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疫情下的自主學習

 圖、文:王岢鈺 (大腳小腳暖蛇團_新竹)


基地要蓋窯,孩子們也採了土蓋了基礎窯體,原本預計要用基楚窯體,跟孩子談烹煮食物,時間與溫度的關連性,也一併思考要如何把斷熱與保溫的概念置入其中。概念來自廚藝好好玩,探究真正的飲食科學

「自從穴居人發現火開始燒烤晚餐,

人類就開始享受全新的食物風味。」

也開啟蓋窯的初體驗。

 

疫情措手不及的打亂了原本要用窯體烤蛋的計畫,只能列為第二階。團隊夥伴也開始討論視訊做實驗的可能性,過程也想過會不會時間太長,實驗的重覆性過高,要不要減少操作數量,孩子會不會無法聚焦,教學者要如何應對的百百種可能!!討論了數天,直至新竹確定疫情比照準三級,暖新團也決定自主管理,不出門但不停課也不停學。

 

結合了登山食的概念,請各家孩子搬出了登山用爐具。用等量的水,不同的時間,來烹煮蛋這個迷人的食材,「雞蛋」是每種文化都會使用的食材,也是家戶都有的常備品,容易取得。其組合的元素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是熱轉變食物能產生物理和化學反應,而這些反應以驚人的滿足和美味途徑改變了食物的風味、質地和外觀。也是非常有趣的廚房實驗。

 

在這堂課裡設計以漸進式讓兒童去理解,不同的加熱方法改變烹煮食物的速度,了解時間和溫度的關鍵變數就能回答那個著名的問題:東西煮好了沒?

 

一開始以疫情的觀點切入,置入表格記錄的概念,讓兒童理解數據整理的重要性。每一回合需以定量的水加入二顆蛋,記錄水沸騰後,時間與溫度讓蛋熟成的形態。每一回合以2分鐘為單位,倍數加總至10分鐘,分為會水斷熱與熱源保溫兩種方式,最終得出10組數據資料做為比對。

 

實驗中呈現對物體以聞、摸、看、聽、嚐等感知的運用,進而理解烹飪中最重要的變數是食物本身的溫度,而不是食物在烹煮時四周環境的溫度。兒童在實驗裡得出數種深刻的觀察,好比說

「煮的時間會讓蛋的軟硬不同」

「我發現蛋包在毛巾裡的會比較硬,放在冰水裡的會比較軟」

「用布包的比較難撥,泡冰水的比較好撥」

「用冰水泡的比較生,用毛巾包的比較熟」

「火不能太大,蛋不能用老母雞蛋,會容易爆」

「我發現泡冰水早就涼掉,包毛巾保溫效果比較好」

「包毛巾的沒這麼好吃,泡冰水的比較流心比較好吃」

 

實驗的感受力,也為下一回合的思辯留下空間。這回合拜科技所賜,克服了透過視訊用顯維微鏡來觀察蛋不同的切片組織。一連做了五個小時的實驗,沒有小孩離場,群組裡也被蛋的紀錄圖洗了版。後疫情時代的姆指姑娘,科技是你的主場。身為教學者,每一回合也總戰戰競競,深怕給錯資訊,也要做足功課,記不足的也拜科技所賜,現場互動查找,每一回合的過程中,兒童回饋的更為豐厚,成為彼此的養份。

======================

【延伸閱讀】

2021/01/04 王岢鈺,【暖新-風中13味】 復刻燒仙草

2021/01/06 黃怡文,【暖新-風中13味】之 以孩為師

2020/06/19 高芸婷,暖新之風中13

2019/06/01 陳亞萱,風與食物的故事

 

======================

【近期活動】
若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跟方針,可就近報名參加我們在各地舉辦的說明會(家庭教育實踐班),最近場次如下,邀請您,一起來做個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大人:

7/17-18 台北場   https://tinyurl.com/yjk7mxm2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

https://tinyurl.com/yhjsydf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