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一堂哲學思考課

作者:嘉義平/假日團領隊 蔡岱伶



這是我與法國哲學家奧斯卡柏尼菲的相遇。

2020年2月7號,我跟奧斯卡-柏尼菲相遇,在那堂「少年哲學思考課」的課堂,我試著去捕捉前一天晚上看的,褚士瑩在《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書裡提到的所謂「哲學的練習方式」:透過提問與對話,試著帶著也跟著對方,弄清楚一些事(思考)~

書裡他提到,蘇格拉底的「催生辯證法」,把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婆」,
  1. 透過「諷刺」:不斷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當中,並迫使其承認自己的無知或盲點
  2. 再「催生」: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
  3. 最後「歸納和定義」:使學生逐步掌握明確的定義和概念
以上步驟來催生智慧。

我拿著這個流程,想看看課程實際進行時會發生什麼事、有沒有機會看到什麼知識被催生了,想學習怎麼跟孩子對談、以促使孩子思考的我,又能得到什麼?在共學領隊的路上,與要帶著孩子自學的可能準備期,這是我自己的自主學習,也是我有興趣去學習來發揮自己特質的能力。

記得大學時,在宿舍樓梯跟朋友無數個徹夜長談後,我自己就領悟了一個結論,我是可以靠跟別人談話與分析別人問題,得到很多的人,對方也會得到很多。那時還想著以後可能可以發展成職業呢~

回到這個課程,很特別的設計是,上半段是孩子上課跟柏尼菲對談,下半段是孩子的家長/大人跟柏尼菲對話,可以看到孩子的思考也可以看到他們父母的反饋。全程由褚士瑩擔任即時英文口譯,參與者不用擔心語言的問題。

在一個女孩跟柏尼菲的對談中,由女孩煩惱爸爸把家中弄亂開始,最終談到「尊重」的定義。
     
柏:你們生活裡有沒有什麼問題想聊?
女:想不到問題,所以不說自己有問題。
柏:過去一週生活裡有不舒服不開心的事嗎?
女:爸爸在家裡把東西亂放不收,隔天我朋友要來家裡玩。
柏:真的?假的?朋友有說,如果你爸不亂放東西,他才要去你家?
女:沒有。
柏:那這個為何困擾你?
女:想要家裡看起來乾淨
柏:為什麼?
女:很多朋友會來,弄亂的地方讓朋友沒地方。
柏:弄亂的地方很大很大?是家裡有大混亂?混亂到沒有人可以有地方站?(現場有笑聲)
女:爸爸不收,我就要收。
柏:為什麼一定要收?爸爸可能覺得亂比較好~他可能喜歡家裡亂亂的~你幾歲?家裡房租誰付?
女:13歲,房租爸爸付的。
柏:為什麼你叫付房租的爸爸怎麼弄家裡?
女:不知道
柏:那有什麼好不高興的?你為何說謊?有人能告訴我嗎?
男孩:女孩怕家裡亂,朋友看到時會丟臉~
柏:問女孩,是這樣嗎?你有什麼感覺?
女:不丟臉,沒感覺。
柏:(開玩笑狀) 我要回去法國跟那裡的小孩說,我在台灣遇到一個13歲女孩,她說她都沒感覺像機器人一樣,他們一定覺得很新奇~你是機器人嗎?13歲時賀爾蒙作用很大很混亂,而且一開始你說不開心,現在又說沒感覺,你很會說謊。你常常覺得丟臉?
女:有時候。
柏:那就是~我發現台灣孩子怕丟臉~
女:如果去朋友家他家很亂,我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柏:你很敏感,你想逼自己的爸爸、朋友的爸爸都收拾乾淨,才是尊重你!你是暴君!
柏:對我來說,人們在課堂上跟我說話、說實話才是對我的尊重~但你沒有。你注意家裡乾淨才是尊重,家裡乾淨比大腦裡乾淨重要?因為說真話與思考來打掃大腦很難,清掃家裡很簡單。

以上的對話間,看到很多用幽默感包裝的嘲諷,也看到孩子在重重的追問下,一層層打開自己不願意面對的部分,可能也是思慮的不清晰、與在人前的壓力(媽媽也在場)下,面對柏尼菲的問題,孩子只能呈現出說謊的樣態,可能孩子也不自覺的為了維持自己的面子,迴避自己問題裡的本質,自己怕(同學覺得自己家很亂)丟臉。

這個女孩心中,最後是否產生了智慧,我不知道,但是,在試著誠實面對自己的想法上,或許有個開端,面對這個柏尼菲(老師/長輩),重要的不再是包裝出最好的自己,而是真實說出自己的想法、與面對自己可能不好的狀態

思考的第一步:誠實面對自己。
褚士瑩在《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書也提到:
思考,到頭來就是先跟自己對話,然後跟別人對話,而且不能怕痛!
因為如實說出自己也接受別人如實回應,有時,很痛~


至於到了下半場,刺激的部分除了在士瑩臨時要短暫離開時,我自願上場當即時口譯以外,更令我難忘的是,在有個家長提出擔心孩子的問題後,柏尼菲的回答與後續我的提問:

柏尼菲說:父母常有太多的擔心,但擔心是痛苦的,用擔心來表達愛太苦了,如果你信任孩子,才是愛,而且擔心是會傳染的,孩子也會學會擔心自己。

我:對華人父母來說,信任孩子為什麼那麼難?
柏:我在中國,到處看到3個老人圖像,是「福」、「祿」、「壽」。人的慾望、期望很多,父母對福祿壽有執念,想長壽、想成功、想有權有錢,覺得生活只能追求福祿壽,像由井觀天的青蛙,怕小孩得不到福祿壽,所以不能信任孩子是好的、是安全的。

我:是否是在告訴華人父母,這個世界不只福祿壽,還有很多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存在,可以帶孩子去看去關注?
柏:你自己作了一個很好的結論。

後來,我回家好好的再思考了一下,為什麼父母有很多對福祿壽的慾望跟期待,就會不信任孩子呢?

我想,其中應該是有個恐懼扮演了中介的角色,父母很想要有福祿壽,是因為沒有福祿壽的狀態讓他們很恐懼,沒錢沒權沒好運又多病痛,父母自身的這個恐懼,驅使自己想要不斷追求福祿壽,也擔心孩子沒有辦法得到福祿壽,所以,不能信任孩子就已經是好的,一看到可能不能達到福祿壽的行為或事件,就會產生擔心的情緒。

且華人文化裡,代代之間的連結是很深刻的,今日養育子女,是為了明日自己衰老時孩子會扶養自己,這樣的連結之下,孩子如果在成長的過程,離福祿壽越遠,就代表自己的老年生活,離福祿壽越遠,所以,怎麼可能不擔心憂慮呢?

不過,用擔心去愛孩子很痛苦的,何不放下擔憂,看看人生裡的其他美好,像是你的孩子,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如此美好~

學著去信任孩子吧!

學著去給孩子沒有負擔單純的愛吧!


【精彩文章回顧】

蘇格拉底的提問法 by 楊鎮宇(台北共學平日六團領隊)

小孩的「意識」,才是我們工作的對象 by 楊鎮宇(台北共學平日六團領隊)


【歡迎捐款!】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捐款支持親子共學,還可以收到黃金無毒地瓜喔!活動詳情請看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