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訴說城市記憶,邁向更好的未來】​台中「援」來有「美」-美軍招待所及其附近走讀活動 新聞稿​

 ​


被遺忘的地景變化​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中黨部(以下簡稱小歐盟)及中區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以下簡稱親子共學)於8/20舉辦「台中「援」來有「美」-美軍招待所及其附近走讀活動」,路線從美軍招待所-存中街-美誼游泳池-華美街與五權西路交叉口周圍-最後回到美軍招待所。​

一開始現場比對1960年及2020年不同時期美軍招待所附近麻園頭溪、大坑河、國美館、模範新村(大和村),以及往美國村落路上變化的地圖。​

60年間這塊土地產生巨大變化,過往的樣貌如今幾乎消失,甚少把土地記憶傳承給後人,下一代也許不知道美軍招待所前曾經有一條大坑河滿足多少快樂的童年,那是個不用特別跑到遠方就有河流可以玩耍的年代,現在河流已被覆蓋變成地下的臭水溝,未來台灣社會希望有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小歐盟及親子共學認為唯有正視過去才得以了解歷史產生的影響,並從中進行反思、改革,以邁向更好的未來。​

美式建築的風貌​

接著前往存中街美式建築停留,美國人大量來台後讓當時美村路附近有許多民間建造的美式建築出現,它的樣式為雙拼,兩戶共用一個屋頂,其中一戶如將產權賣出就會有雙拼半邊厝的房子樣式出現,就像存中街的餐廳太白居所呈現的半邊屋頂狀態,並非當時的建築設計樣式,而是一邊房子被拆除僅剩另外一邊的特殊現象;而國美館前面異國風的房子,也是當時美式建築留下的痕跡。​

呼籲台中市府採行符合國際潮流的「新舊共融」​

途中藉由與現場成員互動談及美援時期對台灣食衣住行育樂與軍武方面造成的影響,最後回到台中美軍招待所講述文資決議為非美援時期建物因此不予列入古蹟及歷史建築保存。​

台中市文化局認為缺乏相關文件佐證美軍招待所為美援建物即判斷它是非美援,此決議嚴重扭曲事實,忽略美軍招待所門旁石碑就刻著:「...經協商美軍援顧問團,籌撥軍援款興建...」。而台中社會局強調的「新舊共融」僅是保留部分牆面,且無交代門旁的石碑後續將如何進行妥善保存?​

小歐盟及親子共學認為美軍招待所應按國際新舊共融案​

例,新與舊的建築物可以分開但空間共融為一體,如大英博物館的大中庭計畫。美軍招待所應局部保存門廊以及室內的迎賓空間、宴會空間、住宿空間等,在以後歷史策展時,還有部分完整空間呈現的可能,而非現行方案僅保存牆面完全沒有一個完整空間可供想像。​

美援時期歷史的消逝​

走讀活動結束在小歐盟及親子共學已向監察院投遞美軍招待所陳情書以及討論美軍招待所的倒下能夠產生什麼影響。美軍招待所那段時期美國官兵的來去,與台灣社會有過廣泛接觸,使得台灣文化更加多元,如今人去樓也將空。台中市民失去的將不只是一棟建物,而是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記憶。​

https://n.yam.com/Article/202208201426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