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的某次共學,我跟我們團一位共學媽媽談話,我們準備要去遠地共學,我問這位媽媽要用什麼交通方式,她談到她家大寶很怕坐公車。
媽媽說,有好幾次,因為要處理兩個孩子搭乘大眾交通的問題,先讓大寶上車或是下車,結果有次公車司機就開車了,獨留大寶一人在車上或地上,媽媽心急如焚,大寶也從此嚇的不敢搭公車......
其實也有好幾次,這位媽媽在我們團的線上社團反映她家大寶無法搭乘公車的恐懼,而想揪伴一起搭乘的話語。
共學那天,我們談到面對大寶這個恐懼,我們可以怎麼處理?主要是希望大寶可以慢慢的重拾勇氣,然後戰勝恐懼!
現場我們討論了一下說:不然我們來弄個戰勝恐懼大作戰!!邀請大寶一起參加!
方式大概是:邀大寶一起挑戰,且只要搭乘一站就好,就在家附近,搭乘一站,然後就下車,下車後散步回家,路上可以買個東西一起慶祝完成挑戰,慢慢地加長搭乘距離及站數。不求成果,但真心誠意地表達我們願意陪大寶一起面對這個恐懼,把重心放在一起陪伴,一起面對害怕的事情的過程。
我們兩個越討論越愉快,共學媽媽還說那是不是我單獨陪大寶做個挑戰會更好!我想了想,嗯確實,如果媽媽可以專心地與大寶一起挑戰,確實更好!因為我們是針對大寶的狀況,量身定做的計劃,又有媽媽更細心的照顧細節,這個作戰計劃,我用想的都覺得會成功!
討論完這個計劃,我不禁想著,很多人說參加共學團是活在「同溫層」,像是「你們共學團就是同溫層啦,所以你們都說一樣的話。」就連團員平日與人溝通受阻時,也常回來說,「喔,我需要同溫層。」
我認為,同溫層也許不是一個含有某個價值的詞語,但,用著用著(尤其針對共學團),長時間下來就有一種指射共學團都是「在乎小孩更勝在乎成人」,或是共學太理想化,是一種理想化的傻子的同溫溝通。
可是若來看我跟共學媽媽討論「怎麼協助大寶面對搭公車的恐懼」的這場談話,讓我不禁想對於常常指射「共學媽媽只是活在同溫層」的這個看法做些反駁。
如果說,同溫層代表的是「較同溫,較沒挑戰」的意思,那麼我與媽媽的這場談話,討論出的方案,既不是「忽略孩子的恐懼,直接強迫小孩」的高壓作風,也不是「面對孩子的恐懼,但大人什麼都不做」的消極態度,我們針對困難,不僅想辦法,還更細緻的盤算自己能做到多少,讓作戰計劃成功率更高的超積極態度,這根本不是一直在說共學是同溫層的人願意做的吧!
又如果說,共學真的是一個同溫層,那麼我想這個同溫層的溫度也不是一般人所說的一種適溫的溫度,而是一種火熱熱的,處處都有挑戰,而團員們即使恐懼,即使怕麻煩,即使還在困擾中,但還是隨時整裝待發,面對困境,想出作戰策略,然後出擊!
這種同溫層,我想真的不是其他人能體會到的溫度,更不是隨隨便便說我們把小孩養在「溫室」的人能了解的。
不過,我還是想說,有哪個同溫層裡的人,面對困難還一直不斷繼續挑戰的?這種不斷挑戰的態度,是哪個同溫層裡的人會做的?
一群親職者,在火熱溫度中過生活、挑戰生活、創造生活,你還覺得參加共學團,是活在溫室裡頭的同溫層嗎?
一群親職者,在火熱溫度中過生活、挑戰生活、創造生活,你還覺得參加共學團,是活在溫室裡頭的同溫層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