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難受的需求

文:陳亞萱(竹苗假日共學團領隊)
圖:Burtina



一個人是如何長大?我以為我知道…但觀察我家豆丁,卻發現內情不簡單。

豆丁從出生以來,一直算是情緒比較穩定的孩子。有可能是天生的氣質,但很多時候,我會合理懷疑是身旁大人,努力回應他的需求,所以他不需要用太誇張的情緒反應來吸引大人注意。

即使面對他的哭泣,我也盡可能利用「釐清誰的問題」,來幫助自己更理性的面對孩子的挫折和難受。

最近我一直再思考,大人是否可以接受孩子的哭泣?觀察發現,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心疼孩子,因為太煩躁,因為自己無力處理,因為太多的因為…讓我們選擇阻止孩子哭泣。那孩子的難受,怎麼辦?大人一次又一次的將孩子難受的情緒轉移,是否也把孩子推向危險的懸崖?

我們能不能練習好好陪伴孩子渡過難受!不要因為大人本身的煩躁,而選擇轉移孩子的情緒。在「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裡提到許多犯下重罪的人,常有「述情障礙」的症狀。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的感情沒有自覺、無法控制、無法用言語表現的狀態。這群人封閉自己的感情、苦惱與心中的糾結,直到整個人爆炸…

如果孩子都不能在最親密的爸媽面前做自己,那試問他要怎麼長成一個社會所謂健全的人?而這社會過度強調的正面情緒,也讓大人在面對孩子的難受情緒時,更加坐立不安!

試著讓孩子難受的情緒跑完,即使自己不知如何幫忙孩子,那至少抱著他,拍拍他的背,但嘴裡不要說「沒事、沒事。」、「那沒什麼啊!」這話語一出,無疑就是否認孩子難受的理由。有時孩子反而因為再度被大人否認或不理解,而讓情緒變得更加誇張化。

陪伴豆丁成長之路,我一直觀察著他和家中其他成員的互動。再回頭檢視自己,最大差別還是在於,是否有全然接納孩子的感受。他的難受是否有被接納,即使我們不全然知道孩子的挫折怎麼來…

目前豆丁正值體力旺盛的一歲多年紀,常常東撞西撞,他怎麼面對身體的疼痛?通常他會突然大聲,發出類似假哭的聲音(但不是哭),然後快速走到離他最近的大人身旁,給大人看弄疼的地方,只要我們呼呼他受傷的地方,他就會立刻停止假哭的聲音,然後開心的繼續去玩耍。大人全然的接納,比起任何事更重要。

最近也常遇到不如他的意,就趴倒在地,放聲大哭。今日中午阿嬤和爸爸都急著安撫他,但安撫如果是為了平緩大人心中的煩躁,基本上是無效。我甚至懷疑孩子感受的到。唯有讓他難受的情緒,完整的跑過一遍,盡情的哭完,盡興的哭夠,不要透過任何方式轉移,情緒才是真的被完整接納。

失去聲音的孩子絕非幾天就被養成,那是日積月累的被大人忽視負面情緒的重要性,而漸漸讓他們選擇隔絕自己真正的感受。試著練習接納各種負面情緒,你會發現有時需要被觀照的,反而是自己,不是小孩。


【延伸閱讀 】

20170830,陳亞萱,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