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秋瑾
第一次聽到駿武老師說『完全不打、不罵、不威脅』是台北共學團的最低門檻, 我差點當場問:『怎麼可能??我不相信.』一年前我也許會覺得自己做得到, 兄弟倆白天給保母帶, 晚上回家玩沒多久就準備要睡覺, 假日又是全家一起出門玩, 除非自己情緒很糟糕, 大部分的時間都很愉快.
不過, 經歷了將近一年全職媽媽生活, 我覺得『不可能不打不罵啦!』尤其這半年, 我們一家四口回到婆家生活, 從來沒有一起相處過的三個人加上離家超過20年的老公, 我們不只打破婆婆多年的生活習慣, 也把自己和孩子們的情緒搞得亂七八糟, 雖然平常不會打小孩, 但老實說, 沒有一天不罵(or唸)小孩.
兩個月前, 駿武老師高雄新書座談會後, 讓一群有心想參與高雄親子共學團的媽媽們第一次見面, 我們席地而坐聽老師簡單分享共學團的理念與做法, 我當下便告訴自己:『我們本來就不喜歡打罵小孩, 這次, 要好好堅持這個理念, 然後也不可以威脅!』
當時, 我憑著一股熱忱想要自己先貫徹這件事, 執行三天左右 ... 就全部破功了!!尤其是當自己耐著性子溫柔詢問小宇:『怎麼了?為什麼你想要去抹電視?(用油油的手)』一旁的婆婆也很生氣的不停告狀:『不乖!講不聽! 跟你說手油油的不要抹電視, 就要去抹!...不乖講不聽!』...... 最後, 我很生氣又大聲的斥責小宇:『阿嬤講話你為什麼不聽!!??』
接著有好長一段時 間, 我仍然想維持不打不罵的方式, 但執行最透徹的卻是"不管", 因為夾在孩子跟婆婆中間, 讓我自己快爆炸了, 所以我消極的放任孩子, 隨便他們玩!感覺自己像個"假好媽媽", 不是有耐心、也不是脾氣好, 其實我不知道怎麼管他們, 也做不到婆婆要求的方式.
一直到 ... 參加完駿武老師的高雄親子共學團課程, 消極的心情好像看見了曙光!又有了動力!
滿滿兩天的課程, 我跟老公都非常"震撼"!我們很認同共學團的觀念, 上完課程更瞭解觀念背後的意義, 不只解開了我這兩個月來執行"不打不罵不威脅"瓶頸, 讓我們也很熱血的是 "彷彿燃起一股對教育的憧憬" (莫非是自己想一年出國三次共學嗎?不可否認的確非常嚮往能在國外共學.) 我們感受到教育的多元選擇、接觸不同的求學方式並非遙不可及、教育以後將不會只有國民教育單一方向, 好像看到了未來的小宇&小培 ... 老師講課的過程, 我腦中竟出現長大後充滿自信、獨立且又會思考的發光的小宇、小培的樣子.
課堂上有兩段互動討論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我腦海, 數不清幾次.
1. 所有的愛必須建築在尊重與瞭解之上
2.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中最高一層是"自我實現"
老師問:『你們認為誰可稱作能"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特質是什麼?』
我們答:『證嚴法師、運動家、... ... 自我實現的特質有:非常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持之以恆、充滿熱忱、正向、樂觀、積極 ... 』
老師又問:『 孩子們呢?是不是也都具有這些特質!?』、『長大之後呢?原本就擁有的特質呢?』
後者給我的震撼更 甚於前者, 因為我最近常覺得小宇越來越愛"亂堅持", 甚至還會想說服他:『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堅持!EX:我們就走右邊就好, 左轉太遠、太熱了啦!>>為什麼一定要吃那個, 吃這個就好啦!>>還不是一樣!?』天啊~~非常崇尚自我實現行為的我, 居然無形中摧毀孩子寶貴的、與生俱來的自己實現特質!
我又告訴自己:『這次不一定要做到"不打不罵不威脅", 要先從"瞭解"&"尊重"開始!』還有, 不可以再對小宇說:『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堅持!』這句話太恐怖了, 課堂中, 我很想衝到小宇面前說:『你可以堅持, 有想做的事都可以堅持, 媽媽相信你.』
我想要『相信孩子有與生俱來的能力, 瞭解&協助他們獨立, 不然, 就當做是實驗吧!』
我想要『瞭解孩子內心的需求, 尊重孩子的一舉一動.』
慢慢的, 我們互動模式有了改變 ...
當小宇說:『我們走這邊啦!』 我:『為什麼?媽咪想要走左邊, 因為這邊比較不會曬到太陽.』 小宇:『因為我想去那邊看看有沒有不同的路』 我:『好~那我們一起去看看!』 (原本我會因為自己擔心走太遠太熱, 會一直說服他走近的路.)
當小宇說:『我還 不想洗澡, 我想要再看一次電視』(一次是指30分鐘) 我:『好!那我跟小培先洗了~ 你看完後要自己關掉電視喔.』幾次實驗:他真的會自己關掉電視, 而且會提早關機然後加入洗澡行列. (原本的我會帶半威脅的語氣跟他說:『如果現在不洗, 等一下我就不幫你洗了.』)
當小宇說:『我想要拿那個很高的箱子裡的東西』 我先跟他解釋裡面有什麼東西(不是玩具也不是吃的)、拿的過程會有很多灰塵掉下來, 如果他還是想要看我會說:『好~ 那你來幫忙, 我們一起拿下來.』 (原本的我會說服他放棄拿那個我自己不想動的箱子)
當小宇飯前說: 『我還想再喝一杯青草茶』 我:『好!但要小口小口慢慢喝, 一次喝太多太快, 等一下會吃不下飯喔.』 即使他要求第三杯, 我還是會遞給他, 若他真的因為這樣吃不下飯, 我會建議他先休息一下, 等一下餓了再吃. 並且跟他聊什麼叫做"喝得太脹吃不下飯"的感覺. 實驗第一次:兩個小時後他自動表示想吃飯了, 還自己吃光光. 幾次實驗後:飯前狂喝水的情況減少了, 持續觀察原因. (原本的我會想辦法限制他飯前只能喝一杯, 然後如果他剛好又沒把飯吃光, 就會再警惕告誡他下次吃飯前不可以喝這麼多水)
當小宇在晚上十點突然要求想去某個朋友家時, 雖然不可能帶著他出去找同學, 但我也會跟他一起想辦法, 不然我們先打電話給他 or 上FB問他媽媽(小宇認知用電腦可以找到每個人) ...
我覺得很神奇, 當我越想要瞭解孩子在想什麼, 我反而越認同他, 然後我陪孩子一起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事, 感覺是快樂的, 並沒有想像那麼糟.
以下, 更具體記錄分享兩個我自己的和兩兄弟間的體悟, 也算是自己改變態度、轉換尊重念頭的實驗吧!?:
實驗 一
晚上10 點, 兩兄弟還埋在滿屋子玩具堆裡玩.
我:『我們來收玩具, 準備睡覺了, 好不好?』小培馬上揮手+搖頭, 小宇更是語氣堅定:『不要!我不要睡!我還要玩!』
我:『好吧!等你們玩好了, 我們就進去講故事、刷牙、睡覺.』 兩兄弟很有默契的異口同聲說:『好~』
20 分鐘後, 我:『好了嗎?我們進房講故事吧!』小培沒回應, 小宇:『好好 ~ 我正在收』(他正用龜速把積木放在車子上, 一塊一塊的載回去積木的箱子家, 然後再一台車接一台車嚕回車子箱子家, 我沒說話, 等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收好.)
20 分鐘後我回到 2F, 小宇已經把全部的玩具都收整齊然後帶著弟弟先進房間了, 雖然有些沒有放回箱子中, 但全部都用他自己的方式"排列整齊", 我很高興準備也進房講故事給兩兄弟聽 ...... 接著, 眼前景象瞬間擊垮了我心裡的開心 ... 兩兄弟把房間書櫃上全部的書掃落滿床、棉被枕頭也全部堆疊在一起, 我本來想"開唸":"拜託 ... 媽咪好累好累!可不可以不要再把東西弄亂了!!把拔才出差第二天, 接下來的四天, 要怎麼度過啊 ~~~" 面對整個房間的混亂, 我心裡突然冒出共學小天使, 原本準備脫口而出的話又吞了回去. 共學小天使提醒我 ~ "尊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問一下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吧!?"
臭臉五秒後我打起精神換對小宇說:『你們在做什麼啊!?』
然後小宇眼睛發亮的回答我:『我們在開船 ~』、『媽咪你快上來、快上來一起坐我們的船』, 小培也在旁邊大聲說:『船~船~~』(我OS:快11 點了!還不收!開什麼船啦!) 我也走上船(堆疊的棉被上), 坐下來.
小宇很認真的開船, 興奮的問我:『媽咪, 妳想去哪裡?我載妳去.』 我說:『先去動物園, 然後去老街吃冰吧!』
小宇非常認真邊開船邊說:『好~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因為開船聲音實在太大聲了, 所以我馬上說:『到了到了!動物園到了!』
接下來他馬上跳下船(棉被堆), 跳到另一張床上, 手掌擺在頭上跳跳跳說:『媽咪妳看, 我是兔子』, 然後雙手放下用四肢走說:『我是猩猩!』, 接著又迅速全身趴在床上扭動說:『我是蛇!』(同時間為了要有空間跳, 小宇迅速把一部分床上的書先塞回書櫃)
我忍不著大笑了, 說:『哈哈哈哈!這家動物園好棒喔 ~ 好多好可愛的動物喔 ~』(心裡OS:這麼晚了還這麼有活力+想像力, 你也太強了!太好了, 收了一些書.)
接著, 小宇又開著船載我跟小培去老街, 去了老街後, 他說他要帶我們去玩"賽車", 他很努力的帶著我們玩, 我只要坐在棉被船上看著他"表演", 最後我問他:『要不要載我們去你家休息!?可以睡在你家的船上嗎!?』 他很爽快的答應了!船開到他的"家"(就是另一張床), 他為了讓我們去他家睡, 迅速把床上剩下的故事書全收回櫃子上, 就這樣結束這趟船遊, 兩兄弟很滿意的躺平睡覺, 我很驚喜可以這樣容易讓母子三人開心熄燈.(更正, 開心躺在船上睡覺.)
雖然比預期晚了1 小時睡覺, 但小宇那發亮的眼神、主動邊玩邊收的過程, 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我似乎明白之前在NLP平心靜氣教出好孩子書 序中駿武老師提到的:『只有遊戲感(創造性的思維、同理式的語言)上身, 才能破解此般困局』, 書序中敘述跟小寶用玩遊戲的方式完成換季套棉被套和枕頭套的工作, 同時, 我腦中也出現上週參加親子共學團課程中老師提到的他和共學團孩子最喜歡玩的"大爆炸遊戲"畫面, 不論是為了破解僵局的遊戲或是純粹陪孩子玩的遊戲, 都得真心投入讓自己跟孩子一起"讓遊戲感上身", 才有可能在玩樂過程完成父母想要達成的家事或希望孩子養成的規律作息、也才能感受到遊戲中通體舒暢的痛快.
實驗 二
清晨, 邊在廁所灌洗, 邊聽在廚房的婆婆對我說:『冰箱裡還有很多麵包, 烤來吃就好, 壞了丟掉很浪費, 他們兩個早上也吃不多, 每天都剩一堆 ... 』頭腦還不是很清醒的我心中馬上一堆OS:『拜託, 不要再說了!』、
『我十幾歲就自己在外生活, 我真的會處理自己的早餐.』
(婆婆明明是好意, 但為什麼總讓我覺得好怕吃不完、好有壓力?)
(對!有人幫妳把愛的食物準備好, 不是我曾經想像的美好嗎?為什麼這半年來卻讓我對"吃"越來越有壓力?記得我曾經很羨慕的對孩子們的保母說:『妳女兒好幸福, 每天都有一桌好吃的食物等著她們』, 但保母回答我:『她們根本不喜歡吃, 比較愛吃外面的啦!』)
我帶著滿滿OS靜靜走出廁所, 被眼前食物嚇到了!再OS:『哇!這麼多麵包!怎麼可能吃得完!?』(桌上擺放了四大包不同地方買的麵包類製品, 分別是過去幾天婆婆買來給孩子吃, 沒吃完的.)
『應該要覺得很幸福啊!?』一早起來就有滿滿的一桌早餐可以選擇, 但我並不開心, 卻擔心吃不完會讓婆婆不高興!?
小時候我們住在日 式木造大平房, 隔音不是很好, 我常常聽到媽媽和姑姑、嬸嬸間的對話, 有一次聽到親戚對媽媽說:『妳太寵她了!她會被寵壞, 我們家XX有什麼就吃什麼...』我還記得他們是在談論早餐的事情, 那個時候媽媽每天都會做出我想要吃的早餐, 不論是稀飯配肉鬆、饅頭夾蛋還是蛋包飯糰, 只要我前一天點好, 隔天早上媽媽就會做好, 讓我帶去學校吃, 所以, 雖然我也曾經想要像其他同學一樣"買外面的", 但卻每天都還是帶著媽媽做的愛心早餐上學, 因為媽媽總會準備我喜歡的食物.
記憶中, 媽媽很靜, 而我很喜歡嘰嘰喳喳講個不同, 每天都會把學校發生的大小事情全部講給她聽, 就連隔壁同學便當帶什麼都想跟她分享.
突然~站在一桌麵包前的我好像找到答案了!
婆婆的食物總是讓 我充滿壓力、愧咎, 是因為她沒有把食物的選擇權留給我們, 她喜歡替家人準備很多食物、喜歡看大家把它吃光光, 雖然我們不挑食, 但仍有對食物的喜好、還有自己習慣的"食量", 再加上溝通立場不同調、彼此不瞭解, 當我們試著去表達對食物需求的看法時, 卻被誤解成在挑剔食物的種類與烹煮方式, 我們之間還沒有開始瞭解, 就已經傷痕纍纍, 信任越來越少誤會卻越來越多. 腦中再度浮現駿武老師的話:『所有的愛必須建築在尊重與瞭解上』, 從沒跟婆婆生活過的我(過去每年只見幾次面), 很需要讓彼此重新認識、瞭解彼此的習慣.
在實驗對待孩子的方式時, 竟意外找到婆媳問題的解決方法, 是很棒的收穫.
早餐的實驗還在進行中 ...
剛起床的小培(1.11ys)看著杯中的豆漿拚命的揮手、搖頭, 還一直說:『ㄣˊ、 ㄣˊ、 ㄣˊ、 ㄣˊ』
我心裡覺得不妙但還是問他:『妳不想喝裝在杯子裡的豆漿嗎?』小培回答:『對~ㄋㄟ ㄋㄟ~ㄋㄟ ㄋㄟ~』
我:『這是阿嬤煮的豆漿喔~很好喝~你要不要先喝看看, 再決定?』(我還故意在熱豆漿中加了兩塊小培最愛的冰塊)
小培用湯匙攪拌了有加冰塊的熱豆漿, 還舀了兩湯匙喝, 然後又開始揮手、搖頭, 說:『ㄣˊ、 ㄣˊ、 ㄣˊ、 ㄣˊ』
我:『想要ㄋㄟㄋㄟ嗎?』小培:『是~』
我:『那媽媽用杯子泡給你喝好嗎?』小培更激烈的揮手、搖頭:『ㄣˊ~』
其實, 我一開始就知道他想喝玻璃罐裝調味牛羊奶, 但婆婆就在旁邊, 我本來企圖說服小培喝阿嬤準備好的豆漿 ... 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對小培說:『那~ 媽媽帶你去買好嗎?』小培超大聲:『好~』然後就衝去穿鞋子. 其實, 這禮拜老公出差的第一天, 婆婆特地去買玻璃罐裝調味牛羊奶給兩兄弟當早餐, 就從那天開始小培又黏上好不容易戒掉的罐裝調味奶, 喝到今天已經第五天.
替小培戴好安全帽, 我請他先站在旁邊等我牽車, 同時邊告訴他:『等一下我們要先去 7-11 領錢, 然後再去跟阿姨買ㄋㄟㄋㄟ!』小培停頓了幾秒然後回答:『好』
後來我們走進便利商店, 提款機就在養樂多架旁邊, 我在領錢的同時, 小培的小手一一摸過每一瓶養樂多, 然後, 他拿了一瓶下來.
我蹲下身握著他的小手臂說:『我們等一下要去買ㄋㄟㄋㄟㄝ!今天是來領錢, 沒有要買養樂多.』我等了他一下, 小培緩緩的把養樂多放回架上, 眼神有點猶豫, 接著, 他轉身拿了背後架上的一包乖乖.
我又重述了剛剛的話, 這次不管用了, 他又開始搖頭說:『ㄣˊ!ㄣˊ!』
我:『你很想很想要買乖乖對不對?』小培輕聲細長回答:『對~~』
我:『可是, 我們今天是要來領錢, 然後去買ㄋㄟㄋㄟㄝ!如果買了乖乖, 就不買ㄋㄟㄋㄟ了嗎?』小培簡短:『對!』(我倒吸了一口氣, 問錯問題了!)
我又繼續:『媽媽知道小培很想要乖乖, 但家裡阿嬤已經有買孔雀餅乾了!如果你想要吃餅乾, 我們可以回家吃, 現在先去買牛奶好嗎?』小培又停頓了幾秒, 然後說:『好~』把餅乾放回去後, 我牽著小培的手走出 7-11, 去早餐攤位買他想要的ㄋㄟㄋㄟ.
其實, 我本來沒有把握可以在 7-11 裡全身而退, 但皮夾沒現金, 所以非得帶著小培去領錢. 小培的反應讓我更堅定參與親子共學的信念, 小培知道我瞭解他當下有多想喝那種不一樣的牛奶, 也相信我會想辦法讓他喝到, 不然, 小小年紀的他怎能捨棄已經拿到手上的"養樂多"&"乖乖", 我自己都覺得好難.
騎著車, 載著小培回家了路上, 心情整個好起來, 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我想要知道你現在需要什麼?我想幫你.』並不是一昧的要自己做到"不打不罵不威脅", 先練習學會瞭解孩子、尊重孩子, 一連串的效應不得不讓我直呼:『太神奇了!』
單純的想尊重孩子 的每個行為, 要尊重、要瞭解, 但又不能盲目順從, 真的不容易!但也從想要瞭解與尊重孩子的過程, 讓自己感受到從孩子角度理解事情, 往往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還會得到令人驚艷的不同想法. 這條路還很漫長, 但我相信每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次細微的累積都是值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