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不可以,為什麼?】




                                  圖文:陳韋男


那天傍晚,帶孩子外出找朋友取物、並帶小的去診所治療感冒,忙了一圈回到家,洗米、備菜,預備晚餐。在車上已經跟孩子們預告因為時間趕,所以爸爸沒考慮讓他們到廚房,請他倆在客廳玩。

樂樂(5Y7M)時不時地跑來關切,並提出想切紅蘿蔔、高麗菜的要求,還想好要切不同的造型。(上週,一起去採買並做炒飯、蔬菜湯,兩小很想再玩一次!)(現在想想,「不同的造型」就是孩子的創意呀!)

我蹙眉並搖頭說:「樂樂,我知道你很想參與!但是爸爸想早點弄好晚餐,好讓弟弟吃完飯後可以吃藥,所以,不能讓你切菜。對不起!下次再找時間讓你們練習。」

樂樂:「那你就讓我和弟弟看電視呀!」

我耐著性子解釋:「中午,你跟弟弟已經看了兩段卡通了,而且等一下吃晚餐你們又會看。爸爸想保護你們的眼睛(樂樂已假性近視,隔夜睡前需點一次眼藥水),避免太早近視。請你們先玩玩具,晚一點再看電視。」

樂樂認份地去客廳找弟弟玩。

玩了一會兒後,樂樂又來廚房問有沒有他可以做的事情。菜已備妥,初次嘗試做「三色蛋」,蒸過的皮蛋仍有點燙手(不適合),不過鹹鴨蛋可以讓他剝蛋殼。乙星(3Y6M)看見哥哥在廚房也跑來湊熱鬧,拿起旁邊的生雞蛋就學哥哥往桌子上敲,我大喊:「哎唷喂呀~ 乙星,那個是生雞蛋,等一下要將蛋黃和蛋白分開的,不能讓你敲!」我猜那個大音量嚇到了他,他回報一句:「爸爸是大笨蛋!」我:「對不起!因為爸爸急了,所以太大聲嚇到了你。」想想,時間差不多了,他倆大概是玩夠了,就開電視讓他們看,也讓自己能快速地完成工作。


想起,這陣子看 林真美老師的《繪本之眼》,在這個以「管理」掛帥的現代社會中,小孩一方面被要求要依循成人的秩序與價值行事,一方面又無法控制的想要在重重限制中撒野、搗蛋。這或許是小孩在與成人的共生中,為求取自身平衡所做的最大努力了。但是,對於小孩這類反應可謂幾近「全盲」的大人,往往只會高舉「規範」的大尺,用或硬或軟的方式,繼續約束身邊的孩子。因此,大人與小孩之間的問題很難獲得真正的解決,兩者的關係也依舊停留在「成人宰制vs.兒童受縛」的死胡同裡。(p.184)


覺察到孩子的反應不是搗蛋,而是想玩;那個「玩」,正是孩子練習並發展能力的過程,看樂樂再三地來廚房,想要「學習」的「動機」是如此地強烈,這不正是我們想要孩子「主動學習」的最好範例嗎?

呼!還好,沒有斷然拒絶樂樂的請求,保有商量的機會,找出「需求衝突」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這正是共學團近期正在閱讀的書《P.E.T.父母效能訓練》裡,用「沒有輸家」的方法(第三法-協商)解決不可避免的親子衝突。(*註)

隔天下午,我跟樂樂陸續午睡後起床,就在我正溫柔喚醒弟弟時,樂樂跑來要求讓他看電視(他想知道那個想看的卡通是何時播出,表示只要讓他瀏覽時間表,就好了)。

我提醒他待處理的兩件事:剪指甲及掃地(早上他在客廳剪紙,留下一大片紙屑)。要求他先做完後再開電視。但他覺得他想看的那個卡通快要播出了,所以,好想「馬上」就看。

心想,又來了!這「需求衝突」為何出現的如此頻繁!

我:「樂樂,你不能只說你馬上要看。如同爸爸不能要求你馬上就去掃地一樣!我們來想一想,有沒有什麼辦法是我們兩個人都可以接受的。」

樂樂如實地說他不會,並請我教他。

我想了想,說:「這樣好不好?你先去開電視,確認你想看的卡通是何時播出,然後,再掃地及剪指甲。」他快快樂樂地回答好,並一溜煙地去開電視。
沒一會兒,就聽到他從客廳回報說:「爸爸,正在播出的就是我想看的,我可以看完後再掃地嗎?」小子真厲害,把播出時段都記起來了。我回他:「當然可以。」

弟弟搭哥哥的便車,有卡通可看,也不必等爸爸叫喚,就自己起床了!

之後,樂樂自行掃地;也請我幫他剪指甲。

再次證明,「第三法-協商」不僅可以解決無所不在的親子衝突,而且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註:《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父母效能訓練》湯瑪斯‧高登(Dr. Thomas Gordon)/著,張珍麗張海琳/譯新雨/出版。書中提及「衝突」考驗人際關係的健康與否,能使人形同陌路,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進而建立親密關係。  「第一法」威權-大人贏、小孩輸,父母面臨執行上的困難,並剝奪孩子學習「自主管理」、自我負責的機會。其代價卻是孩子對父母的敵意。  「第二法」縱容-小孩贏、大人輸,孩子會有同儕相處問題,懷疑父母對他們的愛。  「第三法」協商-雙贏,沒有輸家的方法,透過協商,親子滿足彼此的需求,以解決「需求衝突」。



【2014年2/ 15、16日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聯合課程簡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