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小孩的不卑不亢




圖文:黃婉茹(台東親子共學團)
今天與暖蛇夥伴另一個家庭帶孩子們一起去小火鍋店,26小。

對於三寶家庭來說,這人配比很常見,但是當他們互為朋友,小孩可興奮了。不停的說話、一起分食、互相邀請去拿食物等,所以大人也很忙很忙。忙著調停、忙著分食、忙著請他們小心安全

最後快要離場前,其中兩個孩子們忽然從一處奔跑到某一處,另個孩子追了過去。
這時,聽到別桌客人,坐著兩個大人、一個孩子。
男性大人說:「把這裡當作遊樂場嗎?」
女性大人說:「吵死了!」她還飄了一個明顯的斜眼,飄視著站在她身後的孩子們。
我很快上前與孩子們說明,與他們討論這個場地奔跑可能有的危險,也說明還有打擾到別人用餐的品質。他們立刻接受建議,願意暫停,另個家庭的爸爸朋友也很快先帶孩子們到外面找空地讓孩子跑一跑。
我負責把東西收一收,一起離開去看孩子們。

回家路上,我問小孩,有聽到那桌大人說的話嗎?他們怎麼想?
妞說:「我完全可以接受他說我們把這裡當作遊樂場。但是,我沒辦法接受他說『吵死了』。」
弟咕:「對啊!我知道我們很吵,可是,有到吵『死』嗎?他變骷髏頭了嗎?他死了嗎?他怎麼可以這麼說!」
聽到這裡我覺得相當有趣,小孩對文字是這麼的直觀而敏感!
妞:「對,其他我都可以接受,我也覺得我們有點吵,但是,『吵死了』聽起來就是太誇張了。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我:「所以你們覺得可以說你們吵,但說『吵死了』有點脫離真實狀態?感覺令人不舒服?那為什麼他們要用這樣方式說話?」
弟咕:「我覺得,他們應該就是在是想嚇唬小孩。因為我們是小孩,他才這樣說。」
孩子們這番對話,讓我很驚訝。
不卑不亢。我先想到這四個字。

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並不因此而用「委屈」或「自我矮化」的角度思考。
他們看見自己的感受,也試著去看大人背後的動機。
他們願意承擔他人的回饋,卻也不會自己走進他人言過其實的情緒渲染裡。
這三件事,有時有些大人都不見得做得到。

當然,我們離開店裡了,無法再與那個大人們做核對。但孩子們的分析,我覺得實在到位!完全不是下對上的,而是平起平坐的看待。
我並不是覺得孩子完全沒有錯誤,也不是贊成孩子們可以在公共場合尤其是餐廳奔跑。但是,在公共場合裡看見孩子造成別人困擾時,應對方式能怎麼做?我們是帶著同情蔑視,還是平等溝通?是咒罵孩子,還是抱怨家長不管教?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產生衝突時,如何對話才是真正建立平等的互動?

我在想,所謂的「親子友善」,應該不是要社會完全容忍親子所有的行為,而是:在雙方需求衝突的時候,能互相尊重、以平等的立場來互相討論,甚至站在互助的立場,出手協助,而不是袖手旁觀與評價。
這些平等的內涵與兒童人權的概念,我覺得才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關鍵。
仔細回想,「把這裡當作遊樂園啊?」這樣的用詞,很明顯是為了孩子而刻意這麼說,而且呈現對孩子的想像的單一思維。等於在隱喻:「小孩要玩,就是要去遊樂場only,怎麼會在這個地方『撒野』?」

那種把孩子只與遊樂場場域連結在一起,很常見的還有「帶孩子吃飯怎麼不去親子餐廳?」,背後好像在影射兒童必須有如同成人般的穩定性格,以及禁止不穩定的兒童踏足「正式場域」、「文明場域」,而不願思考如何共融、如何思考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進入社會的必要練習。就更不用說那個語氣的不客氣了。
「吵死了」,就如同孩子們感受到的,是帶著情緒與不耐煩的狀態。這句話,通常人不會對在餐廳裡的長輩或平輩說的。但,許多人卻只敢對孩子這麼不客氣,這明顯是將孩子放在較低的地位去指使。

這裡的應對方式,完全可以看見一個社會因「弱化」小孩的理解與對話能力認為小孩無法用成熟理性的方式對話以及將孩子放在一個不對等的位子,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只是粗糙的抱怨與抗議,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藐視與壓迫。

不是不能說,但,你對其他大人怎麼說,那就用同樣的方式對孩子說吧,說出你的期待,你的困擾,甚至是你的感受。
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該左手教孩子要有禮貌,右手卻對孩子施以頤指氣使、粗糙相待、威脅恐嚇等你不會做在大人身上的事。 大人們啊,你們如此講求禮儀、要求孩子做禮貌寶寶,怎麼你們就是學不會與孩子好好說話?

後來問小孩,「那怎麼跟你們講,你們可以接受?」
「『你們蠻吵的,可以安靜一點嗎?』這樣說,我們就可以接受啦。」
把孩子好好當作一個人,去談、去對話吧。

「為了孩子,我們能如何與社會對話,為孩子撐出學習與生活的空間?
與孩子的對話,有機會不卑不亢,不威脅也不利誘嗎?在威權教育下長大的我們,要怎麼開始呢?
歡迎一起來聽聽實踐班,一起交流,尋找答案!

7/26台東實踐班簡章 https://reurl.cc/1x6ZyQ

======================
【延伸閱讀】

2019/04/15  岱伶,萍水相逢的丸子感謝萍水相逢的逐字稿
2017/09/22  口天娟字詞之間,留點空間
2018/03/30  曾曉虹從吃飯這點事講到尊重和接納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
【定期定額捐,我們需要你】
親子共學促進會仍有許多理念正在努力實踐,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與我們一起成為兒童人權的長期推手!定期定額捐款填寫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