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Mina Ko
共學磨合期
我的小孩今年上小一,半年多前我加入台中共學首創團後,就一直在跟小孩努力實踐親子共學的低標理念[不打不罵不恐嚇不威脅](郭老師說這只是低標,還有另一種高標,我只好先暫時裝作聽不到)。
初期的半年,是多麼難熬的一段。由於意識到我必須讓以往不良的教養做法在我身上斷掉循環,因此,我面對的不是小孩的行為教養而已,更難為的是,我必須去面對自己、並改變自身對小孩的慣性作法。 我得坦白說,這比教養小孩還難得多了。 但我跟小孩努力度過了這磨合期的半年了,當心理狀態跟觀念接受,一切都進入正常軌道時,我的小孩開始面對另一項更大的挑戰。
共組課後安親班
小孩開學前,共學領隊Egg曾跟我談及到學校的一些教學狀態,我並沒有想太多,因為對於小孩長大就是進入一般小學這件事情,我是如此地認為理所當然。 我唯一事先做的準備就是,先幫小孩找好課後共學的家庭。
為了不讓小孩上安親班,又能夠延續共學的理念,我找到了理念互相認同的四個家庭,並順利地找到老師,在開學前便開始課後共學,想像著,一切是如此地美好。於是,我們全家很開心地等待開學日。
開學日當天的震撼教育
我們全家很興奮地跟小孩一起準備開學的到來,小孩也因為要進入小孩而有了自己長大的意象,突然間感覺好像變得穩重一點了,尤其是在弟弟面前,更是如此明顯,可見對於進入小學,對一般小孩而言,是一項多麼重要的心理以及成長的象徵。
開學日當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參與冗長的開學典禮,隨著校長、各處室的主任一一介紹完,隨著節奏一分一秒過去,坐在台下的我跟我先生,心是越來越涼了。兩夫妻幾乎是以互相瞪大眼睛,處於驚訝眼神中度過的。 為什麼呢??
因為從頭到尾,不斷地聽到各處室老師及家長或是導師,不斷地傳遞出 [不行][不可以][絕對禁止]的話語給這些小孩們。例如:
[不行在教室亂跑]
[不能在走廊上奔跑]
[坐椅子時,腳不要亂動]
[要早睡,不要遲到]
[就算下課鐘響了,老師沒說下課也不可以自己離開座位]
…………
…………
我當下的OS是,難道不能正面詞彙來說明這樣要求的原因嗎? 可以說在教室亂跑會造成其他同學受傷、可以說 遲到會讓你匆匆忙忙地容易出意外……等等。
整個上午,這些教育界的專家們,居然可以將這些大量的禁止話語,就把我們對於學校開心上學期待的心情,打到谷底,轉為擔憂境界了。當然,我的小孩沒有察覺到這些,只有我跟我先生共學過的,才有覺察到,於是,開學日,也開始了我們跟體制教育的掙扎與拔河。 (這是參加過共學後,產生的對現況教育制度的不適應之一)
課後共學告吹
課後共學班,是由我們幾個住在附近且讀同一學校,還有認同小孩不上安親班的家庭組成的。兩男兩女組成,讚。皆為低年級生,讚。老師是人本體系訓練的,更棒。我們在實施前,感覺大家理念是一拍即合,面試老師也是很順利完成,當所有其他家長都對我們投以羨慕眼神時,卻悄悄地出現大波瀾。
原本我以為的理念相同,其實都不夠深入探究。其他三個家庭的家長跟小孩,不像我們是經過共學的風吹日曬、不畏風雨也要在外面接觸大自然玩耍的洗練過程,因此,當真正規劃課程後,才發現幾個很微小的點卻大大地突顯出共學過後的差異點,
- 對於沒有目的性的玩耍,他們是不能接受的。例如,我們曾經排過星期一下午固定活動是運動,家長們要求老師說明課程主旨是為了發展哪些能力,才安排這個活動…..似乎沒有主題的玩,對家長而言是沒有安全感的。
- 不能接受小孩雨傘倒著拿盛接雨水………小孩下雨天玩耍,把雨傘倒著拿接水觀察,家長會介入禁止
- 對於尊重小孩自主權的詢問商量的帶小孩方式,家長的評價是老師不會管理這群小孩…..好像要能用聲音或是其他方法控制住小孩,才叫做會帶。
- 最後,不能接受小孩走路回家……
以上幾點,凡事共學過的小孩跟家長們,應該都會覺得小孩具創造力的體驗生活,那才是真生活,可能是我平常心臟被訓練得夠大了也有關係,所以我很能接受。但在大部分家長中,那種教育方式對他們而言是沒有安全感的,於是直接採取禁止、沒得商量的立場,不僅老師難為、連我都放棄了,因為比起我莫名的安全感期待,我更希望小孩在現階段是具創造力的生活體驗,於是,課後共學班正式告吹。
以上這個經驗,給予了我們在面對教養跟教育時,一個很重要的實戰體驗。從那一刻起,我似乎認知到,堅持共學理念的家長們,將來要面對的是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我們,這個力量很大,要如何調整,這個挑戰是一直在互相拉扯的。
後續內容:
學習注音符號的困境、
台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