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新竹暖暖蛇暖新家長_王岢鈺
知識是由經驗而來的!!
那天的早晨,孩子在關西市場買了一塊「甜水粄」,那一天的陽光非常的耀眼,孩子一口咬下,愉悅的表情一瞬間凝結在那道光下,很緩慢的吐出一句「我以為這是黑糖饅頭」。
甜水粄之於我的記憶,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早晨總有人扛著扁擔到街巷叫賣,打開籃子蓋的花布,裡面是一個一個班駁的陶碗,外公總會買一碗當我早上的點心。
陶碗拿在手上沉甸甸,用一根像冰棒棍的竹籤,在碗內滑一圈,再向內畫十字狀,再切成一小塊插來吃,那股滑入喉頭的香甜,是我在菜市場必買的甜點。
第二天扛著扁擔的人,會再回來把碗收走。
日覆一日的記憶,似乎就在昨日。
甜甜的水粄,咬在口裡是不同的記憶感受,喚醒的是過去與現在交織的知性。
那個早晨,帶孩子逛市場的使命感又深刻的浮出。
黃武雄在童年與解放談到「不經驗的知識使人異化」
不通過體驗的知識,不成為人自身的一部分,反而會使人異化。
人在經驗生活創造文明,是透過無數經驗的累積,反觀現行體制的教學,透過教科書記憶與背頌,單向的接受,知識變成一列列的條文,變成裝飾,變成虛有其表的社會地位像徵。
知識是人類過去的記載,若只有在書本上單向吸收,如同只餵養沒有感知與香氣的食物,無法透過五感的接收,兒童感受不到義意,相對的心智無法拓展。
書本給予的現像,記載的是人在不同的時空產生的經驗載體,單靠眼看是不足架構人的經驗知識。
主體真實的走入城市的集散區,進市場眼看的到,手摸的到,鼻聞的到,耳聽的到,口品嚐的到,實際的群體與過去傳下來知識,經由正運行的經驗產生相互的碰撞,素養裡談的生硬文字,也在時空中被激活,目的是要讓長久僵化的學校教育重燃,實體閱讀的知識走入生活中,活跳跳的知識,學習的創造是不是很有畫面。
走讀的過程中,兒童不單是背頌地名,更是跨過時空與自身主體的經驗,重新去認識自已,也認識自已的家鄉。
有一天現在的他,可能經驗過去如我的經驗,這不同的感受面,舖陳的是知性的養成。
很多人說「甜水粄」是閩南人說的碗粿,是也不是。
仔細分析內容,客家人的水粄有甜跟鹹兩種口味,甜的是糝黑糖跟米漿拌勻再下去蒸,鹹是在蒸好的白米漿上頭舖上炒香的菜脯料,跟閩南人碗粿的做法不盡相同。
口感上也略帶差異,碗粿吃起來偏硬Q,水粄的水份比例較高,口感上相對比較為軟儒,我口中的客家水粄能在齒間感受到型,滑入舌上如水漾帶過,鹹的口味可以咬到菜脯的脆香,甜口味黑糖的甜蜜感順著喉頭至鼻腔,這是記憶中有外公的甜滋味。
兩種口味我都愛,身帶客家魂的基因,我真的好愛「甜水粄」。
#細孲仔个風中13味—
有一群人帶著兒童,用自已的身體去體驗新竹縣的13個鄉鎮,故名為細孲仔个風中13味。
讓兒童透過自身行腳,體驗自已生長週遭的風土,查詢鄉鎮的發展史,人文故事,從自身體驗外擴與世界相連。
前人的足跡可以補足兒童活動的侷限,不同時空的人類彼此相印證,這樣的學習才有了生命力。
歡迎加入親子共學,一起來共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