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帶回家的蝌蚪,怎麼了?

文:雅君、佳玲、燕屏、昱辰、妍華(竹苗假日團團員)
圖:佳玲、妍華


《前篇:媽媽,我可以帶蝌蚪回家嗎?

繼上次共學露營,孩子們好想帶蝌蚪回家,現在我們來看看,帶回家的蝌蚪怎麼了?

當時,有些孩子選擇不帶蝌蚪回去,他們內心又是怎麼思索這件事情呢?爸媽提出他們的疑問,我們來看看孩子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小毛肚那一天沒有想帶蝌蚪回家,媽媽問她:「為什麼不想帶蝌蚪回家養?」發覺孩子的腦袋瓜裡真的想很多。小毛肚回答:「因為沒有蝌蚪生活的水,因為沒有飼料,因為蝌蚪長大了會在家裡亂跳,我不喜歡,所以沒有帶回家。」小毛肚思考的這些細節,就是在家養蝌蚪,實際會面臨到的問題。原來即使沒有帶蝌蚪回家,養蝌蚪這件事情,也已經在小毛肚的腦袋裡反覆思索。這不就是生命教育嗎?只是這次沒有大人的引導,這些思考過程更顯得珍貴!

另一家的暘暘是這麼做的...媽媽在家裡發現蝌蚪的勞作作品,她問暘暘:「是不是因爲露營看到很多蝌蚪,所以你做蝌蚪的勞作?」暘暘說:「因爲他想抓都抓不到,需要哥哥幫忙他,也不知道蝌蚪要吃什麼,不能帶他們回家。」媽媽接著問:「所以你就自己做蝌蚪的勞作,這樣可以擁有很久,對嗎?」暘暘回答:「是。」孩子利用做勞作的方式,轉換原本想要佔有蝌蚪的心情,其實非常厲害!而且看看他的作品,如果他沒有捕撈蝌蚪的經驗,沒有長時間的觀察,他怎麼能夠把勞作做到如此細緻的地步呢?他怎麼知道蝌蚪的嘴巴是在身體的下方呢?還注意到蝌蚪小小的鼻孔呢!

(圖註:粉紅色毛球=眼睛,紅色標式箭頭=鼻子,右邊照片下面是嘴巴)


那被帶回家的蝌蚪呢?

妍妍家的蝌蚪,帶回家的第二天,她就不想養蝌蚪了。媽媽跟她一起觀察,發現死了一隻蝌蚪,她有些難過⋯媽媽說:「蝌蚪好像沒這麼容易養耶!」後來她們找了適合的地方放回蝌蚪。妍妍說:「之後再來看看他們就好~」媽媽自己的觀察是,對孩子來說,養動物所需花費的時間精力,她會覺得麻煩,但跟生命的連結還沒有很深。其實媽媽對孩子並沒有什麼期待,只是把觀察的情況紀錄下來,相信孩子有天會有自己的看法出現...

而YoYo帶回去的是帶有小尾巴的幼蛙,媽媽是第一個發現幼蛙死掉的人。大人的心裡有點難受,也有點期待孩子聽到後會表現出難過。但媽媽跟yoyo說的時候,她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只是覺得應該想辦法讓剩下的兩隻蝌蚪不要再死掉了。媽媽內心自己反覆思考著,看起來好像覺得孩子很殘忍,一個生命的逝去,就這樣的雲淡風輕。但她又問自己:「孩子何以認識生命?不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或是其他生命的存在,就能全盤了解吧?」

接著yoyo問媽媽:「那為什麼在那裡的蝌蚪可以一直活著好好的?」
媽媽回答她:「在那裡的蝌蚪也可能會死掉,只是那裡是大自然給的環境,我們把蝌蚪帶回家,給牠的是我們創造的環境……」
她喃喃說道:「那應該是自然的環境才是對牠比較好吧……但是我還是想要養……」媽媽想,好像不要急著給孩子什麼樣的觀念,生命應該透過不同經驗的體認去感受。

是啊…那不是我們跟孩子們說不要養,就能阻止的事。體認生命的流逝,思考怎樣才能養更久,為何生命在外面環境能活,帶回來家裡卻不能活?有好多細節,是帶回家養了之後,才開始發生…

至於凱筠家的蝌蚪呢?蝌蚪長大變青蛙了,她們為了幼蛙尋找好的地點野放。生命還是充滿著奇蹟,不是嗎?

這些經驗都非常寶貴!謝謝蝌蚪帶給大人和孩子們一連串的思考和行動!



(圖註:蝌蚪變青蛙)





【延伸閱圖 】

20170725,阿邦,我不喜歡動物園
20170324,陳界良,超讚的「自然體驗課」何處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