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相信自己有選擇

文/圖:筱涵(共學團成員)


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且,這個選擇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前一陣子,有次我們團線上共學,我們大夥相約聽完 podcast越育之後要來聊「依附關係」這主題。

心理學研究指出,依附關係極可能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也就是說,如果父母用打罵方式對待你,你可能也不自覺想用打罵方式對待你的孩子。

尤其,當孩子不按牌理出牌或情緒起伏很大時,你忍不住就會想用打罵來讓孩子順服,即便你很清楚那種恐懼,但不知為何,你曾被對待的方式早已鑽進你的潛意識裡,變成一種自然反應。

有了孩子之後,我始終和這種慣性對抗著⋯⋯

從小,我是三姐妹裡最調皮的老二,總做出讓大人不敢置信的事,小一點的時候是欺負妹妹、掉進魚池、把泥沙倒進車子裡、當眾取笑爸爸的朋友;大一點的時候是不肯唸書、欺騙、偷改成績、偽造文書等等。

每一次,我都被打得很慘。

爸爸總說,不打不成器,打就是在教育你。

媽媽總說,等爸爸回來,我一定要告訴他你又做了什麼壞事,叫他好好處罰你。

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因為被打就停止這些不好的行為,因為每次我都心懷著深深的恐懼面對處罰,根本無力好好解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有時候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唯一學會的就是盡量在大人面前表現出他們喜歡的樣子,然後轉頭繼續摸索我自己,做著我自己也無法理解的事。

那時候,我真的不記得,有沒有誰願意蹲下來好好理解我、傾聽我,那樣的無助感陪伴著我的童年。

現在,當我的孩子越來越大,伴隨著各種情緒時,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我會對小孩大吼,我也不懂自己在跟一個三歲小孩反擊什麼?

有時,我會怕自己又怒罵孩子,乾脆逃離現場,奪門而出留下錯愕的小孩和老公。

直到參加共學團後,我才慢慢了解到,在面對小孩前你必須先面對自己。你才不會把自己的問題丟到孩子身上,你才不會總是有「 都是因為你,才害我⋯⋯ 」的句子冒出來,孩子並不是處處為了你的方便而生,他就是一個主體,他絕對有權利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你會發現當你試著好奇他的行為而不是先指責的時候,你們真的可以像朋友一樣聊天。

現在,久久一次,我會帶孩子回去探望爸爸,他總會對於我和小孩的相處方式感到不可思議⋯事事尊重小孩、凡事都用談的,講理的,爸爸會覺得,他那麽小,聽得懂嗎?就照大人的方法做就好啦!為何要花那麽多時間?

一次一次,我試著對爸爸解釋我在堅持什麼,為何我要這樣對待孩子,為何堅持不打不罵。我甚至對我爸說:「我覺得你小時候那樣打我是不對的。」

有天,爸爸突然跟我說:「我覺得你這樣帶孩子是對的,你小時候我不該這樣打你⋯。」

爸爸的眼裡泛著歉意,那一刻,我在心裡跟爸爸也跟自己和解了。

現在的我完全能理解小時候爸爸為了家庭生計辛苦到處奔波,他是如此疼愛我,只是,我的出現一定讓他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挫折吧!他當時應該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在他的生命經驗裡,「打」就是最快最好的方式啊!

經歷了這次,我覺得自己更有力量在育兒路上堅持下去,我相信自己是可以選擇的,選擇把孩子當成一個人,好好對待他,他自然而然也會好好善待別人。

我也相信,不打罵小孩的這個選擇,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