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janetlansbury.com/2013/05/toddler-discipline-that-works-its-about-our-attitude/
(*記號是我的註記)
【譯文開始】
教養出一個通常可以跟我們合作,接受我們指導的孩子,其中的秘訣其實跟甚麼特殊的策略,或是文字遊戲(像是『我不要讓你打我』取代『不要打』)沒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成敗關鍵在於我們看待孩子的方式,以及我們對於界線和教養的整體態度。
可喜的是,一旦確實掌握了這些觀念,父母就算是犯了許多錯誤,也不會錯到哪裡去。
將孩子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
17 年前,我受邀參加一個由 Mary Hartzell 所主講的父母教養研習會,Mary Hartzell 是一位倍受尊崇的學齡前教育專家。對於她的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得我當時很同意她所提的方法。我清楚的記得,在聽眾提問時,觀眾提問的踴躍彷彿 像是堤防潰提一般,而且他們總是以『我要如何讓我的小孩... 』這個句子開頭。
父母們想要讓學齡前的孩子刷牙,收 拾玩具,訓練使用馬桶,離開公園(*或遊樂場),或是停止打人,推人,咬人,吐口水等等的。從父母們問問題的口氣中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許多父母似乎都搞錯 了方向,尤其是重複使用「讓」這個字。當這些父母在提出這些問題時,總是用一種「我們和他們」(*有敵對的意含)這種態度,而非團隊合作的心態。他們希望 找到一種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法,以及操控孩子的技巧,而不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以及建立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際關係,而事實上這樣的親子關係才能讓教 養過程更容易,也更值得。
那次演講之後沒幾天,我遇到了邀請我參加研習會的那個朋友,我向他致謝。他則開始激動地說: 『Mary(主講人)真的是太厲害了。她對我們來說真的有很大的幫助。神奇的是,她竟然教我們要跟3歲的小孩說話,就像是我跟你說話一樣... 就好像我們跟另外一個大人說話一樣。』
『聽起來棒極了!』我回答他。『Magda Gerber 也教我們要對嬰幼兒說話。』我朋友的臉部表情突然僵硬起來,一臉疑惑,彷彿是自己聽錯了一般。『真的嗎?』他問我,眼神現出呆滯。於是我們停止了這個話題。當時感覺並不適合多做解釋。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個有意識,有感覺的人(*我甚至認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有意識,有感覺),他已經準備好要與我們開啟一段真誠,能夠互動交流的親子關係。只要我們與他們維持一個相互尊重的關係,孩子(無論哪個年紀)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能夠聆聽與合作。
另 一方面,試圖要我們身邊的人去做我們要他們做的事情,根本就很難,就算成功也只不過是一兩次,而且這樣的結果也無法讓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喜歡,或是真的教 導對方甚麼事情(或許只是教會不信任這件事)。成為孩子的溫柔領導者來引導孩子,做他們的榜樣,為他們示範,指導,協助孩子解決問題,是能讓孩子行為舉止 合宜的教養關鍵。
為高品質的親子時間重新下定義
就我來看,父母必須具備兩頂帽子(*也就是兩種不同角色身份):一頂是趴踢(*玩樂)帽,一頂是專業帽(*提供孩子需要的指引與協助)。當我們戴上趴踢帽,我們就是在享受和孩子一起歡樂,感受相互之間的情感連結,親愛,和各種樂趣。這些很明顯的就是高品質的親子時間。
戴 上專業帽時,不是那麼的有趣,但也不需要是痛苦難以忍受的。我請求父母們重新思考對「高品質的親子時間」的想像,當我們花時間平靜又堅定地面對孩子拒絕上 床,堅決地阻止孩子打狗,或是耐心地將失控的孩子帶離開事件現場,好讓他們可以在我們的陪伴下安全地爆發出來,請將這些時間也一併納入「高品質的親子時 間」裡。
孩子情緒爆發,設定界線,高品質的時間?甚麼?我知道直覺上感覺不太搭嘎,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我很確定這是沒有錯的。
我 們戴上專業帽的時間搞不好才是最珍貴的一種高品質的親子時間,因為孩子需要我們同理的引導,更甚於需要我們當他們的玩伴以及最熱情的粉絲。我真的相信孩子 能夠感受到父母對於帶上這頂帽子時所感受到的不自在,也因此他們會測試父母的界線,看看他們是不是能夠把這頂專業帽給弄掉。
擁抱這個「專業」時間也是高品質親子時間的觀念,對於雙薪家庭的父母,或是擁有多個子女的家庭,或者是平時,或單純某一天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的父母(無論原因為何)來說,特別重要。
當 然,我們都希望在難得相處的時間裡可以開開心心的,但往往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這些。他們也需要有時間可以抱怨,反抗,跺腳生氣,哭泣,表達心中負面感受,而 且他們需要確認這些行為是被接受的,而且被同理。他們需要知道有一個領導者會協助他們在規矩與界線之內來面對他們的「不要」,而且父母也不會因為他們令人 不愉快,不一致的意見而感到被恐嚇(*父母常常會認為孩子是「故意」那樣做的時候,可能就是覺得被孩子恐嚇了)。
他們需要父母是有能力的領導者(能力強到有時候我們會讓這件事情看起來很容易),而不只是好玩的玩伴,他們要能夠在內心裡感受到這個人是真正會關心他們的利益,健康,與優點的人。
身 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抱負之一就是改變我們現在對於教養,界線,與限制的觀念 – 將這些字眼從負面的印象改成正面的。如果能夠以一種非處罰性的方式展現,並且以同理和尊重為出發點,界線與教養應該是我們可以驕傲地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 是愛的最高境界。一旦認同了這個觀念,我深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許多,也就越來越能夠享受彼此所帶來的一切。
【譯文完】
(*記號是我的註記)
【譯文開始】
教養出一個通常可以跟我們合作,接受我們指導的孩子,其中的秘訣其實跟甚麼特殊的策略,或是文字遊戲(像是『我不要讓你打我』取代『不要打』)沒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成敗關鍵在於我們看待孩子的方式,以及我們對於界線和教養的整體態度。
可喜的是,一旦確實掌握了這些觀念,父母就算是犯了許多錯誤,也不會錯到哪裡去。
將孩子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
17 年前,我受邀參加一個由 Mary Hartzell 所主講的父母教養研習會,Mary Hartzell 是一位倍受尊崇的學齡前教育專家。對於她的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得我當時很同意她所提的方法。我清楚的記得,在聽眾提問時,觀眾提問的踴躍彷彿 像是堤防潰提一般,而且他們總是以『我要如何讓我的小孩... 』這個句子開頭。
父母們想要讓學齡前的孩子刷牙,收 拾玩具,訓練使用馬桶,離開公園(*或遊樂場),或是停止打人,推人,咬人,吐口水等等的。從父母們問問題的口氣中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許多父母似乎都搞錯 了方向,尤其是重複使用「讓」這個字。當這些父母在提出這些問題時,總是用一種「我們和他們」(*有敵對的意含)這種態度,而非團隊合作的心態。他們希望 找到一種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法,以及操控孩子的技巧,而不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以及建立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際關係,而事實上這樣的親子關係才能讓教 養過程更容易,也更值得。
那次演講之後沒幾天,我遇到了邀請我參加研習會的那個朋友,我向他致謝。他則開始激動地說: 『Mary(主講人)真的是太厲害了。她對我們來說真的有很大的幫助。神奇的是,她竟然教我們要跟3歲的小孩說話,就像是我跟你說話一樣... 就好像我們跟另外一個大人說話一樣。』
『聽起來棒極了!』我回答他。『Magda Gerber 也教我們要對嬰幼兒說話。』我朋友的臉部表情突然僵硬起來,一臉疑惑,彷彿是自己聽錯了一般。『真的嗎?』他問我,眼神現出呆滯。於是我們停止了這個話題。當時感覺並不適合多做解釋。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個有意識,有感覺的人(*我甚至認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有意識,有感覺),他已經準備好要與我們開啟一段真誠,能夠互動交流的親子關係。只要我們與他們維持一個相互尊重的關係,孩子(無論哪個年紀)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能夠聆聽與合作。
另 一方面,試圖要我們身邊的人去做我們要他們做的事情,根本就很難,就算成功也只不過是一兩次,而且這樣的結果也無法讓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喜歡,或是真的教 導對方甚麼事情(或許只是教會不信任這件事)。成為孩子的溫柔領導者來引導孩子,做他們的榜樣,為他們示範,指導,協助孩子解決問題,是能讓孩子行為舉止 合宜的教養關鍵。
為高品質的親子時間重新下定義
就我來看,父母必須具備兩頂帽子(*也就是兩種不同角色身份):一頂是趴踢(*玩樂)帽,一頂是專業帽(*提供孩子需要的指引與協助)。當我們戴上趴踢帽,我們就是在享受和孩子一起歡樂,感受相互之間的情感連結,親愛,和各種樂趣。這些很明顯的就是高品質的親子時間。
戴 上專業帽時,不是那麼的有趣,但也不需要是痛苦難以忍受的。我請求父母們重新思考對「高品質的親子時間」的想像,當我們花時間平靜又堅定地面對孩子拒絕上 床,堅決地阻止孩子打狗,或是耐心地將失控的孩子帶離開事件現場,好讓他們可以在我們的陪伴下安全地爆發出來,請將這些時間也一併納入「高品質的親子時 間」裡。
孩子情緒爆發,設定界線,高品質的時間?甚麼?我知道直覺上感覺不太搭嘎,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我很確定這是沒有錯的。
我 們戴上專業帽的時間搞不好才是最珍貴的一種高品質的親子時間,因為孩子需要我們同理的引導,更甚於需要我們當他們的玩伴以及最熱情的粉絲。我真的相信孩子 能夠感受到父母對於帶上這頂帽子時所感受到的不自在,也因此他們會測試父母的界線,看看他們是不是能夠把這頂專業帽給弄掉。
擁抱這個「專業」時間也是高品質親子時間的觀念,對於雙薪家庭的父母,或是擁有多個子女的家庭,或者是平時,或單純某一天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的父母(無論原因為何)來說,特別重要。
當 然,我們都希望在難得相處的時間裡可以開開心心的,但往往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這些。他們也需要有時間可以抱怨,反抗,跺腳生氣,哭泣,表達心中負面感受,而 且他們需要確認這些行為是被接受的,而且被同理。他們需要知道有一個領導者會協助他們在規矩與界線之內來面對他們的「不要」,而且父母也不會因為他們令人 不愉快,不一致的意見而感到被恐嚇(*父母常常會認為孩子是「故意」那樣做的時候,可能就是覺得被孩子恐嚇了)。
他們需要父母是有能力的領導者(能力強到有時候我們會讓這件事情看起來很容易),而不只是好玩的玩伴,他們要能夠在內心裡感受到這個人是真正會關心他們的利益,健康,與優點的人。
身 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抱負之一就是改變我們現在對於教養,界線,與限制的觀念 – 將這些字眼從負面的印象改成正面的。如果能夠以一種非處罰性的方式展現,並且以同理和尊重為出發點,界線與教養應該是我們可以驕傲地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 是愛的最高境界。一旦認同了這個觀念,我深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許多,也就越來越能夠享受彼此所帶來的一切。
【譯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