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面對三代同堂的親子教養!



圖、文:徐維琪
前一陣子,黏黏(4y)因為好奇心爬上酒櫃而打破酒櫃裡的一堆杯盤酒具,阿嬤難過失去了自己的紀念品而大發雷霆,但畢竟是疼金孫的阿嬤,老人家捨不得罵黏黏,所以阿嬤就把箭頭指向我們,說是我們不會教小孩,讓小孩爬那麼高多危險等等之類的話,總之千錯萬錯就是我們的錯,我聽了也懶得解釋,懂得她只是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只要不要把氣出到小孩身上就好。




我偷偷觀察黏黏的反應,阿嬤在生氣的時候,她像無事一般地坐在客廳看她的卡通,沒有害怕或恐懼的表情,彷彿那是隔壁家的事情,與她無關,隔天甚至還要我拿「案發現場」的照片給阿嬤看,我心想: 『妳也太讓為難妳娘了吧?因為妳的好奇心,結果被罵的是我耶XD 不過,看來妳對阿嬤完全沒有恐懼,嗯,很好!很好!』



黏黏兩歲的時候,有一次下午因為想睡覺而情緒不好,把手往阿嬤身上一揮,結果阿嬤就生氣了。我一下班才剛開門,就聽她對大聲對我念:「小孩子不乖,竟然打阿嬤」整個人氣撲撲。我抱著黏黏先安撫她的情緒,過了一會兒跟黏黏說:『黏黏打阿嬤,阿嬤會痛痛喔,等一下媽媽陪你去跟阿嬤說對不起好不好?』黏黏還真得好像懂了我說的話,進到阿嬤房間說:『阿嬤~SORRY,對不起!』,然後還在阿嬤臉上親了幾下,阿嬤氣就消了。雖然我知道孩子還這麼小就讓她去道歉是不好的事,但那時候黏黏還是阿嬤在帶,所以阿嬤一有情緒我就會急著想要趕快處理,不然我會擔心我出門上班之後,阿嬤情緒高漲就會失手打黏黏,畢竟她們那個年代 「有打才算是有教」。



這幾年,我常跟著黏黏一起看著阿嬤的情緒,有一次,阿嬤在電話中為了某件家事跟老公生氣,講完電話後,黏黏剛好走過去喊了一聲阿嬤,阿嬤說:「衝啥!麥吵啦」,我看黏黏好像被嚇到,於是馬上走過去黏黏旁邊,故意用阿嬤也聽得到的音量說:『阿嬤不是在生妳的氣,妳是阿嬤的金孫,阿嬤是在生爸爸的氣啦!』中間那句「妳是阿嬤的金孫」還刻意提高音量,希望阿嬤聽到關鍵字「金孫」能稍微冷靜下來。果然,阿嬤從房間慢慢走出來:『對啦,阿嬤是在生爸爸的氣,不是生妳的氣。』我常常需要這樣,一句話好像是說給黏黏聽,其實中間還會夾雜著我想要傳遞給阿嬤的訊息。不僅要讓黏黏要同理阿嬤,也要讓阿嬤有機會同理黏黏。



三代同堂的家裡,我知道黏黏也受了一些委屈,但我也儘量讓增強正能量削減負能量,我設計一些遊戲讓祖孫倆一起玩,讓她們有機會修補感情,阿嬤在煮菜的時候,我會誇張地說:「哇~阿嬤好疼妳喔,還特地準備妳愛吃的高麗菜。」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明知道阿嬤讓黏黏在飯前吃餅乾卻沒有開口阻止,就是要讓黏黏享受被阿嬤挺的幸福滋味。我曾經犯錯,讓黏黏「同理」阿嬤的情緒並讓她「背負著阿嬤給媽媽的情緒」。幸好,黏黏現在我們自己帶,我們可以單純地只練習如何同理對方卻不用背負對方的情緒。什麼是同理,同理就是看懂對方的情緒,看懂自己的情緒,然後再把情緒的課題交回當事人手上。今天看到黏黏可以在阿嬤面前自在地做自己,我想,她跟阿嬤的關係算是可以更上一層樓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