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504呆頭鵝走新竹:舊社到新社



圖文:羅士哲
今天天氣好到快燒起來。下午一點半,我們在舊社國小。
 
熱 得不得了,我先把今天要講的故事說了,等晚一點再出發。今天我們預定要走的行程,是從「舊社」走到「新社」。呆頭鵝們都已經知道,舊社和新社都是從前道卡 斯人居住的地方。但知道這樣,還是太少,太無關痛癢了。他們為什麼會住到這裡?又為什麼搬走?以前的他們過怎樣的生活呢?

我說了一個「Tua-ka人的故事」。詳細的內容在這裡:http://ppt.cc/1Mu3


一 邊說故事,我們一邊在地圖上找出對應的地形,還有路線。故事中說到的沼澤,其實就是今天的湳雅街一帶。我說,在今天的地圖上,其實就看得出沼澤。呆頭鵝們 在地圖上左翻又找,開始推理:可能在河旁邊的這塊空地,可能是這條河…..。其實,要由地形看出來,恐怕不容易,今天的城市早就已經將這些地形掩蓋掉了。 反而,從名字比較看得出來。「湳雅」用台語唸起來就是「湳仔」,「湳仔」就是「泥巴地」,「沼澤地」的意思。從這個地名,就看得出過往的地貌。聽到這邊曾 經是沼澤,好幾個人眼睛都亮了起來。遙想滄海桑田的過程,總是令人神往。

呆頭鵝們在地圖上畫出了沼澤,畫出了遷徙路線。從香山到湳仔,從湳仔到豆子埔溪畔的新社。空白的地圖,被添上了歷史。



故 事說完,我先做了個簡短的意見調查,結果出乎意料。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故事比我們之前讀的「倒風內海」來得好。徽茵說倒風內海廢話太多了,節奏很慢, 這個故事比較剛好。說真的,就我自己的看法,這篇故事的品質遠遠達不到能跟倒風內海相比較的水準。但中孩的眼光,還是和大人不同。有志要把本土歷史文化帶 進中孩或小孩視野中的人們,得開始好好考慮筆法和故事結構的問題。要調整語言和敘事,才有辦法對上頻率。

接著,時間就是呆頭鵝們的了。

這群中孩們看起來好像悶很久了一樣。有的靠在水池邊,找裡面的蝌蚪跟青蛙,有的開始玩溜滑梯。就算上了國中,玩還是很重要。玩不管在什麼年紀都很重要。過一會兒,我們開始玩鬼抓人。玩完以後,還沒開始走,我已經覺得自己體力耗盡了。

三點,我們出發。



很會看地圖的汲廣哲負責帶路。汲嚮導雖然每次到路口的時候好像都有點猶豫,但最後還是找到了正確的路。舊社這段路都是在市區,在住宅區的巷弄裡穿梭。不過,我們還是發現了一棟老房子。傾圮的塗跤牆,還有紅色磚瓦,這會和從前的Tua-ka人有關嗎?

我們穿出巷弄,往溪州大橋的方向走去,這邊是這趟旅程中最危險的路段。溪州橋的橋寬很窄,又長,而且沒有人行道。我們緊貼著橋邊,盡量快速的走過。有人偶然的往橋下看,發現,原來我們正在頭前溪的正上方。河水非常湍急,河面又寬。

這就是當年Tua-ka人拿著葫蘆游過去的地方啊!

我們都難以置信的瞪大眼睛。



我們繼續走,偶爾看看橋下。已經渡過頭前溪了,我們來到一塊沙洲。艾艾發現,光從縫隙裡透下去,把我們的影子被打到了沙洲上。



走過溪州橋,我們右轉到一條沿著豆子埔溪的腳踏車道。從這裡,旅途就輕鬆了。沿著溪流,一旁有青翠的田野。呆頭鵝們摘起路邊的鬼針草,開始鬼針草大戰。這場戰鬥,從這條路的頭,一直持續到尾巴。在鄉間常見的鬼針草,離城市長大的孩子,彷彿很遠。

我們發現一顆結滿桑椹的桑椹樹,好多都已經熟得發紫。幾個人就伸出手去採,但是,這樣子妥當嗎?這是一棵有人的桑椹樹,它就種在一個菜園旁邊。這樣子不問而取,不算是偷竊嗎?

「這樣做跟偷竊有什麼不一樣?」
政廷說:「其實這樣就是偷竊吧。」

但是,就是很想吃嘛。那該怎麼辦呢?

廣廣和景翔發現旁邊有間小房子,決定到那裡去問一問。

「那邊的桑椹是你們種的嗎?」廣廣對屋裡的人問。
「是阿,你們要拿多少就去拿阿!」屋子裡有好幾個阿伯跟阿桑,我們連忙道謝。

「要不要袋子啊!比較好裝阿!」

我自認沒辦法慷慨到這種程度。或許對他們來說也不是慷慨,是本來就該這樣。



在路上,我們遇見了幾隻埃及聖環。全台灣不過四五百隻的聖環,在豆子埔溪卻很容易發現。聖環就像鷺鷥一樣停在水裡,等待食物經過。政廷媽媽還拍到了難得的畫面:



經過豆子埔溪,穿近竹北靠市區的巷弄。途中,又經過一間老房子。廣廣幫在老房子附近整理果園的阿伯撿了一個袋子,阿伯連聲道謝。我們靠近才發現,阿伯種的,也是桑椹樹。

「你為什麼要剪這些樹阿?」廣廣問阿伯。
「就像你要剪頭髮阿,你頭髮長了要不要剪。」阿伯這比喻….我都聽不懂。
「是什麼意思阿?」
「這個成熟期已經過了阿,要剪掉才會再長阿。」
「那我們可以吃嗎?」廣廣指著地上剪下來的枝幹上剩下的桑椹。
「沒問題阿,吃阿。」

今天,沿路真是吃了超多桑椹。

終點,我們在新社的采田福地。





「采田」福地是什麼意思?只要把「采」和「田」合在一起,就可以知道。在中間的土地公旁邊,就供著七姓族人(潘、衛、三、錢、廖、金、黎)的牌位。故事裡說到的「義勇可嘉」,就掛在正中央。直到今天,族人們還是會在七月的時候,回到這裡,祭拜屬於他們的祖先。

這趟旅程,呆頭鵝們感覺到了什麼呢?或許是鬼針草,或許是聖環,或許是桑椹的酸味。或許,以後他們還會記得,湳雅是湳仔,大甲是Tua-ka。還會記得,有一群人曾住在這個他們現在正居住的地方。而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