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好敏感,只要一點的壓迫、強硬、就會情緒大爆走。
她可以接受阿母發懶,照顧嬰兒,猶猶豫豫,工作(勉強接受),滑手機,但不能接受阿母的壓迫,強勢控制,轉移注意力,逃避面對她的情緒(忽視)。
某次共學回家,我幫弟弟換尿布時,問姊姊(2Y11M)要不要洗澡?她拒絕了。
因為那週五天她都沒有洗澡,所以我實在有點想要用力push一下,越用力小孩當然越拒絕,我挫敗的說:「那我帶弟弟去洗澡,你等會要洗再進來。」
洗到一半她進來了,洗完我出去換睡衣。小孩出來後,要我幫她選衣服,她不要自己選,我選了幾件都被她拒絕。累積了前面的挫折,我說:「那不要穿好了!」我知道,這是賭氣話,小孩不要穿當然可以,但是在那個情境下,我其實不是真心接受,只是想要嗆嗆她。小孩因此大哭,順勢也拒絕穿尿布。
後來女兒要我陪她去遊戲室,我還在氣,根本不想陪她玩,但賭氣話還是繼續說:「去樓下的遊戲室嗎?」
「對。」女兒說。
我繼續賭氣地說:「你衣服沒有穿,我穿睡衣,我不想下去!」
小孩此時已經無可避免站在對立面。她大哭,堅持要下去。
我的賭氣話還是沒有停,「好啊!好啊!那就下去吧!」賭氣指數上升一百。
女兒還堅持,弟弟只能坐推車,我不能抱弟弟。
就這樣,阿母我穿著整套點點睡衣,女兒光溜溜,嬰兒弟弟傻愣地在推車上。我們就這樣坐電梯下去一樓戶外。
女兒要我一路抱。我冷靜下來,我說,「我今天抱妳一天,現在我不想抱了。」
我抱她坐在戶外階梯上,吹著風,我內心覺得,實在太荒謬。
坐在階梯上,跟她聊聊,她很冷靜地說,她不喜歡我兇兇的跟他說話,而且因為我要她洗澡而且不幫她選衣服(她詮釋就是如此),所以她「絕對不會」穿尿布。
絕對不會?阿母我一聽,忍不住讚嘆小孩用詞之精準。
那次,我就認真反思為何兩個人的互動會走到這個地步?
記得之前有次我帶我們共學團去新竹黏巴達假日學校共學,女兒不願穿鞋,又不想要赤腳,但又想玩,整個纏纏又鬧鬧。我抱來抱去,弄來弄去,卡在想要(控制)小孩狀態好好讓我可以工作的心緒上,中途還忍不住講了幾句賭氣話。
我跟女兒說:「那你今天都在媽媽身上好了!」
女兒回說:「好啊,那我要背起來。」
我的賭氣話,沒有如預期地發生「我賭氣說話、你生氣跳腳」的迴路,沒有激起孩兒的生氣情緒,一方面慶幸孩兒還沒有建立這套迴路機制,另一方面只好悶悶自己收起話來。
倒是旁邊的共學團媽媽說,「還好你女兒是投胎到你家,不然大概被打成兩半了。」
聽到共學團媽媽這樣說,我想著,是我女兒天性如此,還是身在我家環境好好善待所以養成如此?仔細一想,就知道後者的想法太低估人類的能耐了,也對養育小孩太沒信心了。
生老二前,老大兩歲半前,我根本沒有什麼生氣的時候。現在呢,多了很多考驗,我最常做的就是把容易生氣的情景一個個列出來:肚子餓、沒睡飽、事情被中斷、想工作不順利、小孩晚睡。然後一一探查在裡頭我的失落和挫折,並檢查生氣時我的慣習,我發現我最明顯的慣習就是:對孩兒說賭氣話。
我不要再踩進既有的迴路,要創造新的迴路。掉進去前,我放慢提醒自己,要進去了,這是我要的嗎?如果不是,我把自己狀態收拾一下,然後跟自己承認我的感受,再用我訊息跟小孩表達我的狀態。
我對這件事如此敏感,是因為當我那個快三歲的女兒說「媽媽不會生氣,爸爸也不會生氣」時,我突然發現,小孩實在沒有碰觸認識到真實大人的機會。又,當小孩在某些情境裡學會賭氣的最大精髓─否認情緒,然後,邊哭邊說她沒有生氣,我實在覺得我所提供的真是糟糕的情緒教育啊!
快要三歲定終身了,是個努力勤奮耕田的概念啊!
【延伸閱讀】
2016/12/07,Egg,〈練習協商〉。
2013/12/12,Egg,〈和孩子連結〉。
2013/05/23,Egg,〈「不要丟石頭進去了」,小孩不理你,然後呢?〉。
2013/03/28,Egg,〈林家花園的時光旅行─用「假裝」幫助孩子想像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