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從衝突中思考:陪孩子練習物權的意義

 圖、文:Eva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新竹 )

今天我跟大寶生氣,因為她拿著吐司揉來揉去揉到小寶的碗裡,然後又不吃了。我血糖低,心裡火氣上來

 

直接說:「很浪費欸,我以後都不給你們買吐司了」

大寶也生氣的說這不是浪費,同時她問我:「媽媽,你剛剛說吐司是生氣的話,還是真的話?」

我愣住,轉念誠實的回答她「我說的是生氣的話,不是真的。我很抱歉。」

她繼續問我:「因為你說了傷人的話,才要抱歉嗎?」

我繼續說:「不是所有的生氣的話都是傷人的話,你察覺到我生氣了,所以來問我對嗎?」

她點頭。我繼續說:「對我生氣了,我們可以表達生氣,但生氣的時候,說的話為什麼會傷人,我想是超過界線。我剛剛說,我再也不給你們買吐司了,這裡面語氣有生氣,同時我說的不給你們買,其實是在規定和決定你,這樣就是侵犯到你的空間,這句話其實是威脅,它會傷人。媽媽要跟你說對不起,媽媽還在練習,好好的表達生氣,而不是用語言攻擊」

她說:「對啊,你說生氣的話害我都會爆炸了啦」

 

四歲的女兒越來越能聊這些問題,我想也是在共學的場域練習起來的。這之中我認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和孩子練習物權。自主尊重,都是從物權出發出發。什麼是物權?就是物品的所有權。最簡單的例子,孩子的玩具,所有權是孩子,那麼玩具怎樣應該都是由孩子決定。玩不玩,怎麼玩,借不借,都由孩子決定。這些屬於孩子的東西,就像他身體的延伸。沒有得到孩子的同意前,不可以碰觸/移動他的身體,那當然,沒得到孩子允許前,也不可以碰他的玩具。

 

共學現場我們怎麼陪孩子練習呢,兩歲左右是第一個自主意識開始萌芽的時期,我們會藉由大人陪著小孩去溝通,借玩具,交換,經歷被拒絕,或者是拿了別人的東西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些都是在練習建立物權。物權也是建立那個「我」與「你」的界線的基礎。我們常問尊重怎麼教?尊重就是基於你和我是一樣的人,我們是平等的人,所以我不會在未經你允許的情形下,踏足你的「領地」。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陪孩子理解人我界線。而物權,就是這其中的基礎。

 

這個「你與我」的界線是變動的,它隨著人的狀態,還有具體的物品而改變。心情好時都可以借,或是某些物品可以借。因為這些變化,所以我們不會直接規定孩子怎麼做可以,怎麼做不行。因為更重要的,是孩子對這些經驗的思考。而我們做的,就是觀察與陪伴,示範如何溝通,示範什麼是尊重和平等。如何與人互動,也協助他長出自己與人溝通能力。

 

孩子對物權理解以後,這樣的界線更可以延伸到語言。怎樣是暴力式的溝通?同樣可以由物權出發來思考,什麼樣的語言會侵犯到對方的領域。一如我文章最開始的例子。小孩也會從這個基礎出發,隨著年紀的成長,去和大人討論更複雜的情形,例如公共的空間,使用,維護,合作都該怎麼處理。持續練習,陪孩子建立物權,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延伸閱讀】

2020/02/16  江平,呵護你我心中都住著的「青青」

2019/09/26  黃婉茹共學從觀察孩子與自己開始

2019/01/18  薛安琪共學聊聊『關於孩子之間的翻譯和轉播,以及自己的課題分離』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2/06-07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蔡阿嘎,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更不是來滿足父母親未完成的心願與期待

 圖、文:Diane Li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桃園 )



網路名人蔡阿嘎近日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傳了一支影片,辯論關於生小孩與不生小孩的優點。在影片中他談及生小孩的五個優點,分別是:

 

1.有人陪伴━只有夫妻兩人一起生活60年一定很無聊,年輕時陪伴小孩、老了小孩陪你。

2.愛━享受愛與被愛,不只是夫妻,還有爸媽子女祖父母不同的情感。

3.人生階段完整━能有完整的家庭角色扮演、體驗各人生階段的樂趣。

4.有新的動力━更有努力工作、為家人付出的動力。

5.充滿人生目標━想看孩子長大結婚生子,源源不絕的人生目標,有努力健康活下去的正向力量。

 

要生小孩或不生小孩,僅僅從這五個觀點來討論其實是非常單薄的,生養、教育、為一個生命負責,也絕對沒有這裡面說的那麼簡單。更多時候是與孩子之間拉扯的同時,還要面對身邊親友街坊鄰居,乃至於公園裡的路人甲乙丙丁的指教。與此同時,也別忽視了,社會福利制度對於全職育兒的不友善、政府政策對於勞工家庭的育兒權益有名無實,網路世代對於兒童隱私權的迫害。相信蔡阿嘎先生的社工系背景,一定對於兒童人權與兒童權利公約不陌生。在兒童權利公約裡,視孩子為獨立個體及權利主體。一個生命誕生在這世界上,不是為了來陪伴父母親,成為附屬品,更不是來滿足父母親未完成(或做不到)的心願與期待。

 

新生兒那粉嫩粉嫩的可愛模樣,第一次坐、第一次站、第一次叫媽爸,都讓人很融化。但,進入自主萌芽期的孩子,小小的身軀動手比動口快,怎麼溝通都是不要不要。在自己秩序感中的孩子,什麼事情都要照他/她 心裡的順序來,一但破壞了這順序,輕則全部重來一次、重則大崩潰,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回想起我女兒的這個時期,每次情緒崩潰都是以半小時為單位往上加的。如果在這當中有新的狀況引發,又會再重頭來過。最高紀錄可是曾經持續一兩個小時。正是這個時期,開始挑戰主要照顧者的各種界線,衝突發生時,責罵、處罰、權利剝奪,各種大人的權威壓制都用出來了。即使心裡很無助,但身邊的人都要教妳/你怎麼「教」小孩;尊重孩子被說放任、不負責任;還有各種教養專家明示暗示告訴你/妳:你/妳不會當爸媽,要跟著我這樣做才對。甚至,還會教「如何適度體罰」呢。

 

當一個家庭裡多了一位新生命,除了甜蜜,也會多了磨擦,透過這些重複而繁瑣的育兒事務,在身心皆很疲憊的時候,人的樣貌會真實的呈現。那些過往形塑在我們身上的價值觀、童年時期被對待的方式,都會一一浮現。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會進入另一個境界,要如何和對方合作、如何調整對伴侶的期待值?這些都是無法逃避的課題。

 

一個家庭裡的所有成員彼此牽動,形成動力系統,夫妻關係則是這個動力系統的基石,生了孩子要如何經營好伴侶關係,是一大挑戰。不管是人生的哪個階段,目標設定都應該以自己為出發點,而不是將期待放在他人身上,無論這個他人是伴侶、孩子,或父母。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有句名言是:「母愛的最困難之處,不是撫養小孩長大,而是協助孩子獨立出去。」而我們自己,獨立了嗎?成為我們自己了嗎?還是我們的人生都在為別人而活呢?

 

無論是要生小孩,或是不生小孩,都應該是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所謂的優點或缺點,也不過是事情的一體兩面,沒有如此絕對。如果要生小孩,請放下操縱與控制,讓孩子成為他/他自己。

======================

【延伸閱讀】

2017/08/22  楊鎮宇,你真的願意繼續這樣堅持嗎?

2016/12/23  Egg當大人說賭氣話時,小孩感受到什麼?

2018/11/08  邡瓴慢慢來,最對味:一個月嫂接觸共學團的經驗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2/06-07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上半年度大台北地區實踐班 + 免費講座

 


親子友善場,歡迎帶孩子一同參與!

======【北區實踐班】======
林口區 - 3/27、3/28

內湖區 - 4/17、4/18

板橋區 - 5/15、5/16

新莊區 - 6/5、6/6

======【家庭教養講座】======
講座:你所不知道的親子共學!~創會理事長談不打罵那要怎麼教
講師:張淑惠
時間:2/06 (六) 14:00-16:00
地點:歡仔園活動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38巷1-5號 )
講座:我如何和先生一起不打罵小孩?二十年教改經歷促成民主家庭的故事
講師:張淑惠
時間:3/13 (六) 14:00-16:00
地點:林口社大(新北市林口區仁愛路二段173號)
講師介紹|張淑惠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創辦人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 召集人
台大財金系
教改及親職講師二十年
和先生攜子以93天徒步環島,著有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一書

講座:「身體自主權」和「性教育」如何在家庭日常中發展?─ 從《蝴蝶朵朵》繪本談親子關係
講師:江平、陳怡君、李珊
時間:2/21 (日) 14:00-16:00
地點:林口(詳細地點請見報名表 )
講師介紹|江平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北區) 領隊
國際NGO生活的藝術基金會兒童、青少年課老師
經歷:
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小學教師
荒野協會推廣講師
QCI認證瑜珈老師
講師介紹|陳怡君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北區) 助教
文字企劃與社區營造工作者
講師介紹|李珊
FUN鬆玩育兒友善園園長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講師
兒童哲學帶領講師

講座:孩子好盧~如何看見孩子的需求
講師:林胤陳|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北區) 領隊
時間:2/26 (五) 19:00-20:30
地點:FUN鬆玩育兒友善園(北投區明德路136巷18號)

講座:當媽之後世界都變了~淺談當代新母力
講師:徐書慧
|講師介紹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理事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北區) 領隊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研究生
時間:3/13 (六) 13:30-15:30
地點:新莊新泰活動中心(新北市新莊區建中街116巷3弄2號2樓)

講座:歹竹出好筍,如何當一位現代爸爸
講師:簡彌堅
|講師介紹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監事
北區暖蛇共學中心 召集人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北區) 領隊
時間:3/14 (日) 14:30-16:30
地點:台北市 (詳細地點請見報名表)

講座:孩子說謊話_不打不罵, 要怎麼處理孩子的問題?
講師:閔柏陵
|講師介紹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理事長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北區) 領隊
時間:3/21 (日) 13:30-15:30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大湖街131巷 湖中天停車場旁樓梯下B1-引目設計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30-31 台南場 https://reurl.cc/q8Aodg
2/06-07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 :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遊戲力」讓大人了解陪玩的意義

 唐家霈       文:筱涵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_北區 )

我以前總覺得無暇也無心陪小孩玩,內心常吶喊著:我還有一堆事要做耶!你為什麼就不能自己玩呢?當我終於有空陪玩的時候,我卻很容易感到好無聊好浪費時間喔!根本心不在焉。但是,看完「遊戲力」這本書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遊戲」對小孩來說,就像呼吸一樣是如此重要的存在,對於還不太懂得如何運用語言的他們來說,「遊戲」是表達自己最好的方式。

 

你可以藉此窺探他的內心,藉由笑聲釋放他的壓力,你將更了解你的孩子,你們的情感連結更深了!你們能像同伴一樣對話,當你發現孩子在遊戲裡脆弱的那一面,你能變成那個支持他的角色。小孩可以從遊戲裡獲得力量,然後他將更有能力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小孩無處不玩,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場,當你試著不要用大人世界的邏輯去規範限制他們,試著用玩遊戲去取代教訓與批評的時候,小孩往往會更願意去理解大人的難處,你所得到的回饋是意想不到的!

 

當我發現好好陪小孩玩,有那麼多好處的時候,我真的願意屁股坐在地上,認真看著孩子的雙眼,全心投入到他的世界裡耶!如果人生還有一次機會能回到小時候,你願意嗎?

 

以下整理了一些讀後筆記:

🔺在和孩子的遊戲裡,例如角力,我們要同時扮演對抗和支持的角色。(要認真玩但又要視情況不能真的贏)

🔺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有找到力量的方法,當遇到挫折的時候。

 

1.           權力和無力感

🔺我們的社會普遍對權力和力量的看法很矛盾,特別是「兒童權利」。例:我們為孩子的正義感和身體的力量喝采,但同時又逞罰侵略和脅迫的行為。

🔺第一波的自信力量:來自嬰兒的需求獲得滿足的力量。

🔺第二波的自信力量:來自學步兒說「不」的力量。如果這樣的力量受到尊重與包容,孩子可以維護他的自我認同而不需要傷害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孩子年齡18個月到2歲(開始有自己意志的時期):大人試著不要把此時的任性視為一種挑釁、無理或故意的作對,而是承認甚至欣賞這種獨立性,但同時又以清楚的界限提供結構性和安全性。

🔺第三波的自信力量(在世界上取得立足點的力量):進入團體,新事物、新朋友、對力量和無力感的不同體驗交互激發著。孩子在努力獲得自信和自我肯定的時候,也會感受到一些挫折,這時如果大人不停地批判、評論他們,將會導致孩子進入無力感的堡壘之中,要不就是逃避(消極性),要不就是戰鬥(假冒的力量)。

🔺透過遊戲的精神可以幫助每個階段的孩子培養出健康、自信的力量。

 

2、權力的實驗:玩屁屁臉的遊戲

🔺這遊戲讓孩子實驗「力量」。

小孩最愛的兩件事:廁所的幽默和罵人,這兩件事都與力量有關:能控制自己身體功能的力量和傷害別人感受的力量。大人如何幽默化解而非一直說不可以或大道理?試著滿足孩子說這些話時所期待得到的反應。

🔺關於「權力」的拉扯

例:爸爸要幫小孩剪指甲但小孩不願意!如何透過「玩」讓孩子知道爸爸絕對不會強迫或傷害他,讓孩子在這過程擁有主導權並用遊戲鬆懈他的緊張。大人通常會說:我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時間每件事都玩遊戲?但作者相信這是值得投資的時間,別忘了我們花多少時間嘮叨、爭吵或哀求小孩配合,當這些家事變成有趣的遊戲時,他們將變得不再是家事,孩子也將更願意接受你的要求,你們之間的連結也更深了!

 

3、讓孩子準備好面對這世界

🔺許多父母深信讓孩子習慣殘酷的世界,他們才能做好準備。但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和自信,這兩者皆來自「愛」與「照顧」。我們需要做的是同時給孩子「滋養」和「挑戰」。

🔺關於在玩輸贏遊戲的時候,通常,從讓他們贏開始,然後逐漸提高難度,有時他們會希望贏,但有時又希望有挑戰性,最好是跟隨孩子的帶領,試著解讀孩子傳達出的訊息。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會平衡兩種感受:享受勝利(即使不是完全公平)和享受挑戰(即使他們輸了)。

🔺如果孩子非常在意輸贏,那他們可能需要大人特別注意協助他們處理勝利、失敗和競爭的感受。可以試著把遊戲重點放在以嬉戲的方式處理孩子底層的情緒:自尊與丟臉。如何讓遊戲不管輸或贏都很好玩?誇張的表演方式?讓孩子把不勝任的感覺咯咯笑掉!讓孩子主導遊戲規則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4、使批判的聲音安靜下來

🔺不幸的是,另一個強調勝負輸贏的極端思考,已經滲透到兒童身上,在這個充滿課程、運動團隊、收費的室內遊戲場所、電視和電腦的時代,「自然的遊戲」已經消失無蹤。

🔺成人擅長把學習的樂趣變不見!更糟的是,我們有批評孩子的傾向。

🔺批評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習慣,也很難中斷。我們認為只是想幫忙,但它的作用只是會在孩子的腦袋裝進一個小小的聲音(有時又震耳欲聾),然後不斷在孩子的生命中無情地出現。

🔺遊戲式教養的關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聆聽,並在他們抒發感受的時候繼續保持我們對孩子的信心。在長大、學習的過程中會帶來許多挫折,而挫折會透過笑聲釋放(當你幸運時),或是透過哭泣(當感受太強烈而無法以笑聲紓解時)。

🔺孩子不會主動到我們面前說:「我一點都不會,你可以幫我嗎?」他們會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我就是沒興趣了!」所以大人必須做一個好偵探,嗅出這些訊息是因為興趣的轉變,還是因為感受到無力感而想放棄。

 

5、恢復失去的自信

🔺兒童心理學家多年來已注意到:對創傷的孩子來說,遊戲是孩子擁有的少數工具之一,能讓他們表達感受,把經歷過的創傷演出來。

🔺大部分的兒童會自然地趨近那些能幫助他們處理生活大小困擾的遊戲,就像大人也喜歡和朋友聊天,抒發自己生活中的煩惱。

🔺當孩子有困擾時,大人可以跟他們遊戲,引導他們恢復自信。

🔺遊戲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依照自己的意志來實驗,暫時放下物理性和社會現實的規則和限制。孩子可以給故事一個快樂的結局,或讓自己變成勝利者和英雄,這個歷程稱為「做主」。

🔺我們知道教訓孩子沒什麼用,但我們還是繼續不斷這樣做,趣味一點的作法可能會更有幫助。

======================

【延伸閱讀】

2013/10/24  張淑惠共學動動腦~和孩子玩遊戲的重要性

2019/09/23 黃婷婷從遊戲場&夾娃娃機上到寶貴的一堂課

2017/03/28  楊鎮宇小孩的「意識」,才是我們工作的對象。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1/23-24     台北場  https://reurl.cc/Q31O42

1/30-31     台南場  https://reurl.cc/q8Aodg

2/06-07     台中場  https://reurl.cc/NX1Mqk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定期定額捐款送擁抱愛食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