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父母們對於「責備」這件事有甚麼看法?父母遇到孩子有狀況,往往當下的反應都是「責備」,但這樣的作法究竟期望達到甚麼樣的功能?而實際上又達到了甚麼樣的效果?
最近在讀《父母效能訓練》談接納的部份。書中說,孩子需要被接納,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那麼孩子甚麼時候需要被接納呢?以我自己當小孩的經驗,我最需要被接納的時候,其實是我做的不好(或不夠好)的時候。(書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堆沙堡堆的樣子不太像)
假設一個媽媽出門不小心把自己鎖在家門外了,於是只好打電話向先生求救,請他從辦公室回到家裡來幫忙開門。以一般父母的角度來看,這樣算「犯錯」吧!而且還造成別人(先生)的麻煩耶!如果你是這個媽媽,而你的先生一回到家門口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責備」你,試問你會有甚麼樣的感受?(我猜很多先生的確會如此,但不代表這是好的對待方式!)
無論是《父母效能訓練》還是《愛的藝術》中,都在在提到「接納」的重要,而完全沒有提到「責備」這件事。也就是說,如果教養這件事情是在談「情」說「愛」,那麼,責備這件事,應該不被包括在內吧!
孩子也是一個人,他只是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一個人,但他也有所有人都會有的情緒感受(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孩子到五歲大時,情緒的複雜度就跟成人的差不多了)。那麼,如果大人會因為被責備而受傷,憑甚麼相信小孩的心裡不會因此而受傷?
「愛」的教育,是尊重,是瞭解,是接納,是照顧,是責任。孩子的確需要「引導」,但不是「責備」。大人一旦責備了孩子,是不是就把自己肩膀上的「責任」輕易地卸下,然後轉放到孩子的肩膀上?好像孩子有任何不當行為,都是他的錯,與大人無關?(「我已經教過你了!你學不會,是你有問題!」)
然而,孩子畢竟是個仍然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大人這樣的作為,合理嗎?
試想,那天你被鎖在家門外,你先生立馬趕回家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著你說:「你還好嗎?等很久了吧?不好意思我來晚了。」
你會因為先生這樣做,而從此以後就變成了一個不負責任的人了嗎?
還是你覺得,先生必須在你忘了帶鑰匙,或是碗洗的不夠乾淨時,就責罵你,好讓你「記取教訓」,這樣才表示先生很愛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