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宋(台北共學平日五團團員)
有次共學時,我兒大寶與朋友A一起玩水,當我抬頭看到時,A拋丟水桶摔在地上,接著,大寶拋高空丟了借來的水槍,水槍就硬生生在我眼前不遠處炸裂了……
我當下一股惱火,想必臉非常之臭。我的心裡OS是,: 為什麼跟朋友借的玩具你可以這樣毫不在乎的高拋丟壞?你不知道會裂嗎?
然後看到大寶跑過來水槍這邊,看到水槍炸裂,撿起地上的碎片,朋友A也跑來。大寶跟A說:「這邊有碎片小心!我們一起把碎片撿起來好不好,要不然別人走過去會割到!」其實這是我事後想起來大寶的貼心,是不是也代表他其實知道自己弄壞了在收拾善後的一種表現?但媽媽我當下五雷轟頂了,沒有想到這部分。
A媽媽走了過來,蹲下和A對話。我顧著小寶在遠處問:「大寶,這水槍誰的?」
大寶:「A的。」大寶可能發現我臉非常之臭,知道我在生氣,他也開始防衛、生氣。也有另一個可能是被我發現感到羞愧而生氣?
然後大寶就在旁邊繞著走來走去生氣。
我:「你要不要和A討論一下可以怎麼辦?」
大寶:「哼,不要!」
我驚覺我的生氣干擾到他處理的步調了……我知道我在生氣,然後我這個情緒與情緒當下說的任何話甚至是神情,其實可能干擾他們之間的進行。
我看到A媽媽有在試圖對話處理。我就先遠遠望著不介入,也收拾一下我的情緒。看A媽媽跟A對話了一下,大寶過去坐在A身邊。事後據A媽表示,大寶說他們一起在玩看誰可以把東西丟到噴水周圍的格子裡,他在丟之前有想可能會破,但他也好想玩,看A先丟桶子也沒破,所以就丟了。
然後大寶還問了A媽:「為什麼桶子不會破,但水槍破了?」A媽很溫柔地解釋可能的原因,而A看起來也沒有因為水槍炸裂而生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覺得是遊戲?)
這過程,大寶不時會瞄我一下。我刻意撇過頭去,不想讓我的情緒與臭臉干擾他自發性的處理舉。(要不然他就把力氣放在處理我跟他的情緒上,而不是這件事情他本來處理的方式。)
A媽媽處理好走了回來,我實在感到很抱歉,說:「對不起,大寶把A水槍弄壞了,A還好嗎?需要賠A一個嗎?」
然後A媽說了剛剛上面的經過。A媽問我還好嗎?我說我很氣。A媽說是因為她過去我覺得不好意思嗎?我說不是,是一看到水槍炸裂我也炸了,但我覺得我的開口就搞砸了。大寶其實原本還好,但我臉很臭一開口,他就開始防衛、生氣,我就先打住。其實或許可以先等等觀察他怎麼處理或是先整理我的情緒。
A媽媽說:「可是你有先停住了。」我們大概先講到這。好感謝A媽媽跟我聊聊,我真的比較不氣了。
其實我相信大寶看到水槍炸裂那一刻是有感覺的,所以他跑去做後續處理。但我的開口與情緒,變成一種干擾,他反而防衛與抗拒了。事後他問為什麼水桶沒炸而水槍炸了,其實代表他觀察到了,也在從這次經驗中學習著,我不敢誇口的說他一定下次不會再這樣,但我想一些對事物的理解已經進入他心裡。
我也反省自己,我們說好的「做錯弄壞都是其次,重點是我們怎麼面對與處理」,但小孩真實的感受是「弄壞借來的東西,媽媽一定生氣了,要被唸或被指責了」,這其實是個累積而來的反應,其實是媽媽真的覺得很不好意思很抱歉啊啊啊,可是把自己的情緒摻進去,小孩到底要先處理媽媽的情緒?還是這件事?還是對方的情緒?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謝謝夥伴們的幫忙。提醒自己下次遇到狀況發生,還是先緩(ㄅㄧˋ)緩(ㄗㄨㄟˇ),看看孩子的反應與處理,別讓自己的情緒反而成為孩子面對問題的干擾了!
【近期活動】
對我們共學團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報名近期的家庭教育實踐班,在這兩天的課程中,會介紹我們的教育理念與方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