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2021/7/10~7/11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中區 家庭教育實踐班 簡章


中部的朋友們,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台中線上場來了!

迎接孩子成為家庭新成員的那一刻起,教養和教育就是我們避不開的課題。親職在這個步調極快速的社會裡卻漸漸成為束縛的枷鎖。育兒與自我的拉扯,或許讓我們都顯得疲憊不堪。

親子共學將協助你如何從生活中的微妙點滴去解構那些權力的不平等,實現理想中平等,親密的親子關係。如何在陪孩子成長的時光中,找回自己面對生活,不畏挑戰的勇氣。有理念澄清討論,有育兒經驗分享,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課程介紹】
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政府防疫政策,本次改為線上課程,降低接觸風險。
課程內容:

◎ 第一堂:7/10(六) 10:00~12:00
課程名稱:如何「愛」小孩,不是「礙」小孩?--看懂教養的阻礙
育兒生活中,妳/你是否也曾感到孤軍奮戰?來自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各種專家、各種耳語,是否令你/妳無所適從?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怎麼辦?
這堂課將與你一起看懂教養的阻礙,尋找的打罵之外的可能,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 第二堂:7/10(六) 14:00~16:00
課程名稱:撥開迷霧,走出自己的教養之路!
我們的教養方式有沒有受到社會與學校的影響?我們要怎麼樣看懂這些框架的影響?我們又要如何一層一層抽絲剝繭的掀開過去社會與教育所帶來的框架?踏出一條自主選擇的教養道路!

◎ 第三堂:7/11(日) 10:00~12:00
課程名稱:「等待、欣賞、陪伴、協助」-- 在共學中打造我的教養日常
在體驗共學的時段中,觀察自己、孩子及不同的家庭互動,互動中怎麼看到共學的理念與實踐,並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 第四堂:7/11 (日) 14:00~16:00
課程名稱:創造新教育
綜合教養座談交流與討論
課程講師:親子共學團領隊助教群

本課程特別說明:
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內容,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課。視訊互動時,也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

【報名資訊】

(一)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有意加入親子共學團的父母優先。或是對親子教養進修有興趣的父母。

(二)報名流程:
請先填寫報名表,再繳交保證金1000元(於填完報名表後五日內匯款)。亦待主辦單位對帳完成之後,才算報名完成。

全勤退還保證金(全勤是指兩天皆上線聽課,事後補課不列入全勤。)
填寫報名表 ,對帳完成後會主動以訊息跟您聯絡。(一周大約對帳兩次,不一定會天天對帳,請稍微等候,謝謝您),表示完成報名手續。

(三)報名表連結:https://forms.gle/mMptS3HDTgs7qVZe7

(四)保證金匯款:
填寫完報名表後五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戶名:張鈺偵
轉帳銀行:台新銀行(812)
帳號:2888-10-0153257-8
聯絡人:張鈺偵
聯絡方式:0910-150-314

(五)課程費用: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透明公開,邀請您可依個人學習經驗與使用者付費原則進行樂捐與贊助,共同分攤成本費用,支持我們持續舉辦相關課程!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 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 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共學團的特色 】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
(1)平日團/每週共學2天,時間為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每個月原則8天。
(2)假日團/每月共學2天,三個月為一期,時間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布。
*時間依照各團實際時間有所調整
◎共學場地:
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1小時以內, 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 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共學的進行與目標: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 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

實踐班資訊:
6/26、27台東家庭教育實踐班
7/17、18北區
7/24、25桃園
因為疫情關係,正在研擬線上形式,有最新消息會再公布。邀請你加入桃園的親子共學社團及按讚桃園親子共學的粉絲頁。

----------------------------------------------
✨每月定期定額捐款感謝禮方案✨
🧡NT$ 228 關於記憶與反抗,關於歷史與真相,我們會繼續為此發聲
💛NT$ 430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支持我們推動打造零兒虐的國家
💚NT$ 650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NT$ 1,120 西元1989年11/20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讓台灣更看見兒童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https://neti.cc/vY1o0oX
------------------------------------------------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相信自己有選擇

文/圖:筱涵(共學團成員)


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且,這個選擇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前一陣子,有次我們團線上共學,我們大夥相約聽完 podcast越育之後要來聊「依附關係」這主題。

心理學研究指出,依附關係極可能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也就是說,如果父母用打罵方式對待你,你可能也不自覺想用打罵方式對待你的孩子。

尤其,當孩子不按牌理出牌或情緒起伏很大時,你忍不住就會想用打罵來讓孩子順服,即便你很清楚那種恐懼,但不知為何,你曾被對待的方式早已鑽進你的潛意識裡,變成一種自然反應。

有了孩子之後,我始終和這種慣性對抗著⋯⋯

從小,我是三姐妹裡最調皮的老二,總做出讓大人不敢置信的事,小一點的時候是欺負妹妹、掉進魚池、把泥沙倒進車子裡、當眾取笑爸爸的朋友;大一點的時候是不肯唸書、欺騙、偷改成績、偽造文書等等。

每一次,我都被打得很慘。

爸爸總說,不打不成器,打就是在教育你。

媽媽總說,等爸爸回來,我一定要告訴他你又做了什麼壞事,叫他好好處罰你。

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因為被打就停止這些不好的行為,因為每次我都心懷著深深的恐懼面對處罰,根本無力好好解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有時候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唯一學會的就是盡量在大人面前表現出他們喜歡的樣子,然後轉頭繼續摸索我自己,做著我自己也無法理解的事。

那時候,我真的不記得,有沒有誰願意蹲下來好好理解我、傾聽我,那樣的無助感陪伴著我的童年。

現在,當我的孩子越來越大,伴隨著各種情緒時,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我會對小孩大吼,我也不懂自己在跟一個三歲小孩反擊什麼?

有時,我會怕自己又怒罵孩子,乾脆逃離現場,奪門而出留下錯愕的小孩和老公。

直到參加共學團後,我才慢慢了解到,在面對小孩前你必須先面對自己。你才不會把自己的問題丟到孩子身上,你才不會總是有「 都是因為你,才害我⋯⋯ 」的句子冒出來,孩子並不是處處為了你的方便而生,他就是一個主體,他絕對有權利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你會發現當你試著好奇他的行為而不是先指責的時候,你們真的可以像朋友一樣聊天。

現在,久久一次,我會帶孩子回去探望爸爸,他總會對於我和小孩的相處方式感到不可思議⋯事事尊重小孩、凡事都用談的,講理的,爸爸會覺得,他那麽小,聽得懂嗎?就照大人的方法做就好啦!為何要花那麽多時間?

一次一次,我試著對爸爸解釋我在堅持什麼,為何我要這樣對待孩子,為何堅持不打不罵。我甚至對我爸說:「我覺得你小時候那樣打我是不對的。」

有天,爸爸突然跟我說:「我覺得你這樣帶孩子是對的,你小時候我不該這樣打你⋯。」

爸爸的眼裡泛著歉意,那一刻,我在心裡跟爸爸也跟自己和解了。

現在的我完全能理解小時候爸爸為了家庭生計辛苦到處奔波,他是如此疼愛我,只是,我的出現一定讓他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挫折吧!他當時應該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在他的生命經驗裡,「打」就是最快最好的方式啊!

經歷了這次,我覺得自己更有力量在育兒路上堅持下去,我相信自己是可以選擇的,選擇把孩子當成一個人,好好對待他,他自然而然也會好好善待別人。

我也相信,不打罵小孩的這個選擇,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2021/7/17~7/18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北區 家庭教育實踐班 簡章


 【2021/7/17~18北區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實踐班簡章】   https://reurl.cc/9rXxqO
【實踐班報名表】   https://reurl.cc/eE62Lb

這個課程將協助你,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做為父母的自己。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體驗課,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你,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課程資訊】
ㄧ、上課地點:
因應疫情,改為線上課程。

二、課程費用:
每戶需繳保證金1000元。
**4堂課全勤者,可於課程結束後退回保證金,課程免費。
若您想支持這個課程,也歡迎一起分攤課程費用,包含講師費、場地費、文具行政費......等。(全勤退費是參與全程,事後補課不列入全勤。)

三、課程介紹:
第一、二堂採用線上錄音檔函授,第三堂共學、第四堂為線上講師視訊互動Q&A方式進行。詳細內容規劃如下:
◎第一堂:
「玩」「美」不完美, 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講師:閔柏陵
錄音檔放置時間:7/10(六)下午1:00(7/16(五)中午12點下架)
檔案將於上列時間放置在實踐班facebook社團。
*此堂課程請於7/16(五)中午12點前 繳交「錄音檔聽後摘要和疑問」,不限字數。
◎第二堂: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講師:楊鎮宇
錄音檔放置時間:7/10(六)下午1:00 (7/16(五)中午12點下架)
檔案將於上列時間放置在實踐班facebook社團。
*此堂課程請於7/16(五)中午12點前 繳交「錄音檔聽後摘要和疑問」,不限字數。
◎第三堂: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領隊:林壯穎
時間:7/17 (六) 13:30~15:30
線上課程,線上會議連結會放置在實踐班facebook社團。
◎第四堂: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講師:簡彌堅(黏爸)
時間:7/18(日) 13:30~15:30
線上課程,線上會議連結會放置在實踐班facebook社團。

※四堂課需完成課後摘要和作業,是為了理解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
本課程仍有講師與行政費用,課程結束後,歡迎視個人能力意願隨喜樂捐,共同分攤成本,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報名資訊】
一、招收對象:
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

二、報名流程:
(1)填寫線上報名表,註明匯款帳號後五碼。
(2)保證金匯款:
填寫完報名表後五日內,請將保證金1000元匯至
帳戶:國泰世華 (013)
帳號:0926-26-7799
戶名:賴宣任
(3)匯款後請將匯款畫面拍照或截圖,以臉書或手機簡訊方式,提供給實踐班聯絡人確認(會持續查看陌生訊息避免漏接)。
(4)確認匯款後,我們會邀請你加入【2021年7月北區親子共學教育實踐班】FB社團,並於社團內統一發布相關訊息、蒐集線上作業、問題與行前通知。
(5)聯絡資訊
聯絡人:賴宣任
電子信箱:SharonLai717@gmail.com
手機號碼: 0926-26-7799

☆基於「教育不是商品化」的理念,本課程沒有明訂「價格」,課程支出的所有費用,將於課程時透明公開,邀請您可依個人學習經驗、意願,與使用者付費原則,一起自主攤提分擔部分費用,作為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的基金!

本課程特別說明:
本實踐班因應疫情改為線上課程,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內容,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課。視訊互動時,也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
☆認識親子共學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大人與小孩共同學習的場域。
小孩天生就很會玩,他們要學習的是怎麼玩得安全?如何跟別 人一起玩?被拒絕時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回應與處理?
大人要學習的是,如何不依靠打罵或威脅恐嚇,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如何觀察、敏感孩子的行為與狀態?如何面 對負面教養所帶來的語言及行為問題?如何解讀教育中的價值觀問題等?如果更深入一點,包含面對原生家庭的困難,夫妻、婆媳、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更廣一點,批判社會中賦予對教育的功利價值與框架,釐清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請先參考【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假日親子共學團答客問】、 【平日親子共學團基本說明】

【共學團的特色】
以感動替代說教、以鼓勵替代責備、以期許替代要求、以溝通替代懲罰、以合作替代競爭、以欣賞替代挑剔。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而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它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它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體,這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

【共學團的組成與運作方式】
◎每團以 25 戶親子家庭為上限(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雙親(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共學時間:
(1)平日團/每週共學2天,每個月原則8天。
(2)假日團/每月共學2天,三個月為一期。
**如遇相關休假、颱風等自然與非自然因素,依照人事行政局公布。
*時間依照各團實際時間有所調整
◎共學場地:
主要選擇戶外空間,盡量在車程1小時以內, 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適合孩童遊戲、對兒童友善, 參加者自行前往。
共學地點無大眾運輸供搭乘前往,也無交通工具(汽機車),可以跟其他家庭協調共乘。
疫情期間,協調為線上共學。
◎共學的進行與目標: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與觀察孩子的活動,成人彼此互助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做為一個從旁協助的角色,在父母面臨親子互動或教養上的困難時,提供支持與思索問題的參考,幫助父母在教養上更有信心、自主。
。除了願意揚棄打罵與威脅恐嚇以外,要練習平等尊重、溫柔待人的方式,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與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會壓抑自我、順從教條的人。所以加入共學團前,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成人教育與互動遠比孩子複雜,共學團的父母們在這裡也練習如何結交朋友,如何主動溝通、提出想法、參與團隊,並 一同嘗試思辨過去的價值觀與教養方法,彼此嘗試敞開心胸互相協助,形成有效的支援網絡,讓彼此在親子教養與個人成長的路上更有力量 。
延伸閱讀:
>>更多 關於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教育理念文章


【實踐班簡章】https://reurl.cc/9rXxqO
【實踐班報名表】https://reurl.cc/eE62Lb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爸爸只做一次三色蛋

作者:靜芳(暖蛇家長)


內文:

我讀國小時,因為家裡開店,爸爸特地考了中餐丙級的證照。某次爸爸他去補習上課後帶回來一道菜,三色蛋。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到三色蛋,覺得超好吃,而且媽媽平常也沒有做過這道菜給我們吃,所以覺得很特別。


疫情期間,我們暖蛇家庭會一起做些線上活動,像是料理。沒錯,就是料理,大家一起在各自家裡廚房開伙,然後邀請對某道菜有經驗的夥伴帶領。因為這個緣故,我想說來帶大家做三色蛋好了。

三色蛋,看起來製作難度頗高,但其實並不難。我會這麼說,來自我自己的經驗。

後來我爸爸考上中餐丙級的證照後,我曾要求他再做給我們吃三色蛋,但他只推說忘記怎麼做了。後來,我就再也沒吃到過爸爸煮的三色蛋。

等到我長大後,我自己會做三色蛋了,我才理解三色蛋的作法雖然不難,但需要一直反覆處理「蛋殼」,像是剝皮蛋、切鹹鴨蛋,還有最重要的雞蛋需要蛋白及蛋黃分離的步驟,這雖然不難,但是繁複,需要手指反覆操作。

我才知道我爸爸後來為什麼不喜歡做三色蛋。我爸爸在他十多歲在工廠當學徒工作時,不慎被機器絞斷左手的五根手指,所以做三色蛋的那些剝蛋殼動作對他來說其實是很吃力的,等到我自己做三色蛋時,我才明白爸爸為什麼沒有再做的原因。

現在我會做三色蛋了,三不五時也會做好三色蛋,帶回我爸媽家跟他們一起分享,我覺得很開心。

疫情期間的暖蛇家庭線上共煮,我就帶大家一起做三色蛋,一起製作這個有點難又不會太難的料理。

下面一起跟大家分享這道不用開火、不用加油添醋的簡單料理吧!

材料::4~5顆蛋(建議準備5個)、鹹鴨蛋2顆、皮蛋2顆、長方形容器、餐巾紙數張、烘焙紙(方便脫模)

工具:大同電鍋

作法:

將皮蛋、鹹鴨蛋切碎後舖在金屬長方型容器內(先在底部舖好烘焙紙),把雞蛋的蛋白蛋黃分開,先將蛋白倒入裝有皮蛋、鹹鴨蛋的容器內,放入電鍋蒸第一次(外鍋約3/4量米杯水量),跳起後燜約3分鐘,用餐巾紙吸附表層水氣後再倒入蛋黃蒸第二次(外鍋約3/4量米杯水量),跳起後燜約3分鐘,起鍋後放涼即可分切。

Tips:

1. 鹹鴨蛋不易剝蛋殼,可以用刀子直接連同蛋殼對切一半,再用湯匙挖出來切碎。

2. 在蒸的時候外鍋放的水量,我自己的經驗是用金屬容器因導熱較快,所以外鍋約3/4量米杯水量就可以,若是玻璃容器的話則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建議直接用一量米杯的水量,跳起後燜約5分鐘。

3.如果有人不敢吃皮蛋,也可以把皮蛋替換成其他不同食材,像是南瓜、四季豆等。可以做出不同款色的花式三色蛋,大家有空一定要試試看!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線上共學開房間~聊「手足衝突」

 文、圖:大腳小腳台東親子共學團  黃婉茹整理


『巷仔口共學』:大腳小腳台東共學團主辦的,每個月一次,

五月的主題:「手足相爭,好頭痛!到底還能怎麼教?!」

主講人:三寶媽及台東暖暖蛇共學團導師林小賊


以下為座談筆記~

今天在線上與大家大聊「手足衝突」!

沒想到來參與的聽眾不只台東地區,也不只多寶爸媽,全台都有朋友一起來聊ㄟ,最高達73人一起聊,真是好熱鬧啊~

今天聊到好多有趣的話題,小編在這裡簡單摘要給大家一起繼續思考。

1. 多數的爸媽想生老二、老三,最常聽到的原因就是:希望孩子有伴。但是,「有伴」看似是優點,但也同時有著一個挑戰:孩子必須很小的時候就學習去與另一個人長期磨合、相處、並一起分享爸媽的愛...等等的心理挑戰。

2. 大家雖然在決定生老二時有預期到手足可能會有衝突,但!人生就是這個但!卻沒想到:原來老二一出生,這個挑戰就開始了(沒想到來得這麼早~~~)!弟妹出生後,老大一連串的吃醋、行為退化,都是大家預料之外的狀況。

3. 小賊提到,其實手足之間是一個天然的混齡的環境,也是孩子可以練習與不同的人相處的機會,所以樂觀看待手足衝突,會讓自己開始換一個眼光看待小孩之間的互動模式。

4. 老大的心情經常是:「不是應該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嗎?為什麼大人都先選擇安慰小的呢?很奇怪耶~而且很多情況是妹妹已經在前面就超過我的界線了!為什麼爸媽總要落入『選邊站』的思考呢?」

這也很明顯的可以讀到孩子的心情:很多時候,大人的介入,我們以為自己在「幫忙」,但小孩並不覺得喔

5. 許多爸媽都提到,通常手足衝突的當下,會先安慰哭的那一個⋯到底為什麼呢?大家很真實的談到:『因為怕吵』,一直聽到小孩哭會崩潰,所以只好先去安慰哭哭的那一個!

小賊反問:怕孩子哭這件事,會不會不全然是手足衝突的問題?即使只有一寶,孩子哭可能就會讓你受不了了,那會不會也跟「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甚至自己的情緒」有關。其實想安撫小孩不要哭,也是大人很需要安撫自己。

6.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在你受不了孩子一直哭的時候,『能安撫自己也能安撫孩子』的方式?

有人提到,可以先安撫自己,如果有其他人可以繼續接住孩子,就讓自己暫時離開舒緩一下。若是沒有人可以接手孩子,在無力的當下,好好告訴孩子自己真的不知道還能作些什麼、可是自己也很累很挫折、也真實的哭一哭...等真實的情緒。

其實,孩子也需要認識到真實的大人的狀態,認識到媽媽並不是隨時隨地都這麼有力量、這麼溫和。多數人很難做到向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心情,某一部份的侷限在於很想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

7. 回到手足衝突的當下,有朋友提到可以轉譯兩方的心情給對方了解。小賊提醒,大人有時會常常邊翻譯、邊介入;以及邊翻譯、邊置入自己的道德觀念。

但是,到底大人是想與孩子交心?還是想教一個強烈的觀念?得先了解雙方的處境是什麼,才有辦法同理到兩邊孩子的處境。同時,也可以試著去練習表達適合自己的「接納的語言」。

關於「接納的語言」,小賊有提到:

很多成人其實能夠理解他人的處境,但不知道如何說出口,從小表達和聽到的經驗太少。小賊說她自己也有這樣的困境。

尤其一開始在接觸PET(父母效能訓練)時,她很能接受裡頭的觀念,但整個語言和對話模式是很西化的 ,好像在看西方電影,不在我自己的成長和文化脈絡裡。

後來她發現,接納/同理小孩的語言

必須從母語,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從小跟你講的語言找起,在你困難的時候,他們用了什麼話安慰你或同理你。另外,她發現語言不夠用時,她會談自己的兒時經驗給孩子聽,發現當成人尤其是父母敘述相同的處境或經驗給孩子聽時,孩子會眼睛一亮,覺得被理解。

8. 駿武提醒手足衝突可以分成三個層面來看:

(1) 大人的問題:例如大人如何看待手足衝突的視角、處理作法、大人自身的課題等

(2)小孩發展階段的問題:與小孩的發展狀態、身心處理方式與能力有關

(3)人性的問題:人性中原本就有暴力的存在,如何面對這個暴力的本質,而不是完全的美化或合理化,例如帶入兄友弟恭的道德觀,變得非常重要。

9. 有朋友問到:如果暴力是人性的一部分,那麼面對小孩透過不管是肢體或是語言或是各種形式的暴力來應對衝突,大人應該/或是可以怎麼做?

欣宜提到,她覺得暴力經常發生在沒有餘裕、沒有資源的時候,所以一個孩子使用暴力的時候,我們可以回頭去試著了解他的心情、資源、狀態等真實的原因。並不是要去合理化他的暴力行為,而是去了解他真實的瓶頸與困境,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協助孩子的方式。

10. 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心理師徐大大也在線上回饋他所知道的一種概念「涵容」:

不要急著責備,讓小孩發洩,試著問一下他現在的感覺跟發生什麼事情。小孩如果說不清楚,沒有關係,等他,陪他,也沒有一定要逼他停止或安靜,就是一個在那邊。你現在很生氣,氣到你要拿那個東西砸我,但我不是要讓你砸我的。一方面提醒界線,一方面陪他。小孩有被涵容的經驗,就會自己慢慢安靜下來。有經驗過,就會知道,很神奇。

另外,我們也談到,親子共學可以一起來收集『全台父母面對手足衝突的真實案例』,從中找到『更貼近台灣父母的接納語言』、『面對衝突的方式』等。

現場主編楊鎮宇也表示可以來號召全台父母一起來完成這個有意義也很有趣的挑戰!

所以如果您有任何對於手足衝突的疑問與看法,歡迎留言,將能成為我們書籍整理的參考方向之一。

座談的簡單筆記先分享到這。

 

======================

【延伸閱讀】

2014/02/13 張淑惠,搶玩具 手足開打

2014/02/20 徐維琪,雙寶生活的滿月感想

2014/04/29 劉亦真,媽媽,請不要只看到我欺負弟弟,我也需要被同理

2015/01/09 Angela Chen,有愛,手足紛爭不是必然

2017/09/28 方嵐萱,媽媽,請你深呼吸

2017/02/07 薛安琪,為什麼手足紛爭常變成夫妻爭吵?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5/22-23 台南場   https://reurl.cc/jqE8aZ(延期)

5/29-30 高雄場   https://reurl.cc/jq0zRq(延期)

6/05-06 新莊場   https://reurl.cc/e9YOd7

6/05-06 南投埔里場(中區)  https://reurl.cc/rglYy1

6/26-27 台東場  https://reurl.cc/XWXak3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