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說臭屁屁?

文圖、Diane ( 桃園平日三團領隊 )



吃過早餐,兩個孩子跟著我移動到沙發,我坐在沙發上,他們在旁邊玩耍,接著就(照慣例?)吵了起來。

我偷瞄了一下,發現兩人在爭奪可以吹出類似直笛聲音的,打氣筒的管子。過沒多久,力氣比較大的宥宥(2y7m)成功從姵姵(4y9m)手上搶走管子,跑到沙發另一側的玩具區猛吹氣。

姵姵生氣大罵:「你是臭屁屁!」
宥宥回擊:「我不是臭屁屁!妳才是臭屁屁!」

接下來兩人又照慣例進入「我不是、你才是」的臭屁屁互罵無限循環三百八十六回。

我默默坐在兩人中間,聽著無限循環的互罵聲,心想,今天不知道會是怎麼收場的?

才剛閃過這個念頭,無限循環就被破解了!

宥宥在第三百九十九次的時候停止反擊,說了一句:「為什麼?」

姵姵一下子還反應不過來,吸了一口氣準備喊回去,聽到這裡頓了一下。我心裡對於這嶄新的轉折也感到充滿訝異,趕緊跟姵姵說:「他問妳為什麼欸!」

姵姵怒吼:「什麼東西為什麼啦?!」
宥宥:「為什麼要說臭屁屁呀?」

姵姵用生氣的語調,音量仍大的回答:「因為你把我在玩的管子搶走!」
宥宥平靜地回應:「所以妳就說我臭屁屁了,是嗎?」
姵姵怒回:「對!」
宥宥拿著管子走過去:「那管子還給妳」

放下管子後,宥宥對著姵姵笑說:「那這樣就沒有吵架了,沒有臭屁屁了,好嗎?」
姵姵仍不開心的說:「我現在還在生氣,我不想要有人跟我講話!」

我正想著要幫姵姵再跟宥宥說明一下的時候,宥宥就開始玩起地上的軌道組,用天真的語氣說:「等一下我們再一起玩吧!」

想想當初,宥宥一歲前,姵姵時常打他,打到好幾次都變成我跟姵姵的衝突。當時的我,對於大(能力較強)欺小(能力較弱)的情況很容易有情緒出來。在這段過程中,不斷反覆跟自己對話、調整自己看待孩子動手的角度。

在宥宥一歲到兩歲的階段,兩人也時常打架,當時語言能力很弱的宥宥,只要一有衝突,就會哭著跑過來找媽媽討奶討抱,而我做的,就是秀秀小的、說出我看到的經過,然後試著猜測大的心情,等待與陪伴兩人情緒過去,而不去評價雙方的行為。

當然偶爾在自己狀態不好,比較忙或比較累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跳進兩人的爭執中,但更多時候是,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客觀看待孩子的能力與發展,也就是看見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媽媽心裡看到(投射)的樣子。

到現在,宥宥不但可以表達,還能跟對方溝通,媽媽只需要在旁邊記錄這一切,真的有點熬出頭的感動。育兒、跟孩子生活著,真的不是一天兩天看得到轉變(成果)的一件事。在真實生活中的互相拉扯、在心裡的不斷反思與自己對話,雖然不容易,但真的很值得。就像是,孩子們陪著我,再成長了一次。


================

【延伸閱讀】

  20190524,葉如芳, 試著說出妳的感覺

  20161227 ,廖文躍,你不能上來,這是我們的基地!


【近期活動】
想進一步了解共學團的教育理念與實作方法,歡迎參加我們的家庭教育實踐班,近期活動資訊如下:

2019/08/03-04 大腳小腳宜蘭親子共學 家庭教育實踐班

彰化溪州黑泥季活動

=================
【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

歡迎大家小額捐款,讓我們更有能力為兒童、為親子們發聲!
捐款帳號:中國信託 (822) 1745405098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