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我想談談這次反課綱的事件】


                                        作者:林蒙鞍(新竹親子共學平日團團員)

我想談談這次反課綱的事件。

上週小旅行最後一天中午,我在臉書上看到高中生林冠華燒炭自殺的消息。心理覺得很難過,但我沒有時間跟機會好好搜尋這個新聞始末。下午回到家開始看各個報導,各種說法,到晚上,難過變成憤怒。我在想,是怎樣的力量跟思想,讓這個二十歲的學生,清楚地、絕決地、奮不顧身地,為了理想去死。
但小旅行的疲憊語婕晚上睡了後,我也跟著睡了。半夜醒來,忍不住又開臉書來看相關訊息。我看到兩篇文章,一篇是龔卓軍老師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6981033993858&set=a.10202809750594380.1073741826.1519377524&type=1&theater
他訴說自己在學術道路上的空虛,那種只能隔著一層紗用西方的觀點、用中華文化的觀點來解釋自己文化與思想哲學的無力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台灣沒有自己的脈絡嗎?因為台灣文化不夠深厚到成文一個研究的思路來幫助他嗎?後來他才知道,不是的,恐怕前面兩個問題,都是因為被一把黑手抹去了,那些讀了多少年西方哲學、中國哲學、佛學都不知道的事情。


另外,我讀到廖千瑤老師的文章,她問:歷史學者到哪 裡去了?如果更早一點,有更多專業學者站出來,做更有力量的事情,這些高中生是不是就不用螳臂擋車的在烈日下與謊言連篇的官僚對話,是不是,一個年輕的生命就不致於絕望到,希冀用自己的生命去阻止這件荒謬的事?

暗夜裡,我忍不住哭了。無法遏抑的哭聲,驚醒了身側的那口子。天啊,不只是專業的歷史學者,有更多人,包括我們在內的人,應該都比高中生更有力量。但,我們為什麼沒有更早站出來?為什麼呢?

答案可能有很多,其中之一恐怕是,讀國編本長大的我們,認為台灣「光復」理所當然的我們,在十五歲的時候,二十歲的時候,根本沒有那種心靈力量洞悉這背後所影響我們的一切。我曾是一個政治冷感的人,即使碩士論文寫的是台灣當代小說,但我完成碩士論文的時候,沒有鑽研過二二八,不知道林宅血案,對美麗島事件似懂非懂。我父母是深綠的,但我沒有認同過他們,我不知道我爸為什麼每逢選舉要早上八點去投票,要去當地方樁腳;我不知道我外公為什麼在2008年民進黨輸掉政權之後,萬念俱灰,要我加入國民黨。這一切,一直到八八風災我瞠目結舌地看著電視裡傲慢的嘴臉,我外婆告訴我好多我根本不知道的人事物,我才發現,不識字的外婆比我懂好多。即使,碩論寫當代台灣小說,但我打死不想讀台文所,我認為政治意識不該凌駕藝術價值,我認為台文所的戰鬥位置政治傾向太明顯。

這一切的一切,到318學運,到今天反課綱,我越來越清楚的了解,這些年來自己的學術上的某種迷惘,從何而來。暗夜裡我哭了,我想到喬安娜說他為什麼要做共學,因為「正義」!!!!我越來越能理解她為什麼這麼說了。我越來越能明白,這些年來我面對這些社會議題的憤怒從何而來,對於之前在學術圈裡面對某些虛偽嘴臉的不耐(友人常勸我個性要改,畢竟這樣對自己有害無利),對於大家都學習在溫良恭儉讓的運籌帷幄裡面談笑灰飛湮滅,只要夠乖就一路讀上去沒問題,不計較真理但計較倫理的這些習僻,有多反感。

對於讀國編本長大的我們這一輩,看到高中生出來反黑箱課綱,不是應該要更有感覺?更感佩之,進而挺身而出支持嗎?但我發現,事實結果恐怕不是。對於有小孩的我們,這些高中生站在前線爭取的,不就是我們孩子未來教育更寬廣獨立的空間嗎?

我們應該更有感覺的。但什麼讓我們沒有感覺了?是因為讀過都忘了?還是反正我們不用考試了?當我看到在政大博班的大學同學說:就幾個名詞而已,那是在反什麼?真正恐怖的恐怕是,我們沒有能力分辨出這個名詞跟那個名詞背後的差異,是不同的史觀,是不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我們應該更有感覺的,我們也應該更有力量。課綱只是一種呈現,背後角力的,是長久以來存在的教育問題(為考試升學而讀書的虛假)、是世代之間的壓迫(掌權者/家父母對於弱勢與子女自以為的灌輸、為其好的被迫接受)、國族認同(強迫灌輸一個虛擬的國度,想像的共同體,背離真實的生命世界)、是官僚(官腔官話實問虛答)、父權(孝順、服從、自保的保守主義)之集合。這後面影響的,是價值觀的扭曲,販賣的不只是大中國主義與認同,是權力即是金錢,金錢即是存在價值的信念,是現在我們看到各種亂象抽絲撥繭的根源。

我們應該很有感覺,並且,有更深刻的反省來自教育。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十幾年後,他們不用站在街頭爭取一樣的權力,我們應該更有力量。我重新想,之前對於自學有疑慮的我,是不是該好好重新思考這件事。
而我也還在思考,如何能更有力量。




【2015/8/29-8/30大腳小腳台中親子共學父母教養實踐班 報名簡章】


【2015父親節特別座談會「現代爸爸的兩難?」】




【Promise for my dear children】親愛的孩子,你有我們的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