () 13:30~15:3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溫柔(友善)生產介紹
~教養、共學經驗分享。

◎第三堂:3/26 () 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第四堂:3/26() 13:30~15:3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五)講師介紹:
講師:郭駿武
簡介: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中區領隊群:Egg Chiang、賴姿佑

(六)注意事項:
歡迎各位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為孩子準備玩具,上課時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
現場亦有簡易托育:每位孩子一天100元(現場現金繳交)
托育在同一個場地,跟講座以分區的方式進行,會請現任共學家庭協助。
一歲多以下的嬰幼兒建議帶在身邊,兩三歲以上的幼兒視當日情況托育。


☆報名資訊

(一)招收對象:彰化地區,家中有0~6歲幼兒的主要照顧者、懷孕中的雙親、 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二)報名流程:
(1)保證金1000元匯款至「郵局700,帳號:0081237-1579992 ,戶名:賴姿佑」。

(2)填寫實踐班線上報名表

(3)我們已在Facebook設立「彰化家庭教育實踐班」社團,統一發佈相關問題、通知與行前通知,請在FB將本次實踐班聯絡人 賴姿佑加為好友並訊息通知,以便將各位加進實踐班社團。

(4)報名成功後,會以emailFB私訊確認。實踐班前一週左右,會在FB本次實踐班社團發佈「行前通知」,敬請留意。
報名及匯款後一週內若未收到任何訊息,請主動來電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三)聯絡人:賴姿佑,手機號碼:0982-702-827E-mailjillfly88@gmail.com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伴侶、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25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幼兒照顧者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日期:平日團每週共學2天,每個月原則八天;假日團每兩週共學1次,每期(三個月)安排6次共學。
◎共學時間:平日團10:00-15:00;假日團10:00-16:00
◎領隊津貼:平日共學每月每戶2500元;假日團每期(三個月)每戶3000元。有特殊經濟狀況的家庭歡迎個別與領隊討論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我們不願意被定位為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家庭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幼兒照顧者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而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幼兒照顧者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幼兒照顧者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更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幼兒照顧者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共學場地: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一小時以內,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參加者自行前往。若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