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大人與孩子的需求衝突


文、圖:阿軒(桃園平日一團 團員)



(前言:平日共學團的每週線上讀書會,最近讀的是瑟谷學校校長格林伯格(Daniel Greenberg)的『自主學習』(Worlds In Creation)。阿軒是專職帶三歲半男孩的奶爸,參與共學兩年。這天的線上讀書會,討論到大人與孩子的需求衝突,他分享了最近與孩子的進展。展現了親與子(孩子回應給大人)的自主學習。)

針對大人應該為了孩子去做改變嗎? 這個討論我覺得應該分成兩個部分來切入。

第一個是為了孩子改變自己的生活重心,葉筆現在(3y6m)的情況,其實我大部分空閒的時間,會開始練習做自己的事情。當他向我提出需求時,我會同理他之外,也向他表達我的需求,有時我會堅持先完成我的需求,然後再去幫助他。但前提是我會認真聽他的話語,觀察他的情況,如果應對狀況不好,那我就可能放下手邊的事情。我覺得這個部分是倒吃甘蔗,孩子年齡越小,那個平衡點就越偏向孩子,因為生理跟表達還沒到位。但這是一個過程,大人或許不用覺得改變了什麼,只是暫時不能做想做的事情。開個玩笑說,如果有獎金5000萬,要你1年不能睡飽,然後專心洗奶瓶煮飯陪玩,也許我們會比較容易接受這選擇。但這個部分有個關鍵就是,大人要能『有效的』跟孩子對話,否則就會變得難以忍受。

而,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個部分,關於大人面對情緒跟溝通。我的方式是,我會跟孩子說我生氣了;然後,我不生氣了,再找機會跟他說我剛剛為什麼生氣,哪些地方我跟他道歉,哪些地方他讓我覺得不舒服,希望他體諒我。我其實真正操作的次數大概10-15次吧,因為生氣的次數越來越少,甚至我發展出一種態度:我會跟他說,你這樣哭我很不舒服,但我真的不想要生氣啦(很無奈)!好像能很明確的看得見『生氣』這個東西。或許是很蠢,很制式的處理生氣模式,反而讓我看得很清楚自己的情緒跟反應。而這個過程裡面,我是真的因為孩子改變了,改變了面對情緒的方式跟表達模式。

孩子的純真,其實是我們最好的禮物,因為不會有個大人這樣陪你練習面對這些。我們以前不重視的東西,或是養成的壞習慣。葉筆在我生氣的時候,會邊哭抽蓄地問我說:你有冷靜了嗎?最近一次,我搬家太累,收太多東西爆炸,亂丟他的玩具,越丟越生氣時,他默默的眼眶泛淚,自己躲到房間去玩(因為爸爸之前生氣 就是會丟東西)。然後我看到他這樣反應,還又威脅他玩具全部丟掉,他才抓著自己心愛的樂高人,邊哭邊說不要......

然後我冷靜過後,道歉結束後,其實我發現,那是以前我習慣的面對情緒的方式。 我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最後爆炸,就要看到對方也很痛苦,這是一種習慣的發洩模式吧!在我道歉後,孩子依然好愛我,那為什麼我不能改變一種方式呢?所以大人應該為了小孩而去改變嗎?我覺得孩子能夠讓我們有所成長,尤其在面對自己這個部分。但這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狀況跟父母的餘裕狀態,不管怎樣都是選擇,沒有對錯,真的要給建議的話,只要看清楚選擇了什麼就好~然後跟孩子一樣,活在當下。

======================
【延伸閱讀】

 20170207
,薛安琪, 為什麼手足紛爭常變成夫妻爭吵?
 20180518
陳筠涵關於「對不起」的創傷
 20190713
莊雅琴兒子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其他人

======================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10/19-20 大腳小腳北區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2019/10/26-27 大腳小腳台南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