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這段路,花了7年

圖、文:吳虹潔 (台北平日12團 助教 )



以前的我是奉行不打不成器的準則,但有了孩子之後,根本打不下去,孩子的美好讓我重新定義生命、重新與世界連結。

可是我是被打罵恐嚇下長大的孩子啊,不知道除此之外的教養法,於是自然而然照本宣科地嚴格對待大寶,並認為那是愛他。每一次的開罵、每一回的威脅過後,內心總是難受無比…隱隱知道哪裡不對,卻又說不上來是什麼,直到大寶開始以行為反擊我所認為的愛,此刻我知道我們的教養是真的出了問題。

後來因緣繼會接觸到親子共學團,認識了人本教育觀,開啟我的不打不罵不威脅恐嚇不利誘的五不之路,也開啟了一場自己與自己、與先生的革命之路。一開始不懂當中的核心精神,我只把五不奉為圭臬,與它疏離。

直到最近,我悟察到這當中的核心在主體性。拿二寶爬山的例子來說,有回帶他跟著大寶學校的爬山行程,剛走到1/3路程不到的地方,他突然大哭出來,說走不動了。我知道這路程對他而言是辛苦的,行前與他溝通時,告知他可能的路況、需要克服的難度…等等,跟他表明不想去也沒關係。但我們只在去不去當中定奪,對於他的心境、困難沒有再更深聊,仿佛去爬山與他的意志是分離兩件事,以致於後來他在山上突發大哭。許多時候,我們常預設了立場,無形地把自身焦慮或期待轉嫁到孩子身上,忽略、甚至壓迫了他們的主體性,然後在孩子承受不住的直球反應後,納悶、不解、悔悟…。

從孩子身上意識到主體性,接著自然進入孩子的世界與他們在一起,同時,也感慨著整個社會處在一個極度疏離的狀態。

前陣子帶孩子到景美人權博物館聆聽林生祥的演出,到現場才發現因為前一日大雨,原本設計在室外的表演改到了室內,且進行方式完全無親子友善考量。先生一開始有些猶豫,我認為來都來了還是試試,所以我們帶著孩子還是進場了。

表演場地昏暗,諸多限制,孩子進出幾次後席地而坐被要求坐回座位。後來我們索性不聽了,在離開前我與工作人員核對一定要坐座椅的規則,才發現其實是有其他聽眾反應孩子吵讓他們無法專心於演出。

我當下好無言…人權活動與孩子是完全切割的;當我們在靠夭年輕人投票率低時,我們是否想過,曾經,我們有試著讓孩子認識這個國家的歷史嗎…?表演的當中,我連向孩子解說歌曲的時代背景都是不被允許的。甚至,孩子參與公眾事物就被解讀過於政治立場…我站在禮堂外,望著二樓露台上等待演出的生祥,心中無限感概…。

有了這份覺察後,站在教育的視野,我還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養分,讓他們在發展主體性的同時,有更多視角、更多面貌?月底的一系列展覽活動,會告訴我們答案。

重新誕生自己,找回你我的主體

活動日期:12/27~12/29
活動詳情:https://facebook.com/events/2704984016234996/?ti=cl

======================
【延伸閱讀】

2019/12/19   劉紫緹 ,重新誕生自己--找回你我的主體
2020/01/03   翁麗淑,妳有機會「不平凡」

======================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