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元午媽媽
中山親子館裡,有個像彈珠台的遊戲器材(直立於牆壁上),把木球放進去後,就會順著軌道滾啊滾的,非常吸引孩子,有次,一個孩子正玩得興高采烈,元午排在後面,孩子的媽媽說:「後面有人在排隊了,再玩一次就好!」然後在孩子丟下木球後,半強迫的拖走了孩子。
百貨公司,小女孩在玩組合玩具,那是隻可以整個拆開,然後再用電動螺絲起子裝回去的恐龍,當元午排在後面,一旁的媽媽開始催促女兒:「快點!快點!把螺絲裝上去!後面還有人,快一點!」
這兩幕,既是我熟悉的場景,卻也同時讓我感到困惑。
熟悉的是,以前遇到類似情狀時,我總是心情緊張的想要元午趕快結束換人玩;困惑的是,現在的我放鬆多了,孩子想玩,我先考慮他的心情,如果他不肯換手,我只在一旁輕輕的提醒,讓他自己決定。
這樣的轉變又是為何而來?
前幾天,母子倆在公園,我看著一個孩子玩不夠不願回家,媽媽喊著:「再不走,我就要生氣了!」這樣似曾相似的語調,竟然讓我想起了父母,他們總是說:「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
這 一刻,我終於了解,這句話對年幼的我來說殺傷力有多大,我被訓練成對「生氣」很有反應,我總是小心翼翼的看著大人臉色不敢跨越雷池一步,盡量避免讓人生氣 的行為,而害怕的心情內化成我的個性,我不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會去做我不想要做的事,那既不是客氣也不是禮貌,那其實是害怕,怕別人生氣,怕不知道 該怎麼面對。
成為母親後,當孩子的慾望和別人有了衝突,我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我們不要玩(做)這個也沒關係,換別的好嗎?一直藏在心中的恐懼,讓我無法去好好面對問題並且思考解決的辦法,放棄,是我的優先選項。
而現在,每當我對著孩子說:「別人生氣跟你沒有關係,你不需要為別人的生氣負責。」
這也好像是我對著自己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於是,在面對衝突時,我不再那麼焦慮,於是,我也懂了—我不需要為別人的生氣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