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動手】

                                   圖文:Mandy Chiu


沒有父母捨得孩子被打,但我相信,也沒有父母想要教出會打人的孩子,那我們能不能營造出一個可以彼此協助的環境呢?

丸丸前一陣子非常會動手,甚至還會咬人。雖然我知道他有這個情形,也很努力的跟著,並在每次有衝突時,注意他是否會動手(口),(因為不希望對方孩子被咬,所以我總是努力想擋下來),但有時真的就只是一個轉頭的時間,事情就發生了。這讓我覺得即無力又挫折,因為我發現不管我再怎麼小心,再怎麼試圖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都是沒用的,於是我試了以下幾種方式。

在共學團的作法:


一、關心對方孩子。我不勉強丸丸要跟我去,但我自己一定會去,剛開始丸丸不能接受,都會不讓我去,但跟他解釋過很多次,去關心對方,不代表就是他有錯,而是因為不管原因為何,對方受傷了,感覺疼痛了,我們就有義務去關心,這是媽媽對他動手後所必須承擔的責任。之後,他就不曾再阻止我,有時也願意跟著我一起去關心對方的狀況。

二、去了解對方家長能接受的程度。如果對方家長是完全不能接受孩子動手的,我會想辦法避開。或是對方家長雖然能接受,但他的孩子是小小孩,我在丸丸靠近時也會維持高度警戒,以免小小孩受傷。(這時總有種想信任丸丸不會動手,但又很擔心的矛盾心理)。

三、我試著去和團內大多數的家長聊丸丸現在的狀況,希望他們了解或許我當下看起來沒處理,但私下其實是有在努力的。也希望他們能提供一些意見,或是我認為怎麼樣可以幫助丸丸,請他們幫助我。例如:請大家在丸丸動手的時候,陪伴他們小孩直接問丸丸,為什麼要打他們。也有解釋我不方便處理的原因。(因為事件當下我總不能站在丸丸對立面啊)。

四、私下約對方孩子出去玩。我發現當他們的玩伴選擇只有彼此的時候,真的就可以玩的很好。或許仍是會有零星的衝突,但卻可以快速的累積感情。

在家裡的作法: 
一、增加有品質的陪伴。試著找一些我有興趣,他也有興趣的東西,例如:拼圖、樂高。或是專注的看著他,讓他感受到我很注意他。(不過玩車之類的我就很沒興趣,所以如果丸丸找我玩停車場、玩軋車,為避免敷衍他,我也會誠實告知這個我不想玩)。

二、學習如何對話。以前我總認為談事情時要認真,所以雖然自認語氣溫和,但應該傳遞出了我對這行為的不認同,因此常常都變成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現在我除了在平時就多和他聊一些開放式問題,例如:這個東西你是怎麼做到的?你對那個東西有什麼想法等,也會在事發當下問不出東西時就停止,等事後找氣氛輕鬆的時候,再狀似不經意的問他,常常這時就能得知他真正的想法。

三、增加遊戲感。

或許這算是結果論,不過丸丸後來動手頻率的確降到很低,現在不是不會動手,但只要沒有侵犯到他的物權,他通常是不會主動動手的。

而我自己後來分析丸丸能愈來愈穩定的原因,大致有幾個:

一、他開始動手的階段,剛好是他在共學愈來愈自在的時候。或許是太放鬆了,或是放開心胸了,所以反而失去控制力。

二、交到朋友之後,只要朋友有在的那天,就不太會有動手事件。 

三、如果他對我的陪伴感到滿足,他的情緒也就不至於飆的太快。

四、當初雖然詢問了很多人的意見,大多數都是說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書上也寫這階段比較容易動手,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不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根本就是他不願意跟不熟的人用講的,熟的人就完全沒這個問題。(只是因為他熟的人太太太太少了,所以當初一開始沒能看出來)。

當初加入共學團是為了給丸丸有一個不打不罵能安心展現自我的環境,對於他後來會對手這件事,我也一直很苦惱,但既然發生了,身為父母也只能勇敢的去面對了。在這過程中,真的很感謝各位媽媽(爸爸)的體諒和支持,也讓我覺得,必須把孩子的狀態和家長的努力傳達出去。因為有時家長現埸沒處理,之後又重覆發生,對方可能會誤以為自己都沒在重視這件事,但若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只是可能方法不對之類的,也許對方反而能成為協助自己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