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和孩子連結】

                                                     圖文:Egg Chiang


今天和共學團的小乖媽聊天,她給了我一個回饋。

一個月多前,母女會進行某種角力,當時2Y4M的小乖,會在超市堅持要買一種零食,而那種零食甚至家裡就有,小孩不肯走,媽媽不肯買,就在商店耗了40分鐘,哭鬧打滾通通來。

有一次,媽媽看到小孩收到共學團阿姨送的一個德國兩顆軟糖的小包裝,小乖珍惜又無比開心,眼睛都在發亮的在車上好好的、慢慢的吃著。

那軟糖,看起來就是不像市售糖果如此誇張的不健康,於是媽媽的警戒線沒有大響,看著孩子珍惜的吃著,媽媽在想:「為什麼我要剝奪她這麼單純的快樂?」媽媽開始換一種方式,除了家裡原本就會有的超級健康餅乾之外,也慢慢添購一些,原本不會買的小包裝糖果零食。

三不五時,沒有原因,沒有預警,媽媽就會掏出來,歡歡喜喜的把糖果給孩子,孩子接下,好好的吃著。

於是,他們過了這個在商店哭鬧要零食的卡關。

現在,當孩子在便利商店與超市裡,又堅持著要買什麼糖果的時候,媽媽會陪著孩子看看那是什麼?如果媽媽覺得不合適,就會和小乖說:「這個不健康,我們吃健康的糖果,妳知道,媽媽會給你比較健康的糖果,對吧?」(當下並沒有掏出媽媽準備的糖果轉移小孩的注意力喔)

小乖想想,同意了,願意不買糖果而離開商店。
***
這裡面,你看到什麼?
看到的是,
媽媽放下自己的界線,區就孩子?

還是,當媽媽用了一個方式,滿足孩子吃零食的需求後,孩子就能更配合媽媽了?

還是,孩子吃零食就是不應該,再哭鬧再番,都不能屈服!


還是,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拿自己的孩子來試看看,是否可以套用?如果可以,那真的是很不錯的技巧,如果不能,就是我的孩子不受教,講不聽,勸不動,會一直要求要吃零食直到他得了糖尿病!

還是,小孩又不知道吃零食的嚴重性,這個媽媽沒有盡責管控!

教養就是這麼有趣,當你冒出上面任何一種想法時,

往往都隱藏著,
爸媽(或純粹一個人)生長過程中的自身體驗、價值觀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也包含,人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人,
並打算如何回應著這個世界,如何回應孩子。

***

我看到的是:

媽媽發現她對於和小乖之間的相處有困擾,
然後,她正視自己的困擾的同時,也願意看到孩子的個人狀況,
她試著理解孩子的需求、快樂與被困住。
(
吃糖果的需求,吃糖果的快樂,
以及,
因為想吃糖果,但媽媽總是不買,在商店的時候,孩子就被困住了)

然後,她尊重孩子是個個體,尊重她有需求,
他也尊重,而且願意接納孩子與她的不同
(os
:怎麼會有人吃甜的就那麼開心!)

媽媽做了調整,
試著主動的給予,而這個主動的給予,

心理上,孩子有被接納的感覺,
生理上,吃甜甜的需求有被照顧,
成功經驗上,
孩子發現,媽媽真的會給我吃糖果,
我不需要被「得不到,現在、馬上、就是好想要」的心情困住。

所以,在商店裡,孩子變的好商量了。

***

最後,我要說的是關於愛的連結,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裡面說:愛是照顧、責任、尊重、了解。

有了源自於愛的連結,
怎麼樣的處理「技術」反而不是要點。

上述的這些過程裡,

媽媽沒有太多的放縱(讓孩子吃零食吃個過癮)
沒有太多的忍耐(忍耐當孩子吃不健康的糖果,自己心裡的過不去)
媽媽願意表達她的底線,
讓孩子知道「我希望妳吃的是比較健康的糖果」。

而有了愛的連結,
媽媽和孩子在面對這個世界時,才可以站同一陣線,

孩子的行為可以慢慢調整,
媽媽也不會被迫節節退讓,終將爆炸。

更美好的是,
這是我們親愛的孩子啊,
她不是我們的攻防敵人,需要想盡花招來對付啊。

甚至,當我們願意和孩子建立愛的連結時,
我們才能更愛孩子,同時更接受與愛自己。



【2013年12/28~29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聯合課程簡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