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羅士哲
1. 雨
今天一整天,從早上到傍晚,雨,總是伴隨我們左右。
雨,未必就得敗興。晴天有晴天的玩法,雨天也有雨天的玩法。在細雨中,我們開始這趟遙遠的旅程。
2. 石人頭的故事
如果你打開Google地圖,在新豐北邊的埔和村,會看到一個特殊的地名:「石人頭」。那就是我們今天的起點。
我們先搭區間車到湖口,接著轉搭往新莊子的公車前往青埔子。青埔子旁邊,就是石人頭。趁著轉乘的空檔,我給孩子們說了一個「石人頭的故事」。詳細的故事,在這裡:http://ppt.cc/wXIy
聽 到二石頭用法術做的事情,孩子們都樂得笑了出來。我們開始討論,如果會了法術,要做些什麼。每個孩子都想出了各自惡作劇的方法,有的要作弄自己的妹妹,讓 梳子黏在他頭上拿不下來,有的則是要作弄同學。說著說著,他們更樂了。但和他們一樣想法的二石頭,最後卻被雷電劈成了兩半。
我 不想用這個故事教導「不能作壞事」之類的大道理,把故事當成道理的宣傳,實在事態浪費了,浪費了在故事裡蘊含的,可以討論的元素。譬如,二石頭算是好石 頭,還是壞石頭呢?有孩子認為他是好石頭,因為他很好笑。但也有孩子說他是壞石頭,因為他做了壞事。也有人說他是一開始壞,後來變好了。這是故事多樣的風 貌,「不能作壞事」的大道理,會把這些風貌都壓壞了。
到了最後,我問孩子們,相不相信這個故事,幾乎大家都搖頭。有人不相信石頭可以說話,可以飛,有人是連他被從土裡挖出來都不相信。這些不信,等我們走到了二石頭住的「石和宮」,就會水落石出。
今天,我們搭比較早的班車。但公車可不會因為這樣而提早,我們就在湖口等候。孩子們在便利商店裡,在轉蛋機前面,公車站牌下面等著,檢查著公車側邊的跑馬燈,尋找我們在等的5611。
3. 雨中的步伐
十點半左右,我們到了青埔子。從後湖派出所邊的巷子穿進去,經過福興國小,往國小後面的大水塘走去。就在這時候,雨毫不留情的潑了下來。
邊玩,邊穿上雨衣,我們沿著大水塘,開始雨中的步行。一開始,孩子們還邊穿雨衣邊玩耍,讓風灌滿雨衣,再從後面鑽進去。後來,一些人臉上開始有了憂愁的眼神。雨一陣大,一陣小,雨衣根本擋不住,褲腳,頭髮,袖子,都吸滿了水。
雨 中的步伐有兩種。一種是舉步維艱,想快點趕到目的地,或者個遮蔭處。大人比較像是這樣,有的小孩也是如此。中午越來越進,飢餓和寒冷進逼,大人們和一些孩 子加快了腳步,想儘快抵達石和宮。但也有另一種步伐,就算在雨中,還是輕盈嬉鬧。他們不畏懼風雨,反而在雨中享受著。他們發現水塘上有一座橋,可以上去眺 望,就衝了過去,還發現了水塘中的魚。
晴天有晴天的風景,雨天也有雨天的風景。這些孩子們沒有匆忙,沒有抱怨。他面一面淋著雨,一面享受著雨帶來的一切。
4. 意外的午餐
好不容易,抵達了石和宮。已經累到不行的阿均,一進到廟裡,精神卻全部都來了。她注視著廟口的柱子,細看上頭的人物雕刻,然後大聲讚嘆。阿均拉著阿妗,帶她進到廟裡,兩個人一起抬頭仰望上頭的藻井。
阿均:「你看,超漂亮的。」
阿妗一開始搖頭晃腦的,似乎搞不清楚阿均在看些什麼。阿均又指的更清楚些。阿妗終於看見了,開心的大喊:「真的好漂亮哦!」
有的孩子會說廟宇老土,是老人的東西。但,他們與廟宇和神靈的關係,可以不必是這樣。
我們跟附近一間鵝肉店訂餐,請他們替我們準備炒飯。他們先拿了些炒飯來,我們又加訂,他們再回去準備。沒想到,過一會兒帶來的不只是炒飯,還有一大鍋熱騰騰的客家湯圓!這一大鍋湯圓,讓雨變得不那麼寒冷了。
雖然,這鍋湯圓好像是基於一些小誤會(大哥以為我們是義務服務,沒有收費的….)。但還是感謝大哥,讓我們有了豐盛的一餐。他還提供了我們很多塑膠袋,讓我們可以做出不怕水的塑膠襪。
吃飽後,雨也稍微緩了下來,我們準備上路。上路前,我請孩子們把今天早上剩下來的問題,拿去問問這裡的廟公。阿均和阿雋都跑了過去,其他一些孩子也跟了去。
問問題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問出好的問題更困難,不只要勇氣,還要一點技術。孩子們常常拋出「那個故事是真的嗎?」這樣的問題,讓被問的人頭上都是問號。
「什麼故事?」
「就是石人公的故事。」
「哦,他是從旁邊地下室那邊挖出來的啊!」
提問的阿雋進道地下室,去看了石人公被挖出來的地方。離去的時候,我問他,你信了嗎?阿雋想了想,說:「我覺得我開始相信了。」
5. 蜜蜂
從石和宮旁的岔路一直往前走,不久,會遇到一條溪。它是羊寮溪,又叫蚵殼港溪,又叫福興溪。過溪後,就不再是新竹,是桃園了。
在這裡,孩子們發現了一隻蜜蜂。
孩子們很怕蜜蜂,想要把牠踩死。我自己對蜜蜂,也有些許的畏懼。我不會想踩死他,我也不怕經過他,但他不是我會想讓他在我身上爬的昆蟲。孩子們害怕的理由,跟我一樣:他有針,會螫人。一直以來,這個觀念一輩傳一輩,在言行舉止中流傳下來。
意涵伸出手,把這隻蜜蜂從孩子腳下救了出來。她讓蜜蜂爬在手上,用言語和行動告訴孩子:蜜蜂不會隨便螫人。孩子們一邊看著這個奇妙的畫面,一面端想著這句話。一個孩子說:「對阿,蜜蜂螫人,也會死掉。」這不只是個觀念,在具體的行為裡,這成為了可以實踐的「態度」。
原先很害怕的阿昀伸出手,讓蜜蜂爬到他的手上。兩個孩子摘下恰查某的花,放到蜜蜂旁邊,想讓他安心的上去,安心的把他送回他的世界。
生命教育,就在這突然的場合中,以最深刻的方式發生。
6. 瓢蟲
阿紳撿到一隻瓢蟲,他想把他帶回家。我有些擔心。
他用瓶子裝著瓢蟲。我問他,你會養瓢蟲嗎?他說會。你知道瓢蟲吃什麼嗎?他說是蚜蟲。他說,他家裡有一顆桑椹樹,上面有很多蚜蟲,他會每天抓蚜蟲給瓢蟲吃。他還說,瓢蟲在這裡不安全,可能會被吃掉,在他的家裡更安全,而且他家有很大的籠子,瓢蟲不會不舒服。
他好像真的知道怎麼養瓢蟲。我可以要求他給個承諾,承諾他會好好照顧這隻瓢蟲,但這沒有意義。他不需要對我承諾,如果他該給出承諾,那也是給自己。但我還是有點擔心,於是我說了個故事。
「有兩種生活,看你想選哪一種。」
「第一種是,你被關在一間房間裡,那間房間很大,裡面有玩具,而且有人會幫你送吃的東西來。你在裡面很安全,也不會餓死,可是你不能出去。」
「第二種是,你可以出去外面,可是有可能會有些危險。但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玩,你可以自己決定。你想要哪一種呢?」
其他孩子也都圍了過來,阿紳的哥哥阿雋說:「當然是第二種啊!」阿紳馬上回過頭對他說:「可是,這樣就得把瓢蟲放掉啊!」他的反應真快。但我不會強迫他放掉,一切要由他自行決定。
阿紳繼續帶著瓢蟲,又走了好一陣子,大概有一個小時。走到一間土地公廟旁邊,那時,阿紳跑來找我。
「我要把瓢蟲放掉。」
「真的?你已經決定好了?」
「對,是我自己決定的。」
他把瓢蟲放進草叢裡。像一個媽媽 / 爸爸,帶著些許不忍,把孩子放了出去。
7. 香油錢
我們在蚵殼港溪旁,一間土地公廟裡。廟裡的廟公不但把廁所借給我們用,還招待我們喝茶,吃糖果。
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我反而有點不好意思。趁阿伯去泡茶的時候,我把孩子們找了過來。
「你們有看到後面那個箱子嗎?」我指著香油箱,孩子們說有。「你們知道這是作什麼的嗎?」
「投錢的。」但為什麼要投錢呢?
「這間廟,是這個阿伯的(我之前詢問過)。如果很多人都進來這裡吃糖果,喝茶水,卻沒有人願意捐一點錢出來,讓這間廟可以買東西,或者壞掉可以修理。那有一天,阿伯可能就得把這裡收起來了,因為不夠錢。」
「我會捐一點錢給阿伯,如果你們願意,也可以拿一點零用錢出來。」
我出去顧其他孩子,沒有看到是否有人捐錢。在進來的時候,只看見阿伯不斷地跟孩子說:「不用給啦,要給的話,你們以後賺錢再給就好。」我自己投了一百快錢進去,阿伯也一樣對我這麼說。
離開時,我看見廟外寫著「義診」。原來,阿伯還在這裡免費幫人治療痠痛。
走著走著,我問幾個孩子:「後來你們有捐錢嗎?」
「我捐一塊!」「我捐五塊!」「我把我剩下的五十三塊全部捐下去了!」
糖果,可能不值五十三塊。但是阿伯這個人,他的生活,值得所有一塊,五塊,五十三塊背後的所有心意。
8. 車程中
我們邊走邊玩,邊玩邊走,差一點,就要趕不上車子了。這下子,畫明信片的工作該怎麼辦呢?我詢問孩子們是否還想畫,好多人都說要,這麼一來,就只好在車上畫。
在克難的作畫之後,孩子們完成了這次的明信片。
更多明信片和照片,請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567218949965247.1073741837.245441665476312&type=3
和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597754086902288.1073741836.100000031053813&type=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