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大人的兒童閱覽室

文:佩珊(台南平日團團員)

圖:Anagrama設計網站
(位於墨西哥的兒童圖書館,就是玩樂的競技場)





這裡是一個第一眼就讓人感到舒適的空間,有豐富的兒童藏書,有能躺能坐臥的設置,還有個可以自由穿越的圓圈區域..(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成人假想的使用方式是否就是,優雅又安靜的選一本書,找個位置靜靜地閱讀,親子間彼此依偎著,輕聲細語又美好地享受著共讀的樂趣!?

----這裡是兒.童.閱.覽.室.


一群2-6歲的孩子,似乎不像上述的描述般,他們豪氣的從書架上拿取感興趣的書冊,有時1本,有時不止1本,每個孩子的聲調與音量不同,喊著要求父母唸讀,以及想與友伴分享的心情,完全稱不上輕聲細語...

接著,有的孩子跑了起來,追逐了起來,聽到了其中的孩子說「這裡超級好玩!! 」 聽到如此的讚賞,屬於孩子的區域怎麼不是因此而更有價值呢?

畢竟,我仍舊是個無法完全擺脫社會框架的大人,會不會影響別人的擔心還是出現了,下意識地看了四週,然後看到了,在空間的中央柱上貼了一張紙,寫著不要追逐跑跳,保持安靜等字樣,轉頭看了閱覽室門口的"兒童"兩字,當下真希望自己能不要看懂上面所寫的內容,一方面無法否認看到告示的事實,一方面又感到矛盾與無奈...於是,我試圖從跑跳的孩子中將他們撈過來,讓我能朗讀紙上的文字,僅止於此...然而,這告示是寫給孩子看的,還是寫給大人看的呢?


1號館方特派員到,他請大人能控制住孩子,並說「我們有我們的難處」。

我微笑著回:「我知道,但這裡實在太好玩了!」

有孩子問:「她說什麼?」

我告訴詢問的孩子說:「他們請你們能安靜的看書。」

四週的眼光,想傳達的訊息跟評價是什麼呢?冥冥中就是有一股無形的壓力...


接著,2號館方特派員到,一位媽媽請館員能否自己與孩子們對話,於是,館員走向不同的孩子群,告訴他們:「這裡是看書的地方,要安靜小聲不能跑。」

然後,一個孩子在被告知時碰觸到了身體,於是哭泣。

我注意到b,似乎在閃躲著館員,待館員離開後,他從圓圈區跳進跳出,2號館員來第二次,b躲在角落,館員再次離開,b從圓圈區再次來回穿越,眼神始終注視著門口的動靜,似乎是種挑戰,也是種抗議?!...

聽說有攝影機(館員在之前勸說中有提到),第三次,館員直向b的方向走去,說了些什麼後,然後離開...。

b的表情,有不悅,有委屈,眼中泛著淚光,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似乎是刻意的發出聲響,我走向他,問問他怎麼了?

b用著些許哽咽的腔調,激動的說:
「這是小朋友的圖書館,為什麼要大人決定不能跑,不能大聲!?」

然後,b要求要去問館員。就在領隊的陪同下,我帶著他走向圖書館的櫃台...

3y7m 的b說:
「兒童圖書館不是給小孩的嗎?為什麼是由大人來決定?」

館員沒有回應他,而是轉頭對著長成大人形的我們對話...

成人與成人間還有無盡的討論,b用他有限的語言表達了心聲後,就自己離開了。

到底,兒童閱覽室的設立是以什麼為基準?如果仍然是以成人的而不是兒童的角度來考量,跟一般的閱覽室內放置兒童書籍區有差別嗎?

我想,一定有人會說,有小桌子、小椅子、小馬桶啊!是否這就構成照顧兒童的需求了呢?


最後的最後,b說:
「這個圖書館是騙人的,這裡不是兒童的圖書館,這裡是大人的...。」



【延伸閱讀】

20170804,李淑惠,被消音的台灣兒童
20161017,鄂婷瑛,《如何愛孩子》書評 關於小孩的樣貌
20150402,張淑惠,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創造親子友善空間
20170607,朱翊儀,在台灣,帶孩子搭火車的困難

3 則留言:

  1. 我不知道您是在哪邊的圖書館有這樣的遭遇,真心為您的遭遇、為孩子們感到遺憾。
    我常去的是台北市立圖書館,孩子們一樣會追趕跑跳碰,如果太大聲一樣會規勸小聲一點,但比較像是「提前預告圖書館使用守則」,而不是強力制止。而且館員們出現次數極少,投訴兒童閱覽室太吵的民眾,一般會得到「那塊區域是兒童閱覽室,請您到其他空間閱讀」這樣的答覆。
    我的孩子們感到親切自在,那麼多書自由閱覽,很愉快呢。
    僅此與您分享。

    回覆刪除
  2. 看了真的很心酸吔……

    回覆刪除
  3. 第一次知道兒童書館閱覽室,應該附加遊樂場功能,想玩不是去遊樂場而是去圖書館,讓其他想看書的小朋友無條件接受你們的吵鬧,再來批判圖書館應該開放給小朋友玩,真是偉大的父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