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不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教養孩子的五個原因


原文出處:http://www.janetlansbury.com/2011/06/5-reasons-toddlers-dont-need-redirection-and-what-to-do-instead/

轉移注意力是父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常用的一種方法。這也是很能理解的,因為用另外 一件事情來取代父母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可以避免直接面對衝突,但同時也錯失了設定界線的機會。這樣可以讓我們躲過孩子的抗拒(誰不想要避免孩子生氣,哭鬧!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顯 然,轉移注意力這招常常可以發揮作用 – 起碼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是有用的– 而且這樣父母和孩子的照顧者就可以繼續當個好人。我喜歡當個好人!我們寧願說『你可不可以在這張紙上面畫一個笑臉給我啊?』,也不想說『我不要你在沙發上 畫畫。如果你要畫畫的話,這些紙拿去畫。』畢竟第一種說法比較簡單,而如果我們的語氣夠熱情,也比較可能不會引起摩擦。而且我還可能因此救了我的沙發,可 是孩子卻仍然不明白不能在沙發上畫畫,於是可能很快又想要再試一次。嗯,但至少孩子不會哭鬧 – 我仍然是個好人啊!但這就是我覺得轉移注意力有問題的地方...


1) 虛假。當我真的有點惱怒時,我不喜歡假裝開心歡樂的樣子。這樣做除了讓我自己覺得很虛假之外,我也不覺得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是好的身教,對於我和孩子之間的 關係也不健康。雖然這聽起來很不舒服(跟沙發上的麥克筆畫一樣),我相信孩子值得(也需要)一個誠實的回應。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當然不應該生氣,但也不應 該假裝才是。保持冷靜,給他一個簡單的引導,以及 一個真正的選項(像是,你可以在紙上畫畫,或是找齊他的事情做。),這樣就夠了。

沒 錯,孩子可能會生氣 – 他有權利跟你持相反的意見,也有權利表達他的感受。對他來說,發洩情緒不是甚麼壞事,而我們也應該要去表達理解他的感受。『你真的很想要在沙發上畫畫,但 我卻不讓你畫。』孩子是有能力去體驗面對安全,適齡的衝突。而這正是我反對轉移注意力的第二個理由...

2) 白白錯失了從衝突中學習的機會。我們的孩子需要跟我們與同儕練習處理安全的意見衝突。當幼兒與其他孩子在搶一個玩具時,我們會立刻建議『喔,你看,這裡這 個玩具也很好玩... 』我們因此剝奪了他一次學習自己處理衝突的寶貴機會。在孩子們真的陷入僵局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另一個玩具上可能有其必要,但儘管如此,孩子也常常會 堅持要另一個孩子手上的那個玩具。通常,孩子對於了解這樣的衝突本身的興趣,會比那個特定玩具的興趣還要高很多。但無論他們的重點在哪裡,年幼的孩子需要 時間以及我們對他們的信心,來學習解決衝突的方法,而非避免衝突。

3) 不要下指導棋。當我們引導孩子幫我們在紙上畫一個笑臉,而不是直接告訴他不能畫在沙發上時,孩子究竟學到了甚麼?年幼的孩子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學習了解家裡 的規則,最終他們會將我們的期望與價值內化。在應該教導孩子規則的當下,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沒有幫助他們學到任何東西。

4) 低估跟阻礙了孩子的專注力與覺察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代表著要他換檔,並忘掉剛剛所發生的事情。缺乏覺察力是父母想要鼓勵的嗎?我最近讀到的一篇關於了解孩子的文章中提到,『正因為孩子能夠專注的時間很短暫,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通常很有效。』雖然我同意
孩 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暫,但正因為如此,如果在他們正在專注做一事情時,卻又去打斷他們,那他們的專注力不就會變得更短暫了?但話又說回來,那些不習 慣被轉移注意力的孩子就不會上這個當。他們是不會被騙的,或是被誘拐到其他地方去,而放棄在沙發上作畫(很不幸地!)。鼓勵孩子專注在當下,並保有覺察 力,他們需要直接的答案,而他們也應該得到這樣的答案。

一個有覺察力的孩子可能有時候會比較不方便(我們不能夠像這樣哄騙他:『哇,手機不見了,來,這裡有一個好玩的響環給你』),但是覺察力和專注力對於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幫助他一輩子。

5) 尊重。轉移注意力是一種誘騙,分散注意力,欺騙的行為,也低估了幼兒的智能 – 他是有能力學習,有能力了解的。幼兒應該得到與成人相同的尊重,而不是分散,轉移注意力。

有些教養專家會認為轉移注意力是一種教導孩子紀律規矩的好方法。

分 散注意力怎麼會變成是教導規矩跟紀律,我實在是不懂,但更重要的是 – 你會在跟一個大人意見相左的時候,請他去擦地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嗎?如果不會,那為甚麼可以這樣對待年幼的孩子?我相信我可以信任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要把 他們的情緒能量花費在哪裡。只有孩子才會知道他們正在做甚麼,正在試圖理解甚麼。

以下幾個回應提供參考,這些回應不但有效,感覺也是基於尊重且出於真誠:

先深呼吸... 如果馬克筆真的碰到沙發了,或是孩子的拳頭碰到了另一個孩子的頭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快速,但盡可能溫柔的握著孩子的手,或是馬克筆。但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我們只需要深呼吸。

保 持冷靜,寬容,同理,但堅定的態度。在同儕衝突當中,將你看到的情況客觀的敘述出來,不要有任何批判跟指責。『Jake 跟 John 都想要拿卡車。如果你們兩個都想要使用同一個東西,那就很麻煩 ... 你們兩個真的遇到困難了... 』允許這樣的衝突發生,但不要讓孩子傷害對方。『我知道你們覺得很挫折,但我不會讓你們打人。』表示對孩子感受情緒的同理並且表示明白他的觀點。當拉扯束 時,向孩子表示『Jake 現在拿到卡車了。John 你也想要卡車。所以你現在生氣了。等Jake玩完了之後,你就可以玩了。或許你現在可以玩別的玩具。』

此時,父母一定要能夠在孩子表示需要安慰的時候(*通常是抱抱)滿足他的需求。

在我們針對孩子像是在沙發上畫畫這類的行為做出反應之後,在我們允許孩子哭泣,爭辯,或是他選擇繼續之後,在表示同理與安慰的同時,我們可以表明自己理解他的觀點。『你覺得沙發需要一些裝飾,但我說不要。』

認 同孩子的成就並鼓勵好奇心。使用分散和轉移注意力這種方式,反映出我們想要立刻停止孩子行為的自然反應。在慌忙的情況下,我們的確很容易會忘了要在當下去 看出孩子行為中正面的部份,並且去鼓勵這個部份 – 像是孩子的創造力,成就,與好奇心。如果當下的狀況沒有急迫性,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來給孩子一些肯定:『哇,你自己爬到了櫃子上面,還拿到了我的太陽眼鏡 耶!』

接著,我們可以拿著太陽眼鏡,讓孩子好好的看看眼鏡。如果孩子伸手想要從我們的手中把眼鏡拿走,我們或許可以說: 『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這個眼鏡,但是我不會讓你拿著。』如果接下來孩子開始要搶,我們最後可以說:『你真的很想要自己拿這個眼鏡,可是我不想要讓你拿。 我要把眼鏡收起來放好。』

請以開放的態度來處理這樣的情況,保持耐心,同理心,以及真誠的心 – 勇敢的去面對孩子的眼淚,並接受自己暫時扮演『壞人』這個角色 – 這是建立慈愛,信任與相互尊重的親子關係的必經之路。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珍貴時光。

1 則留言:

  1. 其實,轉移注意力的目的大都是要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避免孩子陷在非必要堅持的想法裡。
    經過轉移注意力之後,孩子的情緒如果解決了,孩子剛才堅持的想法、剛才發生的爭執、...,這些問題還是得處理,並不是忽略不處理。
    或許作者看到不少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後,就不再針對問題去解決的狀況。但是,作者提到的五點,都不是轉移注意力的作用。
    另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概念是和大腦有關。左、右腦分別控制思考與情緒的概念,讓孩子的左腦活躍起來,情緒的反應就不會那麼明顯。
    我很認同作者開放、耐心、真誠的教養理念,不過,轉移注意力是真的有效而不會誤導孩子想法的技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