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犯錯是份禮物


 圖文:可可媽媽
前陣子有朋友帶孩子到店裡來玩,一、二歲的孩子到處走到處看到處探險,玩得不亦樂乎。
只是在孩子到處探索到處摸到處玩的同時,我也可以感受到朋友的壓力。
「ㄟ~~不可以喔!那個不可以玩!」「嘿!住手~~會破會破!」
「哎!你不要再碰那個了…」「不可以~~媽媽說不可以喔…」…….
小小孩雖然一再被制止和提醒,但是他的玩興不減….
所以一個下午不斷上演媽媽說不行,小孩繼續玩的遊戲…

 
其實我們很明白大人的壓力來自於擔心破壞了我們店裡的東西….
擔心一不小心被孩子破壞了,會壞了我們的心情,甚至大人之間的情面。 
這樣的情緒限制很普遍也能夠被理解,雖然我們真的不介意。
於是每次有大人帶著孩子來店裡做客,小小孩想探索想玩,真的不能玩的物品我們會事先拿起來,其他的反而需要安慰和提醒大人們『沒關係,放在那個位置就是不怕他們玩。
而且他們沒那麼容易出事…除非你一直提醒他會出事!』^^
 果真!在可可的「幫忙」之下,終於又弄破了早就所剩不多的磁杯….
朋友一臉歉意,也很關心和在乎孩子的感受及關係的這個媽媽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反應….
打破東西的孩子也有點嚇到而楞在當場….
幸好可可爸對著孩子說了一句
『沒關係,這樣下次你就知道怎麼拿杯子才不會打破了,對不對?』
       
開咖啡店的我們,店裡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杯盤,一開始在設計裝潢時,為了服務人員取用需要的備品快速而方便,備餐區我們設計成開放式的櫥櫃,而且高度適當,任何一個到我們店裡玩耍得小小孩來說,這一格一格的用品區簡直是最好玩的地方。
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想過這樣的設計會不會因為有了孩子而變得不太合適? 
後來很快就決定完全不需要為了小小孩的加入,而更動任何擺放的習慣和設備,因為孩子是來加入我們的生活的,這樣的設計和生活中的元素,只會教會她更早適應和懂得愛護身邊的物品,我們十分確信不會因為有了小孩,我們的杯盤就得一個換過一個,孩子只會在這裡的環境中學會愛惜和小心使用任何東西!
       
可可現在二歲六個月,到目前為止,打破最多杯盤的,仍然是她有「奶油手」之稱的老爸。
她有沒有失手破壞過任何易碎物品? 當然有,不過都是在滿二歲之後!
二歲之前真的…很少…很少,印象中幾乎沒有。
但她早在六個月開始學爬學走時,就已經在這些格子櫃中不斷地來回穿梭,不停地把物品拿上拿下放進放出的喔。
對可可來說,在這些櫃子前觸摸每一樣東西…去感受它的形狀,質地,去敲打去撫摸,去聆聽它的聲音去感受它的觸感,都是非常有趣的事。
每當她在探索在認真遊戲的時候,儘管玩得到處都是滿地零亂,我們也從來不會出聲制止她,只會在她拿到某樣新奇的物品時,輕聲提醒她『這個是燭台,比較重喔…要不要兩隻手拿??』 
在她好奇地拿可能會破的杯子敲打地面時,溫柔地告訴她『這是玻璃的..要輕輕的,小小力喔…』….
如果她當下就是想聽聽看敲擊的聲音,那麼我們也會選擇讓她去敲…
只是提醒她『要輕輕的,小小力喔…不然杯子會痛痛…也有可能會破喔…』
然後心裡有準備可能會損失這個杯子,結果很令人驚奇的,損失從來沒有發生過。 
也許就是這樣的過程和信任,可可到二歲之前,每次的探險和摸索,都會在她滿意之後結束,同時也會在結束之後,由她自己一一將滿地的物品歸位。
而二歲之後呢? 
呵…因為她開始想要自己拿杯子倒水,懂得自己拿餐具等著分食某樣期待的甜點…
會不小心弄破往往都是太急太趕而沒拿好沒放好,從來都不是因為「頑皮」或是「故意」而破壞物品的。
重點是…每次地「不小心」造成的損失,對可可本身來說,都已經是一種「教訓」和「提醒」了。
       
所以當朋友的孩子打破了店裡的物品,她在猶豫該不該責備,
或是給孩子一個印象深刻的提醒時,可可爸很輕鬆的分享我們的經驗給她。

『當孩子在打破杯子的那一刻,他自己就已經得到教訓了,我們只需要提醒他們正確的使用方式,陪伴他們去收拾殘局,安撫他們也許受到驚嚇或是自責的心情,就夠了。成長需要的,也只是經驗而已。』

真的是如此沒錯。在我們管理店務多年的經驗下,學習到最重要的一門功課,就是「一定要給新人犯錯的機會,因為犯過錯,她才會知道下次怎麼確保不再犯錯。」

這樣的管理原則雖然乍看之下好像成本會提高不少,但其實我們從不因為員工打破碗盤、送錯東西而責備或扣錢,只是提醒和指導她們更有效率的方式和技巧,但寬容和體諒的心境,反而讓我們的員工更盡心在工作上,更願意去面對她們自己的挑戰。這樣的管理原則用在教養孩子好像也是相通的耶…^^

我們也是當了父母,才開始學著怎麼當父母的。
一開始也很自然就帶著過往被教育被管教被對待的方式和態度,來面對我們自己的孩子。
但我們心裡其實明白也都懂得,責備和打罵,對「犯錯」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幫助,唯一幫到的,只是讓我們記得當時的害怕、恐懼和大人的憤怒,也只是讓我們深深地學會了一件事,就是「下次犯錯一定要想辦法躲掉!不然又要面對這可怕的情境了!」@@~~~

看看現在社會上非常普遍的狀況,上至官員政要,下至市井百姓,很少人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犯的錯誤,更少人能有勇氣去承擔和處理善後,於是漸漸地,道德良知上犯了大錯的大人物,一樣可以生龍活虎地自在逍遙,在工作和生活上犯了小錯的一般人,不承認、不回應,把責任推給別人,或是交給其他人來負責和處理,更是比比皆是。
也許你我也曾經在生命中的某個過程裡,如實地上演過。

追溯回憶這樣行為和心態的背後,往往都會發現一個不知所措,犯了錯但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只能承受責備和打罵的小孩。

我們的家庭教養文化,並沒有教會我們的父母,如何帶領我們去當個「勇於犯錯,樂於面對」的人,只知道要表現得比別人好,要當個品學兼優的乖小孩….
可是哪個小孩不衝動不犯錯呢? 
唯一可以讓我們好好活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錯都推給別人啦!
       
於是一一長大成人也成為社會中堅的我們,創造了一個「出了事只會先怪別人」,
「抓到把柄先等著看好戲」,「被擔誤了先發個脾氣,再來追查誰該負責誰該下台!」,「犯了錯也別怪我,要怪也要怪那個傢伙不小心!」
這樣的社會氣氛會不會很怪? 
如果我們期待自己的孩子是體貼的,是愛這個世界的,是勇敢承擔的,是充滿創造力和行動力的,那當他們還在完全依靠我們的引領和指導的時期,我們該如何帶著他們看這個世界?

我自己也曾經是「逃避過錯一族」,到目前也仍然在努力跟自己練習和坦白中。
但是從第一個孩子還在我們的膝蓋以下爬行時,透過和她一樣的眼光,我們突然驚覺…
如果我期待將來這個世界更美好,那麼我們該讓這個還在爬行的小小孩感受到的,難道不該是個「值得信賴和值得努力的世界?」
如果她做了任何事,得到的都是正面的鼓勵,如果她打破了東西,她的體驗是學到一件事而不是做錯一件事,那她將來會如何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件挫折每個失誤?  

各位爸媽,杯子破了其實損失很小,書本破了再想辦法黏回去就好,東西丟了相信你在乎的也不是那些東西的價值,孩子年齡越大可能犯的錯就越多,我想對父母的挑戰和刺激也越大。^^ 

但是每一次的失誤,每一次孩子犯的錯,都是包裝過後的禮物,只要我們陪著孩子一層一層去打開那個包裝,再陪著孩子將這樣成長的機會好好的收進生命裡,那麼這將會是我們對未來的世界,最大的貢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