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大人的隱性思維


/   圖:亞萱 竹苗假日團領隊


陪伴孩子的時刻,我常思索人是怎樣長大呢?照顧者對幼兒的期待,的確會影響孩子的長成,是一點一滴不著痕跡的影響……

回想昨晚豆丁和我的對話,我請他準備要出遠門的玩具。只見豆丁很忙,首先拿著積木背包說「我決定要帶這個

我抬頭看了一下「這個太大了,裝不進行李箱,你得換一個。」

「喔~好吧我再去找找。」他都蠻能溝通,只要我說出理由,他通常願意一起幫忙想辦法。
他來來回回為了要帶什麼玩具出門,忙碌超久,一邊找一邊玩,最後終於在我要打包行李時,決定玩具項目,全部都是小小一台恐龍、紅色車子、消防車、飛機。

我以為事情終於告一段落,就在我倆躺在床上閒聊準備睡覺時,豆丁說「車子太小,妹妹怎麼辦

不完整問句我得確認豆丁問題背後真正的意思。

「你是說車子太小,怕妹妹拿去吃,擔心她受傷還是你擔心玩具壞掉
「我怕車子壞掉。」

他的回答讓我大笑,果然大人的話語裡埋藏著隱性思維,會有所期待孩子的懂事……如果他回答擔心妹妹受傷,的確很符合大人的期待,尤其他是哥哥的角色,但這不過是大人的一廂情願。

此時他很實在說出對玩具的擔憂,這才是孩子真誠可愛的一面。如果大人因此苛責孩子,那他們也太無辜了

「那我們就自己玩,不要讓妹妹看到就好,這樣你就不用擔心玩具壞掉了。」

我一直再練習,盡量不評價孩子的行為和話語。他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得練習互相生活和相處。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在他還小的時候,他正在發展他和其他人事物的連結時,大人不該太快從行為的表象,要求孩子該怎麼樣符合社會的要求。

畢竟他們還小,需要用更長遠和友善的角度來看待孩子,他應該要真實的活出他自己,而不是太早被社會規範壓制,只學會大家推崇的表象客氣及禮貌。

大人的隱性思維常常深埋在日常生活裡,會不斷拉扯大人和孩子的互動。因此身為照顧者需要練習覺察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讓我們單純回到欣賞孩子的真實面,重新再活一次,重新檢視生活中的各種應該和絕對……

==============
【延伸閱讀】

2017/08/30  亞萱寶藏
2019/04/07  亞萱害怕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