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暖蛇環島】媽媽,請把你的擔心收起來

文:施婷文(高雄共學平日一團領隊)



【編案】

一般學校常在禮堂或教室舉行開學典禮,而由自學生組成的暖暖蛇小學共學團也有,只是不在室內進行,而是以全台為教室,用單車環島作為開學儀式。為期一個月的單車之旅,讓五官真實領略這片島嶼的風味,釋放汗水和淚水,認識意想不到的自己,與夥伴真實的碰撞與激盪,這也是我們的學習之旅。

今年的暖蛇小學共學團單車環島,已是第三屆,而且同時有三個團要環島,分別是:
9/29親子共學第三屆單車環島二團出發(竹南)逆時針
9/30親子共學第三屆單車環島一團出發(竹北)逆時針
10/1親子共學第三屆單車環島三團出發(高雄)順時針

這篇文章由環島三團的婷文所寫,記錄他們的單車環島之旅進行到一半時,她的體驗與心情轉折。

【內文】

十月一號出發,到今天(10/15)剛好是第十五天單車環島。我們一行人,八大十小,從基隆出發,經過八斗子,到新北福隆,總共騎了三十九公里。

前晚我三點才睡,直到睡前,心裡一直有很多想法在轉。

一早起床,我約了車隊夥伴談話,談了很多孩子的狀況、大人的狀況、團隊的氛圍和困境,談話過程中有很多直白尖銳的針鋒相對,很多情緒在流動,但也有很多理念價值的釐清和核對。

對我來說,團隊要能一起走,這樣的碰撞是必經的過程,雖然當下的每個人都得面臨很多的難受,但沒有這樣的對齊,團隊也無法前進吧。我不確定這次的對話有沒有把彼此拉近了點,但,還有半圈,就讓那些在各自的心裏發酵,讓該發生的發生吧。

談話結束後,車隊出發已近中午,一夥人在基隆街頭穿越擁擠的車陣,開保母車的我跟在後面,看得心驚膽跳,心裏想著關於安全的界限和放手之間的問題。

我也想起,幾天前暖二團來陪騎時,比目前人數多兩倍的大人小孩在單線道的中壢市區路上騎乘的景象。我的腦海突然冒起波蘭的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說的話,他說,「兒童有死亡的權利」。(註:柯札克(2016)《如何愛孩子》,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林蔚昀譯。p.87)

初次讀到這句話時,我太震驚了!他接著解釋為什麼兒童有死亡的權利,他說,「因為害怕孩子被死亡帶走,我們把孩子從生命的身邊帶開。因為不想要他們死掉,我們不允許他們活著。」(柯札克,2016:92)

當孩子們一個個在大雨中騎行,從斜坡一路滑行呼嘯而下,我心頭浮起陣陣擔心,好怕孩子們因為天雨路滑控制不住速度跌倒在路上摔成一片。

當孩子們騎過那一窪又ㄧ窪大大小小的水坑,我心裡想的是,雨這麼大、路這麼滑,那一灘灘積水下若是個大窟窿,孩子們不知道會摔成什麼模樣,受多重的傷。

這些擔心和焦慮的想像,像跑馬燈一幕幕在腦海中掠過,好幾次我都想開口要孩子避開那些特別大的水坑。但看到孩子臉上享受的表情和開心的神采,我話到嘴邊,又吞回去了。

我問自己,那些擔心是真的嗎?還是更多是我自己的?就算真的有安全上的疑慮,那那條線在哪裡?什麼時候要拉?又應該是誰要來拉?

孩子從母體離開後,就開始她/他自己的人生,這一路上,身為母親的我,應扮演什麼角色?我要因為自己的擔心限制孩子的行動,只為了讓她安全待在我身邊?還是我願意承擔可能的風險,讓孩子用身體感官經驗這個世界活出生命的光彩?我想要傳遞給孩子的是恐懼,還是對生命的熱情?我的言語和行動,是鼓動孩子去探索去經歷,還是束縛阻礙了孩子?

這一天,因為出發得晚,我們一路騎在狂風驟雨之下,孩子們都騎了好長的路,而且是上上下下陡坡不斷的路。

到了晚上八點多,有個孩子累了,媽媽想要她上保母車,詢問了幾次後,孩子開始發脾氣,進入很拗的狀態。

我跟孩子聊了幾句後,問孩子:「你是因為媽媽不相信你可以,所以生氣嗎?」

孩子安靜下來點了點頭。

「所以你好希望媽媽相信你做得到,是這樣嗎?」

「對,我想要媽媽相信我可以,我想要繼續騎。」孩子邊哭邊說。

「好,那我陪你去跟媽媽說,好嗎?」

孩子走到媽媽身邊,緩緩地說:「媽媽,我想繼續騎,我想要媽媽相信我做得到,我知道你很擔心,但那個擔心是你的,我想要你把你自己的擔心收起來。」

媽媽聽孩子說了這些話後,安靜地點點頭。母女倆繼續騎車上路。

再過一陣子,孩子停下來,是好累又好想騎的矛盾心情。

媽媽抱著孩子,安安靜靜的陪伴,聆聽孩子的心。一會兒,孩子平靜地從腳踏車上下來,上了保母車。

今天,是極度漫長而疲憊的一天,是我們環島的第十五天。明日,還要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