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吃得幸福】

                                               圖文:台中平日二四團 林怡秀

【吃得幸福】〈父母效能訓練〉讀後心得-2

追溯之前第一篇的讀後心得是在親子共學團滿三個月所寫,當時我看了前面幾章後便著執行,會想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我實驗後發現「真心減少不可接納行為」、「積極聆聽」與「我訊息」帶來明顯的果效。

話說共學之前我是個徹底權威的母親,面對不願吃飯的大女兒,我打的、罵的、討好、讚美、威脅、利誘、恐嚇、面壁思過、關緊閉……等能試的都做過,就從她一歲起便開始用「飲食」與我的「權威」角力,故吃飯很容易變成我們的戰場,不論我怎麼做,她往往不肯退讓好好吃完基本的食量,且體重仍舊處在瘦弱多病與服藥的狀況,外加親友的關心與指責之下,使我這作母親的倍感焦慮。聖經說:「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我那時還不自知,無法與清潔、正直、愛我且性情溫良的女兒相處,是件荒謬絕倫的事。



[不幸地吃]

這種日子就這樣過了快兩年,正滿一歲的二兒子更是嚴重挑戰我的權威半年之久,我帶著身心俱疲的自己走進親子共學團。來到這兒,我發現自己面對孩子的行為90%以上都是「不可接納」的部分,然而這些「不可接納的行為」中至少50%其實是我可以學習去放手與相信孩子成為「可接納的行為」。「孩子現在不想吃飯」難道不行嗎?他會不知道自己肚子餓不餓嗎?飽不飽嗎?我憑什麼要告訴他現在是「餓了」或「飽了」,所以要吃或不吃?當時我很訝異領隊說:「他會說:『不要!』很好呀!他練習得很好!」原來我一直在扼殺孩子練習與人應對說:「不!」的機會,因為這很直接挑戰我的權威,總讓我找不著台階可下,且為了頂住快崩的權威,使我瀕臨不知怎麼與兒子相處的絕境。

為了讓我可以將「不可接納的行為」真心地納入「可接納的行為」範疇,我除了盡可能改變家裡環境,使居家擺設適合孩童來避免「這裡不可摸」、「那裡不可碰」等類不必要衝突。此外,例如「電扇不要亂切」、「馬桶不准亂沖」等類的問題,我知道就算一再講明「媽媽不喜歡浪費」並「爸爸工作很辛苦」,我兒子仍不會停止他想要探索事物的渴望,我便告訴自己:「這些不是浪費的錢,是我要投資他!」放手使孩子在體驗與探索中,學到他想了解與好奇的事物,這些體驗過後的經歷便會成為屬他自己的資源。就這樣投資半年以上,當兒子知道自己很熱想吹電扇時,他可以自己來以後,就很少沒事就亂切電扇;而現在他很喜歡觀察自己的大便,被他親自沖下去的過程。尤其「盡量不怕孩子玩髒」這點,大大拓展了孩子自我學習與探索的世界,幫助我真實包容原本自己無法接納孩子的種種行徑。改變如下圖:

10%接納孩子的行為
90%無法接納孩子的行為
10%接納孩子的行為
45%從無法接納,學習成為真心接納
45%無法接納孩子的行為(仍舊有衝突與問題,使用「積極聆聽」與「我訊息」可減少)


事情就這樣明顯改善的我與孩子間的對立,如今共學滿七個月,我很感謝上帝使我有這樣學習改變的契機,要不是現在認真回頭想想,我都快忘了共學之前自己怎麼會與孩子搞得每天總是充滿不愉快與衝突?話說回來關於本書第11章的「第三法」,是我最近才讀到的部分,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跳過前面直接使用本書
最精華的重點,若以我起初大範圍90%都是處於「不可接納的行為」都拿來採用「第三法(註一)」,我覺得無解的機率會很高。

因這當中有許多其實是「孩子擁有的問題」,我卻將他學習對自己負責的部分奪去,成為全部都是父母的責任,讓「孩子擁有的問題」全權囊括於「父母擁有的問題」之內,以至於女兒問過我:「媽媽,我吃飽了嗎?」這怪了?有沒吃飽是自己肚子最清楚才是呀!因此,我終於可以安然卸下大女兒吃飯的問題,不須每天沉甸甸地擔在我肩上,因他肚子餓自然會有吃的需求,而這待解決的需求是「孩子擁有的問題」。就好比嬰孩會用哭來表達自己擁有問題,急需父母「積極聆聽」他的肢體語言,好來滿足他肚子餓的需求。


[吃,是誰的問題?]

要不要吃?吃多少?那都是我女兒他自己要試著去感受這麼做會導致餓肚子嗎?或問問自己,我在意自己餓肚子嗎?若是,那我要負這代價只管先去玩就好?還是我要先請媽媽幫我留一碗,晚點才吃?亦或自己現在真的不餓?或我就是單純想要自己作「不吃的決定」?或者我想試試看只喝養生粉加牛奶不吃飯?實驗結果發現一下就餓了!還是要吃飯才會飽。有時肚子餓又很想睡,就只想喝養生粉加牛奶後睡覺去,沒力氣吃正餐。此外,作媽媽的只管盡量預備營養的食物,因我不希望孩子不吃正餐又吃一堆垃圾食物,最後搞壞身體,這一點是「父母擁有的問題」,所以我要為自己所在意的負責。

有時她只是不想自己吃(因為想玩或有點累或想撒嬌),又不想餓肚子,就會主動問媽媽:「可以餵我吃嗎?」,當這問句一來,就會成為「父母擁有的問題」,因為說到底媽媽還是會介意女兒沒吃飯,且同時我也會有肚子餓的進食需求。那我就可以依我目前狀況決定,我想或不想餵?若我很餓,就用「我訊息」說:「等我吃完再餵你,因為我現在很餓,我想先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你。」此時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等媽媽餵?還是乾脆自己先吃?偶爾她會等不及先吃。若我很累,就說:「我累了,只想吃飯看電視,不想餵你。」所以孩子要自己去想,到底要吃還是不吃這餐?而我也要接受他有可能不吃的決定,不過實驗至目前她最後幾乎都會吃,或者吃一半後去喝養生粉加牛奶。若他因為我不餵而又哭又鬧,這下就需要「積極聆聽」,試著了解看看她是怎麼了?


[吃不出大問題]

有一回,我們在婆婆家吃晚餐,女兒自己吃幾口就不再吃,當時我沒詢問他不吃的原因,也沒免強說服她要再吃,我選擇信任她對自己的判斷。就在餐後開車回家的半路上,女兒開始鬧脾氣,我原先以為她是因為肚子餓而不舒服,所以車上我便拿著食物想給她:「肚子餓嗎?要不要吃?」她不但不接受,且繼續拗脾氣,也不願講是什麼緣故,過沒多久她‧吐‧了!我跟老公說:「感謝主,好在女兒晚餐沒吃很多!」這時我的手已接住她的嘔吐物,吐完兩手正好可以捧住,心想,若我還用以前勉強她進食的方法,讓女兒身體更不舒服外,不知還有多少要吐在車上呀!

今天,我女兒在吃完正餐後跟我說:「媽,我覺得我肚子餓!」我感到困惑,便試著「積極聆聽」問她:「你剛有吃飽嗎?」她想了一下:「嗯可是我覺得還是有點餓。」我接著問:「你是因為看到我拿芭樂出來,所以你想要吃芭樂嗎?」「對。」她點頭微笑說。「好,等我一下,我切好就給你吃。」我說完,她便轉頭開心地去找弟弟玩了!

就這樣,還沒使用「第三法」之前,我與孩子們漸漸自然地和平共處起來──
讓孩子幸福得吃,也吃得幸福。



(註一:我認為「第三法」是根基於「父母效能訓練」本書11章之前所提方法的延伸進階法。大致上它先採用「積極聆聽」孩子後,再由父母表達「我訊息」,接著一起討論出彼此可接受的方法,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出主意,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