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在好與不好之外!


 圖文:元午媽媽
睡前,我在陽台曬衣服,元午(4y5m)跑過來問:「馬麻,我可以喝可樂嗎?」我回答:「好啊,喝完記得要刷牙喔!然後我們就要上床睡覺了。」他說:「可是我不想刷牙耶……」我說:「你不想刷牙,可是喝完甜甜的飲料就上床睡覺,有可能會蛀牙喔!」他說:「我想喝可樂,不想刷牙,可是我也不想蛀牙!」我問:「要怎麼辦呢?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他想了一會,回答:「那我明天早上再喝可樂吧!」



若對話發生在三個月前,我大概會在「我想喝可樂但不想刷牙」那裏不耐煩,還有體力的話,便開始遵遵教誨—要刷牙啊,不然蛀牙了怎麼辦?沒有體力了,會直接開出選項—要喝可樂就要刷牙,不想刷牙就不能喝可樂,自己選一個。然後兩人不歡而散,要嘛是他喝不到可樂不高興,不然就是他喝了可樂不刷牙我會頭痛。


學生時代,我習慣擬定讀書計畫表,把科目、範圍、時間列出來,只要照著那一張薄薄的紙走完流程我就會很安心。職場上也是,然後元午出生,我依然過著幾點到幾點要做什麼的模式生活,問題於是上門,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那個意見不同的當下,我沒有去思考,好與不好之外的其他選項—到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禮拜二共學,momo帶了一本拼圖書來玩,孩子們拿著拼圖片或丟或灑,玩得十分開心,離開時發現少了一片拼圖,大家在草地上努力尋找,momo馬麻問momo:「拼圖找不到耶,可以接受少一片嗎?」momo說:「不行耶!」momo馬麻再問:「那怎麼辦呢?找不到耶!」小雞也在一旁幫忙找,她說:「可以再去買啊!」momo媽媽說:「這也是一個辦法,可是我想要不花錢的辦法。那我們回家後畫一片來替代,這樣可以嗎?」momo回答:「好吧!」


momo媽媽的那句:「這也是一個辦法,可是我想要不花錢的辦法。」有敲到我的腦袋。元午時常弄丟玩具,2個月前在大安森林公園共學,他把三台小車子埋進沙坑,然後回過頭來要我幫忙找,剛開始沒找到—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少爺不想找了只想跟同伴玩。後來想到了他吵著要重新買,那個當下我也煩了,車子是你自己埋的,不見了你不認真找,還吵著要買新車!


後來,玩著玩著他又把車子給挖了出來,事情才算告一段落。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處置方法確實粗糙,我一心求快要想要把玩具找出來,可是又為了找不到東西而焦急,或者我可以等他跟同伴玩完了再一起找;或者我可以同理他玩具不見的感受。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我沒有好好的去想辦法,徒留焦躁的情緒跟自己對抗,然後再對著孩子發洩出來,內耗的同時也耗損著孩子,由高一點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更沒效率,只是我沒有自覺而已。


郭老師說:「孩子不是沒有理智,只是跟父母對抗比要比跟自己對抗來得輕鬆,父母先不要進去攪和,讓孩子自己和自己對談。」


這段話帶給我很大的改變,我不再急急忙忙的說服他,留一些緩衝時間給孩子,同時也就留一點餘裕空間給自己,相信他有理智肯思考,就比較不那麼擔憂;尊重他的決定,就不再那麼氣急敗壞,慢慢的,和元午相處時反倒輕鬆了起來,不是沒有意見衝突,而是在那個當下,我們依舊可以平靜對談。


大雨過後的空氣,總是讓人眷戀的想多吸幾口,曾經以為下不停的雨,現在卻也讓我充滿了期待,生命的旅途,處處充滿著驚喜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